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澍的建筑与情怀 建筑师 首先得是个文人 王澍的文人情怀 文艺青年 王澍 建筑师 首先得是个文人 不谈建筑 只谈房子 所以就是业余的 业余建筑 1963年 生于乌鲁木齐1985年 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学士1988年 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研究生1988年至1995年 在浙江美术学院 现中国美术学院 工作200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博士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王澍的生平简介 王澍主要作品 2000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建成 地点 苏州2000上海顶层画廊 建成 地点 上海2001 2005垂直院宅 钱江时代 在建 地点 杭州2002 2005宁波市美术馆 建成 地点 宁波2002 2005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一期工程 建成 地点 杭州2002 2005东莞理工学院艺术系馆 建成 地点 广东东莞2004 2005五散房 建成 地点 宁波2004 2005瓷屋1 建成 地点 金华2006 2008宁波博物馆建成 地点 宁波2010上海世博会宁波馆 文人建筑师 王澍 王澍的那些建筑 瓦爿墙三步曲 五散房 瓦爿墙是浙东地区民间的 以就地取材的各种旧砖 旧瓦等废旧建筑材料为主采用层层叠砌的工艺砌筑而成的一种墙体 这种以废旧料为原材料砌筑的墙体不仅坚固 美观而且经济 环保 节能 初步探索 五散房 瓦爿墙是浙东地区民间的 以就地取材的各种旧砖 旧瓦等废旧建筑材料为主采用层层叠砌的工艺砌筑而成的一种墙体 这种以废旧料为原材料砌筑的墙体不仅坚固 美观而且经济 环保 节能 五散房 瓦爿墙初探 五散房是5处小公建 一共2000平方米 这是一次小实验 为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二期项目积累了很多建筑类型和建造方法上的实际经验 这也是王澍业余建筑工作室的工作方法 五散房分为茶室 画廊 咖啡厅 管理用房等 分别用了5种不同的建筑类型和建造方法 王澍表示 设计 五散房 当初出于3种考虑 一是如何做才能体现具有中国气质的现代建筑 二是如何不局限于造房子本身 和场地 环境有特殊的配合 另外 还尝试了各种不同的建造方法和建筑类型 譬如用夯土技术 钢构玻璃 预制混凝土等一些中国传统的建造方法 五散房 画廊 元素 坡屋顶与瓦爿墙材料的语言 青砖与青瓦堆砌而成的瓦爿墙配合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建筑大屋顶 画廊背丘面湖 屋顶一波三折 檐下空间具有典型江南建筑的气候特征 建筑前后各设两条砾石干铺带 可以作 为户外盆景的展示场地 瓦爿墙给我们呈现的不仅仅是一种乡土气息 它所呈现的那种 质朴 是王澍所追求的 王澍的很多建筑都会出现廊檐 这与江南多雨的气候特点是分不开的 画廊 钢筋条做垂帘 外墙的外层是各种砖块堆砌的 青瓦与青砖的堆砌 青瓦与青砖的堆砌 五散房 画廊 五散房 茶室 元素 茶室外立面采用的是传统建筑的窗棂形式 材料语言 钢筋混凝土对木格花窗的替换 用现代的材料来诠释传统的建筑元素 将传统建筑的窗棂按一定的比例放大 赋予一定的逻辑结构顺序 结合钢筋混凝土的可塑性 体现出了茶室应有的气质 制造出美轮美奂的光影效果在现代之中延续着对传统的记忆 同时也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中勾勒出了一幅建筑与自然融合共生的场景 五散房 茶室 茶室采用合院形态 6米高的院子中围着一个3米高的青砖台 种着两棵大树 树影随风移动 并且尝试了不同的建造方法和建筑类型 在此采用了预制混凝土传统建造方法 五散房 茶室 五散房 茶室2 元素 主楼的砖砌方式借用宁波传统民居的建造方法 材料语言 传统的黄色土墙与现代的钢构玻璃的碰撞 建筑师将乡土的建造手法与现代的施工技术相结合 使传统与现在的建筑语言碰撞出火花 同时 王澍对传统以及对材料的长期研究和对自然元素的理解 使其在设计建筑师不仅仅停留在建筑本身 而是考虑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五散房 茶室2 入口 水景倒影 