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定园导游词.doc_第1页
苏州定园导游词.doc_第2页
苏州定园导游词.doc_第3页
苏州定园导游词.doc_第4页
苏州定园导游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定园导游词 苏州定园导游词篇一:江苏苏州畅园导游词 江苏苏州畅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您来苏州畅园游览,我是导游员小萌。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苏州畅园,共度美好时光,我感到十分荣幸。 在无锡有一座近500年历史的名园,它不仅体现了我国明清两代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丰富,这就是我们即将前去游览的寄畅园。 寄畅园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它位于惠山东麓,占地I4.85亩。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运用借景,将惠山、锡山秀色揽人围内,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1988年寄畅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历史沿革和得名由来 关于寄畅园的创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园,故名 秦园 。此园第一代园主秦金,号凤山,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秦观的后裔。在明嘉靖年间,他曾先后任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书,为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利用原惠山寺 南隐 和 汇寓 两僧舍,初步奠定了园林的雏形,因秦金号 凤山 ,故初名 凤谷行窝 。 到了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园主秦耀因失意于官场而被解职,从而驱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间,先后花了七年时间,在 民谷行窝 的基础上建成20景。新园建成后,取王羲之的诗句 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冷涧下濑,历落松竹林 ,而命名为 寄畅园 。 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年),秦氏后裔秦德藻专门请了造园名家张南垣设计改造,并由他的高徒侄子张武负责施工,在园内精心叠石,引入惠山泉。经一代名家张南垣的创意,寄畅园的风光更美了,名声也更大了。 康熙、乾隆两朝帝王对寄畅园更是十分垂青,在100年间,他们祖孙两人分别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奇畅园游览。康熙还特意为寄畅园题写了 山色溪光 、 松风水月 刻石。乾隆更是不惜耗费巨资,以寄畅因为蓝本,在北京万寿山建了一座 惠山园 ,就是如今在颐和园中的 谐趣园 。 各位游客:寄畅园的历史就介绍到这里,下面随我到园中去参观。 凤谷行窝大厅秉礼堂含贞斋九狮台邻梵阁 各位:在门厅右侧墙壁上,嵌刻的是明代石刻寄畅园记。过门厅,天井里两块刻石,右边是康熙题写的 山色溪光 ,概括国内景色;左边是乾隆题写的 玉戛金從 ,赞美园内八音洞的美妙泉声。往前是 民谷行窝 大厅,三门敞厅正中悬挂朱妃瞻所题写的匾额。凤谷行窝是寄畅园最早的名字。寄畅园第一代主人秦金,号 凤山 ,惠山俗称龙山,以 凤山 相对,指出此地是 凤藏龙山 的风水宝地。现在的大厅是清雍正年间改建的,厅前柱子上挂着无锡金石家高石农篆书翁同龢的楹联: 杂树垂荫,云淡烟轻;凤泽洁畅,气爽节和。 走廊东门叫 侵云 门, 侵云 为锡峰塔的别名,出此间可望锡峰塔影。酉门为 碍月 门,可眺望九龙山峰,因峰高阻碍月色,故名 碍月 。 从 碍月 门出来,是一座苏式小庭院,中间是小水池,用太湖石围砌。周围红柱回廊连接整个庭院,廊的两端各有一个月洞门,分别叫 凝翠 和 含秀 。在廊壁上嵌有一部分寄畅园法帖石刻。院子南面的 秉礼堂 ,古朴典雅,装饰扇木格子落地长窗,共有18扇。这里是执掌礼仪的场所,据说此堂题名是为纪念关公。