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国债期货利差交易策略案例分析.doc_第1页
海外市场国债期货利差交易策略案例分析.doc_第2页
海外市场国债期货利差交易策略案例分析.doc_第3页
海外市场国债期货利差交易策略案例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咸网 / m6p编辑 海外市场国债期货利差交易策略案例分析国债期货在海外发达衍生品市场的运用已远不限于传统的套保套利,其不仅被作为良好的利率风险对冲工具,更是被广泛运用于和各种市场产品相结合,以构建复合产品或者交易策略。不同国家国债期货之间的利差交易机会国债收益率是一国重要的领先经济指标。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往往被看作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有效预测指标。一般来说,当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时,暗示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上升。相反,一条向下倾斜的收益率曲线则预示着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下降。因此,长期国债也常常被当作一种通过预测经济走势从而获利的理想工具。对于两个不同的国家来说,两国国债收益率一般处于不同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别就产生一定的利差。同时,当两个国家所处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周期不同时,两国的国债走势也会不尽一致,从而导致两国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利差扩大或者缩小。但从较长一段时间区间来看,该利差又会向其历史均值回归。当两国收益率之间的利差过大或者过小时,就可以通过同时买卖两国国债,在利差向历史均值回归后再进行反向操作从而获利。国债期货因其杠杆作用以及较强的流动性,则是执行这一策略的既方便又高效的工具。以美国10年期国债期货和澳大利亚10年期国债期货为例。图1显示了1992年2013年10年期澳大利亚国债和美国国债收益率利差走势。图1:10年期澳大利亚国债和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利差走势数据显示,10年期澳大利亚国债和10年期美国国债的利差在1992年2013年20年期间的历史均值在100左右,在2002年2013年10年期间的历史均值在123左右。图1清晰地显示,在利差过度偏离历史均值之后,会向其历史均值回归。从交易策略方面来说,当利差处于历史低位,交易员预期利差将会扩大时,可以采取卖出澳大利亚国债期货,买进美国国债期货的交易策略;在利差回归均值之后再进行反向操作平仓获利了结。同样,当利差处于历史高位,交易员预期利差将会缩小时,则可以买入澳大利亚国债期货,卖出美国国债期货的交易,在利差扩大后平仓获利了结。具体来看,例如2006年2月23日,两国国债收益率利差缩小至19个基点,澳大利亚国债期货收益率在5.18%,美国国债期货收益率在4.99%。当两者之间的价差处于类似远远偏离均值的历史低点时,交易员可以卖出澳大利亚国债期货,买入美国国债期货,预期未来两者价差回归正常水平时平仓获利。历史数据也表明之后两者之间的利差确实逐渐扩大。截至2006年年底,两者之间的利差扩大到83个基点,澳大利亚国债收益率在5.87%左右,美国国债收益率在5.04%左右。该利差交易产生了64个基点的利润。实际上,从2006年2月23日两国利差达到低点之后开始扩大的势头一直持续到2008年3月,更是在2008年3月19日达到244个基点的高点。预期利差缩小的交易机会同样也存在。2010年11月10日,澳大利亚国债收益率为5.37%,美国国债收益率为2.88%,两者之间的利差高达249个基点,比20年均值与10年均值都要高100多个基点,未来利差走窄的几率很大。2011年年初,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受经济好转的影响开始逐步上升,澳大利亚和美国两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利差开始逐步缩小。截至2011年3月底,澳大利亚国债收益率在5.50%附近,美国国债收益率在3.70%附近,两者之间的利差为180个基点。如果交易员在2010年11月买入澳大利亚国债期货,卖出美国国债期货,然后在2011年3月底再进行反向操作平仓,该利差交易则会产生69个基点的盈利。