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车安全.doc_第1页
脚踏车安全.doc_第2页
脚踏车安全.doc_第3页
脚踏车安全.doc_第4页
脚踏车安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課程主題:自行車保養及簡易檢修實習自行車基本維護1. 維持單車的清潔你的單車是由一些(機械)運轉部件所集合而成的.當這些部件接觸到泥巴,塵垢與垃圾的時候,單車的磨損與破壞是無法避免的.污物(濫泥,灰塵)會影響到單車的整體表現,並且使單車的零件加速的惡化.一點也不驚訝的,保護你的單車的第一防線就是單車的保健 如何清潔你的單車清潔你的單車並不只是一次又一次的用水沖洗,然後放到地下室風乾.水(尤其是來自高壓的水管)將會對帶動整台車且又靈敏的輪軸系統造成傷害.所以,如果你要用水洗的話,務必要特別的小心。大部分的單車零件都可以用乾的抹布一次又一次的將附著於上面的灰塵及泥土小心地擦拭乾淨.其他的零件則必須要偶爾用刷洗的或是用皮革的布擦淨,而且還要重新上潤滑油使其達到最佳的狀態(以下會有更多的資訊以及詳細的過程)。 多久要清理根據單車的使用狀況和使用的頻率來定出你的清潔計劃表.換句話說,如果妳時長騎在又濕又寧泥的道路上,或是你時長騎的又快又猛.那麼你便要經常的清潔你的單車.幾乎沒有人會在每次騎完車之後就做一次清潔的工作.但是有規律的計劃表,且經常性簡單的清潔工作(一個月一次,一個禮拜一次或是更多都是依據你騎車的狀況而定)卻是很重要的. 基本的清潔用品你所需要用到的清潔用品將會依據你要清潔的零件以及零件的狀況而定.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清潔用品且可以用於大部分的清潔工作:n 乾淨的抹布你將會需要數量足夠的乾淨抹布在手.它們將被用於油脂,潤滑油及一些與上蠟有關的清潔/擦乾工作上.n 肥皂為清洗車架而用.使用較溫和的種類,像是洗碗用的.n 水-儘管它具有潛在的危險性.水仍然是一個相當好用的清潔工具.請確定你所用的水是乾淨的.n 刷子你將需要一些不同尺寸,軟硬度刷子來清除一些用水難以沖到及洗掉的部分.舊牙刷於清潔一些角落和隱密的地方的污垢是相當的好用.n 溶劑你將會需要一些不同種類型的普通溶劑來清潔一些有黏性的部分,像是單車的鏈條.如果可以的話,盡量避免使用一些傳統的溶劑,像是煤油或是松木油.選擇一種可適用於各種情況(以及你)的溶劑來替代.不論你使用哪一種的溶劑,要確定你可以學會如何把它適當地處理掉.2. 維持單車各部分的零組件都有正確的栓緊腳踏車是由許多的螺帽,螺栓,將其各個部分連接組合而成.在正常的使用狀況之下,這些螺帽,螺栓仍然會被削弱或是扭鬆.維持各部分的零組件都有栓緊是很重要的因為鬆掉的部分(或是不適當的栓的過緊)會造成:1.嚴重的磨損及損壞、2.變得不安全且有危險性請務必記在心中,把單車的零組件栓緊並不只是簡單的將你可看見的每一個螺栓,螺帽盡可能的栓緊就好了.如果栓的過緊的話對於單車所造成的傷害會比沒有栓緊的時候來的更多,而且還可能會造成零組件的失效以及不安全的行車狀況.要維持你的單車是在整體都栓緊的狀況之下,你必須要經常做全面的檢查.如此一來,你便可以在問題便得更嚴重之前發現它.同時,你的耳朵和眼睛也要隨時保持注意,在你騎車的時候如果聽到奇怪的聲音或是單車會搖晃不定的時候,一但你回到家,你便可以找出這些問題. 騎車前的檢查要預防有任何的零組件鬆掉的最好方法就是在騎車之前先做檢查.定期的在騎車之前做檢查將會幫助你發現一些尚未發展到會危害行車安全的潛在的問題. 拜訪腳踏車店另一個要將單車的零組件維持在栓緊的重要因素就是每半年就到腳踏車店做一次檢查.在一年之中,你必須將你的單車帶到腳踏車店去做檢查兩次.這樣的話,一些較複雜或是較難鑑定的部分才能充分的檢查並且確定它們是在正常的情況之下使用.切記:有一些較複雜的零組件是需要有經驗的技工來幫你做檢查及調整. 決定你自己要做什麼如果你發現任何鬆動的或是已經在搖晃的單車零件.你可以決定要自己修復這個問題或是把單車帶到有完善服務的車行去修理.只有在你自己確定問題的原因與正確的修復步驟時才可以選擇自己來修復.以下將會鑑定哪些問題最好是留給有經驗的技工來解決.3.保持你的單車在潤滑的狀態將單車部分的零件保持潤滑是讓單車能有好的表現的重要因素.潤滑可以保護那些不停的再轉動的零組件因為摩擦所導致過度的磨損,避免它們凍結住,而且還可以讓暴露在外的金屬部分遭到生鏽以及腐蝕的襲擊.千萬要小心及仔細,然而-過度的潤滑也可能造成單車的表現不良以及的零件的傷害(過度的潤滑會招引灰塵以及有磨蝕作用的顆粒).照常理來說,在騎車之前應該要將過度的潤滑油小心地擦掉. 提示:當要將幾個部分同時上潤滑油的時候,要將上油的順序記住.擦去在同一個次序中使用過多的潤滑油將會給它們有時間去吸收.