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以及中药治疗阑尾炎的多个方法.doc_第1页
中医针灸以及中药治疗阑尾炎的多个方法.doc_第2页
中医针灸以及中药治疗阑尾炎的多个方法.doc_第3页
中医针灸以及中药治疗阑尾炎的多个方法.doc_第4页
中医针灸以及中药治疗阑尾炎的多个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针灸以及中药治疗阑尾炎的多个方法阑尾炎是指阑尾的化脓性疾病,但有急慢性之分。若有下腹固定压痛对急性阑尾炎具有重要诊断意义;若是慢性阑尾炎则多有急性阑尾炎史,仅有右下腹不适感或隐痛,可因活动、饮食不节而诱发。本病常用的有效的偏方主要如下:方一:大黄10克,芒硝9克,连翘、银花各12克,红藤15克,元胡10克,木香、桃仁各9克,丹皮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清热通腑,行气活血,适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右小腹隐痛拒按,持续或阵发,或疼痛初在上腹部,或先绕脐疼痛,随后转移至右天枢穴附近,可伴腹皮挛急,脘胀纳呆,恶心嗳气,微热,大便正常或秘结。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弦滑、弦滑数或细涩。方二:金银花12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白花蛇舌草、大黄各10克,川楝子、丹皮各9克,赤芍10克,虎杖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清热解毒,化瘀消痛,适用于热蕴所致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腹痛拒按,右下腹压痛较明显,有反跳痛,腹皮挛急,或可扪及包块,伴身热口渴食少脘痞,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便溏不爽,小便短赤,苔黄少津或厚腻,脉弦数或滑数。方三:银花10克,连翘12克,黄芩、生地、玄参各9克,生甘草6克,大黄10克,紫花地丁12克,野菊花、蒲公英各9克,冬瓜子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清热解毒,通腑排脓,适用于脓毒溃散所致的阑尾炎,主要症状如:腹痛自右下腹扩展至全腹,痛势剧烈,腹皮紧急,全腹压痛,反跳痛,高热不退或往来寒热,面红目赤,唇干口臭,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大便溏薄而秽臭不爽,小便频数似淋,舌质红降而干,苔黄糙起刺或黄厚而腻,脉弦滑数或细数。方四:鲜野菊花60克,败酱草15-60克,紫花地丁30克。任选其中1种,水煎;分3-4次服,每日剂。本方可用于急性阑尾炎。 方五:白芍18-45克,甘草、柴胡各612各,枳壳、丹皮、黄柏各10-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重者加倍服。本方适用于急、慢性阑尾炎。方六:地榆、槐花各30克,半枝莲15克,甘草3克,鲜生地30克,连根葱20根。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剂。本方适用于急性阑尾炎。方七:大蒜60克,芒硝、大黄各刃克。先将大蒜、芒硝合捣如泥状敷腹部最痛处(局部先涂上一层凡士林,以防皮肤损伤)2小时后去药,再取大黄粉醋调外,敷6-8小时,共为一次,必要时数小时后可重复一次。本方用于急性阑尾炎。方八:新鲜马齿苋120克(于者30克),绿豆30-60克。煎汤,分2-3次服下。本方对急性阑尾炎有效。方九: 苡米50-100克。清水煮烂为粥,稀稠适度,分1-2次服食,每日1剂。本方用于急性阑尾炎恢复期及慢性阑尾炎。方十:甜瓜子30克,白糖适量。将其捣烂研细,用开水冲服。本方适用于急性阑尾炎。此外,治疗阑尾炎还有以下五种中药便方:a.鲜野菊花60克 用法:打汁,用黄酒冲服。b.败酱草30-60克 用法:煎服,没隔3小时服一次,重者可以加大量。c.马齿见 用法:打汁调红糖,或蜂蜜,或水煎服。d.鸡血藤15-30克 用法:加黄酒250克,水煎服。e.紫花地丁30克 用法:加黄酒一碗,煎至半碗服用。中医针灸治疗阑尾炎的方法阑尾炎(appendicitis)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常有右下腹部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细菌感染和阑尾腔的阻塞是阑尾炎发病的二个主要因素。阑尾是一条细长的盲管,管腔狭小,易潴留来自肠腔的粪便及细菌。阑尾壁富于神经装置(如肌神经丛等),阑尾根部并有类似括约肌的结构,故受刺激时易于收缩使管腔更为狭窄。阑尾动脉为回结肠动脉的终末分支,是一条终动脉,故因刺激发生挛缩或有阻塞时,常招致阑尾的缺血甚至坏死。 阑尾炎因细菌感染引起,但无特定的病原菌。通常在阑尾腔内能找到大肠杆菌、肠球菌及链球菌等,但必须在阑尾粘膜发生损害之后,这些细菌才能侵入引起阑尾炎。阑尾腔可因粪石、寄生虫等造成机械性阻塞,也可因各种刺激引起阑尾痉挛,引起阑尾壁的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粘膜损害,有利于细菌感染而引起阑尾炎。 病变 1急性阑尾炎,有3种主要类型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acute simple appendicitis):为早期的阑尾炎,病变多只限于阑尾粘膜或粘膜下层。肉眼观,阑尾轻度肿胀、浆膜面充血、失去正常光泽。