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芪的临床应用 黄芪 常用中药之一 为多年生草本 属于豆科植物 药用部分为根部 内蒙黄芪 绵黄芪 东北黄芪 膜荚黄芪 春秋两季采挖 除去须根及根头 晒干 切片 生用或蜜炙用 上品黄芪 第一 看颜色 颜色是微微发黄 并且颜色均匀 第二 看质地 好的黄芪应该是不干不湿为好 就是抓一把用力攥紧 不会碎而且能团在一起但是松开手之后自然松散 那基本就是好黄芪了 第三 品味到 味甜而有豆腥味者为佳 颜色有的黄有的白 那是因为黄芪没有真正成熟就采摘下来了 为了好卖熏制过的 鉴别黄芪 夏季开花 结荚果 多在秋季采收 含微量元素硒 Se 较多 质量较好 黄芪的传说 相传 古时候有一位善良的老人 名叫戴糁shen 他善于针灸治疗术 为人厚道 待人谦和 一生乐于救助他人 老人形瘦 面肌淡黄 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 黄耆 老人去世后 人们为了纪念他 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 具有补中益气 止汗 利水消肿 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 黄芪 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 在民间广为流传 黄芪不仅是一味名药 还被广泛用于食疗 黄芪粥是中国传统的药粥 在宋代已经风行 相传古代的苏东坡擅长中医养生 就常常用黄芪来进补 还留下了 黄芪煮粥荐春盘 的诗句 著名老中医岳美中曾用加味黄芪粥治疗慢性肾炎 国医大师朱良春把黄芪粥 称为长寿粥 每天吃上一碗黄芪粥 精力不减当年 但需要明确的是 脉细数 舌质红 属中医阴虚者 不宜服用 黄芪 药食同源 黄芪的记载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 送别 诗 诗中的 王孙 也是一味古老中药的别名 黄芪称为 王孙 见于与王维同朝的甄权的 药性论 转载于明朝药物学家所著的 本草纲目 黄芪的功效 黄芪 旧作 耆 长也 被李时珍称为 补药之长 耆 指六十岁以上的人 耆耋 是指年纪很大的人黄芪味甘 微温 有补中益气 止汗 利水消肿 托毒生肌的作用 可用治气虚乏力 中气下陷 久泻脱肛 便血崩漏 表虚自汗 痈疽难溃 久溃不敛 血虚萎黄 内热消渴等 现代医学的慢性肾炎 蛋白尿 糖尿病等 黄芪有广泛的应用 受到不少医家的推崇 柳太后与黄芪 旧唐书 方技传 记载 唐朝许胤 y n 宗在南陈新蔡王手下做官时 柳太后突然患中风说不出话来 请遍名医治疗都没有效果 柳太后因为口噤不能服药 眼见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 众医束手无策 新蔡王更是心急如焚 而精通医药的许胤宗不但不着急 反而提出用热汤气熏蒸法为太后治病 于是用黄芪 防风两味药煮汤数十斛 放到柳太后的床下 药汁弥漫 烟雾缭绕 柳太后当天晚上就能说话 以后经过一段时间调理 太后便康复同以前一样了 柳太后猝患中风 是因年老体弱 气血失调的结果 而黄芪性温 善补气升阳 固表行滞 防风性微温 善散风胜湿止痛 二者相伍 既能补气固表而健体 又能散风行滞而调气血 再加上热蒸汽既能温通经络 促进气血运行 又能润肌肤 开毛窍 促进药物成分的吸收 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收效 黄煌之用黄芪 黄芪体质 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 或黄暗 都缺乏光泽 浮肿貌 目无光彩 肌肉松软 腹壁软弱无力 犹如棉花枕头 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感 黄芪腹 平时易于出汗 怕风 遇风冷易于过敏 或鼻塞 或咳喘 感冒 大便不成形 先干后溏 易于浮肿 特别是足肿 手足易麻木 舌质淡胖 舌苔润 黄芪的现代研究 根据现代医药家研究 黄芪主要化学成分为皂苷 黄酮等 具有加强心脏收缩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因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竭的心脏病 它的强心作用更为显著 也有扩张血管的作用 能够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 并且降低血压 黄芪还有保护肝脏 治疗肾炎的作用 美研究发现中药黄芪对艾滋病病毒有抑制作用 据美国媒体报道 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研究发现 中药黄芪中含有一种可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细胞分裂的化学物质 是对付艾滋病主要元凶 淋巴细胞杀手 的有效手段 黄芪有望取代传统的艾滋病治疗方式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成为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式 此外美国研究人员还指出 黄芪还可以治疗其他免疫系统疾病 尤其对病毒性感染和慢性病有奇效 美国科学家用黄芪研制出 返老还童 药剂 皮肤是人类衰老的一个重要标准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不可避免的出现细胞的衰落 皮肤的松弛 对此 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们找到了破解的方法 他们在黄芪的中草药中发现了一种珍贵的混合物 在将该混合物进行提炼后就得到了名为 TA 65 的神奇营养补充剂 之所以称它神奇 是因为它可以激活一种名为 瑞粒酶 的酶 而这种酶能够对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重新 