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重点.ppt_第1页
本单元重点.ppt_第2页
本单元重点.ppt_第3页
本单元重点.ppt_第4页
本单元重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单元重点 1 马克思主义诞生 产生的历史条件 主要内容 历史影响2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历史条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及历史条件 1 背景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 西欧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2 历史条件 1 理论基础 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共同点 都讴歌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生产力 都认为 私有制 竞争是导致社会灾难的根源 在不同程度上主张对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 对社会财富进行公正的或比较平均的分配 2 阶级基础 英法等国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3 实践活动 马 恩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 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 诞生标志 1848年 的发表2 主要内容 1 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2 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 3 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4 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思考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不是某个天才思想家头脑中的产物 而是人类历史运动的必然前景 科学的实践 科学的理论来源 科学的内容 深远的影响 3 意义 的发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 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开展 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 巴黎公社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成立的背景 普法战争 国民自卫军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工人群众起义巴黎公社政权建设 概况 性质 新型的工人政权 1 最高权力机关 公社委员会 一半是工人代表 其他知识分子代表 2 公职人员与人民的关系 3 努力维护工人劳动者的权益4 通过其他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改革法令 恩格斯说 你想知道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样子吗 请看看巴黎公社吧 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第一个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 1 政权的产生 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 推翻反动的资产阶级政府的基础上 通过普选建立起来的新型国家 即革命性质决定政权性质 2 领导人和阶级成分 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的成员大多数是工人 其中有些委员虽然从事不同的 有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但公认是工人阶级代表 3 政策措施 最能说明政权的性质 请同学依据教材加以概括 历史意义 1 是无产阶级的第一次尝试 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在 法兰西内战 中指出 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 决非简单地推翻旧政权就一蹴而就的 2 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 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经验教训 1 巴黎公社没有及时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 2 巴黎公社没有广泛发动群众 尤其是没有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 第20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课标要求 了解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 理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 论从史出地分析 说明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一 历史背景 1 1861年改革 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改革不彻底 落后地位2 社会矛盾尖锐 表现 3 一战使俄国社会矛盾加剧 二 十月革命经过 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战争七十月月月革事革命工兵表苏维埃 四月提纲 件命思考 十月革命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二月革命性质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封建统治 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号召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性质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 属于社会主义性质革命 思考 二月革命跟十月革命有何不同 性质带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社会主义革命目标面包 停战建立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者工人 士兵布尔什维克党组织性自发 没有指导纲领有组织有准备 以 四月提纲 为纲领结果两种政权并存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三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917年11月 标志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决议 和平法令 宣布俄国退出一战 土地法令 宣布立即无偿没收地主土地 把土地及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 新政府 人民委员会主席 列宁苏维埃政权 政体 苏维埃 代表会议 的意思 特点 俄国 苏俄 苏联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组织有准备 以 四月提纲 为纲领结果两种政权并存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 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 2 俄国 摆脱束缚 统治 建立新专政 开辟新道路3 国际 一条崭新的解放之路 思考 中国人民在革命与建设的道路上是如何两次以俄为师的 第21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课标要求 理解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社会变的影响 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 难点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社会变的影响 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社会变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 历史条件 1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2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 组织和干部基础 中共早期组织的成立2中共成立 1 中共一大 内容 通过党的最高纲领 2 中共二大 内容 通过党的最低纲领 3中共诞生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革命新在 1 新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2 新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3 新的奋斗目标 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社会目标 二 工人运动与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1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起止点及教训 2 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 1 形成条件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思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国民党合作 两党为什么能够合作 工人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 共产国际的指导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是比较革命的党 这是中共要和国民党合作的原因 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它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它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2 目的 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 3 开展情况 A城市工人运动和农村革命形势的开展B北伐战争的开展C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彻底破裂 思考 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何会裂 蒋 汪的叛变 中外反动势力的合力量过于强大 资产阶级退出了统一战线 中共没有自己独立领导的军队 最主要的是中共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错误 三 武装起义与井冈山革命道路1 武装起义 背景 国民大革命失败 中共遭到血腥镇压 目的 为反抗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情况 八一南昌起义及意义 八七会议内容 秋收起义及文家市决策2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道路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1928年1930年 中国共产党先后开辟了赣南闽西根据地 湘鄂赣根据地 闽浙赣根据地 鄂豫皖根据地 湘鄂西根据地和左右江根据地等 红军也不断扩大 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 课堂小结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才能战胜凶恶的敌人 国共合作使北伐得以胜利进军 但革命阵营内部反革命的叛变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 它使共产党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八七会议 的召开 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中国革命的策略发生了转变 四 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1 红军长征 1 背景 A九一八事变 东三省陷落 B蒋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 经过 遵义会议及意义2 西安事变 背景 情况及意义 思考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哪些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中共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 努力联合国民政府共同抗日 美英与日的矛盾 国民党内部的分化 亲美派与亲日派的矛盾等 都是西安事变能和平解决的原因 其结果 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及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到来 五 国共合作抗日1 背景 A 1931年九 一八事变 东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B 1935年 华北地区沦陷 民族危机加深 C 1937年卢沟桥事变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2 合作实现的标志 1937年9月 国民党发表了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 国共合作 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北平 天津相继沦陷 日军的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 30万 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 政策国民党的凇沪会战四次大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正面战场武汉会战中共的敌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建立后战场广泛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 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取得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B 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收回了台湾 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D 它为中国新民主主义胜利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完成了战略转移 也为抗战奠定了根据地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八年抗战 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牺牲 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指引下 终于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但抗战胜利后 如何建立一个独立 自由 民主 富强的新中国 这是摆在全中国人民面前的重大问题 这个问题 我们将在下一节课进行探究 六 两种命运的较量 1 背景 抗战胜利前后 国共两党关于如何建国展开了激烈斗争 2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 关于重庆谈判 A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原因 中共赴重庆谈判的目的 B 谈判结果 的内容 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保证人民权利等双方未达成协议的内容 政权和军队问题 2 重庆政协会议的召开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 全面内战的爆发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 2 国民党全面进被粉碎 3 国民党重点进攻被粉碎 陕北和山东 4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5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 6 国共双方恢复和谈且很快破裂 7 解放军进行渡江战役并解放南京 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思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 它标志着中国100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 独立 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 它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 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壮大了世界和平 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 它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课堂小结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无限生机 2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 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我们前面的路更艰难 更漫长 革命成功后 我们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将如何进行国家的政治建设 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课里进行学习探究 思路拓展阅读材料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而实际生活总是不停地变动 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 近100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不可能一成不变 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