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影像重点_分题型整理.doc_第1页
口腔影像重点_分题型整理.doc_第2页
口腔影像重点_分题型整理.doc_第3页
口腔影像重点_分题型整理.doc_第4页
口腔影像重点_分题型整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影像重点分题型整理一、 名词解释1. 放射性骨坏死 osteoradionecrosis:成人颌骨接受总剂量超过65Gy照射时,可发生颌骨坏死,其发生主要与放射剂量有关,下颌多见。组织学观察可见骨细胞丧失,呈无菌性坏死,小动脉内膜炎及周围炎,管腔狭窄甚至闭锁,颌骨极易感染及损伤,发生放射性骨髓炎2. 牙颈部Burnout 征象 cervical burnout:有时牙颈部近中或远中因投照技术问题造成低密度影像,位于釉质和牙槽嵴顶之间,为正常影像,勿与根部龋混淆3. 牙内吸收internal absoptrion of tooth定义: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压碎组织发生肉芽性变,分化出破骨细胞引起髓室内牙本质的吸收。一般由创伤或慢性炎症引起,活髓切断术或再植牙也可发生4. 牙脱位(luxated tooth )由于外力使牙向he面或根方自牙槽窝内脱出或嵌入,称为5. 牙髓钙化:各种理化因素刺激使牙髓组织发生代谢障碍,细胞变性,纤维成分增多,牙髓活力降低,引起牙髓变性。牙髓变性后钙盐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沉积物,称为。有两种形式,一是髓石形成,一是弥漫性钙化。髓石可有不同的形状,有的表现为游离在髓室内的类圆形物,有的表现为条状或针状,弥散性钙化可表现为砂砾状布满髓腔内。6. 牙内吸收:是由于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边,分化出破骨细胞而引起髓室内牙本质吸收,使髓腔壁变薄。严重者可造成病理性牙折7.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在医学影像的监视和导引下,通过各种穿刺和导管技术,运用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疗学的基本原理,进行诊断和治疗各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通过计算机把血管造影片上的骨与软组织的影像消除,仅在影像片上突出血管的一种摄影技术。9. 分角线投照技术:X线的中心线与被检查牙的长轴和胶片之间的分角线垂直。10. Codman三角:成骨型骨肉瘤骨膜增生特别迅速,被肿瘤突破并遭到破坏,其残端投影呈袖口状,此又称“Codman三角”或骨膜三角11. 向心性萎缩:舍格伦综合症在涎腺造影片上显示为仅有主导管和某些叶间导管显影,周缘腺体组织不显示,说明腺体萎缩变小,称为向心性萎缩。这种情况多为晚期病变,腺体组织大部分被破坏,代以淋巴组织;有些腺体导管完全被阻塞,造影剂无法进入12.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的缩写,意为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它是应用在医院影像科室的系统,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日常产生的各种医学影像(包括核磁,CT,超声,各种X光机,各种红外仪、显微仪等设备产生的图像)通过各种接口(模拟,DICOM,网络)以数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来,当需要的时候在一定的授权下能够很快的调回使用,同时增加一些辅助诊断管理功能。它在各种影像设备间传输数据和组织存储数据具有重要作用。二、 填空题1. 对正常组织的损害:口腔黏膜及颌面部皮肤,唾液腺,味觉,牙颌系统2. 