关羽被曹操软禁后,为试探关羽,只给他一间房,关羽把房让给嫂嫂,自己站在门外,借月光读书到天明。曹操为此佩服至极。园主人更是敬佩关公,题名 秉礼 ,即秉烛达旦,遵守礼节之意。 从北面出小院,坐西朝东的三门古屋,是 含贞斋 ,这里原是明代园主秦耀读书处,这位官场失意的园主喜欢吟咏 盘桓抚古松,千载怀渊明;岁寒挺高节,吾自含我贞 的诗句,因此斋名也就叫作 含贞斋 。屋前两棵银杏树,高大挺拔,在它的后面种植着大片桂花树。穿过树林,看到的是 九狮台 。 九狮台是座大型假山,整座假山看上去像九只用太湖石叠成的巨大的雄狮。据说这是根据元代无锡大画家倪云林的九狮图画稿堆砌而成的。登上狮首,是全国最高点,整个园林一览无余。 从九狮台南行,不远就到了 邻梵阁 。梵界即为佛界,阁建在假山上,因紧靠惠山寺,故名 邻梵阁 。原来的建筑已毁,现在的阁是在80年代初根据明代王稚登寄畅园记的记载重建的,游人登临眺望,锡山风光尽收眼底。 美人石锦汇漪郁盘亭郁盘长廊 各位游客:我们继续向东走,在快到尽头的高墙前,这座三米多高的湖石,它倚墙而立,像窈窕淑女,在方池前以水为镜,梳理发妆。所以人们都叫她 美人石 。石前这个长方形的池塘,叫 镜池 。游客欣赏 美人石 一定要站在方池的西南角,少女楚楚动人的神态才能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您的面前。石前的御碑亭里有乾隆的御笔。乾隆来此游览时,认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气魄,将它改名为 介如峰 。园主人为此特意把乾隆的题字和题诗刻成石碑,立在镜池前面。各位游客,大家看一下石的南墙角,有一块不显眼的石头,好像一只癫蛤蟆,对着美人石张口垂涎,真像癫蛤模想吃天鹅肉。 从美人石的碑亭向北看,这片碧波荡漾的水面是 锦汇漪 ,因为它汇集全国锦绣景色而得名。而整个寄畅园的风景正是围绕着这一流池水为中心而展开的。 锦汇漪 南北长,东西狭,面积仅有2.5亩,却显得开阔明朗。东面是临水亭廊,西面地势高处造假山,水面上筑有石桥,使水面成为不规则的巨大镜面,把周围的山影、塔影、廊影、亭影、树影、花影和人影汇集在池中。 从 锦汇满 东岸沿长廊向北,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六角小亭,亭名 郁盘 ,取自王维辅川园记中 郁郁盘盘,云水飞动 之句。亭中青石圆台和石鼓凳是明代遗留下来的秦氏旧物。郁金亭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清朝惠山寺有位老和尚,棋艺高超。乾隆游惠山时,便和他在青石圆台上对弈。结果,乾隆连连得胜、他想:我的棋艺远不如老僧,为何反而连连得胜?无非我是皇帝,他不敢取胜罢了。后查明果然不出乾隆所料,因此乾隆虽然获胜,仍郁郁不欢,后人就把此回台取名 郁盘 ,亭就叫一郁盘亭 了。 由郁盘亭向北的长廊叫 郁盘长廊 ,为秦耀改造园林时所建。旧廊前后古木成荫,郁郁葱葱,墙上漏窗外竹石花木若隐若现。游客仔细看会发现,这里的廊柱特别高,这条长廊也特别高敞。因此在廊内举目四望, 锦汇漪 对面的高大树木,以及雄伟的惠山也能一览无遗。 知鱼槛鹤步滩七星桥涵碧亭 顺着长廊向北,只见有一方亭伸入水中,此亭名叫 知鱼槛 。它三面环水,是当年秦耀改建寄畅园时建造的。建成以后言主人常常在此凭槛观鱼,怡然自得。亭中的匾额是张辛稼所书,中间悬挂着吴永康画的观鱼图。 知鱼槛 对面是 鹤步滩 。它是园中的主山,用当地山石围叠,并用土夯实。造园者把这里的假山当作惠山余脉来处理,使它们气势相连,假山脚下有弯曲谷道,洞水顺流而下,水石相谐,情趣盎然,好似成群白鹤栖息漫步,因此取名 鹤步滩 。 锦汇漪 上的石桥,用7条石板直铺而成,因名 七星桥 。七星桥东面临水的是飞檐翘角的 涵碧亭 。亭后的古樟,已有400多年历史。 嘉树堂八音涧明清古樟寄畅园法帖石刻 嘉树堂是寄畅园最北面的一座建筑,1993年全面翻修,恢复明代硬山式建筑风格。游客站在堂前,南面秀丽的锡山,山顶的龙光塔和园中的知鱼槛、郁金亭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 山地塔影 的奇妙景象。这是寄畅园小中见大建园风格的体现。 嘉树堂东面是 浣绿 廊门,而出西边 闻韵 廊门,便到了 八音涧 。此涧是根据晋代左思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的名句而命名的。八音洞用黄石堆砌而成,上面种古树,下面清泉流淌,洞水引自 二泉 水,人行其中如行幽谷中。 八音涧边假山群中的这些古树,都是有二三百年树龄的古樟,它们枝繁叶茂,最大的胸围有4米。 在游览寄畅园中,我们还可欣赏到寄畅园法帖石刻,一共200多方,分布在郁盘亭长廊、秉礼堂、含贞斋的墙上,以及邻梵阁、嘉树堂中。