镜下,粘膜上皮可见一个或多个缺损,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图10-20)。粘膜下各层则有炎性水肿。 图10-20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阑尾隐窝处粘膜上皮坏死脱落,该处有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 94 (2)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acute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或称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常由单纯性阑尾炎发展而来。肉眼观,阑尾显著肿胀,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纤维素性渗出物。镜下,可见炎性病变呈扇面形由表浅层向深层扩延,直达肌层及浆膜层(图10-21)。阑尾壁各层皆为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并有炎性水肿及纤维素渗出。阑尾浆膜面为渗出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组成的薄膜所覆盖,即有阑尾周围炎及局限性腹膜炎表现。 图10-21 急性蜂窝织炎性 阑尾炎的发展过程模式图 图中点状区示炎性细胞浸润 (3)急性坏疽性阑尾炎(acute gangrenous appendicitis):是一种重型的阑尾炎。阑尾因内腔阻塞、积脓、腔内压力增高及阑尾系膜静脉受炎症波及而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等,均可引起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以至阑尾壁发生坏死。此时,阑尾呈暗红色或黑色,常导致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或阑尾周围脓肿。 结局及合并症 急性阑尾炎经过外科治疗,预后良好。只有少数病例因治疗不及时或机体抵抗力过低,出现合并症或转变为慢性阑尾炎。 合并症中主要有因阑尾穿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有时因并发阑尾系膜静脉的血栓静脉炎,细菌或脱落的含菌血栓可循门静脉血流入肝而形成转移性肝脓肿。如果阑尾近端发生阻塞,远端常高度膨胀,形成囊肿。其内容物可为脓汁(阑尾积脓)或为粘液(阑尾粘液囊肿,mucocele)。粘液囊肿破裂,粘液进入腹腔,可在腹膜上形成假粘液瘤(pseudomyxoma)。 2慢性阑尾炎多为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也可开始即呈慢性经过。主要病变为阑尾壁的不同程度纤维化及慢性炎细胞浸润等。临床上时有右下腹疼痛。 阑尾炎 阑尾炎是指阑尾的化脓性疾病,但有急慢性之分。若有下腹固定压痛对急性阑尾炎具有重要诊断意义;若是慢性阑尾炎则多有急性阑尾炎史,仅有右下腹不适感或隐痛,可因活动、饮食不节而诱发。本病常用的有效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大黄10克,芒硝9克,连翘、银花各12克,红藤15克,元胡10克,木香、桃仁各9克,丹皮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通腑,行气活血,适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右小腹隐痛拒按,持续或阵发,或疼痛初在上腹部,或先绕脐疼痛,随后转移至右天枢穴附近,可伴腹皮挛急,脘胀纳呆,恶心嗳气,微热,大便正常或秘结。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弦滑、弦滑数或细涩。 方二 金银花12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白花蛇舌草、大黄各10克,川楝子、丹皮各9克,赤芍10克,虎杖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解毒,化瘀消痛,适用于热蕴所致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腹痛拒按,右下腹压痛较明显,有反跳痛,腹皮挛急,或可扪及包块,伴身热口渴食少脘痞,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便溏不爽,小便短赤,苔黄少津或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方三 银花10克,连翘12克,黄芩、生地、玄参各9克,生甘草6克,大黄10克,紫花地丁12克,野菊花、蒲公英各9克,冬瓜子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解毒,通腑排脓,适用于脓毒溃散所致的阑尾炎,主要症状如:腹痛自右下腹扩展至全腹,痛势剧烈,腹皮紧急,全腹压痛,反跳痛,高热不退或往来寒热,面红目赤,唇干口臭,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大便溏薄而秽臭不爽,小便频数似淋,舌质红降而干,苔黄糙起刺或黄厚而腻,脉弦滑数或细数。 方四 鲜野菊花60克,败酱草15-60克,紫花地丁30克。任选其中1种,水煎;分3-4次服,每日剂。 本方可用于急性阑尾炎。 