当然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国债期货利差交易时,要格外注意汇率风险。一般来说,对于短时间区间内的利差交易,各国汇率变化不会很大,汇率风险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但短时间区间的利差交易若想盈利,其对交易时点的把握要求较高。长时间跨度的利差交易不可避免地面临汇率风险的影响,利差交易的期限越长,面临的外汇风险越大,有时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会大大降低利差交易的收益。此时,在利差交易的基础上,再辅以合适的外汇衍生品以规避汇率风险,不失为有效的措施。同一市场不同期限的国债(债券)期货之间的利差交易一个国家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市场对该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预期,而较长期国债与较短期国债收益率之间利差则是这一斜率的具体表现。两者之间的正利差暗示未来经济增长或者通货膨胀上升,两者之间的负利差则暗示未来经济增长放缓或者通货膨胀下降。当市场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预期发生变化并反映到收益率曲线上时,就会造成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利差的上下波动。但是该利差在较长时间区间内也显示出较强的均值回归趋势。因此,也有交易员采取在同一市场不同期限的国债期货之间进行利差交易的策略。当交易员预期收益率曲线将陡峭化,长期国债和短期国债收益率利差将变大时,可以采取正向利差交易,也就是买入短期国债期货卖出长期国债期货的交易策略,在收益率曲线如期陡峭化之后平仓获利了结;当交易员预期收益率曲线将平坦化,长期国债和短期国债收益率利差将缩小时,则可以采取反向利差交易,也就是卖出短期国债期货买入长期国债期货的交易策略,在利差如期缩小之后平仓获利。我们以澳大利亚90天银行承兑汇票期货和3年期国债期货为例。图2显示了1992年2003年期间澳大利亚3年期国债期货收益率和90天银行承兑汇票期货收益率之间利差的走势。图2:澳大利亚3年期国债期货和90天银行承兑汇票期货收益率利差走势数据显示,两者之间的利差在1992年2013年20年期间均值为27个基点左右,在2002年2013年10年期间均值在-15个基点左右。2008年3月12日,3年期澳大利亚国债收益率为6.13%,90天银行承兑汇票收益率为8.09%,两者之间的利差低至-196个基点。之后两者之间的利差逐步扩大,至2008年9月底,3年期澳大利亚国债期货收益率为5.06%,90天银行承兑汇票期货收益率为6.38,%,两者之间的利差扩大至-131。如果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利差交易,则可以实现65个基点的利润。该利差的扩大势头持续了1年多,至2009年6月22日升至163个基点的高点。同样,该利差在2009年6月22日达到163个基点的高点之后开始逐步缩小,截至2010年7月1日,该利差缩小至-30,这段期间内利差调整将近200个基点。在这段时间内如果采取反向利差交易的策略,也就是卖出90天银行承兑汇票国债期货,买入3年期国债期货,则可以获利。國債期貨在海外發達衍生品市場的運用已遠不限於傳統的套保套利,其不僅被作為良好的利率風險對沖工具,更是被廣泛運用於和各種市場產品相結合,以構建復合產品或者交易策略。不同國傢國債期貨之間的利差交易機會國債收益率是一國重要的領先經濟指標。國債收益率曲線的斜率往往被看作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有效預測指標。一般來說,當收益率曲線向上傾斜時,暗示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上升。相反,一條向下傾斜的收益率曲線則預示著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下降。因此,長期國債也常常被當作一種通過預測經濟走勢從而獲利的理想工具。對於兩個不同的國傢來說,兩國國債收益率一般處於不同的水平,兩者之間的差別就產生一定的利差。同時,當兩個國傢所處的經濟狀況和經濟周期不同時,兩國的國債走勢也會不盡一致,從而導致兩國國債收益率之間的利差擴大或者縮小。但從較長一段時間區間來看,該利差又會向其歷史均值回歸。當兩國收益率之間的利差過大或者過小時,就可以通過同時買賣兩國國債,在利差向歷史均值回歸後再進行反向操作從而獲利。國債期貨因其杠桿作用以及較強的流動性,則是執行這一策略的既方便又高效的工具。