这些法帖是清嘉庆年间秦氏家族在乾隆所赐三希堂法帖的基础上,搜集宋、元、明、清名家,如秦观、文徵明、董其昌、刘塘等的墨迹,精雕细刻而成。现在看到的是1981年根据旧拓本重新摹刻的,基本再现古时风采。在含贞斋南侧围墙上,还保存着零星残存的原有石刻。如果客人中有书法爱好者,可以慢慢浏览欣赏。 各位游客:寄畅园的游览已经结束了。通过刚才的游览,使我们感到此园面积虽小,却能巧用借景,小中见大,达到咫尺园林,多方胜境的效果。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我的讲解到此结束。祝愿大家游玩愉快.谢谢大家!苏州定园导游词篇二:苏州导游词 苏 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将到人间的天堂苏州参观游览。说起苏州城市旅游的特色,基本可以概括为“三古一湖”,即:古城、水乡、园林城市。唐代曾任苏州太守的大诗人白居易,在离任多年之仍深情地怀念她“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是对苏州的美誉,为什么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呢?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是苏州名胜古迹多、风景园林多且美。其实不然,据史记记载在一千多年以前中原地区军阀混战,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批难民往南迁移,到达江南之后看到一片和平富足、安居乐业的景象,恍若来到了天堂,所以就把苏州比喻为人间天堂。 苏州建城是从吴国开始的,所以在苏州人人都知道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之争的故事。在勾践元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兴师伐越,越王勾践战败,阖闾也身受重伤,在回京途中去世,死后就葬在苏州今天的虎丘,据说,这个地方在葬入阖闾以后,人们发现有老虎蹲在阖闾墓上久久不离去,所以称为虎丘。他的儿子吴王夫差继位,吴王夫差就将越王勾践抓到吴国当奴仆,被关在石城。三年后,夫差动了侧隐之心,准备放勾践回国,大臣伍子胥坚决反对,告诫夫差如果放勾践回去。勾践回国以后就委托范蠡建城作都,勾践更是每晚睡在柴木上,在房门口挂一个苦胆,每天都要舔一舔,卧薪偿胆,不听音乐,不近美色,念念不忘复仇,但对外还是继续讨好吴王,不断送礼,给吴王送去美女西施,让吴王沉溺于酒色。以削弱吴国的国力,对内休养生息,富国强民。鼓励增加人口,以增强国力,常和大臣一起谋划攻打吴国之计。到了公元前494年,吴王向北进攻齐国,勾践听了非常高兴,并鼓励吴王攻打齐国。伍子胥知道后告诉吴王这是越国要灭掉吴吴国啊,劝吴王放弃功齐,而改攻越国。而吴王不听,还下令将伍子胥斩首。公元前473年,越国攻打吴国,吴国至此灭亡。、 除此之外,苏州更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园林城市”。苏州园林是苏州的骄傲,她有许多桂冠。拙政园、虎丘等四个园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9个园林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著名的园林沧浪亭、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怡园等。这些园林,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艺术美融为一体,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珍贵遗产。国外友人把中国园林称为“中国园林之母”,然而苏州园林更是中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以其“古、秀、精、雅多”而获得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 其实苏州不仅有着瑰丽多姿的山色水光,而且也是一个文人荟萃之地。有大家熟知的明代四大才子。文征明、唐伯虎、徐祯卿、祝允明。关于他们的传说故事特别地多。现在有很多的电视、电影都围绕着这些故事拍摄的。如唐伯虎点秋香。相信我们各位游客都有欣赏过。在苏州虎丘有一块枕石。就传达说有一天唐伯虎和文征明都来到虎丘游玩。恰巧在枕石边相遇,于是就玩了个游戏,就是往这石头上扔铜钱,如果掉下来就寓示着以后是生女儿,如果不掉下来就是儿子。结果文征明扔的铜钱掉了下来,而唐伯虎扔时没有掉下来。