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he Analysis of the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Rural Environment and Health from Urban-rural Integration PerspectiveJing WANG(finance and tax department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an,China,710100)Email: Abstract: Environment and health are two basic conditions necessary for human survival. It is imperat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and health no mat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macro management, o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is paper, which is from government and farmers two angles by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fully displays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rural environment and health as public goods,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its supply,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ural environment and health.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Rural Environment and Health; supply; demand; equilibrium analysis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农村环境卫生的供需均衡分析本文是陕西省科技厅资助研究项目(2012KZM19)城乡一体化视角下陕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重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王静(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财税系,西安,中国,710100)Email:内容摘要:环境卫生是人类健康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之一。无论从国家宏观管理的角度,还是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提升农村环境卫生质量已刻不容缓。本文从政府和农民两个角度的实地调研,充分展示出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农村环境卫生的供求状况,并深入分析了农村环境卫生供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农村环境卫生质量的几点建议。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环境卫生;供需均衡;问题和原因;应对措施8环境卫生是人类健康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不断丰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更显现出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和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农村环境卫生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广大农民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另一方面,农村环境卫生不但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影响着一个区域的整体形象,也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质量乃至全国、全世界整体环境质量,因此,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成为世界各国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部门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可见,解决农村环境卫生污染,提升农村环境卫生质量的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本文选择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地区的典型省份陕西省作为调查地点,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陕西省随机抽取咸阳市礼泉县(赵镇,昭陵乡,建陵乡和新时乡)、兴平市(阜寨乡和马嵬镇)、榆林市(神木县、靖边县、米脂县)、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横口镇)和汉阴县(城关镇、平梁镇)等5个城市的31个行政村,访问、调查了包括31位村干部在内的628位农民。被调查农民年龄跨度从25岁到70岁不等,涉及的农民包括本地村民和暂住村民。共发放问卷628份,收回621份,经过筛选,有效问卷611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7.29%。同时,还在陕西省各级农村卫生主管部门(爱卫办)进行访谈,了解农村环境卫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调查农村环境卫生基础信息,了解被调查地区农村环境卫生现状,掌握被调查地区农村饮用水、粪便、垃圾、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使用与管理情况以及相关的卫生知识和行为,发现影响村民健康的环境危害因素,为进一步采取有针对行性的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提供决策依据。一、农村环境卫生供给分析(一)农村环境卫生供给概况2012年,陕西省继续坚持“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爱国卫生工作方针和“城乡联动、以城带乡、以城促乡、整体推进”的工作要求,以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为契机,继续推进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卫生镇村工作,认真做好重大公共卫生农村改厕项目的自查和总结工作,扎实开展城乡整洁行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2011年陕西省完成20多万农户的无害化农村改厕建设,把两块石头一个坑的旱厕,改造成能科学储肥、干净的无害化卫生厕所。