潤滑油的選擇 腳踏車的潤滑脂-這些應該主要被用在潤滑軸承系統(例如花鼓的部分以及車頭手把的零件)還有螺紋大的螺栓上.潤滑脂比潤滑油來得還要厚. 腳踏車的潤滑油-這些應該是要用來潤滑螺紋較細的螺栓,鏈條,以及數種不同的煞車跟變速器的系統上.腳踏車的潤滑油比潤滑脂還要薄. 什麼部份需要潤滑?n 鏈條-鏈條是一台單車中最需要潤滑的部份.它應該要經常的上潤滑油(以降低鏈條磨損的速率),而且應該要不時的把鏈條拆下來(根據你騎車的方式和情況而定)置於溶劑中徹底的清潔,然後再重新上油.你越常保養潤滑你的鏈條.你則越少需要將你的鏈條拆下來清潔(或是更換).一般地,只要當你的鏈條發出吱吱聲或是太乾的時候,就是你該要為它上潤滑油的時候.在鏈條被弄濕之後上潤滑油也可以防止鏈條生鏽.請記住,多久要為鏈條上一次潤滑油將會因為所使用不同種類的潤滑油而影響.請避免為鏈條上過多的潤滑油.n 煞車與變速手把-這些把手對於煞車及變速都相當的重要.不時地將一,二滴的潤滑油塗在手把的中樞轉軸上還有,煞車調節螺絲上以確保它們的功能正常.n 煞車與變速線-這些纜線將煞車與變速的配件與手把連結起來好讓你能控制它們.它們應該經常被檢查(尤其在潮濕的情況之下),而且要不時的重新上油.如此一來,你才可以有效的傳達你的指令到部位的組件上.n 煞車與變速配件-煞車與變速的配件組成了一些小型的傳動組合.你必須要注意到它們的臂桿,輪子,滑輪組,防止它們束縛在一起或是變得堅硬.在配件的中樞上,要使用一些潤滑油.n 軸承系統-跟軸承系統的維護與修復有關的這個主題已經超過這個以介紹維修為主的的範圍. 一些情形的紀錄當你在為你的單車上潤滑油的時候,要確定你所用的潤滑油適用於你單車的情況.在多雨的地區需要使用較持久的潤滑油.在乾燥的地區則只需要較少的潤滑油以免沾上太多的灰塵.務必記在心中,在較潮濕的情況之下則必須經常的上潤滑油.營運手冊-技術篇【財團法人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提供】課程主題:自行車正確騎乘方法與體驗教法壹、學生騎乘自行車經常發生問題與改進宣導建議(93年教育部國民中學執行交通安全教育綜合評鑑表學生座談會意見調查) 一、學生除上下學騎車外,幾乎都有平日騎車、晚上騎車經驗。學生依規定上下學騎車會戴安全帽,非常少數學生在平日或晚上騎車會戴安全帽。【探討原因】不清楚養成習慣騎車戴安全帽重要性【宣導建議】1.收集學生未戴安全帽騎車摔傷經驗個案研討 2.認識自行車專用安全帽結構、經濟部商品檢驗局合格標識 3.比喻性說明(豆腐撞擊與雞蛋自由落體) 4.提供機車車禍死亡統計參考數據 5.教導正確戴安全帽方法 6.安全帽僅保護一次二、絕大部分學生都有騎車摔傷經驗(少數學生甚至摔傷頭部) 【探討原因】不夠專注騎乘、轉彎不得要領、煞不住車、未戴安全帽 【宣導建議】1.人的正確觀念(專注騎乘、養成習慣戴安全帽) 2.車的正確觀念(如何選購與保養檢查) 3.騎乘時的正確觀念(騎乘要領、路線練習與考照)三、1/3至1/4學生有在自行車後輪裝火箭筒或站在後輪火箭筒上被載經驗 絕大部分學生都有雙載經驗(載人或被載) 【探討原因】不明瞭危險性 【宣導建議】1.自行車設計本來就無法支撐兩人以上重量 2.重心不穩,操控不易 3.後車輪鋼絲會無預警斷裂,輪圈會變形四、煞不住車經驗 【探討原因】不夠專注騎乘、來不及、慌亂忘記如何煞車 【宣導建議】1.人的正確觀念(專注騎乘) 2.騎乘時的正確觀念(騎乘要領練習間歇式點煞,前後同時煞車習慣,養成雙手同時握住車把與煞車桿正確位置習慣)五、轉彎時會受傷經驗 【探討原因】不夠專注騎乘、忘記減速、沒有比手勢示意方向習慣、 沒有轉頭回看習慣、左轉時不知兩段式轉彎方式 【宣導建議】1.人的正確觀念(專注騎乘) 2.騎乘時的正確觀念(養成減速、比手勢、轉頭回看、兩段式轉彎習慣)六、沒有增強晚上騎乘安全經驗 【宣導建議】1.人的正確觀念(戴安全帽、穿光亮或反光衣服) 2.車的正確觀念(車後輪裝反光貼紙、踏板上裝反光板、裝前車燈、裝後車閃燈) 3.儘可能晚上不要騎車貳、學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應考慮事項 (陳子儀教授)一、 交通事故的基本因素 1.古今學者都認為交通事故的發生,絕大多數都是屬於人的因素。 2.人的因素含有a.年齡 b.性情 c.身體 d.精神狀態 3.交通事故的人為基本因素有下列三項a. 沒有足夠的相關知識b. 沒有完備的態度與習慣c. 危險行動二、 國中生身心特性 1.青少年(國中生階段)年齡層,係屬於人生成長過程中的最大轉折點時期。 2.從體型(格)上觀看似已成長,但身心卻未成熟。 3.主見甚強、心中既定意見或行為較難於制止及改變。 4.成人認為已懂事不需要叮嚀,有些叮嚀也沒有用。 5.致使易導至行為偏差,綜合其特性如下:a. 活動力較強b. 好奇心較重c. 生理尚未成熟d. 