果直这个唐拍虎家生了一个大胖儿子,文征明家生了个女儿。之后,苏州未生儿育女的男男女女都会来到虎丘试一下,很有意思的。以后有机会,大家去虎丘游玩的话,可以去试一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这座城市慢慢感受她的魅力所在把!苏州定园导游词篇三:拙政园 拙政园导游词 中国有四大名园列入了世界遗产。北方有两个皇家园林,江南也有两个私家园林,而且还就全在咱们苏州。其中一个就是拙政园。拙政园的名气之所以这么大,第一就是因为他的建筑类型,布局设计,书画雕塑都是非常独特的,所以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第二是因为历史上又曾有过30多名的园主人。其中包括江南文豪钱牧斋和爱妾柳如是;还有明末御史的刑部侍郎王心一,有平西王吴三桂的女儿和女婿,有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苏州担任苏州织造的时候家眷就住在园内长达二三十年之久。 明代正德四年,其实那时候的皇帝没有太多的权利就连想要封自己喜爱的皇子为太子,都要经过百官同意,后来就逐渐将一些权利下发给身边的一些太监。王献臣就参与了一次与掌权太监的一次冲突,掌权的呢就是明代著名的霸虎,那时候许多大臣都很不满这一现象,全体大臣就以绝食来表示对霸虎的不满,觉得他掌权过多,没多久这件事平息以后,太监们就对他们耿耿于怀,抓住了王献臣他确有贪污的小辫子后啊就把他送进了大牢,在牢里还被动了大刑,出来以后呢就被发配到了广东做驿臣,驿臣就是当信差经过的时候帮忙换马,准备食物的小官。这么大的落差对他来讲,打击还是蛮大的。因此,没多久,他就因身体不适等理由,罢官回乡了。因为那时候还有点钱就买了这块地安享晚年,给这院子取名的时候呢就根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的一句话:“筑室种树,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善,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缩写而成的。所谓富不过三,那么王献臣死了以后呢,他的第二代就跟人一夜豪赌,把自家的拙政园输了出去。等到人家上门收债的时候,他就抵赖说只有他们家的后花园才叫拙政园,他们家的住宅部分不叫拙政园。人家没办法,就只能收下了,并把他们家一分为二,但是人家的后花园怎么进去呢,于是就在这边的墙上开了个小门。 那么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后花园拙政园了,那么拙政园的整个布景怎么样呢?我们就来进兰雪堂看一看它的漆雕屏风上的全景图。 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漆雕的拙政园的全景图,可能有人会问了,这么一大片黑色是什么?其实呢是水,拙政园是我们苏州园林中著名的水园,总面积78亩,5万多平方米,有五分之三的地域都是水,一方面既反映了我们苏州水乡在造园要素当中有丰富的水资源可以利用,另外一方面又反映了主人退隐江湖的江湖之志。这也是拙政园水多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图上看有两条长廊将其分割开来,分成了东中西三块,东部主人历代更替之后呢,由王心一买下给他父亲养老用,所以没有对他的建筑花很大的心思,所以他的建筑很稀疏。大部分是以假山和水为主的,体现了水乡特色,所以叫“归田园居”。是苏州园林中典型的文人园。中部在明代后期呢逐渐没落,到了清朝的时候呢有一个人买下了它后呢依据文徵明画的三十一幅拙政园图,把他恢复成原貌,且保留了明代的时候的基本部分,又跟原景呢是基本一致的,所以中部叫复园。西部呢有一位姓蒋的太守买下来以后呢,逐渐恢复出来的,因为在清代的时候又补了一块,所以叫补园。这就是我们将要看到的拙政园全面的部分。 我们穿过兰雪堂可以看见一个假山,就是因为这个假山呢,我们看不见后面的山坡,这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啦。用红楼梦里面的话来说“非此一山,一进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那么我们现在所看见的这块的石头呢称为太湖石假山,那么这个假山呢就是土包山,土包山的优势呢就是有脉络,山贵有脉,水贵有源。宋代有个大书法家,非常喜欢石头,人称石痴米芾,他归纳出了石头的精美之处在于瘦、皱、漏、透。 有如此品质的石头,价值是非常高的。宋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宋徽宗,他特别喜欢花石纲。