截止2012年底,农村累计建设卫生厕所366.69万户,其中:当年新增无害化卫生厕所15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51.53%。通过农村改厕工作,改变了农民的落后习惯,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2013年,陕西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强、一富、一美”目标,深化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重点做好各级创建、农村改厕、病媒生物防制等工作,努力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传染性疾病,促进爱国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陕西省正在开展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将10个设区市及所辖城区和41个县(县级市)纳入国家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在丰水期、枯水期对农村饮用水分别做1次常规指标检测。积极开展以除“四害”为重点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制定以环境整治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清除“四害”孳生地,降低“四害”密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总体来说,陕西省以卫生村镇创建为龙头,各乡镇和村组通过列支整治经费、收取卫生费、村集体补助和“一事一议”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加快建立垃圾台点、垃圾箱、垃圾填埋点,配备保洁人员和清运车辆,努力改善农村环卫设施基础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城乡环境卫生的改善,提升了农村环境卫生质量。但是,陕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村环境卫生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二)农村环境卫生供给的问题分析1.公共厕所规划不合理目前,各地公厕的建设和管理,设施和卫生状况都有了明显改善,在被调研的31个行政村中,18个村中有公共厕所,但是,仍存在着规划不落实、布局不合理、数量不足、设施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如,咸阳永寿县某村从村东头到村西头足足有3000米的距离,可是,该村仅在村东口处修建了一处公共厕所。调研中的像这样的情况比较普遍。规划不合理,管理失效又大大降低了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甚至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2.垃圾管理质量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认识和素质的逐步提高,大多数村民对房前屋后的卫生比较讲究,但对公共场所的卫生不关心。可目前农村对于这些生活垃圾没有指定地点堆放,垃圾到处堆放如公路、大操场、空场地垃圾成堆,畜禽粪便到处都有。在调研中,在问及“您居住地哪种垃圾处理方式最为普遍”的问题时,49%的回答是“不进行人工处理,让其自然降解”,23%的回答是“运转到垃圾站焚烧”,28%的回答是“当地焚烧”。农村的垃圾污染主要以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为主,随着农民生活物质的提高,生活垃圾种类越来越多,而且,目前在大部分的农村,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等工作基本还是“空白”。在问及“垃圾是否分类”的问题时,100%的回答是“不进行分类,不了解分类知识”。垃圾不分类,既有生活垃圾、又有厨余垃圾、建筑垃圾,还有一些不易降解甚至对土壤、环境有害的“白色污染、化学污染”的垃圾也在其中。很多村没有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所,主要还是依村民日常生活习惯来倾倒垃圾,这个洼子倒满了,再倒下个坑。有机物、人畜粪便处理方式原始、简单,相对有效的方法有焚烧和做肥料两种。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宝塔区大多数农村地区生活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即使在回答“本村有固定的垃圾填埋场”时,回答均为“有”,但57%的农户认为其日常生活垃圾没有得到集中有效地清理。因此,在对“您家垃圾处理方式,问题的回答中,有78.4%的村民选择或是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路旁或沟渠。3.污水乱倒现象严重废水直接原始状态排放,农户的废水直接倒在院子里或菜园等,没有任何净化处理过程。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在农村建立的小型企业因生产工艺落后、环保设施建设滞后,受经济利益驱使,出现偷排工业污水现象,导致部分河段水质恶化。根据我们了解,宝塔区枣园多数行政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现象极为普遍。因此,在对“您村是否建有污水处理设施”问题的回答中,农户无一例外地回答了没有。在对“您家家庭污水排放方式”问题的回答中,有86.6%的农户选择了随意排放。农户随意排放的污水或通过径流渠道汇入水塘、或直接排向内河涌、或排入化粪池,严重污染了水环境和地下水资源。4.保洁队伍不健全且素质低很多街镇没有环卫保洁队伍,而且保洁人员年龄偏大,缺少必要的专业培训,不能达到制度中规定的清洁标准。还有一些村落根本就没有清洁人员,加上缺少机械设备,造成农村环境长期无人管理的情形,只好在上级检查时村里临时组织发动群众突击打扫清理,形成了很多村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是随整治任务而完成。目前,“垃圾靠风刮,地面借水刷”仍是很多农村的真实写照。总体来说,目前陕西省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被调研地区绝大部分村的主干道虽然有硬化,但是村内的道路却基本没有硬化,且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备,存在垃圾、污水乱倒乱泼,公厕规划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等现象。(三)农村环境卫生供给问题的原因分析1.意识上认识不深刻不少农村的基层领导对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温饱问题比较重视,但是,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忽视环境保护,认为农村有点污染没关系,甚至少数领导还存在先发展后治污的错误观点。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县乡两级重视,工作力度大,但是,有的村组干部积极性不高,开展工作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态度,工作敷衍塞责,搞形式,走过程,缺乏主动性。