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资料汇编.doc_第1页
外国文学史资料汇编.doc_第2页
外国文学史资料汇编.doc_第3页
外国文学史资料汇编.doc_第4页
外国文学史资料汇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文学史资料汇编 知寿 编著:希腊文明中人的观点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对另一方面的反映,那是摆在彼此对立面的相互照应的句子瑞典古希腊古罗马研究专家安.邦纳古希腊人同自然分离后,就产生了强烈的个体意识,作为主体的人就处在高于自然和社会的位置上,主张人对自然与社会的征服和改造,主体与客体呈分离态势人是万物的尺度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重视个人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在自己的对立物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古希腊神话是原始初民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和原始欲望的象征性表述。荷马史诗中英雄们对荣誉的崇尚,表现了古希腊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和对现世人生意义的充分肯定。如此说来,我们应该有所领悟,我们更应该在当今社会注重自身,从自身出发去办事,努力将一切从自己出发,我相信,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对吗?古罗马文学崇尚文治武功,对人的力量的崇拜常常表现为对政治与军事之辉煌业绩的追求,由此又演化成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因而,古罗马文学比古希腊文学更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概念,在审美品格上更趋向于庄严和崇高的风格。 古罗马文学指纪元前后繁荣于古罗马政权(包括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治下的文学。其主要语言是拉丁语。尽管古罗马共和国诞生于公元前510年(摆脱伊特鲁利亚王朝的统治),但按照惯例,真正意义上的古罗马文学则从公元前240年算起起源与概述:罗马城建立于公元前8世纪。在古罗马人生活的伊特鲁利亚以南、台伯河以西地区,包含文艺活动的拉丁朱庇特庆祭节的设立应该不迟于公元前7世纪。受伊特鲁利亚文明的影响,包括罗马人在内的拉丁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乡土文化。 古罗马的文化主要是继承希腊文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希腊化时期,罗马就输入了许多希腊作品,加以翻译和摹仿。在公元前146年罗马灭亡希腊之后,更是将全部希腊神话、诗歌和戏剧据为己有,找了许多从希腊俘虏来的奴隶来做家庭教师,让他们编剧作诗,并研究各种科学,这使得古罗马文学染上了浓厚的希腊色彩。以神话为例,同希腊文化接触后,许多罗马的神祗便同希腊的神祗结合起来。如罗马人信奉的主神朱庇特便等同于希腊的宙斯,他的妻子朱诺则等同于赫拉。至于太阳神阿波罗和文艺女神缪斯等则直接进入罗马神话,连名字都没有变。 当然,古罗马文学也并非全是古希腊文学的仿造品,因为它毕竟是罗马社会的产物,其采用的语言是拉丁语。在西方学术界,古罗马文学被认为是广义的拉丁文学的一部分。与古希腊海洋民族不同,古罗马属于内陆民族,主要以耕牧方式生存,具有上古农民和牧民粗鄙、蒙昧、淳朴的特点。建国之后的古罗马崇尚武力,追求社会与国家、法律与集权的强盛与完美,其文学具有更强的理性精神和集体意识,具有庄严崇高的气质,却也缺少希腊文学生动活泼的灵气和无拘无束的儿童式的天真烂漫。古罗马文学在艺术上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矫饰。 历史沿革:公元1世纪的维吉尔像古罗马文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共和时代、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应该指出的是,“共和时代”是一个政治概念,而“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则是两个主要根据拉丁语言的发展和问题特征定性的名称。