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孤独之旅.doc_第1页
10.孤独之旅.doc_第2页
10.孤独之旅.doc_第3页
10.孤独之旅.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孤独之旅 导学案设计: 枣阳四中 学校 九 年级备课组学习目标:1、体验成长的感受。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 1、体验成长的感受。 2、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学习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主预习案】1、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2、给加点字注音:轩( ) 嬉闹( ) 凹地( ) 雍( ) 掺杂( )胆怯( ) 撅( ) 给予( ) 觅食( ) 撩逗( )3、解释下列词语:厚实: 嬉闹: 撩逗: 茫然: 乖巧: 驱除: 一落千丈: 歇斯底里:4、自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家道中落, 随父放鸭(开端)撑船赶鸭,初到 (发展) 芦苇荡中 ,经受考验(高潮)与 共成长(结局)5、收集整理有关“磨难”的名人名言,并选择其中的一二则作简短的点评。【课内探究案】一、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都希望有幸福和快乐的生活,可是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有阳光,也会有风雨,有鲜花,也会有荆棘。当孤独成为人生旅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孤独生活。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一)感受孤独1、读一读:学生自由诵读,用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十环境十情节”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 这篇文章讲述了( )在( )的环境中经受( ),逐渐( )、( )的故事2、议一议:谈谈阅读课文的感受。讨论:课文告诉我们:3、想一想:杜小康走过孤独的旅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二)品味孤独1、 体验心灵孤独。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提示: 出发时: 到达芦苇荡时: 安顿之后 时间久了: 那天雨后天晴:总之,杜小康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2、感受孤独情蕴。 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例:(1)“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天边”:写出芦苇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 (2)“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真切。 (三)走出孤独 有感情朗读与暴风雨搏斗的情节,体会杜小康的成长历程。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与暴风雨搏斗过程中,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四)聆听孤独 讲述你所体验的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并写下来在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祝愿我们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布置作业请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拓展检测案】一、课内语段阅读。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1、“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他都受了什么磨难?_2、找出第段中的关键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杜小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3、小说结尾写道:“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的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这是一种什么描写?如果把这节文字删掉有什么不好?_4、(1)在离家牧鸭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而完成“孤独之旅”的?(2)请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词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3)文题“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5、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_二、课外语段阅读。父亲的信胡智慧 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的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一般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照顾自己等等。父亲的信是很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反面才会有几句嘱托。而且家中好像也没有一只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色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们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很少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似乎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是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到部队后,(50字)1“到部队后”,“我”会怎样做?请发挥想像,用一两句叙述性语言补写在上面的方格中。(不得超过50字)2本文第3节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4节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和马虎”,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_3第4节画线句子中的“像”字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请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4本文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是很感人。写出你最受感动的一处,并简要说明理由。_答案:【自主预习案】4、辍学 芦苇荡 遇暴风雨 鸭子【课内探究案】(一)感受孤独1、杜小康 艰苦环境卫生 磨难 成熟 坚强【拓展检测案】(一)课内语段1孤独的磨难,恶劣的自然环境的磨难。2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孩子。3这是细节描写。不能删去。它既照应了上文杜小康风雨中寻鸭“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的情节;同时再现了杜小康的坚强、成长与收获。那带血的父亲的脚印,那带血的群鸭的羽毛,含义深刻,余味无穷,让读者读后沉思良久。4(1)、答:感到茫然 感到害怕缓解恐慌 依然恐慌 孤独逼近 面对孤独 不再恐慌 坚强心理活动的发展:想上学(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未知的。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最大的敌人它就是孤独。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哇哇大哭起来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望着异乡的天空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惊喜地发现鸭下蛋了。杜小康在放鸭的生活中,经历了出发时的茫然、恐惧,到达芦荡时的害怕、胆怯,安顿之后的感到孤独,时间久了的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后天晴的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走过了“孤独之旅”。(2)、答案略 (3)、答案略5 (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2)有关芦荡的描写。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3)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二)课外阅读思路分析与详解1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父亲的名字。我将会经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在部队一切都好。(或答“我也像父亲那样”)思路分析:此题为给短文续写结尾,因此,答题时既要在内容上与原文紧密联系,又要注意文中“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注意揣摩“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这一句,体会“我”对父亲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不矛盾。写父亲“认真得很”,是从父亲来信的“仔细答复”和及时、主动的角度来说的;写父亲“随意马虎”,是从父亲来信的信纸和笔迹来说的。角度不同,故不矛盾。(意思对即可)思路分析:此题要我们仔细揣摩语句的含义,越是看似矛盾的词语,越应认真体会其深刻的含义。除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