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中考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1页
12中考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2页
12中考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3页
12中考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4页
12中考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茂名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化 学 试 卷 分 析信宜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科一、试卷总体评价茂名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的命制遵循茂名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化学学科考试大纲要求,是初中结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的考试。化学科考试渗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基础性,注意创新性,体现学科性,重视衔接性;考查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试题内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化工技术的发展。试题精选实际化学问题作为命题情境,以考查学生化学学科素养为核心,侧重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并考核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从命题思路到试题设计,体现了有利于推进中学化学新课程深入实施的理念与特点。试题覆盖面广,难度适中,有利于推动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改革进程,增强素质教育的理念。化学试题的题型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保持了命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在多年命题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命制既能为高中学校选拔优质学生且又体现新课程要求的中考化学试题而进行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与有益探索。二、试卷的设计1、题型结构与赋分2012年中考化学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试题题型与赋分与2011年基本一致,具体的试题题型及赋分值见下表:单选题双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8题2题2题2题2题1题21分8分16分20分20分12分2、双向细目表2012年中考化学试题内容涵盖:化学学科基本思想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和科学探究等六个方面。化学试题双向细目表题型题号试题考查内容分值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探究与实验单项选择题1能源与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332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333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334物质组成的表示335催化剂的作用、区分纯净物、元素化合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36物质的鉴别337实验操作338原子结构示意图33双项选择题9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物质组成4410溶解度曲线44填空题11元素和离子概念、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中和反应的在生活中的应用、灭火原理822412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书写、826简答题13金属与合金的物理性质、金属的腐蚀、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保护101014固体溶解、化学方程式书写、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氮肥、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原理1010实验与探究题15认识常见实验仪器、装置气密性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氧气性质实验111116酸雨的成分探究、pH的测定、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的检验、99计算题17碱与酸、盐的反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含杂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1212合计100321721723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平均分、合格率年份考试人数平均分合格率100分10以下200419429548413%49043%200521641530424%32118%200621946513374%4088%200723706522362%39096%200824049479322%616%2009238925710469%10813%201019352541418%407%201126326472307%626%201224532518358%6222%2、各题得分分析(选项题全样统计,其余各题为抽样180份试卷统计)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全卷平均分17.3分3.3分10.9分9.6分10.2分3.2分54.5分难度0.720.410.680.480.510.27平均分20.6分33.9分3、难度分布难度考 试 结 果较易题难度值0.7以上1题(3分)、2题(3分)、3题(3分)、5题(3分),7题(3分)、9题(4分)、11题(8分), 共计27 分稍难题难度值0.5-0.74题(3分)、6题(3分)、8题(3分)、12题(8分)、13题(10分)、15题(11分), 共计38 分较难题难度值0.3-0.510题(4分),14题(10分)、16题(9分),共计23分难题难度值0.3以下17题(12分),共计12 分考试结果与考试大纲中难度控制目标有一定差距,较易题(难度值0.7以上)约为40分,稍难题(难度值0.5-0.7)约为50分,较难题(难度值0.3-0.5)约为10分。