方五 白芍18-45克,甘草、柴胡各612各,枳壳、丹皮、黄柏各10-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重者加倍服。 本方适用于急、慢性阑尾炎。 方六 地榆、槐花各30克,半枝莲15克,甘草3克,鲜生地30克,连根葱20根。 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剂。 本方适用于急性阑尾炎。 方七 大蒜60克,芒硝、大黄各刃克。先将大蒜、芒硝合捣如泥状敷腹部最痛处(局部先涂上一层凡士林,以防皮肤损伤)2小时后去药,再取大黄粉醋调外,敷6-8小时,共为一次,必要时数小时后可重复一次。 本方用于急性阑尾炎。 方八 新鲜马齿苋120克(于者30克),绿豆30-60克。煎汤,分2-3次服下。 本方对急性阑尾炎有效。 方九 苡米50-100克。清水煮烂为粥,稀稠适度,分1-2次服食,每日1剂。 本方用于急性阑尾炎恢复期及慢性阑尾炎。 方十 甜瓜子30克,白糖适量。将其捣烂研细,用开水冲服。 本方适用于急性阑尾炎。民间热传的防治阑尾炎的偏方【偏方一】大黄10克,芒硝9克,连翘、银花各12克,红藤15克,元胡10克,木香、桃仁各9克,丹皮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清热通腑,行气活血,适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右小腹隐痛拒按,持续或阵发,或疼痛初在上腹部,或先绕脐疼痛,随后转移至右天枢穴附近,可伴腹皮挛急,脘胀纳呆,恶心嗳气,微热,大便正常或秘结。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弦滑、弦滑数或细涩。【偏方二】金银花12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白花蛇舌草、大黄各10克,川楝子、丹皮各9克,赤芍10克,虎杖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清热解毒,化瘀消痛,适用于热蕴所致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腹痛拒按,右下腹压痛较明显,有反跳痛,腹皮挛急,或可扪及包块,伴身热口渴食少脘痞,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便溏不爽,小便短赤,苔黄少津或厚腻,脉弦数或滑数。【偏方三】银花10克,连翘12克,黄芩、生地、玄参各9克,生甘草6克,大黄10克,紫花地丁12克,野菊花、蒲公英各9克,冬瓜子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清热解毒,通腑排脓,适用于脓毒溃散所致的阑尾炎,主要症状如:腹痛自右下腹扩展至全腹,痛势剧烈,腹皮紧急,全腹压痛,反跳痛,高热不退或往来寒热,面红目赤,唇干口臭,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大便溏薄而秽臭不爽,小便频数似淋,舌质红降而干,苔黄糙起刺或黄厚而腻,脉弦滑数或细数。【偏方四】鲜野菊花60克,败酱草15-60克,紫花地丁30克。任选其中1种,水煎;分3-4次服,每日剂。本方可用于急性阑尾炎。【偏方五】白芍18-45克,甘草、柴胡各612各,枳壳、丹皮、黄柏各10-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重者加倍服。本方适用于急、慢性阑尾炎。【偏方六】地榆、槐花各30克,半枝莲15克,甘草3克,鲜生地30克,连根葱20根。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剂。本方适用于急性阑尾炎。【偏方七】大蒜60克,芒硝、大黄各刃克。先将大蒜、芒硝合捣如泥状敷腹部最痛处(局部先涂上一层凡士林,以防皮肤损伤)2小时后去药,再取大黄粉醋调外,敷6-8小时,共为一次,必要时数小时后可重复一次。本方用于急性阑尾炎。【偏方八】新鲜马齿苋120克(于者30克),绿豆30-60克。煎汤,分2-3次服下。本方对急性阑尾炎有效。【偏方九】苡米50-100克。清水煮烂为粥,稀稠适度,分1-2次服食,每日1剂。本方用于急性阑尾炎恢复期及慢性阑尾炎。【偏方十】甜瓜子30克,白糖适量。将其捣烂研细,用开水冲服。本方适用于急性阑尾炎。此外,治疗阑尾炎还有以下五种中药便方:1)鲜野菊花60克 用法:打汁,用黄酒冲服。2)败酱草30-60克 用法:煎服,没隔3小时服一次,重者可以加大量。3)马齿见 用法:打汁调红糖,或蜂蜜,或水煎服。4)鸡血藤15-30克 用法:加黄酒250克,水煎服。5)紫花地丁30克 用法:加黄酒一碗,煎至半碗服用。以上十种偏方,对于阑尾炎的治疗都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大家一定要好好收藏,以备不时只需。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试论中医治疗阑尾炎邓铁涛 阑尾炎这病名在中医文献上是找不到的;但是按照现代中医的治疗经验,阑尾炎是可以用中药治疗,并且这一个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早在秦汉时代就已经有了。更使我们感到自豪的是不单在于有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而且是这个方法经过千百年来无数医者在治疗实践上加以证实加以丰富。这一个治疗方法是和现代医学截然不同的。现代医学对于阑尾炎的治疗,都主张在24 小时内施行外科手术,把阑尾截除;苏联医者更主张要在12小时内施行手术。这差不多已是不移的定论,其他方法只是辅助治疗,此外没有根治疗法。“治疗:外科疗法,即或在第一晝夜内,进行早期阑尾括除,或俟浸润消散后的静止期中,进行此项手术,最近除手术外,同时另用青霉素疗法。”