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2分册:工程优化指导手册中国联通集团移动网络公司运行维护部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2013年11月31目录1概述31.1LTE无线网络优化的特点31.2工程优化工作的重要性32优化工作准备32.1优化工作流程32.2优化工作准备32.2.1测试路线制定32.2.2系统配置参数32.2.3主要的测试指标32.2.4无线网络设计信息32.2.5无线网络设计核查33工程优化内容43.1概述43.2站点核查要求43.2.1宏站核查43.2.2室分核查43.3单站优化43.3.1宏站单站优化43.3.2室分单站优化43.4分簇优化43.4.1RF优化43.4.2结果输出43.5分区优化53.6不同LTE厂家交界优化53.7全网优化53.7.1网络评估53.7.2网络优化调整54验收要求54.1验收指标54.2测试方法54.3验收文档5前言本优化指导手册是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系列文档之一,该系列文档的结构和名称如下:(1)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1分册: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原则(2)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2分册:工程优化指导手册(3)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3分册:LTE无线网络优化测试方案及验收指标(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4分册:覆盖优化指导手册(5)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5分册:干扰优化指导手册(6)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6分册:切换及互操作优化指导手册(7)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7分册:室内外协同优化指导手册(8)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8分册:开局参数设置及优化指导手册 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 第2分册:工程优化指导手册1 概述1.1 LTE无线网络优化的特点LTE无线网络对干扰的要求更高,在覆盖满足要求的条件下,为了保证用户的上网体验,需要保证网络的干扰较低,由于TDD-FDD的联合组网,无线环境更复杂,对结构、覆盖控制要求更高,网络优化的挑战更大。1.2 工程优化工作的重要性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营效率和运营收益最终归于网络质量和网络容量问题,这些问题直接体现在用户与运营商的接口上,这正是网络规划和优化所关注的领域,由于无线传播环境的复杂和多变以及LTE技术本身的特点,LTE工程优化工作将成为网络运营所极为关注的日常核心工作。2 优化工作准备2.1 优化工作流程优化工作包括三部分内容,单站验证,簇优化和全网优化,具体如下图,其中全网优化数据流图同簇优化数据流图。获取基站规划数据选择测试站点获取eNodeB规划数据规划与配置是否一致修改eNodeB配置数据规划测试路线测试准备与检查获取eNodeB告警是否存在告警天线检查、基础数据收集参数核查(PCI)基站覆盖、功能测试测试是否满足要求输出报告选择测试站点重新选择测试站点否是是分析定位问题(工程安装或参数配置问题)否通知工程队解决工程问题通知eNodeB工程师解决配置问题图2.1 单站验证工作流程程图图2.2 簇优化工作流程图2.2 优化工作准备2.2.1 测试路线制定 根据不同测试内容,主要选择如下两种测试区域:(1) 单小区性能测试针对单个小区,在小区覆盖范围内进行。