口腔粘膜放射性损伤分级:轻度粘膜疹,明显粘膜疹,斑点状粘膜炎,融合性粘膜炎3. 皮肤的损伤分级:毛囊性丘疹与脱毛、红斑反应、水疱及坏死溃烂4. 放射防护主要的原则:实践的正当性、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的限制:职业人员平均年有效剂量不应超过20mSv,普通人员不超过1mSv5. 结合口腔颌面X线检查的特点,防护是应特别注意:减少照射时间,屏蔽防护,减少无效X线照射量和 距离防护四个方面6. 普通造影检查包括:唾液腺造影,颞下颌关节造影,瘤腔造影,鼻咽腔造影,瘘道及瘘管造影7. 在口腔颌面部,磁共振成像检查主要用于累及范围广泛的肿瘤、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这两类疾病的检查。8. 牙周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根尖片、曲面断层片、牙合翼片9. 瘤骨形成是成骨型骨肉瘤典型特征10. 牙槽骨吸收类型:水平吸收(如成人单纯性牙周炎),垂直吸收(青少年牙周炎),混合吸收(牙周病晚期)(轻度1/3,中度1/2,重度2/3)11. 成釉细胞瘤分型:多房型单房型蜂窝型局部恶性征型12. 上颌骨骨折分型:Lefort13型Le Fort 型:骨折线从梨状孔下部,经牙槽突基底部,向后至上颌结节呈水平低延伸至翼突。为上颌骨低位骨折Le Fort 型:骨折线横过鼻背,通过眶内下、眶底、经眶下缘、颧骨下方向后达翼突。中位骨折,累及鼻骨Le Fort 型:骨折线横过鼻背、眶部、经颧骨上方达翼突。高位骨折,累及眼眶13. 下颌骨骨折分型:颏部骨折,颏孔区骨折下颌,骨体部骨折,髁突骨折14. 髁突骨折分型:i. 一般规律类(低位,髁突基部骨折)ii. 髁突内弯移位类(中位,髁颈部)iii. 前脱帽类(高位,囊内骨折)iv. 髁突骨折伴前脱臼类(髁颈部。骨折后髁突脱位至关节结节下方或前上方)v. 矢状骨折15. 颧骨颧弓骨折:型:无移位骨折,仅一线骨折或骨缝处裂开型:颧弓骨折,可表现为一线、二线、三线骨折(三线常呈M形)型:复杂型骨折16. 在X线表现上出现钙化影像的牙源性肿瘤有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牙源性钙化囊肿、牙源性腺样瘤三、 选择题1. 分角线技术(掌握投照技术!): X线中心线倾斜一定角度,使其与被检查牙的长轴和胶片之间的分角线垂直i. 患者体位1. 座椅:水平,背托垂直,患者口角与术者腋部相平2. 患者体位:直立,头靠头托,矢状面垂直地面3. 上后牙:听鼻线(外耳道口上缘到鼻翼)与地面平行4. 上前牙:头稍低,前牙唇侧面垂直地面5. 下后牙:听口线(外耳道口上缘到口角)与地面平行6. 下前牙:头稍后仰,前牙唇侧面与地面垂直ii. 胶片分配1. 成人:全口14张4321567876543211234567887654321123456788910111213142. 儿童:全口10张321456VVIIIIIIIIIIIIIVIV66VVIIIIIIIIIIIIIVIV6876910iii. 胶片位置1. 感光面紧贴被检查牙的唇腭面2. 前牙:竖放,边缘高出切缘7mm3. 后牙:横放:高出面10mmiv. X线中心线1. 角度:X线中心线与被检查牙及胶片之间的角平分线垂直两个三角形全等,胶片上牙长度与实际的一致。a) 腭部高/口底深:角度小,胶片较垂直b) 无牙颌,腭低平,口底浅:角度增加(儿童, +5-10度)2. 位置:通过被检查牙根的中部。a) 上颌:外耳道口上缘与鼻尖连线:1:鼻尖; 单侧12:鼻尖与投照侧鼻翼中点; 3:照侧鼻翼; 456:瞳孔向下的垂直线与听鼻线交点,即颧骨前方; 78:外眦向下垂线与听鼻线交点,即颧骨下缘。b) 下颌:下颌骨下缘上1cm的假想连线,对准被检牙。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X线中心线和牙长轴和胶片均垂直。产生的牙变形最小。