易受挫折、缺乏自致力三、 對道路交通相關知識的認知 1.國中生對道路交通相關知識尚不足。 2.危險處置對策能力不足,無良好態度與習慣。 3.生理與身心均未成熟,性情不穩定,往往會出現危險行動。 4.社會背景因素,只要求考駕照,未對持照與安全做教育。四、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1.國內外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人為因素佔絕大多數。 2.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型態(91年資料)a. 未注意車前狀態(死亡數 559人)19.5b. 酒醉駕駛失控 (死亡數 443人)15.5c. 超速失控 (死亡數 344人)12.0d. 未依規定讓車 (死亡數 222人) 7.8合計:1568人,佔總死亡人數54.8五、 道路交通事故與生理關係 1.用路人以步行時須藉視覺及聽覺傀集交通狀況訊息。 分別是用眼睛80、用耳朵20 2.生理等的功能都有其極限與特性,客觀因素(心理失常)會影響生理功能(如視覺中的錯覺,不當行為,為求快感導致加大假死角現象) 3.環境與天候影響判斷(影響車的性能、距離的判斷)六、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方法 1.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非記交通罰鍰,應知道為何要罰?目的是什麼。 2.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係讓學生理解,如何方能排除危險, 但也不可以傷害他人(含妨礙他人)。 3.需要融入相關科目讓學生徹底理解而勵行,不得強迫要 求方式實施,效果不大。參、正確騎乘自行車觀念 人的正確觀念用車心態/ 人的安全配備 車的正確觀念車的正確選擇、配備/ 基本檢查 騎乘時的正確觀念正確操控/ 正確行駛一、 人的正確觀念用車心態 1.專注騎乘 2.確認騎車目的,發揮騎車功能 3.養成熱身運動,以防運動傷害 4.養成經常定期保養自行車習慣人的安全配備1.最基本安全配備(安全帽、手套) 2.貼身長褲褲管(避免寬褲管捲入齒盤) 特別適用沒有鏈條保護蓋的車子 3.個人急救藥包(優碘、棉花棒) 4.穿反光衣、或鮮豔顏色耀眼效果良好衣服(提醒周圍車輛)二、 車的正確觀念車的正確選擇1.買一部適合自己的車(符合人體工學)身高/C M車架尺寸/I N C H14015016017018019013.5”15.5”17”18”19” 2.調整座墊(座椅高低、坐墊前後位置) 3.調整龍頭(龍頭長短) 4.調整車把角度車的配備 1.車手把裝車燈 2.車後架或座管裝黃色閃燈 3.踏板裝反光片 4.車後遮雨蓋貼反光貼紙基本檢查 1.騎乘前檢查 2.騎乘後檢查 3.若遇嚴重問題,送由自行車專賣店保養或更換零件輪胎:胎紋是否清楚/胎壓是否正常且充氣足夠輪圈:轉動是否正常/鋼圈有否變形/是否穩固的裝載前叉及後叉中央鋼絲:同一輪圈上各鋼絲的緊度是否相同(使用指甲彈看是否鏗鏘有聲)煞車:煞車是否順暢/煞車夾片是否雙邊同時作用(若只有單邊使力,應請車店老闆調整) 變速:定位變速系統,一次變動一格/看轉動是否靈活(若不順暢應請車店老闆調整) 鏈條:保持潤滑清潔狀態(鏈條的鬆緊以不超過半吋為限,定期噴防銹由,騎乘完畢應將鏈條放至最小齒盤,以防鏈條彈性疲乏鬆弛) 座墊:高度是否調整至適當位置並鎖緊,座墊面應與地面平行 車把手:是否保持平直 龍頭:是否鬆動 踏板:是否運轉順暢不會側滑(若有彎曲、鬆動、損壞,則應更新) 車燈、閃光燈:前後車燈亮度15公尺內是否清楚可辨/反光鏡是否乾淨三、 騎乘時的正確觀念正確操控1.熟悉自行車基本操控(變速、煞車) 養成前後輪同時煞車,煞車時儘可能採多次漸近式煞車取代一 次緊急煞車 上坡路段前儘量先完成變速,勿在爬陡坡中施力變速,以免拉傷腿肌、損壞變速器 2.隨時保持手指在車把的正確位置 3.除了用手作手勢訊號外,雙手不可放離車把 4.腳部保持正確踩踏位置正確行駛1.儘量勿在夜間、下雨、或視線不良時騎乘 2.行進間儘量靠近慢車道或右側成一路縱隊行進;兩車相隔一車以上適當距離 3.不得超越領騎者,更不可並列騎乘 4.嚴禁蛇行、突然偏左或偏右轉彎等動作 5.自行車是一個人騎的車子,不要載人、載運妨礙自己或他人視線的物品 6.信號手勢 左(右)轉時將左(右)手臂伸直,手掌指向前進的方向 若要減速慢行或停止時,需將左手臂伸直放下約45度,手掌向後方肆、自行車基本認識 (GIANT理想自行車的選購營運手冊-知識篇)一、自行車選購 不需使用汽油,亦不會製造空氣污染,無噪音、不佔空間,跳上去就能騎,就算不能行走,也可以提著走,行進間還兼具運動健身的效果,專家將他喻為地球上最進步的車種。