要求主测小区位于区域中心,周围邻小区较多,主测小区周边应没有明显阻挡,且路况较好。(2) 全网性能测试针对整个网络,在已有LTE无线网络覆盖的全部区域内进行。路测时,测试路线应尽可能遍历测试区域内的主干道、次主干道、支路等道路,并遍历选定测试区域内所有小区;如无特别说明,测试车应视实际道路交通条件以中等速度( 约30km/h)行驶。2.2.2 系统配置参数参数配置方式说明频率室外频率:2570-2620 MHz 室内频率:2350-2370MHz根据LTE和FDD的网络频段进行配置系统带宽20MHz如有需要可配置为10MHz或其他带宽帧结构上/下行配置1(DSUUDDSUUD)或上/下行配置2(DSUDDDSUD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DwPTS 传输数据1. 某些项目需要测试上/下行配置2(DSUDDDSUDD)2. FDD-LTE网络根据带宽配置CFI3下行子帧内控制信道占3 个OFDM 符号传输模式DL:Mode 2、Mode 3、Mode 4、Mode 7 和Mode 8自适应UL:SIMO个别项目需要锁定传输模式上行功率控制启用HARQ启用AMC启用基站额定发射功率85W,220 W根据TDD和FDD设备通道不同采用不同的功率2.2.3 主要的测试指标包括单小区性能测试指标,网络覆盖指标,网络质量指标以及SON功能指标。指标名称指标取值单小区性能指标单用户多点吞吐量和小区平均吞吐量单用户多点吞吐量:下行TCP :极好点L1速率60Mbit/s,好点L1速率40Mbit/s,中点L1速率20Mbit/s,差点L1速率4Mbit/s上行TCP :极好点L1速率15Mbit/s,好点L1速率10Mbit/s,中点L1速率6Mbit/s,差点L1速率3Mbit/s小区平均吞吐量:下行40Mbit/s、上行15Mbit/s单用户峰值吞吐量mode 4:单上行TCP L1单用户峰值吞吐量大于15Mbit/s 单下行TCP L1单用户峰值吞吐量大于60Mbit/smode 7:单上行TCP L1单用户峰值吞吐量大于15Mbit/s单下行TCP L1单用户峰值吞吐量大于30Mbit/s单用户Ping包时延32byte小包:时延小于30ms,成功率大于95%1500byte小包:时延小于40ms,成功率大于95%控制面时延接入时延80ms,寻呼时延 -110dBm且RS-SINR -3dB的概率90%网络质量指标连接建立成功率与连接建立时延用户连接建立成功率95%用户连接建立时延80ms寻呼成功率寻呼成功率95%掉线率掉线率4%切换成功率切换成功率95%切换时延控制面切换时延100ms用户面切换时延xxxdBm的占比达到某个比例 WCDMA系统通常要求RSCPxxxdBm的占比达到某个比例;另外导频污染指标也是考虑的因素 LTE系统通常要求RSRPxxxdBm的占比达到某个比例; KPI优化网络质量优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网络的性能,最终结果体现在网络各项KPI指标的提高,优化的主要手段是根据路测数据来分析和调整无线资源参数,这些参数对网络中小区的覆盖、网络的业务性能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合理调整无线参数是LTE网络性能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7.2 网络优化调整 覆盖优化调整.1导致覆盖不合理的因素a) 小区布局不合理 由于站址选择的限制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可能出现小区布局不合理的情况。不合理的小区布局可能导致部分区域出现弱覆盖,而部分区域出现多个小区强信号覆盖。b) 基站选址或天线挂高太高 如果一个基站选址太高,相对周围的地物而言,周围的大部分区域都在天线的视距范围内,使得信号在很大范围内传播。站址过高导致越区覆盖不容易控制,产生导频污染。c) 天线方位角设置不合理 在一个多基站的网络中,天线的方位角应该根据全网的基站布局、覆盖需求、话务量分布等来合理设置。一般来说,各扇区天线之间的方位角设计应是互为补充。若没有合理设计,可能会造成部分扇区同时覆盖相同的区域,形成过多的小区覆盖;或者其他区域覆盖较弱,没有主孔小区。这些都可能造成导频污染,需要根据实际传播的情况来进行天线方位的调整。