复活 细胞的功能和特征 皮肤可以从松弛褶皱 自然恢复到年轻时的紧致美丽 黄芪禁忌 袁枚与黄芪袁枚 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 与纪晓岚有南袁北纪之称 有一年夏天 已过古稀的袁枚因贪口腹患了痢疾 腹痛腹泻大便为黏液血水样 经医生治疗 病情仍无明显好转 这时一位医生以袁枚年高体弱为由 用黄芪 人参等补益药治疗结果导致闭门留寇 邪无出路 致使袁枚病情加剧 中医学认为 下痢是由于湿 热等毒邪停留于肠中 导致肠道的功能失调而造成的 治疗时应审时度势 当邪气盛时 需要先给邪气以出路 引邪外出 而不应该用参芪温补 造成气机壅塞 邪不能出 只有在邪气泻出之后 才能考虑用温补法来调补肠胃 因此不恰当地用补气药 阻邪外出 这就是常说的 闭门留寇 后来他的一位老友名叫张止厚劝他服用自制的大黄 医生们认为大黄药性太猛 病人不能服用 后来 袁枚服了大黄 疾病痊愈了 袁枚系实证 吃补药黄芪无异于火上浇油 雪上加霜 故而病情加剧而成危象 此后当机立断 改弦易辙 改用清热解毒 泻下通腑的大黄 终使病情转危为安 可见用药须对症方有效 黄芪的禁忌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保肝 利尿 抗衰老 抗应激 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从体质上来说 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 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 肌肉松软 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 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 从身体状况来说 感冒 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从季节来说 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 黄芪是一味好药 作用强大且独特 一般临床使用数10至30克后患者的脉象马上就会有反应 精神和体力会有改善 正确合理地使用则收效明显 但必须注意的是 它的副作用同样强大 黄芪性温而药力向上升 补气升阳 如果在春夏两季气候温暖 湿热之气盛 使用黄芪容易导致以热助热 特别不利于黄芪药力的充分展开 更重要的是 使用黄芪在中医临床上容易补火上火 性温补气 助邪 疾病或一些致病因素 一旦缺乏准确全面的辨证水平和控制其副作用的技术 那补药入口就可能会变成毒药 危害很大 就会养出病来 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迅速出现 上火 症状 如面红 心烦 睡眠差或失眠 咽痛 血压升高或头晕等 甚至使病情加重或逆转病势 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粥呢 因为黄芪是固表的 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 不让外邪入侵 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 就会变成闭门留寇 把病邪关在体内 无从宣泄了 同理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 人体需要宣发 吃黄芪就不太适宜了 黄芪禁忌 肾病属阴虚 湿热 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 应禁用 因为黄芪性味甘 微温 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 易伤阴动血 而湿热 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 使病情加重 如果必须服用黄芪 一定要配伍运用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 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 如生地 熟地 玄参 麦冬 天冬 玉竹等 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 如黄连 茵陈 黄芩等 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 如黄连 栀子 大黄 败酱草等 西方最新研究的结果也证实 服用黄芪的时候 最好不要服用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癌得星 安道生 是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药 否则互相会相克 另外 有一些品种有一定的毒性 所以不能随便服用 服用量最好根据医生的医嘱 由于长期大量采挖 近几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 若不加强保护和人工繁殖 有趋于绝灭的危险 为此确定该植物为渐危种 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并发现黄芪与琼珍灵芝搭配煮水喝可治疗糖尿病 身体虚弱等病症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大剂量30 60g 黄芪是升阳之药 轻用升压 重用降压 治疗低血压常用补中益气汤 其中黄芪用量不超过15克 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 黄芪必用至30克以上 对于脏器下垂者 又宜重用黄芪以升之 黄芪必须重用30克以上 治疗痿证时 