不要以為這是哪家車廠即將推出的頂級概念車種,這是你我從小到大再熟悉不過的夥伴,不管你叫它孔明車、鐵馬、腳踏車,還是單車、自行車。不過現在已經不是小弟騎著鐵馬去上學,媽媽踩孔明車上市場買菜的時代了,自行車已肩負健康、運動休閒及環保的新使命,成為追求健康生活的新寵兒。 自行車經過兩百多年的研究發展,自行車工業未但被為淘汰,用途更由傳統的交通工具擴展至競賽、運動、休閒功能,不斷地推陳出新。現在自行車運動在歐美相當風行,尤其是登山車的出現,讓自行車展現了新的風貌,於是配備不斷升級的自行車成為許多雅痞傾心收藏的新歡。三思而後買、絕不吃虧購買自行車是一種健康的收藏,為了身體健康花錢購買了自行車,結果卻因不實用而打入冷宮,所以現代伯樂要購買一部好的千里鐵馬,不妨聽聽專家的建議,請先三思而後行(一)想清楚買車目的為何?確認用途購買自行車的用意為何,是為了運動健身?上班上學通勤、還是旅遊休閒、競速、登山越嶺?首先確認個人可能使用哪一類用途頻率較高,經過評估後應較清楚選購的自行車種類。(二)我應該到哪種車店買車?到哪裡買對於想要入門自行車殿堂的人來說,大概光站在自行車門口就會被店內的各式車款沖昏了頭,但別過分擔心,其實沒有想像中複雜。只要走進去和店老闆好好聊一下,老闆一定會熱心地為你解說,最好挑一家具備專業自行車種的專門店,除老闆會積極發揮他的專業熱忱,日後對於自行車任何問題亦可以多多請教與交流,加上三不五時所提供的一些活動資訊、維修知識,皆可使更加深入自行車的專業領域。最好能和自行車店老闆成為好朋友,維修買車也可來個友情的好價碼。(三)我的預算有多少?花多少錢 自行車依材質、零組件等級、配備的不同而有價格上的差異,對於玩腳踏車就同玩音響、電腦一般,如軍備競賽般地汰舊換新,剛開始的入門新手,先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車輛最為重要,並謹記最昂貴價格的車輛不一定適合你。一般基本型之自行車,大多不加任何車輛配備,零件並以鐵材質為主,1018段變速,適合上學運動,售價約為30006000元左右。再進階車種則以鋁合金材質為主要製造材質,坐墊及前輪均具備快拆裝置,適合於運動及休閒使用,1421段定位變速系統,售價約在600015000元左右。如果以訓練競賽為主或舊有單車已不敷使用又想升級者,可以考慮售價在10000以上鉬鉻合金,CARBON(碳纖)的車架前叉,並配備避震器,1624段定位變速系統,高級鋁合金零組件,以及座墊、前後輪快拆裝置的車款。對於剛入門的民眾,專家建議不妨由10000元上下車種入手,可以省卻日後車體因過於基本而不敷升級的困擾,先擁有不錯的車架,日後再行添購部分高階配備,就可以成為不錯的玩家,況且購買中高階較昂貴的自行車為要回本,才會迫使自己平常多多使用車輛。在自行車配備方面,可分為隨身配件如安全帽、專用手套、水壺、專屬太陽眼鏡,隨車配件如變速器、煞車、避震器等等。近幾年來自行車的配備在市場的熱賣程度已經喧賓奪主,已超越自行車的價值,由於車輛品牌、與有限的車款和量產問題,自行車變化當然不及零配件的變化,因此,零件配備的設計一款較一款更炫、更新穎,市場亦逐漸趨向個性化消費,自然吸引許多愛好者不斷地在這方面投資。這些配備多以增加騎乘時的舒適性為主,除了造型亦具備其功能性的存在。所以如果意欲購買一部好車,可再列一筆購買配件的預算,讓追求健康運動時多了舒適與安全,也加入一點fashion味,提升自行車運動的附加價值。如果下定決心購買一部夢寐已久的拉風自行車及最酷的配件,就要經常騎出來兜兜風、曬曬太陽,可千萬別把自行車鎖在車庫裡當作收藏品。價格自行車配備3000-60001).以鐵材質為主 2).1421段變速3).適合上學運動6000-150001).鋁合金材質 2).1624段定為變速系統3).適合運動休閒,坐墊及前輪均具快拆10000以上1).CARBON(碳纖)車架前叉 2).2027段定位變速系統3).座墊及前後輪均具快拆裝置 4).配有避震器自行車選購指南購買自行車如同購買衣服,必須要合乎場合、身材與功能的需求。要從事自行車運動,首先須要選購一台足以讓您運動的自行車,這裡所謂的運動是指在自行車騎乘速度上、距離上所構成運動的條件,因此,一部運動用的自行車應該是一部騎得快的自行車,要能騎得快就不應該太重,而騎得快的車輛零件精準度、耐久度也就不能夠太差,整車的傳動感及車架的鋼性、零件的傳動性、潤滑性也必須是高水準的,有了一部省力、又跑得快的自行車,當然相對的騎乘距離必然也越遠。從以上對運動自行車的要求來看,無怪乎一部優秀運動級或競賽級的自行車會叫價數萬甚至是數十萬了。 車架尺寸 選購一部用來運動的自行車,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車架的大小是否適合騎乘者的身材。