d) 天线下倾角设置不合理 天线的倾角设计是根据天线挂高相对周围地物的相对高度、覆盖范围要求、天线型号等来确定的。当天线下倾角设计不合理时,在不应该覆盖的地方也能收到其较强的覆盖信号,造成了对其它区域的干扰,这样就会造成导频污染,严重时会引起掉话。e) 功率设置不合理 当基站密集分布时,若规划的覆盖范围小,而设置的功率过大,小区覆盖范围大于规划的小区覆盖范围时,也可能导致导频污染问题。f) 覆盖区域周边环境影响 由于无线环境的复杂性:包括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街道分布、水域等等各方面的影响,使得信号难以控制,无法达到预期状况.2工参优化 覆盖优化中最常使用的手段是调整天线的方位角和倾角,但是如果靠调整方位角和倾角无法解决问题,就需要考虑调整抱杆的位置、迁站等手段来解决问题。另外在基站比较稀少的地区,如果实在无法解决覆盖问题,可以考虑加站。在基站密度过大,信号干扰严重或者基站的主要覆盖方向有严重遮挡的,可以考虑搬站。 工程参数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l 天线位置、方位角、下倾角。对于下倾角的调整需要特别注意,一方面要保证基站的覆盖能力下倾角不能过大;另一方面又要保证信号不会越区覆盖造成对远处基站干扰下倾角不能过小,如果无法达到连续覆盖,建议增加基站。不同的环境、站高及站间距决定了适合的下倾角。l 天线类型:全向天线、定向天线、美化天线等需要根据现场的覆盖需求进行选择。l 天线波束宽度:波束宽带影响到站间的重叠覆盖情况及相互的干扰程度。如果在用的天线波束指标无法满足覆盖场景的需求,需要更换天线。l 加站迁站。.3公共信道参数优化 公共信道参数的设置直接决定了下行控制信道的覆盖范围。这一点在WCDMA的系统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由于公共信道与业务信道共享系统的功率,所以公共信道的功率设置会直接影响覆盖的距离,并同时影响业务信道的容量。 LTE系统中的下行RS功率对覆盖较大,系统可通过参数设置来增强RS的下行发射功率来实现覆盖距离的增强。但是覆盖增强区域的PDSCH无法获得更高的功率,所以服务质量很难保障。 KPI优化调整.1重点关注KPI及PI指标类别指标名称指标描述接入类RRC连接平均数统计同时存在的RRC连接平均数量。RRC连接最大数统计同时存在的RRC连接最大数量。RRC连接建立请求次数统计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次数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统计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次数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次数统计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次数RRC连接重建请求次数统计RRC连接重建请求次数RRC连接重建成功次数统计RRC连接重建成功的次数RRC连接重建失败次数统计RRC连接重建失败次数RRC建立成功率RRC建立成功率平均E-RAB数统计小区内同时存在的E-RAB平均个数。E-RAB建立请求个数统计请求建立的E-RAB个数,并该按业务类型分类统计。E-RAB建立成功个数统计E-RAB建立成功个数,并该按业务类型分类统计。E-RAB建立失败个数统计E-RAB建立失败个数,并该按失败原因分类统计。E-RAB建立成功率E-RAB建立成功率S1建立请求次数S1建立请求总次数S1建立成功次数S1建立成功总次数S1建立成功统计S1接口建立成功率建立成功率建立成功率保持类eNB请求释放的E-RAB个数统计eNB请求释放的E-RAB个数切出失败的E-RAB数统计切出过程中,未能切换的E-RAB数。MME释放的E-RAB个数统计MME发起的要求释放的E-RAB个数,不含成功切换引起的释放。成功切换释放的E-RAB个数统计由成功切换引起的要求释放的E-RAB个数,应该根据业务类型(QCI)分类统计。上下文修改请求次数统计MME发起的请求修改上下文次数。上下文修改成功次数统计MME发起的上下文修改成功次数。