重要分角线技术平行投照技术优点操作简便图像较准确、真实地显示牙及牙周结构的形态和位置关系缺点拍摄多根牙时,图像变形、失真明显操作费时,需要用持片夹和定位装置2. CBCT优点:体素小,空间分辨率高,图像质量好;辐射剂量相对较小3. 牙槽骨(牙槽突):正常高度达牙颈部上牙槽密质骨薄,松质骨多,骨小梁交织X线:颗粒状下牙槽密质骨厚,松质骨少,骨小梁网状骨髓腔呈三角形和大小不等的圆形低密度影4. 上颌中切牙根尖片常见:切牙孔,腭中缝、鼻腔、鼻中隔5. 上颌磨牙根尖片常见:上颌窦底部、颧骨、喙突、上颌结节、翼钩、翼板6. 下颌切牙根尖片常见:颏棘、颏嵴、营养管7. 下颌前磨牙根尖片常见:颏孔8. 下颌磨牙根尖片常见:下颌骨外斜线、下颌管、下颌骨下缘9. 合翼片:能同时显示上下颌多个牙的牙冠,邻面龋,髓石,牙髓腔大小10. 咬合片:上颌前部he片,上颌后部,(上颌横断),下颌前部,下颌横断11. 华特位片Waters position:又叫鼻颏位。主要观察鼻窦情况,上颌窦显影最佳。主要用于观察上颌窦、额窦、筛窦、眼眶、鼻腔、上颌骨、颧骨、颧弓、下颌喙突在上颌与颧弓之间的位置。肿瘤、炎症、外伤用于观察颌面骨的情况。12. 颧弓位片:可现实投照侧颧骨、颧弓的影像,主要用于检查颧骨及颧弓骨折13. 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看下颌骨升支外侧有无骨膜反应(如边缘性骨髓炎)14. 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许勒位片,薛氏位,颞下颌关节经颅侧斜位片):看关节间隙(选择题)。显示颞下颌关节外侧1/3侧斜位,同时显示关节窝、关节结节、髁突及关节间隙。正常情况下髁突位于关节窝内稍偏前下方。拍闭口位和开口位(看活动度)关节间隙:上间隙后间隙前间隙,两侧对称15. 髁突经咽侧位片:清除显示髁突前后斜侧位影像,避免与颌骨重叠(最大优点)。看髁状突骨质改变情况(选择:怀疑骨折、关节外伤)16. 曲面体层X线片(正常图像)全口牙位曲面体层片可以在一张胶片上显示双侧上下颌骨、上颌窦、颞下颌关节及全口牙齿等,常用语观察上下颌骨肿瘤、外伤、炎症、畸形等病变及其周围组织的关系。下颌位曲面体层片及尚何为体层片则分别主要用于观察下颌或上颌的病损,其所显示相应影响常可比在全口牙位曲面体层片上更为清楚17. 牙髓钙化a) 局限性髓石:髓室形状i. 后牙:圆形卵圆形,游离或附着于髓室壁ii. 前牙:条状针状充满于根管,周围线状低密度影像。b) 弥散性牙髓钙化:正常髓室根管影像完全消失,不能辨别髓腔界限。18. 牙内吸收患牙髓腔扩大,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密度减低的透射影、发生于根管者,呈长短不一粗细不均沿根管扩大影,髓室壁或根管壁变薄。19. 致密性骨炎、牙骨质增生、牙骨质结构不良选择题中鉴别【致密性骨炎】: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慢性持续刺激因素,产生骨质增生的防御反应,硬化区骨小梁更致密。1.牙位:多见下62. 影像: 根尖区骨小梁增多增粗,密度增高,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与正常骨组织无界限。根尖部牙周膜可增宽,根尖无增粗膨大。【牙骨质增生】增生的牙骨质沿牙根沉积,使牙根变粗增大。仅位于根尖:根尖球状增生整个牙根:牙根体积膨大有的可见牙周膜间隙消失,牙槽骨粘连。【牙骨质结构不良】:中年女性,下切牙,多发早期(骨质溶解破坏期):牙槽骨破坏纤维结缔组织 低密度透射区,圆形类圆形,边缘不整齐,骨硬板牙周膜间隙消失。第二期(牙骨质小体生成期)结缔组织内出现牙骨质小体样结构、骨样结构和骨组织 根尖区高密度点状、小片团状钙化影。第三期(钙化成熟期):钙化成分多,大的牙骨质团块编制状组织。 根尖区团状、体积增大的钙化影像,可有骨硬板牙周膜间隙的改变。20. 牙釉质发育不全: 髓室正常, 冠缺损,根正常;遗传性乳光牙本质:髓腔变窄或闭塞,冠完整,根短小21. 含牙囊肿影像学典型表现:颌骨中边缘光滑的类圆形投射阴影中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未萌出牙22. 