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村级干部意识差,不想惹人,怕得罪人,对乱堆、乱丢垃圾不管不问,路边、水沟边、河边、塘边,垃圾成堆,造成恶性循环,愈脏愈倒,愈倒愈脏。2.法律上缺乏制度保障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专门针对农村环境卫生的法律规定。在现行相关法律中,对这一问题只是做出了原则性规定,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四十九条要求,“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这些规定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往往不能得到较好地贯彻和落实,无法对农村垃圾回收管理给予统一、有效的制度指导和保障。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自扫门前雪就能取得成效,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的管理机制,包括: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机制、监督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由于农村环卫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生产、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还没有建立,环卫工作缺少规划和检查,导致指导、管理工作难以深入到村,责任难以落实。3.经济上投入不足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城市治理环境的资金尚且不足,更不用说农村环境的治理了。目前,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陕西省农村普遍存在着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经费的投入明显不足,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经费缺口较大的问题。由于农村面广,财政资金有限,乡镇进行环境治理的资金难以筹集,环境治理经费无法保证。乡镇治理环境卫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乡镇尚且如此,村一级组织更是没有这笔资金,村的环境治理的资金更加难以落实。资金缺口直接导致基础设施不足、落后,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为零。又由于环卫设施缺乏,加之没有有效管理和保洁队伍的不稳定,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现象。总体来说,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过于薄弱。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都在于城市的污染问题,而农村污染问题则长期没有受到重视。陕西省也是如此。因此,针对农村的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都没有到位,导致农村环境卫生污染日益严重。二、农村环境卫生需求分析(一)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调查1.家庭厕所简陋不卫生在被调研的31个行政村中,21个村中有家庭厕所的农户比例:100%的村有5个,80%-99%及以下的有3个,最低仅81%,其他都在95-99%;还有一些村庄家庭厕所不普及。现有厕所中土坑厕所的比例从54-95%不等,沼气厕所低于10%,单瓮/双瓮厕所最少。而其,调研中我们发现,在这些修建了冲水式厕所的农户中,因水量小,并未启用冲水式厕所,仍用旱厕。厕所简陋直接导致夏天苍蝇、蛆很多,臭气大,粪尿没有经过熟化处理,苍蝇满屋乱飞,成为病原菌的发源地。2.养殖业污染治理难相比城市,农村的牲畜养殖是很发达的,许多大型的养殖场也都建在农村,这就给了农村的环境卫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家家都养有家禽,除了养殖大户,基本上少数农户也会养上几头猪。但多数的猪舍都是建在屋前屋后,猪舍的粪便,冲洗猪舍的污水,流出露天排水沟渠,极不卫生,容易繁殖细菌。另外,村民所养殖的鸡鸭鹅大多是放养,所以家禽的粪便随处可见,而这些家禽类便大部分未得到利用,也无专人打扫。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有机污染物,下雨时,随着雨水渗入地下,进入水体,使得水中生物难以生存,产生严重的水体污染。粪便经过发酵,还有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断破坏的环境,还直接影响到村民的健康。有时,由于村民的处理不当,粪便还有散发出非常难闻的气味,严重干扰了人民的生活。在调研中,问及“家畜粪便的处理方式”问题时,有21%的农民回答“随便堆放”,73%的“直接堆放到田地中”,6%为其他方式。可见养殖业的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3.农药的错误使用为了防治植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在调研中,问及“消除农作物病害的方式”问题时,100%回答“使用农药”;“用完农药的装置的处理方式”这个问题,80%的回答“打碎深埋”,12%为“洗净装其他物品”,其他为8%。根据相关的资料,所使用的农药,只有10%20%真正的发挥其效能。其余的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不科学的施用农药和化肥,不仅造成药剂浪费、肥料损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剧减,更对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各个生态系统再不断循环,使得大气,水体,土壤中都有了农药的残留,不仅会带来土壤的板结、酸化、土质和肥力的恶化,更重要的是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农村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与此同时,又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由于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渣随意堆放、污水灌溉、牲畜粪便、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因素,造成了农村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土壤酸化与盐碱化等退化问题。(二)农村环境卫生需求满意度调查情况1.总体满意度根据表1可以看出,农民对反应农村环境卫生的公共产品的供给总体来说,还是满意的,其满意比例(这里所指的满意包括表1中的非常满意、满意和一般满意三个层次)排序如下:对农村电力建设的满意程度(86%)、对村内道路设施状况的满意程度(84%)、对自来水供给状况的满意程度(77%)、对本村卫生状况的满意程度(75%),这也可以看出陕西省政府近年来在农村环境卫生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工作是有成绩的,而且是被广大农民认可的。