苏联高等教科书叶、穆、塔列耶克院士著内科学下卷445页,(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阑尾炎之治疗,是在患病后尽速动用外科手术,把阑尾截除掉,如果医师在病人有脓肿形成前没有临床诊视的话,那他在其后诊视时必须决定于何时最宜施手术,并须决定在引流脓肿之脓液时是否应将阑尾截除掉,急性阑尾炎并无内科疗法。”西塞尔内科学中册311页,(余启顺、何南祥等译本)。阑尾炎,“原则上以外科疗法为宜,轻症的白血球增加不多,一般状态佳良者,姑用内科方法治之。仍须由外科协诊,俾随时有外科手术之准备。”庄连氏内科学467页。阑尾炎必须外科手术治疗,中外现代医学文献所同认的。从最近二三十年来中医所发表的文献来看,一致都认为阑尾炎即古之所谓肠癰,并且用治疗肠癰的内服药法治疗阑尾炎效果良佳。“肠癰者盲肠或阑尾,及其周围之炎症也”陆淵雷金匮今释卷6第380页。“急性阑尾炎大都突然腹痛仰卧时右脚常半屈,不能伸直,故中医旧称缩脚肠癰,”叶橘泉,近世内科国药处方集第二集162 页。“西医名之曰盲肠炎或蚓突炎,其实即中医之肠癰也”南宗景、中医内科学全书156页。不但现代中医公认肠癰治法适合治疗阑尾炎,就是日本的汉医也有同样认识,如日本人大塚敬节等所编的“汉方诊疗实际”中治疗盲肠炎和虫囊炎就多半采用仲景的肠癰疗法。“肠癰”病名始见于内经和仲景的金匮要略。内经:肠癰为病,不可惊之惊则肠断而死。金匮:肠癰者少腹肿痞,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登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中医根据仲景的经验,对阑尾炎多用下法,许多中医学习西医理论之后对本病不敢沾手,因为按照现代医学的理论对阑尾炎是禁用泻药的,用泻药有穿肠的危险,如阿勒米亚斯尼科夫的内科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327页)写道:“阑尾炎的治疗是手术疗法绝对安静,禁用泻剂;投予易消化的食物”。因此这一问题有加以讨论的必要。下面打算先探时一下肠癰是否和阑尾炎有相似处;其次再讨论阑尾炎是否可以泻下,它的治疗根据何在。一(一)古籍对肠癰病的记载金匮要略,“肠癰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癰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肠癰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巢氏病源三十三卷肠癰候:“肠癰者由寒温不适,喜怒无度,使邪气与荣卫相干。在于肠 内,遇热加之,血气蕴积结聚成癰。热积不散,血肉腐败,化而为脓,其病之状,小腹重而微强,抑之即痛,小便数似淋,时时汗出,复恶寒,其身皮皆甲错,腹皮急,如肿状,诊其脉洪数者已有脓也,其脉迟紧者未有脓也,甚者腹脓大,转侧闻水声,或绕脐生疮,穿而脓出,或脓自脐中出,或大便去脓血,惟宜急治之,又云大便脓血,似赤白下,而实非者是肠癰也,卒得肠癰,而不脱治之,错者杀人,寸脉滑而数,滑则为实,数则为热,滑则为荣,数则为卫,卫下降,荣上升,遇热荣卫相干,血为浊败,小腹否、小便或难,汗出,或复恶寒,脓为已成,设脉迟紧,聚为瘀血、血下则愈,脓成引日,又诸原数脉、当发热而反洗浙恶寒,若有痛处者,当积有脓,脉滑濇者,小肠癰出血者也。”千金方卷二十三肠癰:论曰卒得肠癰而不脱其病侯,愚医治之错则杀人,肠癰之为病,小腹重而强,抑之则痛,小便数似淋,时时汗出,复恶寒,其身皮皆甲错,腹皮急如肿状,其脉数者小有脓也,其脉迟紧者未有脓也,甚者腹胀大,转侧闻水声,或绕脐生疮,或脓从脐中出,成大便出脓血,”又引脉经“问曰官羽林妇病,医脉之,何以知妇人肠中有脓,为下之则愈,师曰,寸口脉滑而数,滑则为实,数则为热,滑则为荣,数则为卫。卫数下降,荣滑上升,荣卫相干,血为浊败,小腹否坚,小便或涩,或复汗出,或复恶寒,脓为已成,设脉迟紧,即为瘀血,血下则愈。”圣济总录:“论曰肠癰为病其身甲错,皮肤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或恶寒自汗,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薛立斋:“肠癰因七情饮食所致,治法脉迟紧者未有脓也,用大黄汤下之,脉洪数者已有脓也,用薏苡仁汤排之,小腹疼痛、小便不利脓壅滞也,牡丹皮散主之,若大便或脐间出脓者不治,内经曰肠癰为病不可惊,惊则肠断而死,故患是者其坐卧转侧理宜徐缓,时少饮薄粥及服八珍汤固其元气、静养调理,庶可保全其生。”外科正宗卷三肠癰论:“夫肠膨者皆湿热瘀血流入小肠而成也,又由来有三,一、男子暴急奔走,以致胃肠传送不能舒利,败血浊气壅遏而成者一也,二、妇人产后体虚多卧,未经起坐,又或坐草艰难,用力太过,育后失逐败瘀,以致败血停积胃肠结滞而成者二也,三、饥饱劳伤,但负重物,致伤脾胃,又或醉饱房劳,过伤精力,或生冷并进,以致气血乖违,湿动痰生,多致肠胃痞塞,运化不通,气血凝滞而成者三也,总之外症发热恶寒,脉芤而数,皮毛错纵,腹急渐肿,按之急痛,大便墜重,小便澁滞若淋,甚者脐突腹胀,转侧水声,此等并见则内癰已成也,初起未成时小腹殷殷作痛,俨似奔豚,小便淋濇者当大黄汤下之,瘀血去尽自安,体虚脉细不敢下者,活血散瘀汤和利之,已成腹中疼痛胀满不食,便淋刺痛者,薏苡仁汤主之,腹濡而痛,小腹急胀时时下脓者,毒未解也,用牡丹皮汤治之。仲景所讲的“肠癰”没有指明是大肠或小肠所生的癰,但他很明显的是把肠癰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脓成的阶段薏苡附子败酱散;一个是脓未成的阶段大黄牡丹汤;脓成比较严重所以摆在前头。大黄牡丹汤之前又指明“脓已成,不可下也”。仲景以脓成与否分别论治是很科学的,现代医学一样很重视它已成脓与否。