上下文修改失败次数统计MME发起的上下文修改失败次数。eNB请求释放上下文个数统计eNB发起的请求释放上下文个数,并应该按释放原因分类统计。MME请求释放上下文个数统计MME发起的要求释放上下文个数,并应该按释放原因分类统计。E-RAB掉话率E-RAB掉话率移动管理类eNB间S1切换出请求次数统计eNB间S1接口的切换出请求次数。eNB间S1切换出准备成功次数统计eNB间通过S1接口的切换出准备成功次数。eNB间S1切换出成功次数统计eNB间通过S1接口的切换出的完成阶段成功结束的次数。eNB间S1切换出取消次数统计eNb间通过S1接口的切换,发出请求后又取消的次数eNB间X2切换出请求次数统计eNB间通过X2接口的切换出请求次数。eNB间X2切换出准备成功次数统计eNB间通过X2接口的切换出准备成功次数。eNB间X2切换出成功次数统计eNB间通过X2接口的切换出完成过程成功结束的次数。eNB间X2切换出取消次数统计eNb间通过X2接口的切换,发出请求后又取消的次数eNB内切换出请求次数统计eNB内小区间切换出请求次数。eNB内切换出成功次数统计eNB内小区间切换出成功次数。同频切换出成功次数统计小区间同频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异频切换出成功次数统计小区间异频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切换出失败次数统计切换出失败次数,按原因分别统计。切换至3G请求次数统计系统间分组域切换出准备请求次数(EPS- UTRAN)。切换至3G准备成功次数统计系统间分组域切换出准备成功次数(EPS- UTRAN)。切换至3G准备失败次数统计系统间分组域切换出准备失败次数(EPS- UTRAN),按原因统计。切换至3G成功次数统计系统间分组域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EPS- UTRAN)。系统内每相邻关系切换出请求次数统计系统内小区间切换出请求次数,并按切换原因分类统计。注:本测量不包括eNB内切换。系统内每相邻关系切换出准备成功次数统计系统内小区间切换出准备成功次数。注:本测量不包括eNB内切换。系统内每相邻关系切换出成功次数统计系统内小区间切换成功次数。过早切换出失败次数统计移动鲁棒性优化(MRO)相关的切换出失败次数过早切换出失败次数统计移动鲁棒性优化(MRO)相关的切换出失败次数eNB间切换失败次数统计移动鲁棒性优化(MRO)相关的切换出失败次数质量类eNB以太网端口接收的字节数计算统计周期内以太网物理端口MAC层发送的PDU字节数eNB以太网端口发送的字节数计算统计周期内以太网物理端口MAC层接收的PDU字节数S1接口接收业务字节数统计eNB S1接口GTP层用户平面接收的数据量。S1接口发送业务字节数统计eNB S1接口GTP层用户平面发送的数据量。寻呼消息发送成功次数统计E-UTRAN从MME收到的的寻呼个数。寻呼消息发送拥塞次数统计eNB丢弃的寻呼个数。小区用户面上行PDCP SDU字节数小区用户面上行PDCP SDU字节数小区用户面下行PDCP SDU字节数小区用户面下行PDCP SDU字节数小区控制面上行PDCP SDU字节数小区控制面上行PDCP SDU字节数小区控制面下行PDCP SDU字节数小区控制面下行PDCP SDU字节数小区下行PDCP SDU平均时延统计从eNB PDCP层收到来自上层的数据包到UE成功接收到该数据包之间所经历的时长,累加统计周期内所有的PDCP数据包时延,用总时延与该周期内成功发送的PDCP数据包总数之比表示平均值,每个QCI类型对应一个子测量项。(3GPP TS 32.425)。小区下行PDCP SDU弃包率统计小区下行eNB的弃包数。弃包指由于拥塞、流量管理等因素,数据包未在空口中传输。