砖的砌筑是宁波本地传统民居的建造工法 室内场景 主楼 黄颜色土墙 五散房 茶室2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王澍在国美象山校区的规划与设计中 成功地把中国传统的空间概念 传统的诗意与审美带入当代建筑 以达到平衡一座规模庞大的校园与一座不甚高大的山的目的 理解象山校园 先要理解王澍对时间和传统的感情 2002年 杭州南山路开始改建 杭州市政府想把这条路建成上海的衡山路 西湖边上的很多民居就开始拆毁 为了阻止这一切 王澍沿西湖拍了400多张幻灯片 一张一张地讲给负责改建的官员看 每一幢房子 都带着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 他说 你们知道南山路的历史有多久吗 从你们改建完成那天起 南山路的历史就只有1年了 象山校园正是建立在王澍对时间和传统的理解之上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这座带着时间的象山校园 建筑占一半 自然景观占一半 校园中心是葱郁温婉的象山 山脚下一弯流水 10座已完工的建筑像书法笔触一般顺着水势面山而建 建筑群随山体扭转 断裂 王澍说 这首先在于一座规模庞大的校园与一座不大的山的共存 因为那山是先在的 象山脚下的这片空地 开工之前 原本是一片平坦的水稻田 但王澍运用了传统园林建筑中 平地起坡 技法 顺着山势和水势做出坡度 王澍说 中国人盖任何房子都会讲究一个势 第一期完工的建筑是教学楼等公共建筑 在山的北面 地势是北高南低 北边的房子要高 这是一个合院的基本语言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王澍对传统的运用并不拘泥 所有的合院都不是闭合的 在有的院子里 王澍把面山的一面彻底打开 而在图书馆这处院落里 围合处会有一个缺口 种上一棵树 王澍说 等树长大 学生们会在树荫下看书 而在建筑的内部 所有的内部设计 都非常现代主义 线条感极强的灯 屋顶的水泥质感 管道和线路的裸露 在象山建筑中 王澍最大的突破 在于尺度 中国传统合院尺度是很小的 但王澍的建筑尺度观念即使在现代建筑里也是相当大胆的 会喘气的材料 南方民居中常见的砖 瓦 檐 竹 木 让王澍的建筑充满了江南的灵性 整个象山校区的建筑 片片鳞瓦 铺陈栉比 重重密檐 错落有致 你知道 南方诗歌文化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是下雨 以及下雨之后看到雨水从哪里下来 他说 做瓦檐的时候 一直在想象学生们从窗外看着雨水从瓦檐上滴落的浪漫场景 另外 瓦檐还有着奇妙的实用价值 瓦片间充满了交叠出的缝隙 这是天然的空调机 夏天的时候 风从缝隙间吹出来 自然地形成习习凉风 而冬天 这些缝隙又会对风力形成自我调节 死亡既是新生 一个建筑 它最好看的时候并不是刚刚竣工时的崭新模样 而是在它慢慢变旧以后 这个过程是不可建造的 当建筑与与自然和人的生活有了互动之后 它的生命状态就呈现出来了 木材以本身自重轻 易加工的优势 与砖石相比 可以尝试更多形式的组合 江南多竹子杉木 这些材料都是可再生替换的 且替换下来的腐朽部分不会对土地造成污染 有生命的建筑师一个循环系统 死亡即新生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王澍在象山校区一期工程中 所有的内院均采用当地生产的杉木板 按照一定的模数平铺在内院的立面上 通过每扇杉木板的开启与闭合形成变化万千的立面效果 四层高的杉木板材原色里面三面围合向山的三合院落 关闭时具有令人震撼的单纯性 打开时具有轻快地多样性 半生命体系的建筑 在我有生之年 一定要废掉混凝土 我喜欢会呼吸的材料 我喜欢看有点 脏 的材料 但是现阶段主体结构还离不开混凝土和钢材 宁波美术馆 宁波博物馆 五代南唐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 北宋郭熙 早春图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山是中国人寻找失落的文化和隐藏文化之地 宁波博物馆的外形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对大型山体的研究 宁波博物馆鸟瞰图 大山法 构思草图 这座建筑是被作为一座人工山体来设计的 思想首先来自建筑所处的环境 场地处于一片由远山围绕的平原 不久前还是稻田 城市刚刚扩张到这里 中国城市的扩张一般都是政府先行 政府的行政中心先搬迁到这里 场地东侧已经建成的是由两位政府认可的建筑大师设计的巨大政府办公楼 巨大广场和文化中心 南侧不远 