共和时代止于公元前30年,实际上也包含了70年的黄金时代。此外,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共和时代始于公元前510年,但作为一个与文学发展相关的名称,它的起始则从前240年算起。而尽管以罗马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覆灭于公元476年,学术界通常仍习惯于将公元2世纪中期(130150)作为古罗马文学的终点。2世纪中期以后的拉丁语文学被定义为“后古典拉丁文学”,这一时期的拉丁语文学已经开始向中世纪基督教文学过渡,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古罗马文学了。共和时代(前240年前30年)古罗马文学的正式形成与一位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的叫做利维乌斯安德罗尼斯库的希腊人密切相关。他是古罗马文学的奠基人,翻译了荷马史诗奥德赛和大量古希腊抒情诗。利维乌斯的功绩主要在于把古希腊文学中的某些精品介绍给了缺少书面文学传统的罗马人,把古希腊文学的某些主要形式移栽到了缺少骨干文学类型的古罗马。 诗歌早期的古罗马诗人中颇多全能型作家。诗人埃纽斯(前239前168)不仅改写和创作过悲剧,而且还写过戏剧和4至6卷讽刺诗。他的史诗编年史追溯罗马的历史,始于埃涅阿斯的经历,止于作者生活年代的战争,洋洋18卷篇幅,不过已基本散佚,仅剩不到600行传世。从文学史角度看,编年史摈弃了古老的神农格,采纳了荷马史诗所用的六步音长短短格。但在风格上,有明显的模仿荷马的痕迹。埃纽斯对古罗马文学影响深远,西塞罗、卢克莱修和维吉尔都表示自己曾受其影响,他被尊为“古罗马文学之父”。 喜剧普劳图斯(约前254年前184年)精通古希腊文,是共和时代最著名的剧作家。相传普劳图斯著有戏剧130部,但据考证仅有21部出自他的手笔,其他均系后人伪作。他的喜剧主要以希腊新喜剧作家米南德的风俗喜剧为蓝本改作,讽刺罗马社会的腐化风习。其主要作品包括孪生兄弟、俘虏、商人、驴、蝗虫等。 泰伦提乌斯(前190年前159年)生于迦太基,本是奴隶,后来获释。他一生共写过六部喜剧,包括婆母、两兄弟等代表作品都是从古希腊新喜剧改编或翻译过来的。其喜剧结构严谨、语言文雅但欠生动,人物内心矛盾刻画细腻,人物形象自然。他的喜剧不如普劳图斯的滑稽有趣,在当时仅受到有教养的观众喜爱。泰伦斯对后世的喜剧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法国的莫里哀、英国的斯梯尔和谢里丹都曾模仿过他的作品。 黄金时代(前100年17年)“黄金时代”即拉丁语和广义的拉丁文学(包括修辞、历史和哲学)发展史上的古典或辉煌时期,涵盖两位著名人物的活动年代,即“西塞罗时期”(前70前30)和“奥古斯都时期”(前3114)。这一时期的罗马进入了大规模扩张阶段,并于公元前27年结束了共和制政体,建立了帝国。古罗马帝国在奥古斯都(即屋大维)治下(前3114)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拉丁语文学和艺术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屋大维统治时期采取了稳定社会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得一度动荡的古罗马社会呈现出和平稳定的景象。屋大维本人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他笼络文人墨客为自己的文化政策服务,这一时期的大文豪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等都曾是他的御用作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缺乏共和时代的哲学探索精神和政治辩论热情,而更多的肯定现存秩序所带来的和平生活和强大国力。文学风格也不及前一时期遒劲豪放,但技巧却更趋成熟,追求形式的完美。 诗歌卢克莱修(前99年前55年)生于共和国末期,唯一的传世之作物性论(一译论自然)共六卷,每卷千余行,是一部哲理诗。全诗着重阐述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表示物质不灭、凡人不必惧怕死亡的生活观。卢克莱修是古罗马文学史上著名的智者,维吉尔曾称羡慕他知晓事物的起因,是个“幸福的人”。 