常用100 120克 最大用至500克 治浮肿 量可达60 100克 治半身不遂 骨质增生疼痛等 可用30 60克 用于上消化道溃疡 可用15 30克 老年人气虚不摄 夜尿或尿频清长 则需用50 80克以益气固摄 益气补中宜炙用 固表托疮多生用 1 玉屏风散 组方配伍 玉屏风散为中药名方 由我国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 可敛汗固表 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 研究还表明 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之功效 有中成药中的 丙种球蛋白 美称 现代临床在内 外 妇 儿等各科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黄芪 白术 zh 防风三味中药组成 防风1两 15克 黄芪2两 30克 蜜炙 白术2两 30克 黄芪于内 可大补脾肺之气 于外则固表止汗 是其中的主打药物 白术能健脾益气 增强黄芪益气固表的功能 为辅药 而防风又叫 屏风 可以解表祛风 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为君 白术补气健脾为臣 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 合黄芪 白术以益气祛邪 且黄芪得防风 固表而不致留邪 防风得黄芪 祛邪而不伤正 有补中寓疏 散中寓补之意 玉屏风散就像是给体质虚弱的人加了一面结实坚固的挡风墙 使风邪无法侵入 主要是被用来抗感冒并提高免疫力 降低重复患病的几率 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 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 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主治 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 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 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2 防己黄芪汤 金匮要略 风湿脉浮身重 汗出恶风者 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风水脉浮身重 汗出恶风者 防己黄芪汤主之 腹痛者加芍药 组成 防己一两 12g 黄芪一两一分 15g 去芦甘草半两 6g 炒白术七钱半 9g 方中防己利水渗湿以消肿 祛风盛湿以止痛 黄芪益气补虚而固表 兼可利水 二药合用 祛风除湿而不伤正 益气固表而不恋邪 共为君药 白术补气健脾祛湿 既助防己祛湿行水之力 又增黄芪益气固表之功 为臣药 煎加生姜 大枣和营卫 调脾胃 俱为佐药 甘草益气和中 调和诸药 常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 心源性水肿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证属表虚之风水 风湿者 1 本方治疗风水 风湿属于表虚证的常用方剂 以汗出恶风 小便不利 苔白脉浮为证治要点 2 若兼腹痛者 为肝脾不和 宜加白芍以柔肝理脾 喘者 为肺气不宣 宜加麻黄少许以宣肺散邪 水湿偏盛 腰膝肿者 宜加茯苓 泽泻以利水消肿 冲气上逆者 宜加桂枝以温中降冲 3 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 心脏性水肿 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表虚湿盛者 参芪粳米粥 生黄芪 党参各30克 甘草15克 浓煎取汁 用粳米100克 大枣10个 煮粥 待粥将熟时 兑入药汁 再煮至熟即可 每天1剂 此粥可以治疗神疲乏力 自汗等症 中老年人体虚者可经常食用 黄芪茶 黄芪茶补好气血生化之源 让胃气永不虚靡 茶方组成 生黄芪10克 大枣5颗 制作方法 黄芪切成薄片 红枣洗净 去核撕成小块 以上两种食材一起放入沙锅中 添水约500毫升 大火烧沸后 转小火煎煮约20分钟 也萄以加入适量红糖或是白糖增加风味 每曰天1剂 此方具有补气升阳 健脾和胃 固表止汗等多种养生功效 因为方中的黄苠为 补药之长 中医认为 它味甘 性微温 可入肺经 脾经 肝经和肾经 具有益气固表 敛汗生津 消疮生肌 利水消肿等功效 可用于治疗气虚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厚膜工艺电源项目发展计划
- 出口代理授权协议书范本
- 出国留学咨询协议书范本
- 土地转让作废协议书范本
- 宅子转让协议书范本大全
- 2025年秘鲁玛卡项目发展计划
- 解除建房协议书范本
- 心理健康课件绿色园圃
- 空白课件关于卫生
- 2025版模特经纪与短视频平台合作推广合同
- 年产3000吨功能糖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
- 易制毒化学品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图
- 排查整治发现的问题下阶段工作安排
- 个人人身保险投保单
- 公安证据培训课件
- 大量不保留灌肠课件
- 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演示课件
- 发电机应急预案处理方案
- 果皮箱、垃圾桶等公共维保洁方案
- 中国康复辅助器具目录(2023年版)
-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标准作业程序带彩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