面裂囊肿好发部位:i. 鼻腭管囊肿:腭中线前方局部隆起ii. 球上颌囊肿:上颌侧切牙和尖牙之间iii. 正中囊肿:上颌或下颌中线区23. 牙源性腺样瘤:前牙粟粒样钙化点24. 粘液瘤:火焰状改变,必定多发25. 牙龈癌:扇形骨质破坏26. 颞下颌关节打造影剂,打上腔下腔也有说明关节盘穿孔;炎症、积液关节间隙增大四、 问答题1. 牙周炎影像学表现牙周炎主要表现为牙槽骨吸收,牙槽嵴顶及骨硬板模糊、消失,牙槽嵴高度降低。有的患者由于慢性炎症刺激和咬合创伤,可表现为牙周膜间隙增宽或缩窄,牙根可吸收或牙骨质增生等改变牙周炎所引起的牙槽骨吸收常表现为三种类型: 牙槽骨水平型吸收:表现为多数牙或全口牙的牙槽骨从嵴顶呈水平方向向根尖方向高度减低。吸收程度比较均匀一致。早期表现为牙槽嵴顶骨硬板变模糊消失,继而前牙区牙槽嵴顶由尖变平,后牙区牙槽嵴顶由梯形变成凹陷,其边缘模糊粗糙呈虫蚀样。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牙槽骨逐渐向根尖方向吸收 牙槽骨垂直型吸收:表现为局部牙槽骨或牙槽间隔的一侧,沿牙体长轴方向向根端吸收。病变早期造成牙槽骨壁吸收,骨硬板消失,牙周膜间隙增宽随病变程度进一步加重,牙槽骨垂直吸收明显,呈楔形。如果同一牙齿的近远中均有垂直吸收,牙槽骨可呈弧形吸收,多见于青少年牙周炎的第一磨牙 牙槽骨混合型吸收:表现为牙槽骨在水平型吸收的基础上,又同时伴有个别牙或多数牙牙槽骨的垂直吸收,多见于牙周炎晚期2. 龋病影像学表现1. 浅龋u 只累及牙釉质或牙骨质 u 常用牙合翼片检查邻面浅龋,常规用根尖片或合翼片u 圆弧形、低密度、边缘欠光滑浅龋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其范围一般较小。牙颈部是龋病的好发部位之一,但在X线片上所显示的影像往往与正常牙颈部釉牙骨质界处三角形密度减低区发生混淆,需认真区别。正常牙颈部投射区边缘清楚,其相邻多数牙可呈现相同影像。2. 中龋u 位于牙本质浅层u 口大,圆弧形低密度影u 髓腔内有继发性牙本质形成。洞底边缘清楚X线片可清楚显示病变。有的表现为圆弧形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表现为口小底大的倒凹状缺损。由于中龋牙髓组织受到激惹而产生保护性反应,在龋洞相应髓室壁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故洞底边界清楚3. 深龋u 牙本质深层,接近髓室或已与髓腔相连u 巨大龋洞,低密度影u 齲洞与髓腔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较大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变小,髓角变低。有的龋洞与髓室间有一薄层清晰的牙本质和继发牙本质影响,提示尚无穿髓。当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则提示可能已穿髓。但单从X线片确定龋坏深度及是否穿髓并不十分准确可靠,须结合临床检查确定。由于投照原因,牙立体结构在X线片上显示是一个平面重叠影像,诊断时往往将未穿髓者误认为穿髓;繁殖,也可因穿髓处被颊侧或舌侧尚存正常牙体硬组织掩盖而显示不清4. 继发龋(名解)u 定义:指治疗后窝洞周围牙体组织又发生龋坏,需X线检查确诊u X线片:充填物或嵌体的周围有线性或不规则低密度影3. 慢性根尖周炎鉴别1、慢性根尖脓肿(chronic periapical absocess)低密度影,边界不清,无骨白线, 外周可伴有骨质增生。2、根尖肉芽肿(periapical granuloma)根尖周低密度影,圆或椭圆,直径=1cm,周界清,无骨白线,病变周围骨质正常或稍致密3、根尖囊肿(periapical cyste)根尖周低密度影,圆或椭圆,边界清且规则,骨白线明显(伴感染时,白线消失)三者鉴别 大小形状密度边界周围组织根尖脓肿可大可小可不规则低不清晰可有明显硬化带根尖肉芽肿1cm圆稍高清,无致密硬骨板正常或稍致密根尖囊肿不等多为圆最低清,可有骨白线可正常根尖脓肿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囊肿密度低密度稍高密度最低形态大小可大可小,可不规则1cm,圆形大小不等,圆形卵圆形规则边界弥散破坏,边界不清。