隔着一个公园还是大片的稻田 但这些稻田马上也将消失 作为城市规划的企业总部用地 由建筑师马清运规划的几十座高层建筑即将兴建 原来在这片区域的几十个美丽村落 已经被拆得还剩残缺不全的一个 到处可见残砖碎瓦 宁波博物馆 总平面图 宁波博物馆的外观被塑造成一座山的片段 山是连绵的 就像有生机的城市结构也是连绵的 这座建筑因此有被人力刀切割的方正形态 建筑下半段是一个方盒子 建筑上半段开裂为类似山体的形状 这是关于一个方盒子如何瓦解成为 自然形态 的叙事 宁波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 这是关于一个方盒子如何瓦解成为 自然形态 的叙事 宁波博物馆 入口处的设计充满变化 太湖石元素 延续到了这个作品里 五散房的太湖房 国美的太湖房 宁波博物馆 王澍从这张图的构图中得到启发 在设计宁波博物馆时有意将建筑高度压低 以强调向乡野延展的地平线 同时建筑顶边的瓦爿砌法密集使用暗红色的瓦缸片 把夕阳的辉光固定下来 宁波博物馆 窗 博物馆内部采光量需求 采用了更为灵活的开窗方式 在包括立面及屋顶的整张表皮上 依据内部空间采光要求布置不同疏密大小的圆窗 例如展览部分的分布较疏 公共空间部分分布较密 其灵感一方面来源于水中富有动感 不断变化的气泡 另一方面也是对舷窗的隐喻 时间的碎片 砖 瓦 缸片 材质分析 宁波历史博物馆外立面的大部分但是用周围拆迁工地上搜集来的破碎烂瓦建造而成 这些碎片通过一种名为 瓦爿 的技术被击中在一起 瓦爿墙材料包括青砖 龙骨砖 瓦片 缸片等 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积留下来的明清以来的旧物 竹与砖瓦的对话 斜壁采用的是特殊模板成型的清水混凝土墙 用毛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仿佛置身古老街巷 神游南竹林 这正是设计师 新乡土主义 建筑理念的表达 竹条模块混凝土 红色的缸片 青瓦与青砖的堆砌 宁波博物馆 虚实 竹子的虚实对比 自然与人工的对话 瓦爿墙与混凝土的结合 宁波博物馆瓦爿墙由4个构造层组成 由外到内分别是瓦爿墙 瓦爿墙衬墙 构爿墙衬墙既是外墙受力的主要构件 又是外墙防水的主要构造 构造空腔与楼地面交界处设有防水构造层和明沟排水系统 瓦爿墙与瓦爿墙衬墙用拉接筋和托梁紧密地连接成一个整体 结构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瓦爿墙是防水的第1道关口 瓦爿墙衬墙是防水的第2道关口 也是关键的一道 瓦爿墙衬墙与内隔墙间的构造空腔是防水的最后一道关口 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软件测试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超净高纯试剂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被动减震器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 2025年光伏储能系统与电网互动稳定运行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光伏储能系统设计:光储直柔技术创新应用指南
- 可持续运动材料研究-洞察及研究
- 国企董事会履职培训
- 激光表面处理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云端区块链安全性能评估-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在充电桩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报告
- GB/T 22751-2008台球桌
- 中国近代史试题库
- 电路学课件:1-6 电压源和电流源
- 奥的斯GeN2-故障查找手册-1-CN
- 村民森林防火承诺书
- 税法(第三版)项目一任务三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 系统数据导出确认单
- Q∕SY 01004-2016 气田水回注技术规范
- TSG Z8002-2022 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考核规则
- 植物组织培养论文 月季
- QC∕T 900-1997 汽车整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