表1 农民对农村环境卫生的满意度一览表 项目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对村内道路设施状况的满意程度0.110.320.410.120.04对农村电力建设的满意程度0.070.330.460.130.01对自来水供给状况的满意程度0.110.340.330.160.07对本村卫生状况的满意程度0.040.320.390.170.08资料来源:根据实地调研资料整理计算得出。2.希望改进的项目表2 农民最希望改进的农村公共服务项目一览表 项目被选频次排序农业科技推广与培训3065农田水利设施6810稳定的农产品价格2468农业专业化组织建设3523农业灾害防治1289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866公共卫生防疫和农村医疗4181义务教育254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社会救济3772乡村环境卫生3154资料来源:根据实地调研资料整理计算得出。如表2所示,在调查农民最希望改进的项目时,农民对改进农村环境卫生的呼声还是很高的,意愿比较强烈。如,对农民改厕愿意的调查:70%以上的农户对改善户厕普遍持欢迎态度。愿意采用的厕所类型由高到低是:沼气池式卫生厕所、双瓮式卫生厕所、冲水式厕所等。在改厕投劳、筹集资金(如修建沼气厕所)方面的意愿:全部农民愿意投劳;在自筹资金方面,仅有66%农户愿意,但是一再说明费用不能太高。因此,尽管在厕所类型上不少农户表示了选择修建沼气池厕所的要求,也愿意为此投劳、集资,但实际上因家庭财务能力限制能够支付配套资金的农户并不多(不足单个厕所修建费用的10%),因此对于农户改造厕所类型的选择须慎重。建议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群众意愿和资金配套能力,在每个项目村修建厕所方案中需要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资金能力不够的贫困户可以选择投入少的简易卫生厕所进行过渡,等以后有条件了再进一步改进,不要搞“一刀切”。但在自然条件适宜和一定经济基础的地区,群众对修建沼气池厕所非常渴求,因为它不但能改善卫生条件,还能节约能源、享受由此带来的节约购买燃料和化肥的支出,建议在工程方案设计中给以充分满足。(三)农村环境卫生需求满意度调查结论1.农民环境卫生意识不高环境卫生管理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没有达到家喻户晓,没有形成全民自觉参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广大农民群众对垃圾影响健康、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严重性缺乏认识。部分村民对环境卫生的标准不高,对卫生整治有点麻木,配合卫生保洁工作不尽人意。另外,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不少农民群众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环卫意识淡漠,乱扔杂物、乱倒垃圾、乱泼脏水、随地吐痰、故意损害公共设施;饭前便后不洗手,生冷食物拿起来就吃;随意将建筑垃圾堆弃河道、生活垃圾乱扔乱倒;家畜、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由于农村生产技术落后,滥用农药化肥。2.农民违章搭建现象严重在政府监管不严的情况下,农民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违章搭建,造成农村脏乱的局面,同时影响农民的公共生活秩序和农村的整体形象。调查的村落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村庄布局混乱,住宅建设规模与标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严格的规划控制,大部分农村划批庄基随意性很大,乱批、乱占、多占、违规建设的问题普遍存在;土坯房、砖混房参差不齐,标高地平不统一,建设模式标准不一致,与村庄总体面貌极不协调;街巷道路、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尤其是部分已建成的新村住宅,根本没有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建设,施工前也没有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设计,仅仅凭借农村工匠个人主观意识和经验施工,造成住宅结构不合理,实用性差,功能单一,建筑面积浪费,建筑质量和安全等级也难以得到保证,而且,既缺乏地方特色,又缺乏现代美感,不能体现各村的人文风格、文化特点和时代特征。农村大多数新建住宅,另外,在旧村改造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有许多农村群众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不愿打破原有村庄的界限,也不愿离开世代居住的土地,很难接受村庄整合和异地搬迁等措施的实施。同时,部分乡村干部认为,旧村改造是农民自己的事,提不上重要议事日程,片面地认为旧村改造是国家投资建设,与自己关系不大,造成“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消极思想和应付情绪,导致不少村村庄整体建设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3.农民环境卫生需求未得到满足一方面,从农民对农村环境卫生的需求状况可以看出,全部农民愿意投劳;66%农户愿意自筹资金。农民主动出劳出资,说明农民对农村环境卫生供给还有很多的期待。希望政府能在农村环境卫生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另一方面,在调查农民最希望改进的项目时,农民对改进农村环境卫生的呼声还是很高的,意愿比较强烈,在调查中,农民在“最希望改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中,农村环境卫生被选频次达到315次,占到总人数的一半多,且在“最希望改善的农村公共服务”排序中,排名居前(第四),说明农民环境卫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三、促进农村环境卫生服务供需均衡的对策分析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环境卫生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加大社会管理力度,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局面,实现村容村貌整洁,增强群众环保、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健康水平,美化农村环境,按照“因地制宜、长效管理”的原则,以村民为环境卫生管理主体,充分发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作用;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引入市场化、社会化管理,建立以村民自治,市场化运作为核心内容,管理有序,节约高效的环境卫生长效监督机制,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一)意识上提高思想认识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党政领导,要充分认识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环境卫生管理,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坚持建管并重,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常抓不懈。