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审核案例.doc_第1页
房地产审核案例.doc_第2页
房地产审核案例.doc_第3页
房地产审核案例.doc_第4页
房地产审核案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查案例】(一)纳税人基本情况:1、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情况。甲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4年10月。工商登记类型:内资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国税部门。该企业成立三年以来,共取得销售(预售)收入35685.13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47.48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2337.38万元。该地区预售阶段适用预计利润率15%。2、企业经营情况。甲公司2004年以186.48万元/亩的价格在市中心取得拍卖地块85.8亩,开发了两个项目:都市花园一期、都市花园二期,规划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都市花园一期建筑面积10万元,于2007年竣工;都市花园二期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尚未竣工。2005年实现预售收入9863.9万元,2006年实现预销售收入10821.23万元,2007年都市花园一期完工,同时销售收入现房取得收入12000万元,二期预售收入3000万元。(二)评估情况1、案头分析准备。核查人员在下户前,首先调阅了甲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对报表进行了认真、全面的分析,然后到售楼部实地求证,深入到项目售楼部进行调查,对楼盘销售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发现甲企业成本显著偏高,毛利率显著偏低,账面销售收入同售楼部了解情况不一致。该企业的3年纳税申报表如下表: 单位:万元年度项目200520062007销售收入0032685.13预售成本9863.910821.233000计税成本0030397.17期间费用总计814.99788.7470.76利息支出582.34582.340业务招待费13512020.76其他期间费用97.6586.450营业税金及附加646.09708.79982.5应纳税所得额327.5125.65-1418.07应纳所得税款6.1141.470已纳所得税款6.1141.470(1)对申报表比率分析(完工项目)。甲企业收入:32685.13元缴纳企业所得税款:47.58元所得税贡献率:0.13%3%(行业平均水平)毛利率:7%20%(行业平均水平)通过纳税申报分析,核查人员发现,甲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和毛利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因此怀疑该企业可能存在虚增成本或者少计收入问题。(2)财务费用分析。甲企业2005年、2006年利息支出在财务费用中列支1164.68万元,核查人员分析,如此大数额的利息支出,很可能是企业为开发项目而借入的抵押贷款利息。而甲企业销售收入为零,证明2006年以前所有楼盘均未完工。根据规定,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纳税人为开发房地产而借入资金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完工之前发生的,应计入有关房地产的开发成本。因此,该企业存在税前多扣支出的嫌疑,需进一步核实取证。(3)业务招待费分析。甲企业2005年、2006年列支业务招待费255万元。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31号文件)的规定,预售阶段不允许扣除广告费用、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该问题也需要在查账阶段,取证核实。2、约谈举证(略)3、实地核查。2008年7月,开始对甲企业进行实地核查。(1)收入核查。侧面突破,查出少计收入。针对该企业采取委托销售方式且营业费用偏高的特点,核查人员全面调阅的该企业“营业费用佣金支出”账簿,发现账面列支销售佣金680.56万元,核查人员按代销手续费3%推算出实际的2005-2006年预售收入22685.13万元。而该企业申报预售收入只有20685.13万元,隐匿收入2000万元未申报纳税。巧妙分析,发现隐瞒首付款项。核查人员发现该企业有按揭贷款入账,却未有首付款项收入记录,根据我国按揭贷款有关法律规定,这是非常不正常的,核查人员分析认为,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可能存在假按揭;二是企业可能存在隐瞒首付款项的情况。经到企业合作按揭银行调查取证,发现银行贷款资料中保存有企业收取首付款收据的复印件,金额合计570万元。而企业辩称这是因为要替业主办理按揭贷款,从而采取的变通措施,伪造了收据,实际并未收款。尽管从银行取得首付款收据的证据已经比较充分,为了主企业心服口服,核查人员先后联系了3户购房户,证实购房户早在2005年就已经将首付款项交付给甲公司,从而对该项少计收入问题取得了确凿证据。现场调查,违章建筑收租金。为了解楼盘建设情况,核查人员来到了项目所在地进行现场核查,意外地发现,有一幢商务楼居然比施工图多出一层。经了解,2007年初该楼层已出租给某广告公司作为办公场所,但是账面并未体现该部分租金收入。在铁证面前,甲公司不得不承认将违章建筑出租,收取租金400万元未申报纳税的违法事实。成本核查。地税机关协查建筑安装发票。核查人员在发票核查过程中,发现发票存在以下疑点:一是同一时间、同一开票人开出的代开发票号码不在一个号段上;二是发票上代开机关的印章字体、大小、清晰程度存在微小差别;三是机打发票票面信息的字体、排版格式等存在微小差别,有的票面看似人为调整过打印格式。经过协查,共有19份加盖有局代开发票专用章的建筑安装(代开)发票并非该局开具,属假票,涉及金额1450.05万元。拆迁办协查出假拆迁协议。该企业账面开发成本中共列支拆迁补偿费2300万元。核查人员审核拆迁补偿协议时,发现有多份拆迁协议签字,笔迹似乎一致。带着这些疑问,核查人员来到拆迁管理办公室,查实该企业共伪造拆迁协议25份。经过分摊计算,都市花园一期涉及虚列开发成本共701.11万元。查出结转成本不配比。核查人员进一步分析认为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非常复杂,既然该企业在成本归集方面做了不少手脚,该企业在计算方法上也极有可能大做文章。带着这些疑问,核查人员对该企业的成本结算进行重新核实,发现属于全体业主所有的热力站已经于2007年完工,其成本全部计入都市花园一期项目。根据国家税务总局31号文件对于计税成本的规定,其发生的1000万元配套设施成本,应当按照配比原则进行分摊。该企业都市花园一期、都市花园二期建筑面积均为10万平方米,一期应分摊开发成本500万元,企业多列开发成本500万元。鉴于一期开发产品均已售出,该企业多列销售成本500万元。期间费用核查。未完工开发产品多扣除利息支出。根据案头分析阶段发现的疑点,经过调查取证,证实企业于2005年初取得两年期开发项目贷款9000万元,2005年和2006年共多扣除“财务费用-利息支出”1164.68万元。根据规定,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纳税人为开发房地产而借入资金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房地产完工前发生的,应计入有关房地产的开发成本。该企业2005年、2006年所有楼盘均未完工,因此其利息支出不应当记入“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而应当列入“开发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