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方法可能很多师兄师姐们都在用,只是当时的确没有找到相关的详细说明,学弟再次把自己摸索出来的一点心得写出来,高手就多多指正,没做过的就相互学习下,见笑)由于课题组所需,我需要构建数量可观的真核表达载体和融合载体起初我也查到相关菌落PCR的文献,和导师商量,导师一口回绝了他的理由和我所搜集到的理由一样:假阳性我们实验室一博士师姐需要做一个真核表达载体挑选了60个菌落,运用目的基因的上下游引物做PCR,出来条带的有有52个按照经验选取比较亮的14个提取质粒,酶切和PCR双鉴定结果仅有一个为阳性克隆,其余均为假阳性(假阳性主要考虑来源于未与载体结合的插入片段)也难怪老板一口回绝只是我需要做的基因太多,最凶猛的时候我一个星期要用两个200次的TianGen的质粒小提,累死人不偿命后来我自己对着图谱研究了一下(我所使用的是pCDNA3.0载体、pCDNA3.1 myc his C载体和pEGFP载体)下载 (44.67 KB)2009-3-29 21:03.0的MCS两端有T7和SP6如果我用T7和SP6作为引物,则1.P出大小约150bp的片段,则为MCS序列,无插入片段2,若有插入片段,则应该为目的大小+152bp如下图所示:下载 (14.26 KB)2009-3-29 21:03后再改进为T7+目的基因下游引物(目的基因-R),或者目的基因上游引物(目的基因-F)+SP6因为即使用T7+SP6证明有插入但也不能确定为目的片段这样既解决了假阳性也解决了基因的特异性问题如下图:下载 (16.07 KB)2009-3-29 21:03总结如下:1.PCR引物的选择( 此点至关重要,这也是菌液PCR的独特魅力所在) 选择一个载体上的特异性序列和一个目的基因上的特异性序列作为引物如:pCDNA3.0载体:T7+目的基因-R 或SP6+目的基因-F pCDNA3.1 myc his C(只有上游T7无下游SP6):T7+目的基因-R pEGFP(MCS两侧无通用序列):自己设计靠近两侧的特异性引物(也可以求助于测序公司,如:上海英骏/Invitrogen,他们有绝大多数载体的测序用的引物序列)仔细的阅读你的载体图,选择针对阳性重组子的特异性引物组合2.菌落的处理(我用的是质粒小提,用15ml离心管摇菌,通常加5ml培养基)挑取新鲜菌落于含抗性的(LB)培养基中37C 200rpm摇床摇2-4小时以上(通常赶时间的 话我就在摇后3小时做,这时我的PCR循环数就要相应多些,设置为32-35个循环,若不赶时间的话,我都是取摇过夜的活化菌做模板,此时我的PCR循环数就相应少些,一般28-30个循环)3.菌液的处理无需特殊处理菌液 或 取1-2ul菌液稀释为100倍体积,沸水浴10-15mins 甚至于在稀释体系中按1/1000加triton(这个我没做过)提出加triton的人说这是为了破膜,以便能够释放出带目的基因的质粒,不过我觉得此步骤多次一举,细胞膜在沸水浴中肯定会变形掉我试过沸水浴15mins,其效果和无需处理的菌液(实际上我在PCR的体系上做了手脚,后述)近似,所以后来我就没有再那么麻烦的去稀释,煮沸4.pcr体系:无特殊要求同普通PCR,我一般使用20ul或25ul体系,鉴定用嘛,不用太铺张,过少的体系也不推荐,除非你很信任你的“枪”和你的加样的力度5.模板的量:1-2ul未处理的和处理过的菌液均可以加1-2ul作为模板,需要说明的是PCR的反应是一个微量反应,用于检测10的负3-6次方级别,如果用未做任何处理的菌落来做PCR其量过于大,菌落通常都是10的6次方级别(因为我看到最近有一帖是一位仁兄直接用菌落做模板,我没有做过验证,但从原理上来说是不推荐的)6.退火温度:55-58C此步我没有详细的论证,因为我的目的基因我都做过梯度PCR,其退火温度均可以用55C或者58C完成T7,SP6的退火温度400-900bp的产物大概为55我也有62度为最佳退火温度的产物,但是用T7+目的基因-R在58C和55C均可以P出目的条带7.循环数:取决于模板的拷贝数,最少的我试过28个,最多的也不过35个,均可以P出来8.预变形时间:因为嫌稀释菌液煮沸的过程很麻烦,所以后来我就直接取的活化菌液,考虑到的确可能细胞膜变形不完全,导致扩增的模板未能完全释放,以致扩增效率降低,我将预变形的时间改为10-15mins,效果不错 ,之前煮沸过的菌液自然不需要考虑这一步以上就是学弟的一点个人经验,绝大部分经过自己的验证,如有觉得不妥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正!再次高呼:菌液PCR在阳性克隆的筛选中异常的方便和廉价,高度推崇!P.S.通过长时间的魔鬼试验进程,我现在基本可以做到用肉眼高精度的识别菌落,一般挑取的菌落90%以上均为阳性菌落,所以这篇文章暂时定位于小鸟级别的分生试验者,老鸟。