四、学生答卷典型错误分析1、单选选择题和双项选择题题号正确答案典型错误原因分析1D(86.3%)A(3.4%)B(4.5%)C(4.3%)不了解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含义,对新能源的利用不熟悉2A(79.6%)B(8.7%)C(2.3%)D(7.9%)不能区分常见物质变化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本质区分不清3C(77.1%)A(12.6%)B(1.7%)D(6.8%)对身边常见的物质碳酸氢钠、食盐、亚硝酸钠和乙醇的性质和用途不熟悉4A(67.4%)B(17.8%)C(4.1%)D(8.8%)对化学用语使用不过关,对原子个数表示、分子的组成、元素化合价的表示和离子电荷的表示混淆5B(83.3%)A(3.3%)C(7.1%)D(4.7%)对催作剂的使用认识不足、不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的原因,不了解清新的空气的成分,不能正确分清混合和纯净物,对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特点不够熟悉6B(58.7%)A(15.6%)C(4.3%)D(19.6%)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稀盐酸和食盐水、硬水和软水及涤沦和羊毛等这些常见物质的鉴别不熟悉7D(71.1%)A(12.0%)B(2.8%)C(12.3%)对浓硫酸稀释、点燃酒精灯、称量、蒸发这些基础实验操作不熟悉8C(52.1%)A(14.0%)B(19.7%)D(12.1%)不会读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原子结构图中获得相关原子结构的信息如质子数、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得电子情况等9BD(36.8%)B(3.5%)D(1.5%)难度:0.71错选A(42.1%)C(30.4%)错误判断醋酸是无机物,不会计算醋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0CD(41.0%)C(3.1%)D(2.9%)难度:0.52错选A(15.0%)B(39.0%)不会从溶解度曲线获取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信息,不理解溶解度的概念2、填空题(11题难度为0.86,12题难度为0.50)题号考查角度典型错误原因分析11.(1)区分元素与离子认为钙为离子元素和离子概念不分 (2)营养物质认为蔬菜为人体补充油脂对常用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不了解 (3)反应类型问反应类型回答为化学反应,认为稀氨水与蚁酸的反应为分解化合、置换反应等对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类型两概念混为一谈,不董得运用中和反应的概念判断中和反应 (4)灭火原理错误较少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现象有一定的思考,对灭火原理掌握得较好12(1)物质分类知识,区分单质和氧化物认为CO是单质未分清单质和氧化物的概念(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把“化学能”写成“内能”、“动能”、“机械能”等不理解化学能,与物理中的内能等概念混淆(3)化学用语的使用,书写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CO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书写时反应物写成C、条件标注不规范、气体符号乱标、不配平等题目要求用化学用语表示,不理解题目的要求,不知道化学方程式属于化学用语的范畴,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 (4)化学变化的微粒观,化学反应的本质微观示意图中反应物分子未完全拆分成原子,拆分出的原子数目未体现质量守恒对化学变化的本质和质量守恒定律未理解透彻,结化学变化的微观变化不了解3、简答题(13题难度为0. 64,14题难度为0.32)题号考查角度典型错误原因分析13.(1)金属与合金的物理性质硬度比较少数学生认为钢铁比纯铁硬度小对金属与合金的物理性质不熟悉 (2)铁的锈蚀条件、金属单质与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只有少数学生不知道铁的锈蚀条件要与水接触,较多学生把反应物写成氧化铁、生成物写成硝酸铁对铁生锈,学生生活接触较多,有较深刻的认识,但对金属铁参与的置换反应理解不够透彻,亚铁盐和铁盐混淆起来 (3)金属活动性顺序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写成:Mg Fe Cu Mn;Mg Mn Cu Fe;Fe Cu Mn Mg;不能根据已知的置换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4)金属资源的保护途径答金属的用途审题不清14(1)加快固体溶解的措施写错别字,如”搞”、“伴”等文字使用不规范(2)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铁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Fe(NO3)2+2NaOH=Fe(OH)2+2NaNO3;化学方程书写不规范,如化学式书写错,写漏沉淀符号;或不答未读懂流程图,对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过关,混淆铁元素的+2价和+3价(3)碳酸钙、氧化铁、硝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化肥写错氢氧化钠或碳酸的化学式;漏写其中一个,认为NaNO3为磷肥或钾肥或有机肥或复合肥等对常见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不熟悉,未读懂流程图、不了解物质除杂过程中加入试剂往往要过量,化学式书写不规范,不会从化学式辨认化肥种类(4)硫酸钙的溶解性较多学生不回答,或答非所问不知道硫酸钙是微溶物,作为生成物对反应进程有影响4、实验与探究题(15题难度为0. 63,16题难度为0.37)题号考查角度典型错误原因分析15.(1)认识常见仪器名称写错字;写仪器不对号,如铁架台、烧杯、酒精灯;乱起名称,如烧管、烧简、支气管等常见实验仪器不认识 (2)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择较多学生化学式写错、不配平、漏写条件和标注生成物状态;错选装置C用排水法收集CO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过关,不知道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原理,装置气密性检验,氧气性质实验较多学生化学式写错,特别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不配平、漏写条件和标注错生成物状态;要求写“标志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回答却是“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预留少量沙”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未过关,审题不清16(1)测定溶液pH的方法选用指示剂测溶液的pH溶液的pH与溶液的酸碱性完全混为一谈(2)Cl-和SO42-的检验、实验方案设计步骤:顺序错:先用AgNO3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Cl-;再用Ba(NO3)2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SO42-;试剂用量不恰当:用于除去SO42-排除对Cl-检验的试剂Ba(NO3)2溶液用量未过量未认真审题,获取题目中的信息:硫酸银微溶于水,不知道Cl-的检验会受硫酸根离子干扰,应选稍过量的Ba(NO3)2溶液检验并除去SO42-后再检验Cl-预期现象:生成的沉淀未描述颜色;未能就可能出现的两种现象进行描述思维不够严密结论:未能就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来下结论5、计算题(17题难度为0.27)题号考查角度典型错误原因分析17.