上行业务信道占用PRB平均数上行业务信道占用PRB平均数下行业务信道占用PRB平均数下行业务信道占用PRB平均数上行PRB占用平均数上行PRB占用平均数下行PRB占用平均数下行PRB占用平均数下行PDCCH信道CCE占用率PDCCH信道CCE占用率RACH平均占用数前导码接收数拥塞指标E-RAB建立拥塞率%E-RAB建立拥塞率%E-RAB建立拥塞个数E-RAB建立拥塞个数为由于资源拥塞原因导致的建立失败的E-RAB数目无线资源受限导致的E-RAB建立拥塞个数由于无线资源拥塞原因导致的建立失败的E-RAB数目传输资源拥塞导致的E-RAB建立拥塞个数由于传输资源拥塞原因导致的建立失败的E-RAB数目MIMO调度统计MIMO 分级接收模式使用数统计MIMO Diversity模式使用数MIMO 空分复用模式使用数统计MIMO Spatial Multiplexing 模式使用数MIMO Single Codeword 模式使用数统计MIMO Single Codeword 模式使用数MIMO Double Codeword 模式使用数统计MIMO Double Codeword 模式使用数质量分级统计HARQ下行TB重传比率统计HARQ下行TB重传比率CQI015 统计CQI015下行TBS 分级统计统计TBS 分级上行TBS 分级统计统计上行TBS 分级上行MCS分级统计统计上行MCS分级下行MCS分级统计统计下行MCS分级E-RAB占用 时长统计小区内活动UE的E-RAB占用时长吞吐量指标E-UTRAN PDCP层下行流量统计小区PDCP层下行流量E-UTRAN PDCP层上行流量统计小区PDCP层上行流量E-UTRAN RLC 层下行流量统计小区RLC 层下行流量E-UTRAN RLC 层上行流量统计小区 RLC 层上行流量PDCP层下行平均速率统计小区PDCP层下行平均速率PDCP层上行平均速率统计小区PDCP层上行平均速率.2 KPI 数据采集 在网络覆盖问题基本解决之后,网优人员需要对网络的质量进行优化,优化内容包括: 合理的切换带的设置 最小化系统干扰 最小化掉话率和接入失败率这部分内容的输入仍然是通过路测和LTE网管侧来采集数据,路测内容包括: 网优人员通过路测设备采集网络中的RSRP、SINR等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网络的信号强弱的分布情况。 对测试地区所有小区按照测试要求分别进行多圈手机的短呼测试和长时通话保持测试。通过这种测试可以了解网络的业务覆盖情况、邻区配置是否正确、业务接入及小区间切换质量情况。需要初步确定网络的切换带和掉话点。 根据路测数据的结果,网优人员需要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按照对网络的影响效果,调整无线网络参数。每调整完一个重要参数,网优人员都要对网络进行路测,采集新的数据来验证优化效果.3 小区选择与重选参数优化重点涉及的参数如下:RSRP最低电平要求RSRP最低电平偏移量小区重选优先级同频测量门限异频测量门限小区重选迟滞异频RSRP最低电平要求EUTRA低优先级异频门限服务小区向低优先级邻区重选门限.4 接入过程优化(a) 接入过程优化流程(b) 接入过程涉及到的相关参数 初始接入参数:o PRACH 配置索引o PRACH 循环移位o PRACH preamble 根序列索引o PRACH preamble数量 准入控制参数:o 最大激活DRB数量o 最大激活QCI=1的DRB数量o 最大激活UE数量o 最大RRC连接数 发射功率相关参数:o 小区功率下降等级o 小区天线口最大发射功率o 允许手机最大发射功率o 下行参考信号功率增强o UE PUSCH标称功率o UE PUCCH标称功率另外,小区选择和重选的参数也直接影响到接入成功率指标。比如RSRP接入电平的最低要求过低,则很多呼叫会发生在覆盖差的区域,造成接入成功率下降。.5 切换优化(a) 切换过程优化流程:(b) 切换优化涉及主要参数: 测量参数:o 连接状态下邻小区起测门限o 连接状态下异频邻小区起测门限o 连接状态下WCDMA邻小区起测门限o 连接状态下GERAN邻小区起测门限 同频切换参数:o 好小区切换开关o A3事件触发偏置o 覆盖原因切换开关o A5事件的服务小区门限o A5事件的邻小区门限 异频切换参数:o 异频切换开启开关o 异频A3事件触发RSRP/RSRQ偏置o 异频A3事件触发服务小区RSRP门限o 异频A3事件触发邻小区RSRP门限 切换定时器o T30.6 掉话优化(a) 掉话优化流程:(b) 掉话优化相关参数:影响掉话的因素很多,覆盖、干扰、拥塞、设备故障等等都会导致掉话发生。 覆盖相关参数:o RSRP最低接入电平要求o RSRP最低电平偏移量(只对VPLMN用户有效)o 异频RSRP最低接入电平要求 影响掉话的计数器及计时器o T310o T311o T304o N310o N3.7 干扰优化干扰问题分析包括网内干扰分析和网外干扰问题分析,存在干扰会影响测试的指标数值,严重时会导致掉线和接入失败。