嘿嘿,那就不用了,给大家看一张后来我做的菌液PCR的图:下载 (8.92 KB)2009-3-29 21:03这张图上共有4个基因的重组子除了第二个基因的第二个泳道有非特异性的产物,其他均为目的条带补充说明如下:鉴于很多同仁提到的假阳性的问题我补充说明一下1.我需要做菌液PCR的目的是为了选取基因重组中的阳性克隆如果只是鉴定已获取的阳性质粒或是扩增则不存在假阳性一说2.我后面也补充说明了通过调整合适的插入片段和载体的比例,基本上可以使得每个长出的菌落均为阳性菌落贴一张比例很合适连接之后的图下载 (82.17 KB)2009-3-29 21:03图片上全部为大菌落,这些菌落我全做了PCR和酶切鉴定,全部含有目的片段后一组我后来通过浓度梯度做出来的图片插入片段和载体的mol比分别为4:1,7:1,10:1下载 (92.21 KB)2009-3-29 21:03下载 (113.15 KB)2009-3-29 21:03下载 (100.87 KB)2009-3-29 21:033种比率中7:1的是阳性连接比率最高的4:1的空载体最多所以,我想强调的是:通过调整合适的插入片段和载体的mol比例是可以完全做到长出的菌落全部为阳性菌落的另外,在挑取菌落的时候也是有讲究的对于阳性菌落和无插入片段的载体菌落大小上是有一定区别的我在文章后来提到的通过选择具有一定特征的菌落以达到很高的阳性率也是可以做到的就是这个意思我想通过这些手段也完全可以使菌液PCR显得多余所以我在文章的开头也说了这篇文章应该是适合各位新手开始做重组时候的方法最后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大家做重组的步骤上或许也有一些原因我用的是Invitrogen的T4 DNA ligase条件:26C2-4h (我知道最好是16度过夜,只是苦于我们这里的实验室老师不让我们用PCR仪过夜,其他的设备又不能维持稳定的温度,且还和室温有关)转化:取1-2ul转化20ulTop10感受态细胞 最后取150ul涂板,37C过夜中间我也冥思苦想,考虑假阳性的源头最后考虑到的唯一的可能就是来自于未能和载体连接上的插入片段我是直接取的连接产物去做转化(Invitrogen推荐的是将连接产物稀释至少10倍以上之后取2ul转化)自然这部分未能连接上的片段也被带入到扩增体系中最后这部分微量的插入片段被PCR仪扩增出来不知各位前辈是否有更好的建议我的这篇文章全当是抛砖引玉各位对菌液PCR有什么更好的提议的多多提出来p.s.一直在螺旋网当看客,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场救护与自救课件
- 2025年广西百色农林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福建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园林摄影与绘画培训课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城市照明节能改造项目照明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
- 2025年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市场流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加密算法效能评估与信息安全技术市场前景展望
- 2025年秋季初级经济师职业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历2025年真题深度解析试卷
- 2025年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表达专项突破试卷
- 2025年高考生物进化论知识冲刺押题试卷
- 结膜炎课件完整版
- 2023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GA/T 1556-2019道路交通执法人体血液采集技术规范
- GA 533-2005挡烟垂壁
- GA 1800.5-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5部分:太阳能发电企业
- 门卫24小时值班登记表
- 幼儿园大型器械玩具安全检查记录表
- 苏科版三年级上册劳动第四课《橡皮泥塑》课件(定稿)
- 肩袖撕裂讲课课件
- 旅行管家实务全套ppt课件最全电子教案完整版教学教程整套全书课件ppt
- 医院学术委员会及工作职责制度的通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