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地区产业布局总体研究(摘要).doc_第1页
渝东南地区产业布局总体研究(摘要).doc_第2页
渝东南地区产业布局总体研究(摘要).doc_第3页
渝东南地区产业布局总体研究(摘要).doc_第4页
渝东南地区产业布局总体研究(摘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渝东南地区产业布局总体研究(摘要)内容提要: 在全市“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下推动“两翼”发展,实现与1小时经济圈的有机互动,有利于全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渝东南地区作为其中的“一翼”,具有民族地区和生态脆弱的特殊性,产业选择和布局必须兼顾对接全市产业、主体功能区要求及区域资源环境等因素。渝东南地区应采取以“点”状开发为主的“点轴”发展模式,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按“一核一环三轴线”展开,以县级以上城市和园区为主要载体进行产业布局,重点发展水电能源、矿产品加工、民族生态旅游、特色山地农业与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一、渝东南地区的功能定位(一)渝东南地区发展现状重庆市渝东南地区包括黔江、武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等六个区县,是重庆市“一圈两翼”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市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渝东南地区内城镇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各城市(镇)缺乏有机互动,处于单“点”发展的阶段,各城市(镇)规模小、功能不健全,仅黔江、武隆等城市略具雏形,但黔江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其功能还并不完善,集聚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在产业发展上,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转变的过渡阶段,以水电能源、矿产品加工、民族生态旅游、特色山地农业与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实力较弱。在产业布局上,各区县所处的产业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各区县差异性较小,还未形成非常显著的产业分工布局体系;又由于各主要城市(镇)辐射半径小,所以虽同构却不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二)渝东南地区的功能定位确定渝东南地区功能定位,重点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与“314”总体部署对接,实现城乡统筹;二是与全国及全市主体功能区划分对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的生态环保建设;三是与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对接,促进民族地区自身发展以及全市区域协调发展。渝东南地区整体功能定位为:武陵山区经济高地、国内知名的民族风情生态旅游带、西部扶贫开发示范区和重庆市东南方向的重要门户。(三) 渝东南地区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依据渝东南6区县的经济基础、空间分布和自然地理条件,可采取以“点”状开发为主的“点轴”发展模式,在渝东南地区形成“1核1环3轴线”的总体区域布局。1核是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黔江,它将凭借相对较好的经济基础、便捷的交通体系等有利条件,进一步发挥优势,引领渝东南地区乃至周边(如构建黔江湖北恩施高速公路影响湖北省相邻地区等)更大区域的发展。1环是黔江区域中心城市连接周边县的“小循环”,由渝湘高速公路(渝怀铁路、319国道)“彭水黔江酉阳”段和省道304“彭水酉阳”段(未来建设彭水酉阳高速公路作为渝湘高速公路支线)组成,黔江、彭水和酉阳是环上的三个主要结点。该环线也可以作为渝东南内部的一个旅游小环线,串起沿线众多的景区(景点)。专栏1 渝东南地区功能划分定位图3轴线是以1环为纽带,连接渝东南与外部区域的重要通道。其中,西轴由环上的彭水连接西部的武隆组成,主要利用武隆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以铝土矿开发及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并可以发挥武隆联系涪陵和南川等区县的优势,打通重庆1小时经济圈辐射渝东南地区的通道;北轴由环上的彭水(郁山)连接北部的石柱组成,有规划中的梁平忠县石柱彭水(郁山)段高速公路,发挥石柱的良好区位优势,成为渝东南地区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促进自身发展的“桥头堡”,同时也是渝东南地区联系渝东北、川东北等地区的重要结点;南轴由环上的酉阳连接南部的秀山组成,立足秀山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以锰、汞等为主的矿产品开采与加工业,利用秀山处于重庆、湖南和贵州三省市交界地带的便利,大力发展边贸。1核以1环为纽带,拥有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依托1环连接3轴线,带动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并通过跨区域干道辐射周边地区,建成渝鄂湘黔四省市交界地带的经济高地。二、渝东南地区未来产业布局总体设想(一)重点产业选择及发展目标产业选择考虑主要因素:与产业优势与资源特色相结合;区位条件改善后产业发展机会;与1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地区产业衔接、形成分工体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谋求可持续发展;产业关联性强,带动作用大,就业容纳能力强。渝东南地区重点选择以下五类产业:现代服务业。包括劳务经济、旅游业、商贸物流业、金融业、咨询中介、液化石油气储备与配送等。能源工业。以水电为主的能源工业。矿产品开发与加工业。包括铝、锰、汞等矿产。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以特色山地农业的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深加工。特色山地农业。包括优质草食牲畜、优质中药材、优质烟叶、优质榨菜、优质山货、优质蔬菜等的种养。在上述重点产业支撑下,到2020年,渝东南地区GDP达到700亿元(2005年价),年均增长10%左右。产业结构上,三次产业逐步优化,由2005年的26:36.5:37.2调整为2020年的12:48:40。(二)产业布局总体设想立足渝东南地区产业发展与布局的现状,结合全市“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及产业发展规划,并遵循产业布局与区域板块功能定位相互衔接的思路,促进优势特色资源充分利用、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依托主要交通线为轴线、县级以上城市和特色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按照以“点”状开发为主的“点轴”产业布局模式,形成“1核1环3轴线”的总体格局。同时,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不能盲目追求做大产业规模,而应立足实际,做优做特,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做大做强黔江1核。