車架大小的測量,一般是以車架立管的長短作為標準,立管越長的車架,車身長度也越長;亦可坐於座墊上以雙腳踏在踏板一上一下地放置,在下的腿可以自然垂下擺直,如此的高度可使腳在踩踏時能有餘裕空間伸展。一般公路車的車架尺寸,量產車架品牌多為每二公分一個尺寸,而高級純手工車架品牌則為每一公分一個尺寸。以(大齒盤)中軸心至上管立管接頭處中心,可從最小47公分逐漸放大至62公分一共有8或16個尺寸。我們可以用: 跨下長0.65車架立管長度上述公式來選擇適合自己身高的公路車架尺寸就登山越野車而言,是以(大齒盤)中軸心至上管立管接頭中心,每二英寸一個尺寸,作為車架尺寸的大小間隔,可從14英寸逐漸放大至22英寸共5個尺寸。由於登山越野車的尺寸間距較大,也就無法以精確的公式計算來測得適合騎乘者的車架尺寸,只能就身高來選用大致合適的車架騎乘。台灣通常以14、16、18英寸為主,適合騎乘者以身高為準,約為14英寸為155公分以下、16英寸者為155-170公分、18英寸為170以上,至於180公分以上的朋友就要盡量尋找20英寸以上的單車了。龍頭把手的尺寸選擇自行車除了應注意車架尺寸是否適合身材以外,另兩項必須注意選擇的就是龍頭與把手的尺寸。龍頭長度的測量一般是以手上臂與下臂成90度,手肘頂住坐墊前緣(坐墊桿應調至坐墊中央位置),此時中指尖距離把手後緣應為三指幅至三指幅半的距離,如果車架的尺寸適合身裁的話,通長所使用的龍頭長度多半在S-8公分、M-10公分、L12公分。 以公路車而言把手寬度的選擇則是將把手頂住肩膀,把手的兩端應位於上臂與肩膀連接處的手臂中央。把手的尺寸一般國人男性多使用把手外緣42至44公分(每一公分一個尺寸)。若是經測量的適當尺寸為42公分,建議可採用大一號的把手,如此可以增加平路衝刺或上坡時站立擺車加速的力量,同時又可兼顧姿勢的低風阻特性。登山越野車為了增加騎乘的操控性能,把手寬度遠寬於公路車,寬度多以56公分及58公分兩種尺寸為主,用在下坡賽專用的把手則寬度在63公分以上。避震器的選擇 彈簧式 一般通勤用(重量重)優力膠 一般通勤/休閒油壓式 休閒運動/競賽氣壓式 專業休閒運動/競賽(重量輕)變速系統的選擇一般通勤代步 單速/1218段變速休閒運動 2127段變速競賽 2427段變速以上坐墊的選擇一般通勤代步 耐用性/經濟性休閒運動 舒適性/防震功能性競賽 輕量化/堅固耐用輪胎的選擇一般通勤 經濟耐用/輪胎寬度較窄 休閒運動 舒適性兼具抓地力/都市道路使用胎紋較淺較密/山野道路使用胎紋較深的顆粒胎 競賽 依不同比賽路況選擇最適合的輪胎(重量/輪胎寬度/胎紋/胎壓.)二、自行車騎乘配備人身配備安全帽自行車專用安全帽,採用材質輕盈的PU或保麗龍材質,可遮風、遮陽、遮雨及保護頭部安全,帽上有排熱通風孔;配戴時前額要下壓戴至齊眉,因為多數單車的摔車事故人會向前翻滾,前額容易著地碰撞,為增加安全帽保護頭部作用;帽沿線(帽帶)配在下巴下緣,可調整至約脖子與帽帶約一手指距離,兩側調節扣固定於耳垂下方,如此既舒適又不容易脫落或晃動。小布帽自行車或慢跑專用,帽沿短小,配戴騎車時不致擋到視線,也不容易飛掉;冬天保溫、夏天遮陽、吸汗,平時戴則很酷。頭帶主要作用為止汗用途,可避免汗水流到眼睛;增加頭部與安全帽間的襯墊功能。防風遮陽眼鏡一則阻隔騎自行車時迎面而來的風沙,再則遮擋刺眼的陽光,選擇適合頭圍服貼為佳,鏡片有分遮陽墨鏡、防風透明鏡、夜間黃色鏡等三種。自行車衣高領口、長短袖、背部腰下有口袋,透氣排汗材質較多,為減少風阻不宜買太大,應以舒適但不過度緊貼為穿著原則。自行車褲透氣排汗材質,緊身、下檔及臀部坐處有加厚皮質或舖棉墊子,增加騎乘時的舒適度。自行車手套長時間握把手可防止流汗手滑、跌倒時手著地可多一層保護,手心處有加厚處理(有吸震效果)、部份手套手背處有毛巾布材質可機動擦汗、擦鼻涕。風衣選擇收起可摺小,遇天氣變化或較涼就可穿的款式,通常具防風功能外,還有保暖功能。雨衣 天氣變化下雨攜帶使用,以貼身為原則,才不影響騎乘,自行車專用雨衣,通常有排汗透氣功能。自行車卡式鞋鞋底堅硬、動力傳導效果良好,卡式鞋底可與踏板完全卡緊,能夠使腳踏板所產生的力量完全傳導到車上,另外腳會固定置放在正確位置,不任意滑動,可增加踩踏效率,初期使用應先適應一段時間,否則連車帶人跌倒是很容易發生的。自行車鞋套 可套於車鞋外層,雨天防水、冬天還可保暖。袖套、褲套 適應變化多端的天氣,可便於隨著天氣變化穿脫,大多是屬排汗、透氣、保暖之材質。背包(水袋) 便於裝帶簡單物品(衣物、食物、補修工具、簡單醫藥袋);購買時應注意舒適性、通風性及方便性,還有水袋的內容量,水袋具有背部散熱功能。車輛配備前車燈一般車前燈多為快拆式燈座,可先將燈座依說明書組裝方式,裝置於車把手上,通常有橡膠墊片供其調整束環鬆緊,裝好燈座後依序將燈體裝上,並調整燈照角度,約距離前輪35公尺的位置;前車燈通常為白色燈光(LED)或黃色燈光(鹵素燈/氪氣燈),電池使用分蓄電池或乾電池兩種,一般車前燈用來照明的效果不大,主要讓來車能更容易看見單車騎士,有聚光型及散光型;強力燈光照明效果較佳,但相當耗電且笨重。