卡图鲁斯(前84年前54年)生于意大利北部维罗那一个富有的家庭,经常出入罗马上流社会,是黄金时代成就最高的抒情诗人。他是坚定不移的共和派,曾公然反对过恺撒,曾创作过许多辛辣的讽刺短诗。卡图鲁斯的诗作现存116首,他善用警句式的语言表达浓郁热烈、复杂微妙的感情。他的抒情诗对后世欧洲许多伟大诗人都产生过影响。 贺拉斯(前65年前8年)出生于拍卖商家庭,是和卡图鲁斯齐名的抒情诗人。他幼年受过良好的教育,通晓拉丁语和希腊语,能诵荷马史诗原文,并到雅典学过哲学。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短句集17首和闲谈集18首。前者表明作者反对内战,幻想黄金时代到来的思想;后者则讽刺罗马社会的恶习。但贺拉斯最著名的作品是后期的歌集(一译颂歌集)和诗艺。贺拉斯的抒情诗改造了希腊抒情诗的格律,构思巧妙,语言优美,优雅庄重,以有意、爱情、诗艺为题,融哲理和感情于一路,不少人竞相模仿。诗艺则是古罗马时期文艺理论上的最高成就,被古典主义文学视为经典。 维吉尔(前70年前19年)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其史诗埃涅阿斯纪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维吉尔出生于农民家庭,其抒情诗充满浪漫的田园风光。代表作品包括牧歌、农事诗和工作与时日,主要抒发对爱情、时政以及乡村生活的种种感受。然而,维吉尔成就最高的作品却是史诗埃涅阿斯纪。全诗计12卷,长达近万行,是遵照奥古斯都的旨意创作出来的。史诗讲述特洛伊王和女神维纳斯所生之子埃涅阿斯到意大利建立新王朝的故事,歌颂罗马祖先建国的功绩和罗马的光荣。诗人把埃涅阿斯写成恺撒和屋大维的祖先,因而肯定了屋大维的“神统”。维吉尔在创作埃涅阿斯纪的时候虽有意摹仿荷马史诗,但全诗强调使命感、责任感,洋溢着严肃、哀婉和悲天悯人的情调,是典型的罗马风格。在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上,埃涅阿斯纪辞藻华丽,行文略显呆板。维吉尔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丁认为维吉尔最有智慧,最了解人类,因而在神曲中让他作为地狱和炼狱的向导。斯宾塞的仙后和弥尔顿的失乐园也有模仿埃涅阿斯纪的痕迹。 黄金时代的另一位伟大的作家是奥维德(前43年18年),年轻时曾在罗马学习修辞。不过成年以后,他却并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成为诉讼师而是成为一位诗人。他的代表诗作包括爱情诗49首以及爱艺和古代名媛。然而奥维德最著名的作品则是神话诗变形记,以史诗格律写成,包括250个神话故事,集希腊、罗马神话之大成,为后世文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和创作灵感。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等故事集都在框架上模仿变形记。此外,但丁、莎士比亚、蒙田、莫里哀、歌德等大文豪的创作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 黄金时代的抒情诗人还包括普洛佩提乌斯(前50前15)和提布鲁斯(前54前19)。前者以抒写感情细腻的爱情诗而著称,而后者则擅长描写淳朴的田园风光。 散文古罗马的散文发源于加图(前234前149)的演说文,繁荣于“黄金时代”,即共和国末期和屋大维执政时期。这一时期罗马的政治斗争、阶级矛盾一场激烈,统治阶级的法律体系已经开始形成,这就使得许多政治家热心于雄辩术的研究,致使散文这一文体得以迅速发展。 西塞罗(前106年前43年)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散文家。他年少时曾学习哲学和法律,并做过一段时间律师。43岁进入政界任执政官,后任西西里总督。内战时期他追随庞培反对恺撒,维护贵族元老派的立场,后来在政治倾轧中被刺杀。 西塞罗的主要散文成就是演说词和书信。他的书信现存约900封,主要包括致阿提库斯书16卷、致友人书16卷。这些书信反映共和国末期的社会生活,描绘形形色色的政治人物,风格接近口语。其演说词传世58篇,分为法庭演说和政治演说两类。西塞罗的散文注重材料的程序组织,句法考究,词汇丰富,段落对称,音调铿锵,被成为“西塞罗句法”。他的演说具有很强的鼓动力量,有时甚至不惜用侮蔑和歪曲事实的手段来感染观众的情绪。 西塞罗对拉丁语散文的贡献非常之大,他确立了拉丁语文学语言“准确、流畅、清新、雄浑”的原则。