以黔江城区及特色工业园区为依托,重点发展烟草、建材、制药、食品、商贸物流、金融、咨询中介、文化娱乐、职业教育等产业,将黔江城区建设成中等以上规模的城市。通过做大做强黔江1核,来对渝东南地区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起到一个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周边区县提供服务。加快构建黔江周边的小循环。以黔江为中心,通过便捷的公路、铁路构建起“黔江彭水酉阳黔江”1环。彭水县拥有乌江水运之便,可以与黔江共同组成完善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依托乌江电站等重大项目,重点发展以水电为主的能源工业,建成重庆市重要的能源基地;以县城及特色工业园区为载体,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以乌江画廊等景区和民族文化为重点,发展特色生态民族旅游;县内农村地区也应大力发展特色山地农业。酉阳可以发挥山地优势,大力发展药材种植与加工、草食牲畜养殖与加工等产业;依托各种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对外联系的3轴线。西轴武隆板块:是渝东南地区接受重庆1小时经济圈辐射的主要通道,可重点开发芙蓉江、仙女山和天生三桥三大特色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重点发展以铝业(氧化铝等)为主的矿产开采与加工产业。北轴石柱板块:依托长江,依托港口(西沱)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多条过境高速公路,成为渝东南地区对外连接长江黄金水道、通往渝东北、川东北等地区的重要通道;可发展中药材、山地蔬菜瓜果为主的种植养殖业及以此为主要原料的医药生产和食品深加工产业。南轴秀山板块:是渝东南地区乃至整个重庆市通往湖南并延伸至珠三角地区一个重要通道,可以利用当地矿产,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适度发展锰、汞等矿产开采与加工业,建成工矿型的小城市;依托化危品配送园区,发展液化石油气储备与配送产业;依托良好的区位、交通和旅游资源,发展旅游、边贸产业。(三)重点产业布局1.现代服务业布局依托区域中心城市黔江及其他各县城,大力发展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等中介咨询服务;以乌江及“1环3轴”的高速公路、铁路等为依托,串起渝东南6区县的各个特色景区(景点),布局以乌江画廊游船旅游和民族文化观光旅游,打造国内知名的民族风情生态旅游带;依托黔江区域中心城市和各县级以上城市,形成多层次商贸(边贸)体系;依托渝东南地区“1环3轴”组成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布局区域性的物流基地(主要是黔江)、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如秀山的液化石油气储备与配送)等;依托黔江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公证、法律、会计、审计、统计等咨询服务业,布局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各类开发银行)、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形成以银行、保险等为主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2.新型资源产业布局以乌江梯级水电开发等项目为支撑,在彭水、武隆、石柱、秀山等地布局水电工业,成为全市的一个重要能源基地;主要依托武隆布局以氧化铝等为主要产品的铝土矿开采与产品加工业,依托秀山布局以锰、汞等为主的矿产品加工业;依托黔江、石柱、秀山、彭水等工业园区,布局发展石材、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装饰新材料等新型建材业;以覆盖渝东南各区县的优质烟叶种植基地为基础,依托黔江卷烟厂,发展卷烟产业;依托石柱、酉阳、秀山等作为中药材产地及渝东南区域中心黔江布局现代中成药加工产业;立足渝东南地区各区县的绿色山地农产品,发展各具特色的食品加工业。3.特色山地农业布局以武隆等为重点布局规模化生猪养殖,以酉阳、秀山等地为重点布局牛、羊等优质草食牲畜产业基地,以石柱为重点布局长毛兔等特色经济动物养殖;以石柱、酉阳、秀山为重点,布局中药材种植基地;在渝东南各区县布局绿色烟叶种植;以石柱、彭水等地为重点,布局优质榨菜种植基地;在渝东南各区县布局水稻、玉米等粮油种植,山货种植,山地蔬菜瓜果系列种植,以及经济林、茶叶等林产品种植。专栏2 渝东南地区重点产业布局图三、政策及保障措施(一)整体规划,建立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区域经济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整体规划,对少数民族地区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而实在的政策倾斜,保护少数民族特色,使其成为武陵山区特色经济高地。(二)优化主导产业,联合构建区域性优势产业集群与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从有利于实现产业规模化、形成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角度,实现渝东南共性资源共同开发、优势稀缺资源互补互给。将水电、矿产、旅游和山地农业等产业作为重点。(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加快建设黔江机场、渝湘高速公路、渝怀铁路复线,使在建基础设施尽早发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二是规划建设黔江咸丰宣恩恩施高速公路,对接沪蓉大国道,以及改造国道319线,打通渝东南与1小时经济圈和市外相邻地区的大通道;三是加快建设万州、梁平等区县经石柱到黔江的高速公路,完善市内“一圈两翼”相互联系的交通网络;四是谋划建设彭水酉阳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形成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小循环。此外,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优先搞好信息化平台建设,使信息流通的渠道更加顺畅,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对外联系,增强其发展的后劲。(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大财政资金用于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建设的投入力度;支持公共服务领域投资,重点是基础教育、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扶贫等作为首选投资部门;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重点补助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将扶贫工作作为渝东南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五)加强与1小时经济圈的有机联系,加大1小时经济圈产业发展对渝东南地区的帮扶作用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构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基地时充分考虑到和“一圈”的衔接,促进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