(a) 干扰优化的一版流程:a. 通过SINR&RSRP 相关分析及底噪等统计情况发现网络存在的干扰b. 通过扫频发现网外干扰源,并进行处理c. 检查PCI规划是否合理,避免PCI规划不合理造成的干扰问题d. 解决过覆盖,规避越区干扰问题e. 解决无主控,规避网内干扰源杂乱及数量过多的问题。f. 启用NSN独有的智能频选调度算法,规避小区间的干扰g. 发射功率调整以规避干扰(b) 干扰优化相关参数:干扰优化相关的参数优化主要从功率、覆盖、PCI冲突等几个方面入手。当然,重选及切换参数不合理也可能会表现出高干扰的现象。 规划参数:o 小区PCI,要符合PCI规划原则o 覆盖相关的天线参数:高度、倾角、方向灯 功率控制相关相关参数:o 小区功率下降等级o 小区天线口最大发射功率o 允许手机最大发射功率o 下行参考信号功率增强o UE PUSCH标称功率o UE PUCCH标称功率4 验收要求4.1 验收指标各项优化的验收指标具体间4.2.1测试方法表格中验收标准。4.2 测试方法4.2.1 单站优化测试方法单用户多点吞吐量和小区平均吞吐量测试测试项目单用户多点吞吐量和小区平均吞吐量测试目的考察单用户多点吞吐量和小区平均吞吐量。在小区不同地理位置/SINR下(10个室外点)进行测试。预置条件(1) 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DwPTS传输数据(2) 天线配置:上行SIMO 模式;下行自适应MIMO模式(3) 测试区域:选择一个主测小区,在该小区内进行测试(4) 主测小区内10 个室外测试点:1 个“极好”点、 2个“好”点,4个“中”点,3个“差”点测试步骤(1) 步骤1:邻小区开启;(2) 步骤2:依次在选定的各个测试点进行测试,将测试终端放置在预定的测试点;(3) 步骤3:测试终端进行满buffer下行TCP业务,稳定后保持30s以上;记录应用层吞吐量;记录RSRP、CQI、SINR、MCS、MIMO方式等信息;(4) 步骤4:测试终端进行满buffer上行TCP业务,重复步骤3;(5) 步骤5:在不同测试点重复步骤34。记录测试中调度的RB数量、PUCCH/PDCCH开销、UE类型。 输出结果统计和计算单用户多点吞吐量、小区吞吐量验收标准(1) 单用户多点吞吐量:下行TCP :极好点L1速率60Mbit/s、好点L1速率40Mbit/s、中点L1速率20Mbit/s、差点L1速率4Mbit/s上行TCP :极好点L1速率15Mbit/s、好点L1速率10Mbit/s、中点L1速率6Mbit/s、差点L1速率3Mbit/s(2) 小区平均吞吐量:下行40Mbit/s、上行15Mbit/s备注无单用户峰值吞吐量测试测试项目单用户峰值吞吐量测试目的考察单用户峰值吞吐量。预置条件(1) 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和上行/下行配置2(子帧配置:DSUDDDSUD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DwPTS传输数据(2) 天线配置:上行SIMO 模式;下行传输模式为mode4和mode7(3) 测试区域:选择一个主测小区,在该小区内进行测试测试步骤以上行/下行配置1为例给出测试步骤:(1) 步骤1:邻小区开启,主测小区天线模式为mode4:闭环MIMO;(2) 步骤2:将测试终端放置在信道条件最好的位置;(3) 步骤3:测试终端进行满buffer下行TCP业务(如FTP下载),稳定后保持30s 以上;记录应用层平均吞吐量;记录RSRP、RSRQ、CQI、SINR、MCS等信息;终端停止下行业务;(4) 步骤4:测试终端进行满buffer上行TCP业务(如FTP上传),重复步骤3;(5) 步骤5:天线模式改为mode7(Port5的单流Beam forming模式),重复步骤3步骤5。网络配置调整为:上行/下行配置2、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重复进行上述步骤1步骤6测试。