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读后感.doc_第1页
资本论读后感.doc_第2页
资本论读后感.doc_第3页
资本论读后感.doc_第4页
资本论读后感.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读马克思经典原著资本论,是一本伟大的著作。是1859年由卡尔马克思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初篇和续篇据说相隔很久,是由于多年的疾病一再中断课马克思的工作,可见这本著作的问世并不容易。这本著作的伟大之处,也许对于开始阅读的人而言,不能很好去理解、很难,可读到最后,就会发现越读越有滋味,到了大致读完的时候,却发现没有那么“恐怖”,那么“高不可攀”。个人觉得大家认为资本论难有以下3个原因。 1、翻开难。 由于资本论给大家留下了一种很难的印象,所以大家很少去把它翻开,这样就没有开始了,大家可能认为那么厚的书很枯燥,其实,是那本书那么厚的原因在于马克思列举的大量的事实,所以,事实使它有较强的可读性。 2、脱离背景。大家现在看资本论也许没什么感触,但是,在当时很多工人是含泪把资本论读完的。他们会有很多共鸣,知道了自己苦难的原因。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想一想,也是能够理解的。 3、理论难。首先我认为大家初三的政治课基本都及格,初三的课本就已经涉及到了其精髓,大家学的很好,证明大家都理解了。理论难也不是问题。在资本论出版序和再版序中,马克思都勉励我们去读,所以大家不要被难倒,只要翻开了,坚持下去,就会产生兴趣,并且有很多收获,而且,虽然没看过的人,对资本论的把握还是很准确的。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资本,价值是这部书的主旨。资本论的出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件重要大事,它迎来了无产阶级的新的斗争历程。在这部书中,马克思通过大量事实,详细而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揭穿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秘密”,暴露了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工人阶级的丑恶本质,也指出了工人阶级之所以极其贫困的原因。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了两种基本的资本主义剥削方式,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马克思时代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剥削形式上有了许多新变化,特别是战后各国更多地依靠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剥削手段。但资产阶级提高生产力从而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决不是为了劳动者的利益,而是加重了对劳动者的剥削。资本主义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对抗性。因此,马克思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原理批判了西尼耳的“工人应当感谢资本发展了生产力”。资本主义这样一种生产关系下面,它生产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来自于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过其本身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是一种剥削的成果。它是凭借资本的所有权获得的一种非劳动收入,是一种剥削。那么谈到这个问题,这种剥削关系是阶级剥削关系,不能简单套到个人。从资本家个人来讲,他有劳动收入,但肯定包含着资本所有权的收益,凭借资本获得的收益,这就带有剥削。“剥削”是指单纯凭借资本所有权来占有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在雇佣劳动中,劳动者(工人)的所有劳动都表现为为自己的劳动,他为资本家提供的无偿劳动(剩余劳动)掩盖在他的工资的面具之下。在奴隶劳动中,奴隶的所有劳动都表现为为奴隶主的劳动,即使是奴隶维持自己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也表现为奴隶主的财产。在徭役劳动中,农民在一年中的一段时间 内在自己的土地上为自己劳动,在另一段时间内在地主的土地上为地主劳动,即服徭役。 在雇佣劳动和奴隶劳动中,劳动者为自己和为他人的劳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点仅在于,雇佣劳动的成果表现为劳动者自己的财富,而奴隶劳动的成果表现为奴隶主的财富,前者是隐蔽的剥削,后者是赤祼祼的不加掩饰的剥削。在徭役劳动中,劳动者为自己和为他人的劳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开的,资本家用一定量的预付资本,购买雇佣工人的劳动;雇佣工人为资本家劳动,从而以工资的形式取得自己劳动的报酬,这一过程表面看起来是非常公平的,资本家和工人,分别作为劳动力的买方和卖方,平等的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平等的交易,资本家可以选择雇佣这个工人,也可以选择雇佣那个工人,工人可以选择受这个资本家雇佣,也可以选择受那个资本家雇佣。表面上看来,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完全符合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但是,在这表面之下,掩盖了事实的真相,那就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它的价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资本家所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是他的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他的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因此,在劳动(劳动力)的买卖这一特殊的商品交换过程中,拥有资本的一方,日益富裕,享受着社会进步的果实,而拥有劳动力的一方,日益贫 穷,资本主义财富生产的一切历史必然性的悲剧皆落到了他们的头上。正如在奴隶劳动之中,物质生产过程的所有血泪都是奴隶的血泪一样,买方和卖方在对等的基础上,进行平等的交换,起初并没有产生任何问题。但是,当交换的商品变成劳动(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时,异变便开始 了。劳动力的使用形成劳动,而劳动创造价值,因此,劳动力便可以与资本进行交换。(劳动力本身不是价值,它不可以与代表价值的资本进行交换。)这里的欺骗 性在于,工人天真的以为资本所购买是他的劳动,他得到资本所付的工资,他与资本间的交易就算完成、两者就扯平了,而实际上,工资所购买的,并不是他的劳动,而是他的劳动力,换句话说,只是他的劳动的一部分,即他的劳动力的维持费用。而他在自己的劳动力的维持费用之外所创造的价值,则无偿的为资本家所占有了。增加剩余价值的途径有两条:第一条:在生产技术一定从而使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劳动成本可以增加单位商品的剩余价值。第二条:在不改变劳动成本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技术从而增加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使单个商品凝聚的劳动成本降低,也能够增加单位商品的剩余价值。读完了资本论发现它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马克思使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辩证分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生、发展和克服的过程,从而透彻详尽地阐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学说,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在资本论中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资本论的方法不亚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发现。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不朽的经济学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全书,并且它又是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两大贡献,即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完美的统一。实际上这部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石的经济学巨著,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论证和生动体现,即具体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著。资本论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像黑格尔一样,相信能够用一个辩证法公式概括人类的进化历程。他认为,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在致力于解释世界,但他同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建立了一个现实中得以实践的最大的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恩格斯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