後警示燈 為紅色(LED)車燈,在黑夜中可以讓別的車知道單車騎士的存在,通常可設定為閃爍、跑馬燈、或固定亮燈等功能。組裝方法同樣先將燈座束環裝上,可裝於坐墊桿、後上叉或後貨架上,裝好後調整燈照角度,警示燈應正向後方,燈照角度與地面呈水平角度。水壺及水壺架 大體而言越是休閒運動應該越要減少身上物品。水壺可置放單車上,只需單手操作即可喝水,不會影響騎乘,適合長途騎乘的車種,會設計成可裝置二組水壺架,一般可裝置於下管上方、下方,或中管上;加裝連接裝置可裝置於坐墊後方或車把手上,鎖緊水壺架螺絲時應注意上緊扭力不可太大,以免螺絲座與車身脫離。牛角把 通常裝於車把手的兩側,平行向前或向內彎,遇爬坡時可延伸雙手與車把手的距離,使上坡更加容易使力;平常可變換不同騎乘姿勢以減輕騎乘的疲勞,一般專業車手牛角裝置為水平角度,休閒車手牛角裝置角度較高,約水平向上30度45度;裝置牛角把時,應將變速把手、煞車把手往中間位移約12CM,再將把手套尾端切開,往中間位移12CM,以保留把手套原有長度,再將牛角把裝於兩側即可。置物袋 有大、小的尺寸可加裝於車手豎桿上的車手袋、座墊後方的座墊袋或前後置物袋、車架上的三角肩袋(扛車時肩膀不會痛).等,前置物袋應避免載重過重,以免影響車手轉向的操控;後置物袋裝置時,應注意騎乘時不要被腳後跟踢到。碼錶 有單車趟里程D、累計里程O、單趟平均公里數A、單趟最高時速M、騎乘時間T、腳踏板迴轉速C、輪子RPM轉速S等功能,可測各種狀況下的騎乘狀況,作為未來騎乘效率參考。心跳碼錶,可測得騎乘時的心跳率,以作為騎乘強度控制,或訓練強度的依據,較專業的碼錶還有高度表、溫度表等等其他功能。車鈴 警示路人或其他車輛單車騎士的存在,而小朋友則以趣味為用途。反光片/照後鏡 增加騎乘安全,反光鏡分前、後、兩側等不同使用範圍,通常前面為白色,後面為紅色,其他位置為橘色。照後鏡乃裝置於車把手上,區分固定於內側及外側兩種,內側固定於車把手上,外側通常塞入車把手中固定,角度均可調整,材質為塑膠加裝玻璃鏡面或壓克力鏡面。簡易維修工具 六角工具、十字及一字起子、10號扳手,可隨時地調整維修工作,像是煞車、變速等等。補胎工具 挖胎棒、砂紙、補胎片、膠水等,遇到半路破胎時可自行DIY補胎。內胎 有備無患,真遇到破胎時,如果不補胎就用得上了。打氣筒有家用型及攜帶型,攜帶型可隨車附掛,破胎時可立即補胎並打氣,一般打氣筒裝置,位置會與水壺架錯開,如果一定要裝在一起,通常先放打氣筒固定架再放水壺架,將兩個鎖在同一個螺絲孔上即可,部份長型公路車打氣筒,不需固定架,直接將打氣筒卡在上管或中管上即可。車鎖防君子不防小人,分U型鎖/鏈條鎖/銅頭鎖/馬蹄鎖,記得將車與固定物鎖上,或多部車鎖在一起,可降低被偷的機會。坐墊套套於坐墊外面,增加坐墊舒適性,材質多為泡棉或矽膠。檔泥板(泥除)區分固定式(多為金屬材質)及快拆式(多為塑膠材質)。貨架便於裝置行李或置物袋作中長途旅行,分固定式、快拆式。攜車袋方便攜帶自行車自助旅行,拆下前、後輪後,可將車身及車輪裝入攜車袋內,易於運送;部份較大車型須將車手豎桿、踏板拆下才裝的進去。附屬配備攜車架方便自行車攜行(4輪+2輪),分車頂式 / 車後式(一般式及備胎式)兩種。車頂式攜車架安裝,須依不同的汽車款式,訂購不同的固定支架安裝才安全,如果弄不清楚規格,可以查詢攜車架代理商。組裝車後式攜車架時應注意,掛車叉的角度應高於水平角度約10度15度,攜車架下緣緊貼於保險桿(或其他的支撐點),上緣緊貼於行李箱蓋或後車門上,四條或六條固定袋應平均拉緊,先拉上緣兩條固定帶,再拉緊兩側及下緣固定帶,確定攜車架固定不會晃動後才能上路。吉普車型備胎式,同樣要將固定在備胎上的固定帶路。三、騎乘姿勢與技巧騎乘姿勢自行車是一種以人力作為基本動力來源的簡易機械,它的行進速度除了車子本身的性能因素之外,個人的體能與騎乘技巧是決定自行車行駛速度的最主要條件。騎乘自行車只要體力好就可以騎得快嗎?也許一個體能好的騎士可能會騎輸一個體能比他稍差的人,原因可能就是騎乘姿勢與技巧的問題。任何一項運動,姿勢與技巧都是運動成績表現好壞的主要因素,自行車運動中也是如此,沒有正確的騎乘姿勢與技巧,就幾乎難有太好的成績出現。以下就自行車騎乘姿勢與技巧作簡單的介紹 坐墊高度的調整坐墊的高度通常會影響到腳部踩踏迴轉及伸展程度,坐墊高度太低時,會使得踩踏迴轉時腿部肌肉無法得到充份的伸展,因而無法作出有力的踩踏,容易造成腿部疲累;坐墊高度過高時,則同樣會減低踩踏的施力,原因是踩踏時肌肉容易過度伸展,造成腿部抽筋甚至因而造成運動傷害。以下公式可作為決定坐墊高度的參考: 跨下長0.885大齒盤中軸軸心至坐墊上緣的長度(沿坐墊桿延伸測量)以公式算出來的坐墊高,因個人的踩踏習慣不同,可作些微的高低調整,大約可上下調整一公分的差距。或是採用簡單的測量方式,騎乘者坐於坐墊上,將腳踏板置於最底端,將腳伸直而且腳跟正好踏於腳踏板的軸心上,這就是最恰當的坐墊高度。