以美國10年期國債期貨和澳大利亞10年期國債期貨為例。圖1顯示瞭1992年2013年10年期澳大利亞國債和美國國債收益率利差走勢。圖1:10年期澳大利亞國債和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利差走勢數據顯示,10年期澳大利亞國債和10年期美國國債的利差在1992年2013年20年期間的歷史均值在100左右,在2002年2013年10年期間的歷史均值在123左右。圖1清晰地顯示,在利差過度偏離歷史均值之後,會向其歷史均值回歸。從交易策略方面來說,當利差處於歷史低位,交易員預期利差將會擴大時,可以采取賣出澳大利亞國債期貨,買進美國國債期貨的交易策略;在利差回歸均值之後再進行反向操作平倉獲利瞭結。同樣,當利差處於歷史高位,交易員預期利差將會縮小時,則可以買入澳大利亞國債期貨,賣出美國國債期貨的交易,在利差擴大後平倉獲利瞭結。具體來看,例如2006年2月23日,兩國國債收益率利差縮小至19個基點,澳大利亞國債期貨收益率在5.18%,美國國債期貨收益率在4.99%。當兩者之間的價差處於類似遠遠偏離均值的歷史低點時,交易員可以賣出澳大利亞國債期貨,買入美國國債期貨,預期未來兩者價差回歸正常水平時平倉獲利。歷史數據也表明之後兩者之間的利差確實逐漸擴大。截至2006年年底,兩者之間的利差擴大到83個基點,澳大利亞國債收益率在5.87%左右,美國國債收益率在5.04%左右。該利差交易產生瞭64個基點的利潤。實際上,從2006年2月23日兩國利差達到低點之後開始擴大的勢頭一直持續到2008年3月,更是在2008年3月19日達到244個基點的高點。預期利差縮小的交易機會同樣也存在。2010年11月10日,澳大利亞國債收益率為5.37%,美國國債收益率為2.88%,兩者之間的利差高達249個基點,比20年均值與10年均值都要高100多個基點,未來利差走窄的幾率很大。2011年年初,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受經濟好轉的影響開始逐步上升,澳大利亞和美國兩國長期國債收益率之間的利差開始逐步縮小。截至2011年3月底,澳大利亞國債收益率在5.50%附近,美國國債收益率在3.70%附近,兩者之間的利差為180個基點。如果交易員在2010年11月買入澳大利亞國債期貨,賣出美國國債期貨,然後在2011年3月底再進行反向操作平倉,該利差交易則會產生69個基點的盈利。當然在不同國傢之間進行國債期貨利差交易時,要格外註意匯率風險。一般來說,對於短時間區間內的利差交易,各國匯率變化不會很大,匯率風險的影響也相對較小。但短時間區間的利差交易若想盈利,其對交易時點的把握要求較高。長時間跨度的利差交易不可避免地面臨匯率風險的影響,利差交易的期限越長,面臨的外匯風險越大,有時匯率變動帶來的損失會大大降低利差交易的收益。此時,在利差交易的基礎上,再輔以合適的外匯衍生品以規避匯率風險,不失為有效的措施。同一市場不同期限的國債(債券)期貨之間的利差交易一個國傢的國債收益率曲線的斜率反映瞭市場對該國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預期,而較長期國債與較短期國債收益率之間利差則是這一斜率的具體表現。兩者之間的正利差暗示未來經濟增長或者通貨膨脹上升,兩者之間的負利差則暗示未來經濟增長放緩或者通貨膨脹下降。當市場對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預期發生變化並反映到收益率曲線上時,就會造成長短期國債收益率利差的上下波動。但是該利差在較長時間區間內也顯示出較強的均值回歸趨勢。因此,也有交易員采取在同一市場不同期限的國債期貨之間進行利差交易的策略。當交易員預期收益率曲線將陡峭化,長期國債和短期國債收益率利差將變大時,可以采取正向利差交易,也就是買入短期國債期貨賣出長期國債期貨的交易策略,在收益率曲線如期陡峭化之後平倉獲利瞭結;當交易員預期收益率曲線將平坦化,長期國債和短期國債收益率利差將縮小時,則可以采取反向利差交易,也就是賣出短期國債期貨買入長期國債期貨的交易策略,在利差如期縮小之後平倉獲利。我們以澳大利亞90天銀行承兌匯票期貨和3年期國債期貨為例。圖2顯示瞭1992年2003年期間澳大利亞3年期國債期貨收益率和90天銀行承兌匯票期貨收益率之間利差的走勢。圖2:澳大利亞3年期國債期貨和90天銀行承兌匯票期貨收益率利差走勢數據顯示,兩者之間的利差在1992年2013年20年期間均值為27個基點左右,在2002年2013年10年期間均值在-15個基點左右。2008年3月12日,3年期澳大利亞國債收益率為6.13%,90天銀行承兌匯票收益率為8.09%,兩者之間的利差低至-196個基點。之後兩者之間的利差逐步擴大,至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