(1)氧化铜、氢氧化钠、盐酸的性质;读图能力要求写化学式写成名称;化学式书写错误;位置交换;审题不清,化学书写不过关,未能从图中获取准确信息(2)从图象获取有关数据进行计算氧化铜质量计算错误,不写单位不会读取图象中的有用信息和数据进行计算(3)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化学方程式错误,不配平,相对分子质量算错,计算结果错,溶液的质量数据用错该题难度较大,涉及三步反应,学生难以理清思路,读图能力较差,思维不严密。题目中“过滤,取100g滤液”当作“过滤,得100g滤液”有异议。五、学生答卷反映的主要问题2012年中考化学试题难度比2011年有所降低,2012年全市平均分51.8分,2011年为47.2分。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有的答题错漏严重,失分较多,这反映出教学中仍存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 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中考化学试题中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又注重考查能力,如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掌握好学科的思维方法,能力就难以提升。多数选择题、11题、12题、13题和15题等,着重考查了化学入门的基础知识,考查要求主要是知道和了解,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物质的简单分类、微粒观、化学式、实验基本操作等。而10题、14题、16题和17题考查的重点则侧重知识的应用。由于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程度较低,对相关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等认识模糊,只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上,缺乏自己的认知体会,对身边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不够牢固,不能找到相互间的联系,更难以应用。2、 化学实验操作不够规范,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描述不够准确。中考化学对实验相关知识点较多,覆盖面较广,包括单质(Fe、Cu、O2、C)、氧化物(CO、Fe2O3、CuO)、酸(HNO3、HCl、H2SO4)、碱(NaOH)、盐Na2CO3、CaCO3、BaCl2、AgNO3、Cu(NO3)2、NaNO3、Fe(NO3)3性质、物质的鉴别和离子检验、pH测定、浓硫酸稀释、酒精灯点燃、称量、蒸发等。考查的形式较为多样,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仪器和实验装置的使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描述、问题分析等。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较多学生存在操作不够规范,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描述不够准确等问题。3、 信息获取能力较弱,缺乏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加工的能力。中考中的微观模型图及图表信息题是对学科研究思维方法的考查的要求。从学生作答情况来看,图表信息及数据信息获取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缺乏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加工的能力,从而无法提取信息中的实质性内容,更难能通过已有知识的整合来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如12题第(4)小题要求用微观模型来表达化学反应的本质及质量守恒定律,较多学生就不能准确画出。又如17题生成沉淀的质量-NaOH溶液质量图象,多数学生不能从图象中曲线走向获得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先跟过量盐酸反应再跟氯化铜反应的信息,也不能从标注的生成沉淀的质量求原样品中所含氧化铜的质量,同样也难利用图象中数据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 化学术语、化学用语等表述不科学、不规范。从学生作答可以发现,学生对化学式的使用还不是很熟练,字母大小写不分,上、下标的标注不准确,对常见元素化合价不熟悉等。化学方程式没有写反应条件,没有配平,气体和沉淀状态符号没有正确使用等。5、氧化物、酸、碱、盐等化合物知识较薄弱,根据工艺流程图回答问题的能力差。14题答题中发现学生对氧化物、酸、碱、盐等化合物知识记忆容易混淆,物质的分离提纯的知识较缺乏,对工艺流程图的解读能力差,结合实际情境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5、 运用数据进行化学计算能力有待提高。17题计算题是失分最严重的一题,说明化学计算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难点。作为最后一题,较多的学生选择了放弃。六、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建议1、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从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实验教学依旧比较薄弱。学生平进对实验不够重视,实验过程中缺乏思考,实验的基本常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没有掌握好,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强,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描述不正确。因此,要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设计实验方案,较准确预测实验现象,并得出合理结论。这将有利于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基本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