而騎乘時的踩踏位置,則是用大拇指關節部份踩在腳踏板的軸心上,才是正確的踩踏位置。坐墊前後位置的調整騎乘自行車運動時,除了雙腿向下伸展的幅度外,另還有一個影響踩踏施力的重要因素,就是踩踏迴轉時雙腳向前伸的幅度。坐墊位置偏後會造成腳部過度往前蹬踏,使得踩踏迴轉順暢度變差且力量減弱,若是坐墊位置過於偏前,則會造成大腿無法自然向前伸展,而減低踩踏效率。決定坐墊前後的方法是,將自行車放正並坐上坐墊,腳掌踏於踏板上,踏板轉至曲柄與地面水平,將腳姆趾根部的關節骨,放置於腳踏板軸的軸心上方,此時從側面看膝蓋前緣向下的垂直線,應該與腳踏板軸呈一直線(大腿與小腿約呈110度夾角),此時您的臀部與腿部及腳部將處於最佳的相關位置,踩踏效率最好,反之若是膝蓋偏後則將坐墊向前調整,膝蓋偏前則將坐墊向後調整。 把手與坐墊高低差 一般人常會認為,彎著腰騎車一定會腰酸背痛騎的非常累,可是偏偏每個選手都是彎腰駝背的騎車,顯然一般人的想法都是錯的。現在您可以自己嘗試一下,當您站直上身用力以腳向下蹬地面時,跟你彎下腰用力以腳蹬地面時,你是否發現彎下腰蹬踏的力量,遠大於站直上身時蹬踏的力量。同樣地,騎乘自行車的踩踏也是一樣,彎下腰來踩踏要比坐直身驅來的更有力量,但這裡所謂的彎腰並不是真的去彎曲你的脊椎,而是挺直你的背,以大腿骨與骨盆連接處作為彎曲點,雙手握住把手,手臂伸直手軸微曲,如此就能很自然而有力的踩踏;在自行車騎乘上能造成此種姿勢的方法,就在於坐墊位置高於把手。 當車架的尺寸符合騎乘者的身材時,坐墊與把手上緣的高低差距以2 5公分最為適宜,身高越高手越長的騎乘者,坐墊與把手的高低差距也越大。如果坐墊與把手高低差太小,就表示車架對於騎乘者太大,若是坐墊與把手高低差過份的大(例如坐墊拉得超高),就表示車架對騎乘者太小了。至於坐墊與把手高低差多大才算合適,通常是以騎乘者身體的協調感及舒適感為準。剛開始騎乘者的坐墊與把手高低差不會太大,隨著騎乘者經驗的累積,騎乘姿勢會越來越像選手一樣,達到一個較佳的坐墊與把手高低差。 如何踩踏一般人的觀念如何踩踏,是乎不是甚麼大問題!因為每個人都知道,踩踏就能讓自行車動起來?但是從自行車運動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大膽的說,大部份的騎乘者都不知道如何能夠有效率的踩踏。 踩踏與有效率的踩踏兩者之間是相當不一樣的,一般的踩踏只是能讓自行車前進,而有效率的踩踏是要能維持運動時的高速,甚且能隨時作出攻擊式的瞬間加速,或是對行進間集團突如其來的加速,作出跟進的即時反應。要達到這樣的標準,關鍵就在踩踏的迴轉速率(rpm 每分鐘迴轉數)。其實自行車前進的動能,都是來自踩踏的迴轉速,就像汽車的引擎轉速一樣,必須在一定的迴轉速以上,才能發揮馬力的輸出,而騎自行車發揮馬力的踩踏迴轉速率,在平路路段通常是每分鐘6080轉,在爬坡路段則是每分鐘5070轉。不論在甚麼路段,迴轉數不足時就無法輸出足夠的動能,此時自行車騎起來會有拖重感,怎麼騎都騎不快,爬坡會一直失速,平路也快不起來。但是騎乘時迴轉速過快,則會有浪費力氣,拼命轉動雙腳的感覺,很容易喘不過氣來,雙腳也很容易疲勞腳酸。因此練習自己的踩踏迴轉速就成了自行車運動的首要練習項目。 安全騎乘技巧安全騎乘技巧是指,騎乘者本身應具備之影響行車安全的自行車操控技能。這牽涉到在人不犯我的情況下,如何確保個人行車的安全。(一)雙手同時煞車煞車時如果只煞後煞車,制動效果會不夠,於速度過快時容易撇輪;若是只煞前煞,則很容易造成向前翻車,唯有雙手同時煞車才能發揮最佳最適當的煞車效果。(同時應雙手伸直手軸微曲並撐住把手,可避免身體重心往前移)(二)適當的煞車距離瞭解您愛車的煞車性能,盡量不要太慢煞車以避免撞擊;即使是煞車效果好到鎖死車輪,還是有機會可能失控而摔倒;尤其在下坡路段,重力加速度會使車速更為快速,若不熟悉車輛的煞車性能,可以用點煞的方式(ABS的效果),一路低速下滑;切記不要長時間持續按住煞車,因為長時間使用煞車,會使煞車塊過熱,造成煞車力降低,發生危險。使用前剎可避免打滑,你必須找出輪子的最大滾動磨擦點(亦即在滑動磨擦將開始時)剎車時應是逐漸減速而不是鎖死輪胎,從身體向後移離座位開始並伸直手臂,當覺得姿勢適當時,施以前剎比後剎較大力量可避免後輪滑胎,對於此法可使後輪仍然有滾動磨擦,但事實上前輪承受了較大的剎車效果,不過前剎不可剎的太急,否則一定是倒栽蔥。(三)輕鬆上坡當騎乘連續上坡時,試著坐在椅子上,使上身保持輕鬆以維持你的續航力,輕握把手,移動頸部,或對自己說話使下額輕鬆,稍微移動身體,建議以輕鬆且有節奏的踩踏動作騎乘,稍微往坐將更容易使上腳的力量,若上身保持靜止,將使你變得僵硬不靈活。(四)前移身體以利上陡坡保持前輪足夠的重量以增加輪胎貼地性,當山坡變陡時將前胸移向把手,臀部稍微向前滑,在坎坷不平的上坡,甚至可以站起來踩踏板,可使你有更多的動力越過大的石塊。