其散文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欧洲诸民族散文的楷模。他的政敌恺撒甚至曾公然称赞他:“你的功绩高于军事将领,扩大知识领域比之于扩大罗马帝国的版图,在意义上更为可贵。” 恺撒(前102年前44年)是奥古斯都的养父,古罗马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独裁者,于前44年被共和派刺杀。他在散文上的贡献主要包括历史著作高卢战记七卷和回忆他和庞培之间战争的内战记三卷。其散文语言简洁凝练,朴实无华,体现了和西塞罗迥异的风格。 此外,历史学家萨卢斯特(生卒年不详)和李维(前6417)也发展了拉丁语文体。白银时代(17年130年)屋大维死后的一百年间,史称罗马文学的“白银时代”。这一时期罗马在政治上不断衰弱,内部矛盾日趋激烈,其文学发展的特点是宫廷趣味日趋浓厚,崇尚文风的花哨和滥用修辞,使得文体显得逼挤、臃肿。这一特点在2世纪前半叶达到高潮。贵族青年以公开朗诵空洞无物的诗歌为时髦,文学更成为少数人的消遣。白银时代成就最高的文学样式是反映奴隶主下层思想的讽刺文学和反映旧共和派不满情绪的作品。 诗歌卢肯(39年65年)是白银时代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创作了继埃涅阿斯纪之后最优秀的史诗法萨利亚。马提阿利(40104)则是这一时代最优秀的碑铭体诗人,主要诗作是碑铭体诗集(一译警句诗集)12卷,1500余首。其风格短小精悍,含蓄突兀,富于机智和幽默。朱文纳尔(60127)则以讽刺诗著称。他长于借古喻今,诗风严峻而尖锐,其诗句“即使没有天才,愤怒出诗句”已经成为名言。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涨的年代,朱文纳尔的作品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席勒、雨果和别林斯基都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在抒情诗方面,斯泰提乌斯(4595)几乎是唯一有成就的诗人,擅长描写有闲阶层生活情趣。 戏剧塞内卡(4年65年)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受斯多葛哲学影响,精于修辞和哲学,并曾担任过著名暴君尼禄的老师。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宣传同情、仁爱。他一生共写过9部悲剧和1部讽刺剧,多半取材自希腊悲剧。其作品风格崇高严肃,夹杂大量的道德说教,使得其笔下的对话和人物都缺乏真实感。其代表作是悲剧特洛伊妇女。塞内卡晚年因参加元老院贵族反对尼禄暴政而被尼禄赐死。 散文这里的“散文”并非现代文学上所讲的狭义上的散文,而是泛指拉丁语文学中的“散文体”,和诗体相对,包括散文、小说、传记文学和编年史等。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欧洲文学史上“小说”这一体裁就诞生于古罗马时期。彼特隆纽斯(生卒不详)的萨蒂里卡是传奇式小说,现存两章残篇,广泛记录了意大利南部半希腊化城市流行的享乐生活。书中人物语言符合方言特点,文笔典雅,机智风趣。尽管其形式和传统意义的小说还存在差别,但学术界还是倾向于将它看作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流浪汉小说。 然而公认的“小说之父”却是阿普列尤斯(124年175年),他出生于北非的军官家庭,曾漫游各地,研究过哲学和幻术。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说金驴记,用自叙形式写成,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长篇小说。 在编年史和传记文学方面,代表人物包括塔西佗(55年118年)、普鲁塔克(46年120年)和苏维托尼乌斯(69年140年)。 塔西佗是共和贵族派的最后一个代表,主要著作包括历史和编年史。这两部著作虽然都是历史著作,却具有强烈的文学性,其历史观源于“个人创造历史”,其中对历代帝王将相的实录描写非常真实且具感染力。普鲁塔克的代表作品是希腊、罗马名人传,记载从半神话人物一直到1世纪的罗马皇帝的生平,莎士比亚、歌德等人均曾从中取材创作。但这部著作在史实上有诸多失真的地方,从19世纪之后影响力逐渐减弱。苏维托尼乌斯则著有罗马十二帝王传,记述了罗马社会及自恺撒到图密善共12个皇帝的概况,行文朴实流畅,是古罗马文学中难得的不事辞藻的作品。