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doc_第1页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doc_第2页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doc_第3页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专题2002年至2006年诗歌鉴赏题统计:1、诗歌鉴赏题主要从语言(20次)、形象(1 3次)和表达技巧(26次)三个角度进行考查。2、仅2002年春季高考是客观题,2006年北京高考卷是客观主观题结合出之外,其他都是主观题,都是完全意义上的鉴赏,注意搜集题目要求等提示关键信息。3、唐诗宋词是设题的重要内容。2006年的考查范围向晋诗、元曲、清诗等扩大。湖北湖南卷出现了诗歌鉴赏比较题。第三部分: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2、借景抒情3、情景交融(情景相生)4、托物言志5、用典抒情6、借(怀)古讽(伤)今7、叙事抒情8、寓情于景9、情因景生10、以景衬情、融情入景11、缘境生情12、状物移情13、卒章显志14、以小见大15、画龙点睛16、乐(哀)景哀(乐)情具体分析:1、直抒胸臆。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感触时,把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抒发自然规律不可抗拒。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3、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其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4、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的某物自身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5、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借(怀)古讽(伤)今。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对汉文帝求贤臣而又不用贤臣的之所长,只热衷于鬼神之事而不关心苍生之疾苦予以讽刺,“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对贾谊不得施殿展治国安民的的抱负深为惜。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7、叙事抒情。白居易的琵琶行 首先,它把叙事与抒情紧密地结合起来。可以说它既是叙事诗,又是抒情诗,或者说它既是以抒情见长的叙事诗,又是以叙事见长的抒情诗。诗中既有凄婉感人的情节,又有真挚动人的情感。从为琵琶女作诗传的角度看,是叙事诗,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诗中琵琶女的身世构成一层故事,读者可以通过几个片段看到她从“十三学得琵琶成”到“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悲惨经历。从抒写迁谪意来讲,等于是抒情诗。诗中作者直接出场,与琵琶女共诉天涯沦落之痛,抒情气氛浓郁。于是在叙事与抒情的紧密结合中,哀怨悱恻的悲剧主人公。8、寓情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以景寓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本诗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感情?答:本诗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极力渲染,表现出诗人的悲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答:诗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让人思而得之,含蓄有味。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兴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移情于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即情于景: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9、把情因景生(触景生情):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0、以景衬情、融情入景11、缘境生情缘情于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12、状物移情等等皆归入间接抒情的范畴里。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13、乐(哀)景哀(乐)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以乐景衬哀情:山房春事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黄昏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14、以小见大。对立体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鉴赏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以小见大中的“小”,是画面描写的焦点和视觉兴趣中心,它既是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诗人匠心独具的安排,因面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5、画龙点睛(略)16、卒章显志(略)二、描写手法。1、渲染。2、烘托。3、白描。4、动静结合。5、虚实相生6、欲扬先抑。7、水乳交融8、用典。9、联想和想像。1、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 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 沾襟比散丝。)中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含滋”都是在渲染一种离别时的伤感的气氛。2、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反衬。例: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离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面对美好春景,东风不能吹散自己的愁思,春日却能引发自己的离恨。诗中情景成鲜明反衬,美景衬悲情。正衬: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是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3、白描。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寒山寺,这些景物简笔勾勒组合构成一幅凄情景色的画面。4、动静结合。艺术创作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后者如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前两句写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鱼抢新水,涌上溪头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雨后池上 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5、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杜甫的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问: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答: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虚而实,虚实相生,将乐曲美妙赞美到了极致。阅读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问: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答: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岭”、“成峰”的具体形象,给人以逼真的实感。第二句是虚写,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到底是什么状貌呢,诗人故意撇开不写,只说“各不同”让读者去想像。望庐山瀑布(李白)(前两句实,后两句虚)6、欲扬先抑。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如赵希璐的次萧冰崖梅花韵(冰姿琼骨净无暇,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会冲风踏雪顾及梅花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有梅花之前。诗人欲扬先抑,只有冰清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7、水乳交融(形式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8、用典。(见抒情手法5)9、联想和想像。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三、修辞手法。1、夸张。2、拟人。3、对比。4、比兴。5、反问6、对偶7、借代8、双关9、排比10、衬托11、对仗12、通感13、互文。14、设问15、反复1、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2、拟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3、对比。先天下之下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比兴。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问:“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什么?说明了什么?答:以小草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阳光来喻慈母的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儿子是无以报答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5、反问(略)6、对偶。春行即兴(李华)YCY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7、借代(略)8、双关(略)9、排比(略)10、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再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11、对仗(略)12、通感(略)13、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14、设问(略)15、反复。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三次出现。四、炼字。(一)炼数量词。(二)炼形容词。(三)炼动词。(四)炼虚词。(五)“诗眼”“词眼”与炼字。第四部分:古诗内容分类咏物诗、山水诗、民生诗、惜别送别诗、思乡怀远诗、边塞诗。附:文章结构自出机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构思精巧颇具匠心;层次分明曲折有致层层铺垫;巧埋伏笔前呼后应浑然天成附: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坚守节操)、愤世嫉俗(激愤)、怀才不遇(忧愁、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