仲景虽然没有指明什么肠部的癰,但是我们知道肠癰的好发位置是在阑尾,因为这一条蚓突最容易“积聚成癰”。巢氏病源时肠癰的认识可以说又进了一步。他认识到由于机体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寒温”或由精神刺激“喜怒无度”而使到“邪”(有害的外物)与“荣卫”(血球淋巴)互相纠缠在肠管腔里面,加上局部发热致血循环障碍而醖釀成癰。如果诱致发热和积聚的东西没有出路的话,那么血和肉便腐败而化脓,千多年前把肠癰的病理机转分析得这么清楚是值得我们惊奇的。关于症状方面:病灶在小腹;小腹局部强硬或有肿块(肿痞或小腹强、皮肤急);小腹痛和局部有压痛,按之即痛,抑之则痛;发热:微发热或微恶寒或不登热;小便不利,或自汗出。肠癰的发展是“脐突腹胀”“脓自脐中出”“绕脐生疮”,则近似放今天的广泛性腹膜炎。千金方指示肠癰病的严重性“愚医治之错则杀人”而薛立斋则指出患者“其坐卧转侧理宜徐缓”并要吃流质食物,”静养调理庶可保全其生”。(二)中医治疗肠癰的效果到底中医治疗肠癰的效果怎样呢?试举一 些病案如下:1.古人病案:“虞恒德治一人,得潮热微似;但小腹右边有一块,大如鸡卵作痛,右脚不能伸缩。一医作奔豚气治治十余日不验。虞诊其脉,左寸芤而带濇,右寸芤而洪实,两尺两关俱洪数,曰此大小肠之欲作癰耳,幸脓未成犹可治,与五香连齐汤加减与之,间以蜈蚣炙黄酒调服之,三日愈。”(见证治准绳卷72内癰篇)徐徊溪医案:“长兴朱季舫少子啸虎官,性极聪敏,年九岁,腹痛脚缩,抱膝而卧,背脊突出一节、昼夜哀号,徧延内外料诊视,或云损症,或云宿食,或云发毒;当刺突出之骨以出脓血,其西席第岂宿,乃荐余治。往登其堂,名医满座,岂宿偕余诊视,余曰此缩脚肠癰也,幸未成脓,四日可消,闻者大笑,时季舫为滦州牧,其夫人孔氏,名族之女,独信予言。余先饮以养血通气之方,并护心丸,痛遂大减,诸医谓偶中耳,明日进消瘀逐毒丸散,谓曰服此又当微痛,无恐,其夜痛果稍加,诸医闻之,譁然曰,果应我辈之言也,明早又进和营顺气之剂。痛止八九。而脚伸脊平,果四日而能步,诸医以次辞去,中有姓俞者,儒士也,虚心问故,余谓杂药乱投,气血伤矣,先和气血自得稍安,继则攻其所聚之邪,安能无痛,现乃滋养而通利之。则脏腑俱安矣。”(见宋元明清名医类案第3册60页)。萧琢如医案:“一男子曹姓,腹中隐隐作痛,胀满不堪,乍寒乍热,口渴,脉沉滑,医者每以发散药图治,益剧,肩舆求诊,按其腹濡而痛,露紫筋,余曰,此系肠癰,宜及其未溃而下之,否恐溃烂难治,乃以大黄牡丹汤两帖,下黑粪甚多,各症全减,改用赤豆苡仁汤加味,五帖而愈。”(宋元明清名医类案第4册49页)。2.现代中医治疗阑尾炎病例:根据文献已发表的先后名选其中一例曹颖甫及其门人姜佐景的肠癰病例共七例,六例治愈一例死亡,其死亡之例为“腰间忽起流火以至由肿而烂,终于不救,”由于配载文简,是否肠癰,尚属存疑。曹氏和姜氏治疗肠癰以大黄牡丹汤为主,兹引其一例:(见经方实验录下卷12页)陆某初诊:痛在脐右斜下一寸,西医所谓盲肠炎也,脉大而实,当下之,用仲景法:生军五钱芒硝三钱桃仁五钱冬瓜仁一两 丹皮一两。二诊:痛已略缓,右足拘急,不得屈伸,伸则牵腹中痛,宜芍药甘草汤:赤白芍各五钱生甘草三钱炙乳没各三钱。三诊:右足已伸,腹中剧痛如故。仍宜大黄牡丹汤以下之。生川军一两芒硝七钱冲桃仁五钱冬瓜仁一两丹皮一两。(注:愈。)西医杨海钟1947年发表于中西药月刊第33期之阑尾炎病例共计14例治愈率为100%,治疗以大黄牡丹皮汤,全治程平均为6.4日。举其一例如下:病者女11岁初诊距发病时间已93小时,脉搏98,舌苔黄干,口臭极重,中等度脱水,麦氏压痛点周围有手掌大腹壁攣急及剧烈疼痛,其他腹部有中等度陷凹成舟状,肛门检查盲肠部有剧烈压痛,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似有局部腹膜炎,但无汛发性腹膜炎。治疗:大黄牡丹皮汤:大黄10克、丹皮10克,冬瓜子10克,桃仁6克,芒硝11克。以水250c.c.先煎大黄、冬瓜子、丹皮、桃仁四味,取120c.c.,去渣,入芒硝使之溶解。第一日上午12时口服40c.c.,下午3时20c.c.下午8时20c.c,服药五小时后泻一次,七小时后又泻,腹痛大减、汗出、入睡。(本日注射葡萄糖盐水作辅助治疗)第二日照方服三次,每次20c.c.服药后压痛大减腹壁弛缓,泻二次。第三日原方去芒硝加入薏米仁七克,服药后泻一次自觉症状完全消失。第四五两日照三日方服第六日停药,一星期后腹诊麦氏压痛点周围仍有鸽卵大之硬块,重压即有轻痛。两个月后再诊硬块已大部消失,不易查觉。郑铁涛1950年发表于广东中医药的阑尾炎病例共4例均治愈,都是以大黄牡丹皮汤为主。张某,男,30 岁,病者腹痛二天,乃就诊于博济医院,欲得注射止痛针,但经诊断后,断为盲肠炎,要立刻住院开刀,下午便不担保,病者无欵交手术费亦怕开刀,邀为诊治。某右下腹角热,细按内有球形物。右足动则痛剧,乃出大黄牡丹汤予之:生大黄四钱后下粉丹皮四钱桃仁二钱冬瓜仁八钱,芒硝三钱冲服。服汤后是晚痛仍剧,且觉球状物微隆起,翌日再诊时大黄改为五钱芒硝四钱其他各味略增,服后三小时乃下黑黄稀粪不少,是晚痛略减。三诊药量略减,大黄四钱,芒硝三钱,服后又下黑秽之粪,痛再减,四诊至七诊均依方加减,其痛渐减,球状物亦渐细,然身体疲倦无力。第八日乃将各药减至,大黄三钱、芒硝二钱、丹皮三钱、桃仁一钱、冬瓜仁五钱、另加以厚朴一钱。九日晨十时不见消息,心中不安!岂知彼昨夜痛大减,能安睡,是日晨起,腹饥思食,食粥后再来。是日九诊乃将大黄减为二钱、芒硝二钱,各药亦减其量。是日大便乃成条状,十诊乃不用大黄芒硝,十一诊停药,进高丽参三钱,细按右腹角仍有条状如笔竿者。十二日再服轻量大黄牡丹汤一剂,十三十四日再服高丽参三钱,十五日愈。萧熙氏1951年发表于江西中医药创刊号的阑尾炎四例,均治愈,摘录其一例如下:蔡某,男,38岁,已婚,工人主诉:右腹角疼痛,右脚不能仲直,已八天,发热。现病历:八天前发生腹痛,轻度恶心,食欲不振,发 病二日,痛渐移于右下腹部。畏寒,发热早晨低,下午高,持续至就诊时无改变,曾请当地医师诊治,服止痛药无效,右脚直伸,则影响腹角牵痛,步行徐缓俯腰。