此外,他还著有名人传,后世对古罗马文学家的生平的了解几乎都出自此书。(上述绿色内容节选自百度百科)希伯来文学的特点希伯来人强调人对上帝的绝对服从;尊重灵魂,主张人的理智抑制肉体的欲望;轻视人的现世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重视来世天国的幸福。 显然,希伯来文化是一种重灵魂、重群体、重来世的理性型文化。 基督教文化在公元1世纪中叶到2世纪末叶的“希腊化”时期,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出现了第一次矛盾、冲突与互补、融合,希伯来文化吸收了古希腊文化的某些成分后,演变成一种新形态的文化:基督教文化。 “希腊化”时期相关资料: 1.“希腊化”时代的开创者并非来自希腊各邦的君主,而是来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他是一位集东西方文化和智慧于一身的天才人物。马克思对此曾高度赞誉:“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2.大多数学者认为全球化进程始于15世纪或16世纪的某段时间。事实上,二千多年前就 出现过这种全球化进程的类似物希腊化。城市希腊化、语言混同化、货币标准化、科学实用化、艺术现实化、教育组织化、观念形态化(详情见从希腊化文化的传播看全球化之起源作者:陈恒/rendanews/displaynews.asp?id=5432) 文化现象希腊化全球化 城市希腊式样 西方式样 语言古希腊共同语 英语 货币阿提卡币制 美元、欧元 科学从理念到实践 实践的继续 教育公学、图书馆 义务教育、大学 艺术现实主义、伤感主义 现实主义、颓废主义 观念神秘主义、人类大同 邪教盛行、联合国家 基督教文学是基督教文化的产物。其中蕴涵着一种理性化的人本意识,或者说是一种宗教人本意识。 重视人的精神和理性本质,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制,是早期希伯来文学和中世纪基督教文学之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特征。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它的以人为本、以人权反神权、以人性反神性、以个性自由反禁欲主义,是和基督教的文化内核相冲突的。 以人为本和以神为本,是文艺复兴中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冲突的焦点。 薄枷丘十日谈:把人的原欲作为天然合理的东西加以描写,让人们去追求现世生活的无穷欢乐,表现出人的回归和主题意识的觉醒。 拉伯雷巨人传:巨人的形象表明了人神地位的转变。人智的力量是无穷的。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追求意识,觉醒的人们找回自由天性和人格力量的强烈渴望。 莎士比亚对人的理解的深刻之处在于:人的自由是有限的,仅有人欲的解放和满足,并不能把人引向自由平等的理想世界,人性也不仅仅体现在原欲上,而且还体现在其理性力量上,因此,人必须在自然欲求和社会道德律令、原欲与理性、出世和入世、个体与群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做出准确的把握。17世纪欧洲文学讲究理性和秩序。 牛顿、哥白尼、莱布尼兹等人的自然科学成就告诉人们,宇宙是井然有序的,因而,社会也应有自己的规范与秩序,个体的自由必须合乎或服从于社会规范,而不是一味地做你所愿意做的事! 古典主义是也! 1.它与中世纪的宗教理性相比: 更注重人的主题意识和人的能动性,而否定了神性,对宗教蒙昧主义的进一步否定。 2.它与人文主义思想相比: 更注重人的理智对情感欲望的限制,强调了对自由的理性规范,这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个性自由的极端现象的反驳。 古典主义文学中蕴涵的是一种理智化了的人本意识,它既肯定人的自我意志和主体精神,又强调对自我的约束。古典主义资料选1./view/7049.tm Le Classicisme 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被称为“古典主义”。在法国,从17世纪初年至1660年左右,是古典主义逐步形成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定型和各种文学作品体裁的确立。