慢性期根尖有边界清楚不光滑的小范围骨质破坏低密度区,骨硬板消失,外周可有增生。边界清楚,无致密骨硬板。周围骨质正常或稍致密。 边界清晰锐利,骨质长期刺激,边缘成致密白线。4. 边缘性、中央性鉴别诊断(病源,病史,影像学表现)中央性边缘性病原病原牙牙髓炎,根尖周炎多智齿冠周炎,间隙感染病变过程颌骨向周围,进而累及密质骨、骨膜间隙感染骨膜密质骨松质骨临床表现深部疼痛发热下唇麻木病原牙多为深龋慢性:经久不愈的瘘管,死骨排出冠周炎、(咬肌)间隙感染症状反复的瘘管,可探及粗糙骨面影像选择下颌升支侧斜位,升支切线位,全景X表现1. 早期弥散期:弥散破坏,以病原牙为中心的单发或多发密度减低区,大小不等,边界不清2. 病变局限期:骨质破坏区和骨质硬化区同时存在,破坏区死骨(密度较高且边界清楚的病变)形成,病理骨折3. 新骨形成期:骨小梁变粗,增多,排列紊乱。死骨脱落导致的缺损骨折开始有新骨过度沉积,骨外形改变4. 愈合期:破坏区已被修复,较致密影像,与正常骨不同变形1. 升支侧斜位片:弥漫性骨密度增高,可见局限性骨质破坏灶2. 升支切线位:密质骨外有骨膜成骨,边缘整齐,升支外侧密质骨无明显破坏,血运尚好,骨质破坏局限,无死骨。5.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影像学表现P107i. 牙及牙周:放射线损害唾液腺唾液、缓冲能力、粘度酸度口腔自洁作用、唾液抑菌作用-龋齿好发牙颈部,浅龋快速发展成环形龋牙冠折断,满口残根也可发生在暴露根面ii. 颌骨:初期弥散性松散,进而不规则破坏(斑点状、虫蚀状)。有时病变区中间有散在增粗的骨小梁和密度增高的小团块病理性骨沉积。由于多野、多次、多疗程照射,放疗中男一严格控制辐射范围,所以病变边界多不清楚颌骨有牙存在时易继发感染,常从牙槽突开始。当病变以牙槽凸为中心时,表现为局部骨质疏松及根尖周密度减低影像。病变进展骨吸收破坏加重范围加大,可见死骨(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成骨破骨均停止死骨不易分离。较大死骨形成病理性骨折(多下颌骨)。此时病变中心场布置牙槽凸,而位于根尖一下,并可累及下颌缘密质骨板。骨膜对放射线高度敏感,放射线照射后骨膜活动力明显降低甚至消失,因而很少骨膜成骨6. 成釉细胞瘤(分型、特征)1. 多房型: 最多见1) 分房大小不一,呈圆型或卵圆型;2) 各房之间有间隔;3) 肿瘤内可含有牙齿;4) 肿瘤内的牙根可有吸收最多见。其分房大小常悬殊不等,且成群排列,相互重叠。各房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房隔密度较高,可以是锐利光滑的高密度骨嵴,也可以是密度略淡的纤维条隔。有的病灶还表现为大囊周围有小子囊出现。整个病变边缘清晰,多为密度增高的白线所包绕。膨胀以向唇颊侧为主。被肿瘤包绕的牙根可因肿瘤侵蚀而呈锯齿状或截断状吸收。还可向牙根与牙根之间的牙槽骨内生长并造成牙槽骨吸收,两相邻牙根也可被推分开。2. 单房型1) 单房状低密度影;2) 肿瘤内可有牙齿;3) 牙根多有锯齿状吸收其X线表现特点为一个单房状低密度影像,边缘呈分叶状,有切迹。肿瘤可含牙,多有牙根锯齿状吸收。3. 蜂窝型1) 房大小相等;2) 肿瘤边界清晰;3) 肿瘤内可含牙齿.大小基本相等的小分房,房隔厚且粗糙不规则,多为真性骨。肿瘤边缘清晰。完全呈蜂窝状改变的成釉细瘤并不多见,其多与成釉细胞瘤的多房型或单房型的大房同时存在。肿瘤内可以含牙。4. 局部恶性征型: X线片显示受侵颌骨无膨胀,但颌骨骨小梁和密质骨溶解消失,颌骨外形轮廓也随之消失,这种X线表现颇似颌骨恶性肿瘤。临床:生长较快,反复出血史7. 成釉细胞瘤与牙源性角化囊肿的X线鉴别诊断成釉细胞瘤多房型多见,亦可为单房型、蜂窝型和局部恶性症型。