输出结果单用户峰值吞吐量验收标准mode 4:单上行TCP L1单用户峰值吞吐量大于15Mbit/s 单下行TCP L1单用户峰值吞吐量大于60Mbit/smode 7:单上行TCP L1单用户峰值吞吐量大于15Mbit/s 单下行TCP L1单用户峰值吞吐量大于30Mbit/s备注单用户Ping包时延测试测试项目单用户Ping包时延测试测试目的考察单用户在好/中/差点的Ping包时延(包括小包/大包)。预置条件(1) 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2) 天线配置:上行SIMO 模式;下行自适应MIMO 模式(3) 调度:动态调度(4) 测试区域:选择一个主测小区,在该小区内进行测试测试步骤(1) 步骤1:邻小区开启;(2) 步骤2:测试终端处于主测小区内覆盖“好”点;(3) 步骤3:测试终端接入系统,分别发起32Bytes、1500Bytes ping包,连续ping 100次;(4) 步骤4:测试终端处于覆盖“中”点、“差”点重复步骤3;输出结果单用户在好/中/差点的Ping包时延、成功率验收标准32byte小包:时延小于30ms,成功率大于95%1500byte小包:时延小于40ms,成功率大于95%备注无 控制面时延测试测试项目控制面时延测试测试目的考察用户在好/中/差点的控制面接入时延和寻呼时延。预置条件(1) 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2) 天线配置:上行SIMO 模式;下行自适应MIMO模式(3) 调度:动态调度(4) 测试区域:选择一个主测小区,在该小区内进行测试(5) 终端放置在主测小区内预置的测试地点:1个UE 放置在“极好”点、 2个UE 放置在“好”点,4 个UE 放置在“中”点,3 个UE 放置在“差”点测试步骤(1) 步骤1:各UE 开机接入系统,进入IDLE 状态;(2) 步骤2:各UE 从IDLE 状态接入系统,记录进入Active 状态时延,使终端重新进入IDLE状态; (3) 步骤3:记录从eNodeB发出paging消息至收到RRC的时延,使终端重新进入IDLE状态; (4) 步骤4:每个UE重复步骤12各9次(共记录10次数据)。记录每个UE 的最大、最小及平均接入时延和寻呼时延,统计全部UE的最大、最小及平均接入时延和寻呼时延。输出结果用户在好/中/差点的控制面接入时延和寻呼时延验收标准用户最大接入时延应小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3387:2025 E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BIM) - Data templates for objects used in the life cycle of assets
- 线路板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施工方案
- 交通运输行业数据集建设实施方案
- 高效管理:二人合资开设健身房的详细合同
- 离婚后双方人寿保险权益分割及责任转移协议
- 离婚协议书欠条范本:赡养费支付与债务偿还
- 离婚协议书中关于财产分割及债务处理的具体操作指南
- 离婚协议中婚内财产约定与婚后财产归属协议
- 惠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施工方案
- 全球石油工程市场趋势及未来发展展望
- 基于COSO-ERM框架下内部控制问题与改进研究-以伊利集团为例
- 2025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批招聘(4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肢体被动活动技术
- (2025年标准)供热移交协议书
- 区块链技术在资产追踪中的应用
- 2025年通信安全员(ABC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ISO9001-2015基础知教学课件
- 2023 课件 C++类的概念及程序设计
- 支行案防管理办法
- 6.1 包饺子(课件)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 鱼道运行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