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发热 fever 课件.doc_第1页
病理学 发热 fever 课件.doc_第2页
病理学 发热 fever 课件.doc_第3页
病理学 发热 fever 课件.doc_第4页
病理学 发热 fever 课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案【动物医学专业】周 次第 4 周, 年 月 日章 节名 称第四章 发热 fever授课方式理论课();实践课();实习()教学时数2,另有实验课0.5学时(录像)教学目的及要求1要求学生明确发热的概念及发热与过热的区别;2要求学生掌握发热的发生原因、发生机理以及发热对机体的主要影响。教学 主 要内容时间分配1发热的概念及发热与过热的区别;2发热的发生原因、发生机理以及发热对机体的主要影响;3发热的发生阶段;4发热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0.210.50.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1发热的概念;2发热的发生原因、发生机理以及发生阶段。教学难点是:体温调节与发热的发生机理。教学手段1课堂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注意联系生理中的体温调节的基础理论问题,由表及里讲解致热原性发热的发生机理;2辅助性利用教学课件,并结合实验课教学录像,演示发热的表现及其发生机理等,帮助学生掌握本章重点和化解难点。思考题1何谓发热,简述发热的发生机理。2在发热的治疗中,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盲目退热;二是要使热渐退,不要骤退。结合你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谈一谈你对这两点的体会。参考资料1陈怀涛、许乐仁主编,马学恩、赵德明、潘耀谦、郑世民、龙塔副主编兽医病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491572陈主初主编,王树人副主编病理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21823李普霖主编,王水琴、邱振东、潘耀谦副主编动物病理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499第四章 发热 fever动物机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目前认为是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 POAH),次级中枢位于延脑、脊髓。在体温中枢的精细调节下,动物通过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以适应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当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时能引起体温升高,即可出现发热。一、概念由于内生性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set point)上移,这样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称为发热。过热(hyperthermia)不是调节性体温升高,而是一种被动性体温升高。例如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脑损伤波及POAH),使体温调节发生障碍;某些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使产热增多(如甲亢,甲状腺激素加强基础代谢使产热增多);某些疾病或病理过程,使散热减少(如严重脱水致脱水热;环境高温致日射病即中暑或热射病)。因此过热和发热是不同的概念。二、原因和发病机理(一)发热激活物(activator of fever) 能刺激机体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 ,EP),从而引起发热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发热激活物是引起发热的原因。它可来自体外或体内。1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来自体外)包括细菌(G+菌及某些外毒素: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外毒素如A族链球菌的致热外毒素。G-菌及其内毒素:如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志贺菌;内毒素LPS)、病毒(如流感病毒;病毒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 H)、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组织胞浆菌;全菌体及菌体内的荚膜多糖、蛋白质)、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含溶血素和细胞毒因子)、原虫(如兔和鸡的球虫)。2体内产物(来自体内)包括变态反应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如型变态反应中的复合物)。恶性肿瘤中的坏死产物(实质细胞生长快于间质所致);肿瘤免疫中的Ag-Ab复合物;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lymphokines)。严重创伤、烧伤、冻伤、大手术后的坏死产物和蛋白分解产物。(二)内生性致病原各种发热激活物,作用于体内产生内生性致病原的细胞,这些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甚至肿瘤细胞等,使之合成和释放EP。EP有:白细胞介素1(IL-1)、IL-6、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还可能包括IL-2、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IL-8、内皮素(endothelin)等。(都属于细胞因子)。EP在细胞内合成后,即释放入血。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体温调节中枢。(三)体温中枢的调节介质一般认为,EP到达体温调节中枢后,先引起调节介质的释放,再通过调节介质引起调节点(set point)的改变。调节介质分为两类。1正调节介质(使体温升高):前列腺素E(prostaglandin E, PGE),cAMP,Na+/Ca2+比值升高(Na+升T,Ca2+降T),促肾上腺皮质释放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CRH),一氧化氮(NO)。2负调节介质(对抗体温升高):精氨酸加压素( arginine vasopressin, AVP),黑素细胞刺激素(-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 -MSH),脂皮质蛋白1(lipocortin-1,又称为膜联蛋白A-1,annexin A1)。调节点相当于温箱的控温装置。EP通过正调节介质,使调节点升高,如由正常时37升到39,此时37这种温度对体温调节中枢而言就成了一种冷的刺激,可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热敏神经元抑制,冷敏神经元兴奋,动物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直到体温上升到 39。机体即在这个新的高水平上(39),保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这样引起发热过程。三、发热的发展过程(一)体温上升期发热初期。特点:产热大于散热,温热在体内蓄积,体温上升。临床表现:皮温降低(外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恶寒战栗(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是通过寒战中枢下丘脑后部引起的,此时代谢比正常增加45倍),被毛蓬乱(交感神经兴奋使竖毛肌收缩),尿量减少(交感神经兴奋使肾血流量减少)。(二)高温持续期特点是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保持平衡。临床表现:皮温升高(体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 ,眼结膜潮红(结膜毛细血管扩张、数量增多、血流量增加),尿量增加(肾血流量增加)。(三)体温下降期此时发热激活物、EP、发热调节介质被机体消除,加之负调节介质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点恢复正常。特点是散热大于产热,体温下降。临床表现:排汗增多(excessive perspiration)(体表血管明显扩张)。四、发热对机体的主要影响:(一)物质代谢发热作为一种应激原,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糖、脂肪、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产能量、产热增多。肌肉、组织器官萎缩,使动物消瘦,甚至衰竭。哺乳动物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由于相对缺氧,易发生乳酸增多,酮血症、酮尿症。加之食欲减退,营养物摄入不足,更加重代谢紊乱。(二)神经系统发热初期,CNS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出现不平衡。动物可出现狂躁不安,或精神沉郁。高温持续期,由于高温血及有毒产物的影响,CNS呈抑制,甚至发生昏迷。体温下降期,神经系统的机能逐渐恢复正常。(三)循环系统发热时,由于高温血刺激窦房结(sinoatrial node, SA)和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体温上升1,哺乳动物心率增加1218次/分(人的资料)。心脏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收缩,增加心输出量。长期发热(如结核病),由于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产物的作用,易使心肌发生变性,加之心率增快,心负荷过重,常引起心功能不全。(四)呼吸系统发热时高温血和酸性代谢产物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有利于氧的摄入和散热。但呼吸过度加深加快也有可能引起呼吸性碱中毒。持续高温可损伤呼吸中枢,使呼吸变浅变慢。(五)消化系统 发热时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动物厌食、拒食,肠胃运动减弱,易发生便秘(constipation)。肠内容物常发酵可引起自体中毒。(六)防御功能实验证明,一定程度的发热可灭活某些微生物,如肺炎球菌。发热可能使某些免疫细胞功能加强,如淋巴细胞代谢增强,抗体生成增多,促进白细胞游向炎灶,吞噬能力提高。但也有相反的资料,如发热抑制NK的活性,降低抗感染能力等。因此对发热要全面分析。五、发热的治疗原则1积极治疗和控制原发病。2对不过高的发热(如体温40,人),又不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一般不急于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