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化学第3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课时作业(含解析)鲁科版.docx_第1页
2020高中化学第3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课时作业(含解析)鲁科版.docx_第2页
2020高中化学第3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课时作业(含解析)鲁科版.docx_第3页
2020高中化学第3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课时作业(含解析)鲁科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乙醇学习理解1以下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乙醇的空间填充模型为B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C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D羟基的电子式为H答案A解析A中图形为乙醇的球棍模型,A错误;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B正确;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C正确;羟基的电子式为H,D正确。2下列各种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水和苯 B水和乙醇C碘和酒精 D乙醇和汽油答案A解析苯和水不互溶,能用分液漏斗分离,A正确;乙醇和水能以任意比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B错误;碘易溶于酒精,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C错误;乙醇和汽油能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D错误。3下列有关乙醇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A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B由于乙醇能够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C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答案C解析由于乙醇能够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乙醇中的水不能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应该用先加氧化钙后蒸馏的方法除去乙醇中的水,C错误。4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B钠块熔化成小球C钠块沉入乙醇中D发出“嘶嘶”声答案C解析钠的密度大于乙醇,会沉入乙醇中,A错误,C正确;钠和乙醇的反应放热很少,不足以将钠块熔化,B错误;钠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但钠和乙醇的反应缓慢进行,不会发出“嘶嘶”的响声,D错误。答案A解析羟基个数与被置换的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1,三种醇与钠反应放出等量的氢气,则三种醇提供的羟基数相同,因此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2。6某化学反应过程如图所示,由如图得出的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乙醇发生了还原反应B反应中有“红黑红”颜色交替变化的现象C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D生成物是乙醛答案A解析乙醇被氧化成乙醛,发生了氧化反应,A错误;在反应中铜(红色)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铜(黑色),然后氧化铜又被乙醇还原为铜,因此反应中有“红黑红”颜色交替变化的现象,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判断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生成物是乙醛,D正确。7在常压下和100 条件下,把乙醇汽化为蒸气,然后和乙烯以任意比例混合,其混合气体为V L,将其完全燃烧,需消耗相同条件下的氧气的体积是()A2V L B2.5V LC3V L D无法计算答案C解析1体积乙醇和乙烯均消耗3体积氧气。应用实践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C乙醇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D乙烯与水加成可生成乙醇,可用于制食用白酒答案D解析乙醇调制的酒可以饮用,也可以用作厨房调味品,食醋的主要成分为乙酸,A正确;常用于医疗消毒的酒精是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B正确;乙醇分子中含OH,能与Na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C正确;乙烯与水加成可生成乙醇,工业上利用乙烯直接水化法制得的乙醇中往往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杂质,不能用于制食用白酒,D错误。9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醇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B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乙醇属于烃类物质D无水硫酸铜常用于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答案C解析乙醇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A正确;乙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正确;乙醇中含有氧元素,不属于烃类物质,C错误;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但乙醇不能,D正确。10只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己烯、甲苯、乙醇、四氯化碳四种无色液体,这种试剂是()A溴水 B盐酸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答案A解析加入溴水,己烯、甲苯、乙醇、四氯化碳四种无色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后的现象:溴水褪色、分层后有色层在上层、不反应不分层、分层后有色层在下层,可鉴别,A正确;加入盐酸,都不反应,己烯、甲苯密度都比水小,不能鉴别,B错误;己烯、甲苯、乙醇都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不能鉴别,C错误;四种无色液体与紫色石蕊试液都不反应,且己烯、甲苯密度都比水小,不能鉴别,D错误。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FeBr3作催化剂,苯和溴水发生反应可生成无色、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溴苯B将铜丝弯成螺旋状,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变黑后,立即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做乙醇被氧化为乙醛的实验C用AgNO3溶液验证三氯甲烷中是否含有氯元素,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D可以用水鉴别硝基苯、乙醇、四氯化碳三种有机物答案B解析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苯和溴水不反应,A错误;铜丝加热变黑生成CuO,再与乙醇发生氧化反应,重复几次,完成乙醇被氧化为乙醛的实验,实验合理,B正确;三氯甲烷属于非电解质,不会电离出氯离子,C错误;硝基苯、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密度都比水大,不能鉴别,D错误。12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的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乙醇沸点低乙醇密度比水小乙醇有还原性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A B C D答案C解析乙醇沸点低,易挥发,故可以被检测,K2Cr2O7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乙醇,说明乙醇具有还原性。13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空间填充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乙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C丙与溴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D丁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甲为甲烷,乙为乙烯,丙为苯,丁为乙醇。甲烷性质稳定,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则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B正确;苯与溴水不反应,苯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C错误;乙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错误。14为了探究乙醇和钠反应的原理,做如下实验:甲:向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放入一小块钠,观察现象,并收集、检验产生的气体。乙:向试管中加入3 mL乙醚(CH3CH2OCH2CH3),放入一小块钠,无气体产生。回答以下问题:(1)简述检验实验甲中产生的气体的方法及作出判断的依据:_。(2)从结构上分析,选取乙醚作参照物的原因是_。(3)实验乙说明_;根据实验结果,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_。答案(1)将收集到的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冷烧杯,若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并且杯壁有水滴,则证明该气体是氢气(2)乙醇分子中含有乙基和羟基,乙醚分子中含有乙基(3)乙基上的氢不能与钠发生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解析(1)试管中加入乙醇,放入一小块钠,二者会发生反应得到乙醇钠和氢气,氢气的检验方法:将收集到的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冷烧杯,若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并且杯壁有水滴,则证明该气体是氢气。(2)乙醇分子中含有乙基和羟基,乙醚分子中含有乙基,故选取乙醚作参照物,说明与钠发生反应的为羟基。(3)乙醇分子中含有乙基和羟基,乙醚分子中含有乙基,向试管中加入3 mL乙醚(CH3CH2OCH2CH3),放入一小块钠,不发生反应,故与钠反应的物质中需含有羟基氢,羟基中的氢原子能和金属钠反应得到氢气。迁移创新15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乙醇被氧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加热器、铁架台、铁夹等均未画出。回答下列问题乙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1)写出装置b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加热e处固体的目的是_。(3)d处碱石灰的作用是_。(4)为使a中的乙醇平稳汽化成蒸气,可采用的加热方法是_。(5)能证明乙醇被氧化的实验现象是_。答案(1)2CH3CH2OHO22CH3CHO2H2O(2)制取O2(3)防止f处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并与无水硫酸铜发生反应而干扰实验结果(4)将试管a放入78 或稍高于78 的热水浴中(5)c处无水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晶体,取下试管f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解析该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