他发现苏州有一种特别好的石头就叫太湖石,就派了大臣去搜罗这种太湖石,那时候在太湖边上也有专门做这种工作的人,叫做石工,他们在石头上凿洞,然后用铁链穿过去,放在水里让湖水去冲刷,爷爷辈的放下去,孙子辈的拿上来。当时有个人叫王冕,他就负责这个搜索工作,结果他借此到处私敛财物,就造成所到之处,每处地方都搜刮一遍,弄得石工们是哀声载道,后来石工们都不敢做这个了。那么这块太湖石就被很好保留下来了,那这块石头为什么要叫缀云峰呢?首先我们先抬头看一下天空,大家看到天上的云了没?它就像云一样变化莫测,认为石头是很吉祥的,是有精魄的,所以都拿云来命名。 我们再往东走,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芙蓉榭,就是建筑在荷花池边上的水榭。我们可以看到在芙蓉榭的正中有两个落地圆光照,一面是圆的,一面是方的,象征着天圆地方,站在亭中往东看一堵白墙,两颗树。在中国的水墨画中,都是以白纸为底,然后画上山,树等。所以像不像一副淡雅的水墨画,朝西面看的话是一幅荷花图。两边一开阔,一压抑,形成了很好的对比。 我们再往前走,现在看到的呢就是王献臣买下了大鸿寺后改造时遗留下的井,他叉掉了殿宇,搬走了佛像,确搬不走这口井,所谓“咚,咚,咚,十八个将军搬不动”这个建筑呢集阁与亭为一身,很值得我们观赏一下。 我们再往前走,现在看到的是秫香馆了,秫香馆是指稻麦飘香的地方。在明代的时候呢,苏州有两个园子,南疏北稻,南面种蔬菜,北面种稻麦,所以秫香馆朝北,也是闻到稻麦飘香的地方,它的窗裙板和束腰上,刻有四十八幅黄杨木戏文浮雕,还有西厢记。都表达了封建士大夫阶级盼望“渔”、“耕”、“樵”、“读”平凡生活的心态。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条长长的复廊呢就是用来将拙政园的东部和中部隔开的,这就是所谓的“东复廊”。这条复廊中间的花墙上,开有25个漏窗,就像精雕细作的剪纸图案,镶嵌在长长的画轴上面。人们徒步走在复廊里,看向漏窗,园内的景色也在不断的变幻。这种现象称作“移步换景”。 这个小小的门洞就是倚虹亭了,向西眺望会发现这里的河面很广,景色非常秀丽。在对面亭台楼阁旁,小桥流水之上,屹立着一座宝塔。传说王献臣非常的喜欢塔,但是由于那个时候私家园林是不允许建塔的,那么文徵明就帮他想了一个办法,问西边借了一座塔,这一借就借了500多年,还不用还。因为中部花园东西长,南北窄,有一压抑感,所以园主利用低洼的地势凿池叠山,用假山遮住两边的围墙,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使我们感到开阔而深远。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用绘画术语来讲,分别是“深远山水”、“平远山水”、“高远山水”,表达的是宋代苏东坡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大家往你们的右手边走去, 我们看到是临水而建的“梧竹幽居”。它俗称“月到风来亭”位于中部花园的最东面,我们可以看到四个大大的圆洞门就像八月十五的月亮一样圆。我们可以进去看看,在里面看又是一副不同的画面,四个圆洞又像四个画框,框出了一年四季的景色,我们来看头上的这幅匾额上面写着“梧竹幽居”四个大字,它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的手笔。亭旁种有梧桐和翠竹以应景。边上还有一幅:“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是清代赵之谦的手笔。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有这么一段论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副对联的上联是用清风明月来描绘自然风光的无限美好,下联是用乐山乐水来揭示旅游观光对陶冶情操的作用。 我们走过了九曲石板桥,迎面见到的就是“待霜亭”了。待霜一词,出自唐代苏州刺史韦应物“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的诗句,在唐代的时候呢,苏州的橘子是用来上供朝廷的,所以叫贡桔,刚给皇上的肯定是最好吃的,什么时候最好吃呢,就是等到双打过来,那橘子才有红有好吃,透露出一股霜浓橘红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芬芳。 过了石阶以后就来到了“雪香云蔚亭”。“雪香”是指梅花飘香,“云蔚”是指树林茂盛,这里是整个岛的中央制高点。“雪香云蔚亭”里还有“山花野草之间”的匾额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这幅对联,我们仔细看一下有文徵明的落款,以鸟鸣来突显山更幽,内容以动托静,闹中取静,使我们同山花野鸟实现零距离接触,使自己的身心同大自然完全溶为一体。 