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村党支部书记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第一负责人。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经常深入基层,加强督促指导,定期研究分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2.扩大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充分利用墙报、宣传栏、黑板报、会议、党员村民代表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各种阵地,广泛宣传有关政策,卫生活动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意义,增强卫生观念;大力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全民参与实行所有垃圾从源头分类,帮助农民树立环境保护的思想,提高环境建设促进生存和发展的意识,努力创造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制定卫生公约等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个人家庭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行为,对不卫生、不文明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或一定的经济处罚,并给予公开曝光,有效促使农民规范个人卫生行为,以巩固垃圾处理成效。同时,要通过开展评选“优秀保洁员”、“十星文明户”、“文明卫生户”等活动来扩大农民群众的参与面和受教育面,并注重树立和推广典型,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在中、小学,甚至学前班,幼儿园,普遍开设环境卫生课,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卫生习惯。设置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橱窗,公布年度工作计划和环境卫生工作收支情况。学校通过继续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督促学生动员家长及邻里邻居彻底清理道路及房前屋后土堆、粪堆、草堆、垃圾堆,清除门前乱修乱建、乱堆乱放柴草、秸杆等现象,自觉改变日常生活中不文明和不卫生习惯。(二)法律上建立长效机制法律是行为的准绳,应尽快制定关于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方面的全国性的法律法规,以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有法可依。机制既是活力、动力的源泉,建立和落实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真正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垃圾处理纳入正规渠道。农村环境卫生的高效供给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和反弹性的特点,仅靠紧一阵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工作“不断线”,持续深入有效开展。一般而言,农村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应包括卫生制度、清扫保洁制度,垃圾收集、清运制度、岗位责任制、监督管理制度、检查评比制度、“门前三包”制度、奖励处罚等制度。按照“属地管理、专人管护、大家监督、全民参与” 的原则,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模式,实行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相结合,以保证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环卫清扫保洁队伍。同时,农村环保是一项综合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要完善农村环保机构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环境监管体系,环保机构要向乡镇延伸,形成共同管理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三)经济上多方融资资金投入是落实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关键所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社会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形成政府、社会、企业、集体、个人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建议:一是县财政要列入预算投入专项经费。保证乡村两级在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上的投入。二是基层政府继续积极争取省、市政府对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资金支持补助。三是要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成立民间环保机构,并设立环保专项基金账户,向社会募捐,多方筹措环卫经费,以保障工作运转。四是村民委员会要形成合理的环境卫生保洁费筹措机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方式,确定每个村民、每间店铺、每家企业每月交纳的环境卫生保洁费标准,使群众自觉参与实施农村环境卫生保护中来。(四)发展上合理规划新村布局新村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久效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扩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农民持续大幅增收,有利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有利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利于锤炼基层干部工作能力,建议结合当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以及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现状,按照“以人为本、有利生产、便于生活”的原则,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采取不同的标准和模式科学规划,做到高标准又实用,一村一特色。另外,在新村建设时,切实解决好宅基地乱建、乱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