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阅卷日志.doc_第1页
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阅卷日志.doc_第2页
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阅卷日志.doc_第3页
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阅卷日志.doc_第4页
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阅卷日志.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阅卷日志来源:周武忠的博客(网易)6月11日 周一上午在浙大紫金港小剧场参加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阅卷培训,知自己分在作文组,批阅作文的共有10组。今年我省考生比去年多出一万多,达31万多人。按照要求,下午我们看样卷、试批两篇,然后探讨。探讨时我们组发生碰撞,激烈处怎一个吵字了得。第一篇争议最大。一位人高马大、嗓门也压人一头的女老师先站出来慷慨陈词,说“思想深刻”,说“语言功底不得了”,得到好些教师响应。的确,第一篇文章立意高远,壮怀激烈,语言深沉顿挫而又灵动有致,优点是极其明显的。组长环顾四周,问一位欲言又止的年轻教师,他果然提出异议,低声质疑作者是不是把鼓掌者看得低了一点。我予以力挺,因为这也是我阅读之后的强烈感受:“从材料语境看,鼓掌者应该是对身边的世界满怀善意的人,他(她)可能不出众,不出色,但绝对不是作者笔下的那种旁观者,作者明显丑化了鼓掌者们”开头发言的女老师马上提出异议,认为作者并没有丑化的意思,两派意见开始激烈交锋,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一番唇枪舌剑之后,焦点开始聚集到文章的第三、第四两个自然段:“于是有人提出,为何总要做路上跑的人,我们可以懦弱一回,成为路边鼓掌的人。的确,以旁观者的身份存活于世,只负责惊呼与鼓掌,于人潮涌动时显形,于悄无声息时消遁,是再不简单(应为再简单不过)的保全之道。此时人人化为随风倒曳的芦苇丛中的一株,汇入朝五晚九的电车流,没了尖锐与戾气,温吞吞地,对世界宣告妥协。自然是有人坚决反对的。汲汲营营于世之人一直是古来圣贤批斗最为惨烈的对象。我们有软弱的不堪一击的肉体支撑,却也有如同摒弃了一切的死士般的意志,为何突然屈服于养生求歇的贪欲之下?人活着,并不是以此般形态,口鼻尚存一丝气,四肢仍余一丝力,而更应追求海明说的高贵。”我分析说,这两段文字对鼓掌者充满了蔑视和鄙弃,高高在上的姿态中折射出一种强烈的精英意识,视民众若无物,俨然救世主现身,这种姿态是很刺眼的,对一个年轻人而言,可能并非一件幸事。如果是我的学生,我一定叫来好好教育一下!斥善意温情的鼓掌者为“汲汲营营”之徒,无论如何是令人无法接受的!一些老师也站出来表示赞同,特别一位戴眼镜的女老师,结合文题条分缕析,侃侃而谈:今年作文题的关键词是两个:“跑步者”和“鼓掌者”;前一个“跑步者”,结合上下文语境,可以理解为领跑者、弄潮儿、英雄人物,作者的把握应该说很到位;但后一个关键词,作者的理解肯定是出了偏差,那个“坐在路旁的鼓掌者”,一定是这个世界的热心人,对这个世界一定是充满温情和善意的。最后这位老师强调:“这应该是底线,不能突破。”最后,最先站出来力挺作者的那位女老师说:“我是觉得,这个作者很难得,具有领袖气度,非常可贵的,当今中学生极需要这样的领跑人,但如果从语境来看,是有些欠妥。”我不客气地接过来说:“立意当然要从语境出发!”高考作文本来就是戴着镣铐跳舞,谁都不能弃镣铐而率性舞,否则公平何在?!文章无疑是十分出色的。因而虽有不足,但心中给出的分数,在50分上下是的,我们是中学教师;但是,论裁断作文之能,似乎不用谁来怀疑;论爱惜人才之心,更不见得比谁少多少。但是,我们长期身在一线,如鱼儿在水,对水之深浅冷暖可能多一份切身之体验,最突出的一点表现,我们更崇尚公平与理性,鲜少干那只顾一点不及其余之事那是一种潇洒,是难以企及的大手笔,但很可能也是一种剑走偏锋,一种不负责任。携如此瑕疵而得57分,怎么讲都高了点,那可是接近满分的高分呀!后来两位组长说,把我们的意见转达上去。后面篇章争议较小,就是样卷17打33分,普遍觉得低了,因为这篇题为路边鼓掌的人的文字,立意怎么说还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建议改到40分左右。还有就是最后一篇绿叶与红花,大家分歧也相当严重,三十几、四十几、五十好几档的分数都打出来了,分歧的关键在于是否认同两组对立的概念“鼓掌者|跑步者”和“绿叶|红花”之间划上等号。组长四点多去汇报,我们待一阵就回来了。大家普遍感觉,专家们给出的18份样卷的分数,打高了一点。附:第一篇样卷(得分:57分)跑步的人北岛曾在波兰来客里写道“年轻时我们都有梦想,关于文字,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现在我们夜深饮酒杯子撞在一起,听到的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悲壮诗人看见了未来的我们。这个世界以一种矛盾的方式充斥冷漠。