走下小岛,我们就来到了荷风四面亭,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亭上挂有一副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其妙处是联中还蕴含着一、二、三、四的序数。“四壁”指的就是这荷花长高的时候像一面墙一样,“三面”可以看到三条道路上都种有柳树,待到冬天下完雪后,这房子上,山上都披着雪,看不清这到底是山还是房子了所以叫做一房山。描绘出了拙政园春夏秋冬四季的风景特色。对联取自唐代的李洞和清末的铁保,内容稍作改动,用在这里,恰到好处。 现在向北边看去,我们可以看到见山楼,它上层的和合窗嵌有明瓦,下层设有落地长窗。楼下有“藕香榭”的匾额,里面陈列了很简单明了的明式家具,保留了那份古色古香的风貌。从外型上看像苍龙戏水,而它的楼名取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传,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曾经住过这里。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与见山楼隔水相望的香洲。“香洲”,出自唐代徐元固的诗句“香飘杜若洲”。实际上它是一座船型的建筑物,可称为石舫或者是旱船。“香洲”这座石舫,集中了亭、台、楼、阁、轩五种建筑类型。船头为荷花台,四四方方的茶室为四方亭,船舱为面水轩,船楼为澄观楼,船尾为野航阁。它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苏州诸多园林中,几乎都建有石舫。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在这也有所体现,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在花园里建石舫以应景。从建筑角度来讲,苏州园林建筑的种类繁多,形状多样。再从政治角度来讲,石舫也似乎道破了他心中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的政治理念。园主想借此表白自己“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迹。我们可以还发现它向着哪里开的呢?对,就是东方,说不定园主心中还保留一丝希望,哪天可以东山再起。沿着游廊往南走,我们就来到了小沧浪。出自楚辞?渔文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缨,准备去朝廷当差;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双脚,退隐隐于市,逍遥自在。在小沧浪的对过就是“小飞虹”了。 “小飞虹”之名的出典是南朝宋鲍照白云诗的“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之句。像是横跨的彩虹,这是一个用建筑围出的水园,我们可以看到“水面有聚有散,聚时以辽阔见长,散时以曲折取胜。” 再往东走,就是远香堂。“远香堂”位于中部花园的中心位置,前面有一条小河,种有莲花,后面有一片水池,都广种荷花。夏天荷花盛开,清香一阵阵飘到室内,所以取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远香堂”的楹额,由近代书法家张辛稼所写,共80字,是苏州诸多园林中最长的对联,记载了当年八旗奉直会馆达官贵人聚会时的盛况。远香堂,堂者富丽堂皇也,我们仔细的看一下中间摆放的桌子,它其实是有两个半桌拼凑而成的,当主人在家时,桌子才可以并起来,女主人才可以宴请宾客,要是男主人不在家,桌在就被拆开放在两边,女主人就不能在此玩乐了。 现在我们走过的就是“别有洞天”了,拙政园的中部和西部,也用一条长长的走廊相隔开。建筑年代较晚,已带有晚清和民国的风格和特色。西部花园也称“补园”。 进入花园,首先看到一条南北向的水廊,它与留园的爬山廊,沧浪亭的复廊。并称苏州三大名廊。这贴水廊呢曲折蜿蜒,地面贴着池面。亦曲亦直,一会离墙面很近,一会离水面很近,地面高低起伏,使人感到正踩在池面上随水漂浮,是一条“清水走廊”。隔水相望,水廊西面是与谁同坐轩。“与谁同坐?清风 明月 我。”这是苏东坡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孤芳自赏的心情。园主也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