大便秘结五日,服泻油亦不解,有时欲解而里急不下,排尿困难,睡眠不安。既往历:无胃痛、痢疾、脱肠等病史,一年前曾患瘧疾。身体检查:一般发育不佳,营养不良。贫血,面带病容,色苍白,神智清、四肢反射正常、消瘦、皮肤发干,有轻度缺水现象。腹部检查,右下腹部有压痛,摸及痛性索状物,上腹部有肠蠕动音,肝脾正常。肛门检查:右侧压痛。脉搏88,体温38.5,舌黄糙干厚尖赤起蕾刺。白血球18,000,中性球73%。治疗:初诊处方用大黄牡丹汤:大黄二钱牡丹皮三钱桃仁三钱冬风仁五钱芒硝二钱半。次日复诊:大便仍秘结,疼痛如故,仍然原方分量加倍,并加郁李仁、大麻仁各五钱与之。三诊病势不减,大便仍秘,且胀痛更甚,自发病至今,已十日不大便,舌尖赤糙黄厚,遂另处一方:芦荟二钱生地黄五钱郁李仁四钱麦冬三钱 元明粉三钱油当归七钱风蒌仁一两知母三钱 西大黄二钱炒枳壳一钱半大麻仁三钱肉苁蓉三钱。水煎二次,分二次服,隔四小时一次,每次服时冲入小磨麻油一小杯(均25c.c.)。服上药后腹部及右足牵痛减大半,大便畅解三次,热度降至37.2,四诊仍用原方,便通,热退净,右腹角仅余极轻微之疼痛。五诊、六诊、七诊,于原方内除去芦荟,肉苁蓉,郁李仁,大麻仁。痊癒。其他三例依芦荟与去芦荟肉苁蓉等二方,加减其剂量为治。(三)小结“肠癰”病在我国秦汉时代已有认识,张仲景把汉以前治疗肠癰的经验总结在金匮要略中。金匮要略的记载虽然简单,但金匮要略治疗肠癰的经验是宝贵的,一直被后人继承着。至于肠癰的登病机转隋代巢氏病源加以很好的说明,巢氏的说法是接近放现代医学理论的,特别是巢氏所说的“寒温不适、喜怒无度”很清楚的指明这一局部病变和整体和外界环境的密切关系的观点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由于张仲景与巢元方的成就唐代以后的学者继承了他们的经验而加以証实,加以补充。中医对肠癰的认识虽然没有指明是肠部那一部分的“癰”,但从一般发病规律来看,盲肠阑尾部位是好发部位,所以我们有理由讲中医的肠癰病包括大肠小肠及其他部位的脓肿,但主要指的是阑尾炎。古文精简对病状的描写不够详细,但古人那简单几笔,已把阑尾炎刻画出来了,根据现代医学认识为阑尾炎发病时的症状特征为:1.疼痛疼痛初起大多数在腹上部或脐部,后则局限于髂凹,而盲肠后阑尾炎初期疼痛是在右髂部的,若是骨盆内阑尾则疼痛往往在左右髂凹同时出现。中医“小腹疼痛”。2.局部深按压痛,因阑尾长短方向及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压痛点,平常按压痛的地点多在自脐至髂前上棘连合线之中央所谓麦氏压痛点,或在自脐至髂前上棘中间的下方。中医“按之即痛”,“抑之痛”。3.局部肌肉紧张,手指触及皮肤时肌肉立即收缩,轻症时要深压髂凹部或阑尾部时才会引起。局部皮肤知觉过敏,知觉过敏寻常多在右侧。中医“腹皮急”4.局部膨胀,急性阑尾炎时,廻肠和盲肠因内含的细菌作用,产生气体而致鼓胀。中医“按之濡,如肿状”。5.局部有块状物,当阑尾炎校为严重时,在患处腹壁可以摸到一个压痛的块状物,这往往是临近阑尾穿孔的前奏,或已发生局限性腹膜炎。中医“肿痞”“否坚”。6.发热体温中等度升高,急性腹痛开始即登高热,是不像阑尾炎的。中医“时时发热”但又有“恶寒”,“汗出”的记载。至于中医所称“肌肤甲错”是一种缺水的皮肤现象。“小便数似淋”和“小便或难”可以理解输尿管穿过骨盆口时,和那尖端内指的阑尾甚为靠近,因此偶而受到刺激而发生小便疼痛的现象。所以从文献上肠癰的记载,我们可以断言古籍的“肠癰”和现代所称的阑尾炎是很相像的。我们从古人和今人的病案来看所谓肠癰 和缩脚肠癰(右腿半曲)正是今天的所称阑尾炎。特别是近人的治案是经西医诊断或由西医采用仲景治肠癰的方药进行治疗的阑尾炎。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中医的“肠癰”就是阑尾炎而同时也包括其他肠部的脓肿和腹膜炎;但主要指的是阑尾炎。二(一)中医治疗肠癰的原则多根据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肠内有癰膜的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法,脓未成的用大黄牡丹汤法。唐宋以后的治法与方药多由此演变,因此以仲景法为讨论中心,但对于仲景这两个方法,中医也有分岐的论点。1.对于薏苡附子败酱散论点如:伤寒名家曹颖甫认为薏苡附子败酱散不是治肠癰之方。他写道:“按此节所列病状,曰少腹种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显系小腹疽;伤寒太阳篇,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又云少腹硬,小便不利者,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症谛也。此可见病在血分者水分必无阻碍,今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少便自调,与少腹硬而小便自利,有何差别?病当在胞中血海,岂得更谓之肠癰?且以证情论,小便自调下,当与上节腹无积聚连属,如薏苡附子败酱散证,现于方治后小便当下字,便可决为小腹肿痞症方治,断非其身甲错之方治矣,肿痞在少腹,上不及脐,故知腹无积聚,病根即在少腹,不似标阳内陷,故身无热,但据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之原状,加以脉数,便可知血已成脓,然则肠内有癰脓,实为内有癰脓之误,要知证虽化热,病原实起于肾寒,血海遇寒而凝,凝则痛,久而化热,血之凝者腐矣,故方治十倍利湿开壅之薏苡,而破血排脓之败酱草半之,略用生附子以解凝而止痛,故不及败酱之半,然后少腹之脓,乃得从小便中出,予直决其为少腹疽,王鸿绪以为患在少腹之内为小腹疽,陈修园又以为少肠癰,俱谬误。”