多房型分房大小常不等,且成群排列,相互重叠。各房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房隔密度较高,可以是锐利光滑的高密度骨嵴,也可以是密度略淡的纤维条隔。有的病灶还表现为大囊周围有小子囊出现。整个病变边缘清晰,多为密度增高的白线包绕。如有继发感染,该白线可呈模糊状,周围骨质可有局部硬化。单房型为一个单房状低密度影像,边缘呈分叶状,有切迹。蜂窝型为大小基本相等的小分房,房隔厚且粗燥不规则,肿瘤边缘清晰。局部恶性症型表现为颌骨无膨胀改变,但颌骨骨小梁和密质骨溶解消失,颌骨外形轮廓也随之消失。成釉细胞瘤颌骨膨胀以向唇颊侧为主,牙根成锯齿状吸收,肿瘤侵入牙槽突,造成牙根之间的牙槽突浸润及硬骨板消失,肿瘤边缘可有部分增生硬化,肿瘤区牙齿可被推移位或脱落消失,瘤内可含牙,罕见钙化。牙源性角化囊肿单囊多见,多囊较少。多囊者囊腔大小相差不明显。常沿颌骨长轴生长发展,颌骨膨胀可向舌侧,甚至穿透舌侧骨板。牙根吸收少见,多呈斜面状,瘤内可含牙,少见钙化。X线角化囊肿(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成釉细胞瘤单房多见多房多见囊腔形态(多房者)大小囊相差不明显大小囊相差明显,蜂窝状,边缘可见切迹沿下颌骨长轴生长无此特点舌侧膨胀唇侧膨胀牙根吸收少见,多呈斜面吸收锯齿状或截断状吸收临床特点易继发感染,伴多发性基地细胞痣综合征8. 原发性骨内鳞状细胞癌源于牙源性上皮剩余的颌骨中央型癌。由于颌骨内含造牙上皮组织,故颌骨是全身骨骼系统中唯一能发生原发性上皮癌的骨骼。临床表现:多见成年人,男性。主要发生于下颌骨,好发于后磨牙区。下唇麻木和神经疼痛为其侵犯神经的早期症状,病变累及牙齿时可有酸痛,患区颌骨可轻度膨大。影像学表现:X线:低密度溶骨状破坏,边缘凹凸不平呈虫蚀状。病变一般局限于颌骨内,进一步发展后可侵犯密质骨和周围软组织,并可引起病理性骨折。若病变已侵犯至颌骨外软组织,则难以根据X线判断原发位置鉴别诊断:病程短,无病源牙,无死骨,无新骨增生原发性骨内鳞状细胞癌牙源性颌骨骨髓炎病程长有病源牙可寻,病变破坏颌骨多以病源牙为中心内部、边缘无新骨反应性增生和死骨形成可有不同程度骨增生表现,可见死骨形成9. 骨肉瘤影像学表现主要是X线平片和CT。有成骨和溶骨之分。1骨质结构改变。X线平片显示最佳。早期,成骨区小梁增生变粗,骨髓腔变窄,阻塞,溶骨区骨小梁破坏吸收,排列紊乱,骨髓腔扩大。随着病变发展,骨质破坏更为明显,尤其是溶骨者可在颌骨内出现虫蚀状边缘的低密度区。肿瘤继续生长,可沿密质骨内面和外面侵蚀破坏,密质骨呈凹凸不平改变。破坏严重者可呈隧道样缺损,直至完全中断或消失,此时可伴有病理性骨折。牙浮立征象:病变累及牙支持组织时,导致牙周膜增宽和牙槽骨破坏吸收,出现2瘤骨形成。是成骨骨肉瘤的重要标志之一。瘤骨表现为斑片状和日光放射状,前者可见于肿瘤中心区或颌骨周围的软组织区,后者一般由肿瘤中心向外伸展,长短粗细不齐。3骨膜反应,有层状和袖口状,后者指增生特别迅速的骨膜反应,被肿瘤突破并遭到破坏,其残端投影呈袖口状。4软组织肿块形成。X先平片其仅为软组织弥漫性肿大,内部细节和范围均不能清晰显示。CT,受侵的软组织多呈实质肿块表现,可见不规则瘤骨和液化坏死灶出现,注入造影剂后,肿瘤的实性部分可有增强。MRI,肿瘤的使之部分在T1加权像呈低等信号,T2加权像为混合高信号。10.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学表现 透射性改变a) 单囊性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密度减低影像,具有硬化边缘。硬化边缘可表现为可表现为平滑、薄、边界清楚而类似囊肿样改变;更多的表现为细颗粒样,边界并不很清楚,也有的表现为宽的硬化带,密度增高而呈细颗粒状b) 单囊性密度减低影像。而无硬化边缘c) 多囊性密度减低影像,但在病变内一般不形成圆腔 阻射性改变:a) “橘皮样”型:病变密度高于正常且均匀一致,逐渐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