我们见过了声嘶力竭的呐喊者被社会的冷冰冰抹去棱角;我们见过了曾经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少年走向了成长的虚无消失不见;我们见过了拯救地球的英雄只能在角落落寞地感受人群欢呼的余温。于是我们惧怕,惧怕怀揣理想登上高楼被恶语推搡被势力所挟,坠入深渊,果决惨烈。于是有人提出,为何总要做路上跑的人,我们可以懦弱一回,成为路边鼓掌的人。的确,以旁观者的身份存活于世,只负责惊呼与鼓掌,于人潮涌动时显形,于悄无声息时消遁,是再不简单(应为再简单不过)的保全之道。此时人人化为随风倒曳的芦苇丛中的一株,汇入朝五晚九的电车流,没了尖锐与戾气,温吞吞地,对世界宣告妥协。自然是有人坚决反对的。汲汲营营于世之人一直是古来圣贤批斗最为惨烈的对象。我们有软弱的不堪一击的肉体支撑,却也有如同摒弃了一切的死士般的意志,为何突然屈服于养生求歇的贪欲之下?人活着,并不是以此般形态,“口鼻尚存一丝气,四肢仍余一丝力”,而更应追求海明(样卷如此)说的“高贵”。拨开迷雾看,偌大的世界从来不缺旁观者,若是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追逐世界的信念,人,社会只能成为冷漠无知胆怯堆砌起的躯壳;而由旁观者构建出的团结却也是一击即碎佯装弱者充当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病残是对生命的亵渎。跑步的人在冲向终点后获得荣誉,性情耿直者更是不会因过程中的辛酸和疲累而后悔。当人群散去,跑道上空无一人,却也能携着饱满的泪光餍足地归去。三闾大夫行吟湖畔投江与鱼虾相伴,化作了汨罗江上的一缕艾香草。若是有人寻问我,你愿跑步,还愿鼓掌?我定选前者,心甘情愿地被吸纳进梦想的食人花,鲜翠欲滴。6月12日 周二早上聚在紫金港小剧场开会,听浙大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多年来一直担任浙江省高考阅卷作文组大组长、也是今年作文组大组长的陈建新老师讲解2012年高考作文评改细则。陈教授先讲了与考题有关的那篇博文的事宜:刘继荣于四年前发表,当时就引发了争论,四年以来反响一直时强时弱地持续着,因为它搔到了这个时代的一根很敏感的神经:到底如何定位人生的目标或价值体系。当然,文题仅仅提取了这篇博文的核心,许多内容没涉及,因而审题立意应以作文题目为准。然后讲关键词的定位:第一个是“跑步者”,必须理解为英雄人物,可以是学业出众者,可以是公众人物;第二个是“路边鼓掌者”,可以是中等生,善良的普通人。听到这里,一阵窃喜浮上心头:以这样的定位来裁断昨天的那场争论,应该是自己的观点更站得住一些。接着陈教授提了几组对立关系红花|绿叶、主角|配角等的把握:可以判立意合格,但不能算最佳立意。接着定了三类文:第一类,扣题最佳,完全符合三个立意要求,如果形式上主要是语言有过人处即该打50分以上;第二类,扣题不是最紧,但跟文题有关联,是从题目中引出来的,打42分,如果表达上比较突出可以加分,试批的第二篇就定了49分;第三类是不扣题,跟文题没有任何关系的,打36分以下。还说了对套作、抄袭之作、发展等级分的处理办法,特别强调了作文组这些年来在语言方面一直提倡朴实、简洁明了,反对花里胡哨、华而不实,指出语言问题其实是文风问题,是做人问题。这些观点以及观点统辖的举措都非常好,举双手赞成。到最后一步,意外出现来了:陈教授宣读了18篇样卷的复评分和2篇试批文的分数,第一篇居然维持57分!一刹那我怀疑自己听错了:怎么可能?但还是稳稳心绪,把后面文章的得分一一记录下来。结果发现:除了一篇做了改动,其他都维持原判。陈教授一讲完,我就快步走上舞台。有一位老师捷足先登,跟陈教授探讨主角|配角型文章,认为此类文章立意恰切,也应该划入第一类之列。我耐心等他们探讨完毕,开口请假:“陈教授,对于第一篇样卷的打分,我觉得有难以理解之处。”他问怎么讲,我就说这篇文章优点确实明显,但也存在一处严重失误。他问哪一处,我说第三四两段,它们把鼓掌者的形象给颠覆了。随后翻出那篇作文,当着他的面把两段文字念了一下,跟上分析:第三段文字,以生动笔触描绘鼓掌者形象“只负责惊呼与鼓掌”、“随风倒曳的芦苇丛中的一株”、“对世界宣告妥协”,字里行间流淌出的贬斥意味极其明显;第四自然段就直截了当地点出了对鼓掌者的定位“汲汲营营”之徒,这两段文字把鼓掌者的形象给颠覆了。陈教授一听,摘下眼镜又细细看了一遍。然后斟酌着说:“作者要表现奋斗激情,就难免损害别的人。”顿了顿,又说:“我们不妨理解为英雄对懒惰者的排斥”,我难以认同,跟他较真起来:您这样说,不是跟您刚刚会议上给定的“鼓掌者”的解读自相矛盾了么?他嘴巴张了张,过了一会说:“57分是我们大组全体讨论的结果,不是我一个人定的,不能根据你一个人的意见推翻它。”我又一次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望着那张脸:天庭饱满,目光锐利,满布着智慧带来的矜持与威严,与这两天里高强度付出产生的疲惫揉在一起。这张脸,应该是一个令我们中学教师奉献敬意的存在:这十几年来,除了他儿子参加高考那一年,他一直担任浙江省高考阅卷作文组的大组长,对严把高中作文质量关、替高校选拔母语人才方面,居功甚伟。但是,我还是在心里喊了一声:陈教授,您给浙大丢分了,丢得很重!我是来向你讨教学理的,没想到你祭起的法宝,却是“以势压人”请原谅我用这样的字眼,因为我的确不明白,衡量一篇作文的优劣时,人多势众怎么可以成为唯一的砝码?在紫金港这片土地上,到底有没有学理大一点说吧,是真理的存身之所?你这句话,让我从心底里升起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