(金匮发微231 页)日本丹波元坚则认为不一定是大肠或小肠癰,问题在放脓已成,他写道:“次条其癰未至脓溃,故少腹肿痞,此条既经脓溃,故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次条血犹瘀结,营郁而卫阻,故时时发热,复恶寒,病犹属实,故其脉迟紧,此条营分既无所郁,故身无热,脓成血燥故脉数,要之此二条,其别在膜已成与未成之分,而不拘其部位,如前注众以大小肠为辨失之迂矣。”而陆淵雷氏则认定薏苡附子败酱散的是阑尾炎形成局部脓肿的主方,他说:“阑尾炎”病的转归,约分三类其二形成局部脓肿,则肿痛日以扩大,全身证状亦日重,此即金匮本条之症,而薏苡附子败酱散所主也。(伤寒今释382 页)三者论点好像有很大的分歧,但根据仲景的原文和后世多数学者的意见总认为本方法是治疗肠癰已成脓者,再根据本文第一部份的论证本方是治疗已成脓的阑尾炎无疑的。2.对大黄牡丹汤的论点如:曹颖甫认为原文乃误,肠癰初起是大黄牡丹汤所主治,但“若夫里热既盛,脓成血溃,至于两脉洪数,则非一下所能尽。”他把原文改为“肠癰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如肿状,按之濡,时时发热,自汗出,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大黄牡丹汤主之,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金匮发微229页)。曹颖甫的高足姜佐景说:“金匮所谓未成已成之脓所包至广,一切炎性渗出的,腐化之白血球,腐烂之肠壁皮肉等均是,要在当去之例一也,夫肠癰未成脓之前,曰可下之,试问欲下者何物?依余之说,下其肠中一切污积,使蚓突得挤出病根是矣,当已成脓之后,反口不可下之,试问其脓作何处置?将使脓后返为血乎,此乃绝无之事,将任脓突脐而出乎,此乃速死之图犹曰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试问服散之后,散能与脓起化学作用,齐化为乌有乎?吾惧其未能也,答曰散与膜结而俱下,则依然是下法,乌得曰不可下?或曰下者犹言不能下,下之终危也,余则谓果下之犹不失背城借一之计,不下即是束手待毙之策,孰得孰失明眼者自能辨之。况脓去正虚大可用补,活法在人,宁难善后,故窃于不可下三字大起疑惑,即使的系仲景遗文,犹当据事实以改正之。如何改正?曰:当作急下之也。”陆淵雷写道:“程氏云,大黄牡丹汤在当有血与下,以古人为文法所拘,故缀于条末。伤寒论中多有之。尤氏云,云不可下者谓虽下之,而亦不能消之也,大黄牡丹皮汤,肠癰已成未成皆 得主之,故曰有脓当下,无脓当下血。淵雷案:肠癰已成脓,如前条之症者,下之真有穿孔之祸,岂特不能消而已,本方所治,经文但云当有血,方后有脓当下之文,愚别有说,在下文,元坚云,方后所谓有脓者,其脓稍萌之义,与前条之全就腐溃者不同矣”。有脓是否可下?上面所引,总结其论点有四:一,脓成不可下;二,虽下之亦不能消;三,已成未成皆得用大黄牡丹汤;四,其脓稍萌者,尚可下之,这一个问题应根据治疗事实来做结论。古往今来用大黄牡丹汤治愈肠癰的病例不少,其治疗根据主要根据仲景所提出的症状和后人所补充的脚缩等症状而决定用大黄牡丹汤或加减大黄牡丹汤的。就是说急性阑尾炎发展至可以摸到一个压痛的块状物时仍然可以用本方治疗。如杨海钟氏的病例报告中急性阑尾而至有急性局部腹膜炎时仍用本方治愈,至于已发展到有汎发性腹膜炎的征候时,本方不宜试用是可以肯定的。(二)按照现代医学治疗阑尾炎的原则是:禁用泻剂,叶穆塔列耶夫的内科学对于阑尾炎的治疗项内写道:“采用保守疗法时,宜实行绝对安静,腹部放置冰囊,禁用灌肠、泻剂、鸦片剂,宜行绝对的饥饿疗法,仅许可一日一口地少量饮水。”而中医对于本病主要是用大黄牡丹汤之类的泻剂,因为中医的理论是:“邪气”与“卫气”相干在放肠内,遇热加之,血气蕴积结聚而成,所以治之之法必定要使邪有出路;“邪”在于肠,它唯一而又最便捷的出路就是从肛门而出,邪有出路热积乃散,便不成脓而病可愈,而大黄牡丹汤正是合于这一理论的一张良方。中西医治疗阑尾炎的原则如此矛盾,到底那一个原则才是真理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现代医学阑尾炎的病理机转。阑尾炎的成立,阑尾内腔狭窄,且为盲管,常易致机械的刺激。鱼肉等经口入肠之异物,以及粪块与寄生虫之窜入,打扑及冲突等外伤,与运动过度,茶饮茶食、便秘、泄泻等,均能使盲管黏膜肿胀,管门闭塞,内容物停滞,病原菌遂得发育滋长而起炎症,病者以10至35岁为多,老幼较少,因年龄越大,内腔愈窄,年幼内腔阔亦不易藏物。“范茨伐伦堡,曾有一极佳之报告(1905发表)他说:“阑尾腔壁内之输出血管,因腔内压力之增加而多少受到闭塞,继续陷在腔壁内的每一个液体原子,使原有之压力益形增加,这增加了对输出血液的阻塞假如这是发生在完全无菌环境中的话,那末此种平衡状态可保持一相当时期而无大害;因为自会有足够的液体滤过而维持细胞之生命。不幸的是我们这个管腔却远非无菌者组织细胞在循环受到阻碍以后,食料和氧气的供应就没有了,因而对于细菌的侵袭,显得无力。王艮斯汀及其同事,在很多年后不但证实,并且增加了这些对放阻塞机构在急性阑尾炎中所起的作用的观察,除了这原因之外,还必需加上链球菌性感染,因为它们平常是很普通的。(西塞尔氏内科学307页)根据上述的病理机转,最理想的治疗是消炎制菌,除去盲管腔内的阻塞物,使腔内坏死的血球和细菌有所出路,恢复管壁的正常的血循环。但是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很难达到这一个要求。使用抗生素不能解决盲管的阻塞因而办不能彻底治疗。至于用泻药的话,根据现代医学的经验是有促使阑尾穿孔的可能。所以现代医学治疗阑尾炎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一条多事的阑尾开腹摘除了。为什么同是泻药中医用得,西医用不得呢?