養成你坐前,坐後的習慣,座墊在座桿上正好中間的位置,對大部分的騎者而言最好的。當你坐上座墊且曲柄水平時由膝蓋而下的垂直線應該是在於踏板的中間軸上,但是一些登山車的騎者,為了增加爬坡的力道及後輪的循跡性,會特意將中間點位置後移數公分,若你如此做,很重要一點必須將車把手提高,或將車手豎桿縮短。當你要站起來踩踏板時,應變換1至2個高檔(即腳踩踏板變重),你應該儘可能使前胸向上直立,並越過於把手,而你的後背應該是挺直的,當左腳的踏板在最上方時,將重心置於左腳上此時車子應較接近於右腿,依此類推,令車子左右擺動,如此可讓踩踏效率更高。(五)下坡時身體重心後移下坡時身體重心後移,可增加下坡的穩定性。記住4個規則:1)使臀部後移亦即車子重心向後,保證身體不會飛出把手。2)將你的重量放於腳上,而不是臀部上,就向拳擊手攻擊時的姿態隨時準備應戰。3)保持輕鬆自在,若你的手指關節已變慘白了,表示你太緊張了。4)看著你將走的軌跡,若你的焦點集中在石頭或障礙物上,你必將迎面而上,注意力放在好的路線上,而非壞的。(六)過彎時腳部的壓車,傾斜車子而非身體過彎時為增加自行車平衡效果,左彎時應左腳在上,右腳伸直在下並用力踩在踏板上,右彎時應右腳在上左腳在下,以腳部的壓車動作來增加過彎的穩定性。在平坦路上多練習,將車子傾向要轉的彎,如左轉時,左腳應是彎曲的,右腳採下踏板後是直的。練習多次後便可決定在多快的速度下,需傾斜多大的角度。(七)練習急速轉彎若有車超越你並迅速右轉只有兩種選擇:1.突然停止 2.急速轉彎1.突然停止:將臀部後挪到座椅外,放低前胸緊拉剎車把手,試著先拉後剎再拉前剎,絕不可只拉前剎,將會使你像火箭般彈射而出。2.急速轉彎:避開車子,可能的話先剎再轉,但不要在同時,並使右踏板在上,才不致於撞到人行道護欄。為了避免前述兩種情況發生:1)先知先覺,不要在車子的右方保持同速行進,避開駕駛者的盲點。2)穿醒目的衣服。3)注意車子的動向及其方向燈是否閃爍。(八)拉提把手使登山車飛躍障礙跨越前,先下壓把手,當腳迅速採下踏板瞬間提拉把手,並將重心向後移離座位(以免失敗時倒栽蔥),如果前輪離地尚不夠高,加上彎曲手肘效果更好;當前輪已過障礙物,重心迅速向前移動,為避免後輪衝擊過大,可再補踩踏板以保持車輛向前慣性,於越過任何障礙時,身體的重量是雙腳站在踏板上,可以隨時前後移動重心,而非坐在座椅上。(九)重新訓練你的腳(針對穿卡式踏板的人)訓練自己保持腳的水平,並旋轉足踝向外,使你能在緊急狀況時迅速地脫離踏板,你將覺得卡式踏板比束帶踏板更易脫出,若開始時有脫出的困難,可將卡式踏板調整至較鬆的緊度,並記得經常替腳踏板上油潤滑。(十)變換節奏我們都傾向一直踩著同樣的節奏。若保持騎乘快速度,身體恐難以負荷,若保持騎乘較慢速度,心理上亦覺有罪惡感,而最佳的方式是,每5分鐘做20秒的衝刺,如此一來減少枯燥乏味之節奏,二來可訓練個人的騎乘爆發力,亦不會減少當天騎乘的續航力。(十一)適當的檔位選擇自行車的檔位設計,是為了剋服地形起伏變化而設計的,在上坡時應提早變至低速檔,以免上坡負載變重,在踩踏不動時造成摔倒。下坡時應採用高速檔,以免在檔位過輕的情況下,踩踏迴轉速跟不上車速,造成踩踏空轉而失去平衡或失控。坡度變化較小的路段,變動後變速器的檔位就足以應付路況,如果遇到坡度變化大的路段,變動前變速器才是聰明的選擇;另外應特別注意,前後變速檔位的搭配,不可使用大齒盤的最大齒輪搭配飛輪的最大齒輪,或是大齒盤的最小齒輪搭配飛輪的最小齒輪,因為如此搭配,鏈條是以歪斜的角度傳動,會使鏈條與齒輪間發生不正常的磨耗,降低齒輪與鏈條的使用壽命。學習依地形而變速,可以讓你踩的輕鬆又自在。一般而言,為了得到平順的變速,變速時需要輕鬆點的踩踏力量,讓變速動作完成後,才可得到較佳的變速效果。伍、學生自行車技能競賽辦法一、競賽目的:(一)、鼓勵各縣教育局及學校教師推動腳踏車交通教育工作。(二)、加強學生學習正確騎乘自行車方法。(三)、學習自行車維修技能及交通法令常識,達到安全騎乘自行車。二、策劃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教系三、競賽項目: (一)、筆試 (二)、技能:1.騎乘技能(包括基本騎乘、騎乘安全、操縱技術)2.維護技能(一般檢查、調整、簡易修理)四、評分方式(1)筆試占30%。(2)技能占70%,分別為騎乘技能(35%)及維修技能(35%)兩部份。 註:如有同分時 (1)依騎乘技能成績、維修技能及筆試成績高低順序決定之。(2)若騎乘技能成績相同,再依騎乘技能中8字形場地之通過時間由慢至快順序決定之,若通過時間相同時,再依z字形、s字形、狹窄路線依序決定。五、技能競賽辦法規則說明(一)、筆試筆試題目40題,每題2.5分,共100分。註:筆試題目選自於腳踏車安全教育筆試題庫。(二)、技能技能項目包括,第一部份之騎乘技能,以及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