诗人马莱伯和语法家沃日拉等在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沃日拉采用宫廷与贵族阶层的用语,摒弃平民大众的口语,制订正规法语的规范。古典主义的文学语言,就是这种正规法语,而不是平民的语言。1634年,诗人梅莱在他的悲剧中首次贯彻严格的“三一律”,要求剧情限制在同一件事,发生在同一天(24小时内)和同一地点。古典主义悲剧作家基本上都遵照“三一律”写作。古典主义第一阶段的代表作家有高乃依和帕斯卡尔等。从1660至1688年是古典主义文学最繁荣的时期,代表作家有拉辛、 莫里哀、 拉封丹、博叙埃和布瓦洛等。从1688-1715年,是古典主义盛极而衰的时期,代表作家是拉布吕耶尔、圣西门和费讷隆等人。 布瓦洛的诗艺是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著作。虽然诗艺中的理论已为前人所提出,作者并没有提出系统的古典主义理论,但古典主义的许多原则性的意见在诗艺中获得集中的阐述。法国文学史上的古典主义理论,是后世评论家分析古典主义各代表作家的作品之后经过归纳、概括而成。一般认为古典主义文学有下列各种特征: 1.基本精神是“理性”至上,注重正常情理,要求作家正常地理解世界,并且用明确的方式加以表现。 2 .心中要有不变的原则,因为在一切变幻无常的现象后面,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原则,一种关于“美”的绝对概念。作家的使命在于尽可能表达这种绝对概念。古典主义不着重抒写个人的思想情绪,而着重于写一般性的类型。 3.古典主义号召“摹仿自然”。这里所说的自然不是指客观世界,而是经过主观选择的现象;古典主义描述的对象主要是人性。这就是他们所说的“自然”。至于物质世界,古典主义作家几乎是视而不见的。 4.古典主义要求“逼真”,但并不要求写真实,因为真实的事物有时并不使人赏心悦目;与此同时,古典主义要求“得体”,意思是作品中所描写的事物必须使大家看起来都顺眼,而不致引起反感。 5.古典主义认为文学的任务在于道德说教,在于劝善。 6.崇尚古希腊罗马的大作家,把他们的作品奉为圭臬。 7.各种文学作品的体裁要有严格的界限与规律,例如悲剧与喜剧不可混同(反对写悲喜剧),悲剧必须遵守“三一律”等。 8.古典主义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的文风,反对烦琐、枝蔓、含糊、晦涩。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和当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有密切关系;它是受这种政权的保护、鼓励与培植的,是为这种政权服务的。路易十四用优厚的年俸供奉当时的著名作家,对待他们象对待贵族世家一样,优礼备至。 古典主义文学的读者和观众限于朝廷和城市。“朝廷”是指国君与封建贵族,“城市”是指资产阶级上层。据文献资料统计,上述两方面的人士,在路易十四朝时期,总共不过 3,000多人,其中关心文学艺术的人当然更少一些。所以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读者与观众的范围是非常狭窄的,然而它对法国文学的影响十分深远。直到今天,古典主义仍被认为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正宗,这个传统概念,几百年来基本上没有改变。古典主义先后在欧洲流行了 200多年,可以说许多国家在不同时代、不同程度和意义上,都有过它们的古典主义文学时期。英国在17世纪后期形成了古典主义流派,但直到18世纪初期才得到发展;俄国则在18世纪上半期,古典主义曾经成为当时文学中的主导倾向。 2./cgi-bin/viewone.cgi?id=40&fid=1530&itemid=14826古典主义: 1 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古典主义”。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2 基本特征: (1) 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 (2) 思想上崇尚理性(理性王权统治所需要的道德规范) (3) 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范。(主张“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