大黄牡丹汤的主要泻药的大黄与芒硝。这两种药物,西医的药理学同样把它们列入泻药类。把大黄放人刺激性泻药类。硫酸钠(芒硝)放在容积性泻剂里。为什么中医运用大黄芒硝而没有穿肠危险反能治癒阑尾炎呢?其道理在于:当阑尾发炎而未成脓肿时泻药不一定便使阑尾穿孔。而且根据西医大黄的药理,大黄泻时甚少腹痛或其他不适,大量才有轻泻作用,在泻剂群里它是比较温和的,至于硫酸钠(芒硝)的作用在于增加肠内容物之容积,促进肠运动而引起通便,其作用较为生理性的。一味属于温和泻剂,一味为近于生理性的泻药;而两者合起来互为影响,泻下的作用较好,刺激肠的作用并未增加。大黄与芒硝合用这是中医的宝贵经验之一。而更重要的是中医的君臣佐使的处方术,把好几种药物配合起来,因而产生很理想的 作用,大黄牡丹汤的配合正是如此,试将大黄牡丹汤的药物及其组成分析一下:千金衍义说:“大黄下瘀血血闭,牡丹治瘀血留舍,芒硝治五脏积热,滌去蓄结,推陈致新之功,较大黄尤锐;桃仁治疝瘕邪气,下瘀血血闭之功,亦与大黄不异,甜瓜瓣,别录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专于开痰利气,为内癰脉迟紧未成脓之专药”。“程氏云:诸疮疡痛,皆属心火,大黄芒硝用以下实热,血败肉腐则为脓,牡丹桃仁用以下脓血,瓜子味甘寒,神农本经不载主治,考之雷公曰:血汛经过,饮调瓜子,则瓜子亦肠中血分药也,故别录之溃脓血,为脾胃肠中内壅要药,想亦本诸此方”。(金匮今释370页)根据刘国声氏的研究,大黄和丹皮的制菌作用是相当强的。 从上表来看大黄一味,本身就有消炎制菌和泻下的两重作用,而牡丹的制菌作用也不差。仲景订定本方命名为大黄牡丹汤,以这两味药为主药并不是偶然的。大黄又是先锋又是主将,一方面有芒硝配合冲锋陷阵使邪有出路,使“积热”“蓄结”得除。各瓜仁利尿消炎,千金方治肺癰的苇茎汤亦用冬瓜仁,说它能治内脏的脓疡是有根据的。桃仁能消血肿消炎,善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和瘀血积滞的腹痛,有活血通经作用,那么桃仁除了有消炎作用之外,还能改善腹部血循环,在本方中也是一味重要药物。旧说配大黄治瘀结便秘。药虽五味,但紧紧把握着使“邪”有出路,消除盲管腔的阻塞;消炎制菌改善局部血循环等几个方面,使阑尾炎得到根本的治疗,而没有穿肠的危险,这也是可以肯定的。(三)用大黄牡丹汤治疗阑尾炎的一些体会,据作者经验大黄牡丹汤对于急性阑尾炎疗效准确,早期诊断约四五天可愈,严重者十天至十二三天可愈,慢性阑尾炎亦有效,至如发展至并发广泛性腹膜炎者因无经验不敢妄议。对薏苡附子败酱散之运用亦无经验,兹将用大黄牡丹汤治疗阑尾炎的体会列举如下:大黄牡丹汤的分量:生大黄五钱(后入)芒硝三钱(冲服)桃仁泥五钱冬瓜仁一两(打烂,去壳或用新鲜的更佳,鲜的可用二两)丹皮五钱。以上为成人量。小孩或慢性病者分量可酌减。服大黄牡丹汤必须泻下,所泻下的东西或如血水或如河泥,能泻出这些东西便是有效。如果投药一剂后如四至五小时仍不见泻下者,可再检一剂分二至三次服下,每隔二小时,如已泻出,止后服。第二天仍用大黄牡丹汤,分量可根据病情酌量施用。用至诸症消退之后,仍宜减轻分量再服一至二剂,以收彻底消除之效。如遇虚人可因其泻下后的情况,于第二剂或第三剂大黄牡丹汤中加人参(吉林参或花旗参)二至三钱。如果痛得利害的可加田七末七八分冲服,或加蒲公英八钱至一雨。为了防止化脓惹起腹膜炎,可用三黄散水调外敷压痛处,干即更换,但换时先弄湿以免刺激其皮肤,内外兼施效果甚佳。兼注时青霉素收效更速。结论根据中医对肠癰的认识和治疗经验,中医对阑尾炎的治疗结论是:中医的肠癰病即今天所称的阑尾炎(也包括其他肠部的脓肿)。中医治疗阑尾炎的效果是很好的,是近于理想的。大黄牡丹汤是急性阑尾炎的效方,慢性阑尾炎亦有效。为了更好的证实中医治疗阑尾炎的效果,最好在医院选择早期病例,在中西医的密切合作下,进行双重诊断,中药治疗,每一病例都经过详细检查,做出正确的统计。为了对病者负责,利用一切有利放病人的条件,可以事先作好外科手术准备以防万一。为了使治疗理论和治疗效果更提高一步,应进一步对大黄牡丹汤作系统的药理试验和研究。大黄牡丹皮汤验案三例中医能够治疗急重症,是几千年来不争的事实,但是以现代西方医学为主流的医疗体制不再给中医机会,也没有承担中医医疗风险的机制,加上商品社会以追逐利益为目的,简便廉验的中医也就渐渐湮没无闻。加之现代中医本身,挂中医名号卖西医的居多,无能也无胆运用中医理论去分析急危重症,也就谈不上使用中医的手段去解决病人的痛苦。从1993年到现在10年中,我有机会斗胆使用过三次大黄牡丹皮汤,三次都获得了成功,现报告如下,希望能得到指点,也希望能激励同道。1995年当时我还在东直门医院院办工作,晚上教两个以色列学生学习针灸,其中一个学生叫CIGI,30岁,在燕莎后面的国际门诊做护士。有天下午CIGI突然给我打电话,说自己得了急性阑尾炎,晚上要搭乘门诊转送病人的飞机去香港做手术。我当时很奇怪她不在北京西医医院做这个手术,人家嫌我们的医院条件技术差。CIGI给我打电话的原因,是因为我以前讲课的时候说过,中医不仅仅能够治疗慢性病,而且能够快速有效治疗急腹症,比如急性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等等。现在机会来了,CIGI问我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我想了想,也拿不定主意,决定还是先看看病人再说。我打车到了燕莎国际门诊,看到了CIGI,他们的主治大夫已经很明确地做了诊断,压痛反跳痛,转移性右下腹痛,白血球升高,伴有发热。尽管如此,我还是号脉看舌,让病人躺下检查募穴。滑数脉,红舌,滑腻黄苔,三天没有大便,但是不觉腹胀。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当时就说中药能治,学生也信赖我,同意当晚不去香港。我开了大黄牡丹皮汤加了红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