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前言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压实度是最重要的内在指标之一,只有对路基进行充分压实,才能保证路基的强度、整体稳定性,并保证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路基现场压实度检测主要检测方法有灌砂法、环刀法、核子法、水袋法等检测方法。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和业主要求,在十漫高速公路上主要运用灌砂法进行路基压实度检测。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路基压实度检测中的一些问题,作简要地分析和探讨。2 灌砂法基本原理灌砂法(标准方法,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基本原理是利用粒径0.300.60mm或0.250.50mm清洁干净的均匀砂,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到试洞内,按其单位重不变的原理来测量试洞的容积(即用标准砂来置换试洞中的集料),并根据集料的含水量来推算出试样的实测干密度。3 灌砂筒的选用及室内标定3.1 根据集料的最大粒径选用灌砂筒(1)当试样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2)当试样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时,应用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3)如集料的最大粒径达到40mm60mm或超过60mm时,灌砂筒和现场试洞的直径以200mm为宜。工地上普遍应用150mm的灌砂筒,它的测深为150mm,其所测压实度仅为这150mm的压实度。但是现场压实层厚度往往在200mm左右,而且一般压实度在压实表层都比较高,往下就难以保证,因此在山区现场含碎石较多的集料应采用200mm的大灌砂筒检测为宜。3.2 室内量砂标定的准确与否对压实度的影响(1)储砂筒中砂面高度、砂的总重对量砂密度的影响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中对筒内砂的高度和质量都做了明确规定。筒内砂的高度与筒顶的距离不超过15mm,原因是不同砂面高度的砂,其下落速度不同,因而灌进标定罐内砂的密实程度也不同,这就直接影响了量砂的密度。因此,储砂筒中砂面高度必须严格控制;另外,筒内砂的质量准确至1g。每次标定及以后的试验都维持这个质量不变。因为标定时,只要砂总重相同, 即砂的自重一样,显然其下落速度也能保持一致,从而提高量砂使用的准确性。实践证明,现场测试时,储砂筒中砂面高度和重量与室内标定时保持一致,大大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标定罐深度对量砂密度的影响 通过试验结果发现标定罐深度每减1cm,砂密度大约降低1.2%。可见其深度不同对砂密度影响较大。因此,现场试洞深度应尽量与室内标定罐深度一致。 ()砂的颗粒级配组成对量砂密度的影响 不同颗粒粒径组成的砂,其级配不同,密度也明显不同,故每次检测使用时量砂必需采用标准砂(0.300.60mm 或0.250.50mm),而且要保持砂的洁净干燥。 由上述可见,储砂筒砂面高度、砂的总重、标定罐深度、砂的颗粒组成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量砂的密度。量砂密度标定准确与否,也将影响路基压实度的检测精度。所以,在进行路基压实度检测之前,标定工作不容忽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4 现场检测注意事项4.1 现场测试时,储砂筒中砂面高度和重量与室内标定时保持一致。4.2 尽量使用基板,确保试验精度。4.3 尽量使检测表面光滑平整。现场测试完后,要检查灌砂筒底板、基板与地面之间是否有砂子漏出,如有要将其单独清出,称其质量,计算密度时应扣除这部分质量。4.4 使用进行回收的量砂,下次使用前必需过筛洗净、烘干,并放置足够的时间,使其与标定时的洁净、干潮状况一致。4.5 现场含水量检测,通过烘干法与酒精法(淹没集料出现自由液面,燃烧三次)对比,其结果不超过1,证明是可行的。但要注意的是所用酒精纯度必须要达到95,劣质酒精不但不能充分燃烧反而会变成水份,影响检测结果。4.6 试坑深度应尽量等于标定时深度,坑壁笔直,上下口直径相等,避免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一、 目的和适用范围 1 、本试验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也适用于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 2 、挖坑灌砂法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 15mm 、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 150 mm 时,宜采用 100mm 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 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 15mm ,但不大于 40mm ,测定层的厚度超过 150mm ,但不超过 200mm 时,应用 150mm 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二、仪具与材料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 、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形式和主要尺寸见图 4-1 及表 4-2 。当尺寸与表中不一致,但不影响使用时,亦可使用,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开口,直径与储砂筒的圆孔相同。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2 、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3 、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4 、玻璃板:边长约 500600mm 的方形板。 5 、 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 300mm 500mm 40mm 的搪瓷盘存放。 6 、天平或台秤:称量 10 15kg ,感量不大于 1g ,用于含水量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 0.01g 、 0.1g 、 1.0g 。 7 、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8 、量砂:粒径 0.30 0.60mm 或 0.25 0.50mm 清洁干燥的均匀砂,约 20 40kg ,使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足够的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9 、盛砂的容器:塑料桶等。 10 、其它:凿子、改锥、铁锤、长把勺、长把小簸箕、毛刷等。 图 4-1 灌砂筒和标定罐 ( 尺寸单位 :mm) 灌砂仪的主要尺寸 表 4 -1 结 构 小型灌砂筒 大型灌砂筒 储砂筒 直径 (mm) 容积 (cm 3 ) 100 2120 150 4600 流砂孔 直径 (mm) 10 15 金属标定罐 内径 (mm) 外径 (mm) 100 150 150 200 金属方盘基板 边长 (mm) 深 (mm) 中孔直径 (mm) 350 40 100 400 50 150 注:如集料的最大粒径超过 40mm ,则应相应地增大灌砂筒和标定罐的尺寸。如集料的最大粒径超过 60mm ,灌砂筒和现场试洞的直径应为 200mm 。 三、方法与步骤 1 、按现行试验方法对检测对象试样用同种材料进行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 dm )及最佳含水量( w 0 )。 2 、按一 .2 的规定选用适宜的灌砂筒。 3 、按下列步骤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 (1) 在灌砂筒筒口高度上,向灌砂筒内装砂至距离筒顶 15mm 左右为止。称取装入筒内砂的质量 m 1 ,准确至 1g 。以后每次标定及试验都应该维持装砂高度与质量不变。 (2) 将开关打开,使灌砂筒筒底的流砂孔、圆锥形漏斗上端开口圆孔及开关铁板中心的圆孔上下对准,让砂自由流出,并使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坑内的体积相当(或等于标定罐的容积),然后关上开关。 (3) 不晃动储砂筒的砂,轻轻地将罐砂筒移至玻璃板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上,并细心地取走灌砂筒。 (4) 收集并称量留在玻璃板上的砂或称量筒内的砂,准确至 1g ,玻璃板上的砂就是填满筒下部圆锥体的砂( m 2 )。 (5) 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4 、按下列步骤标定量砂的单位质量 r S (g/cm 3 ) 。 (1) 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 V ,准确至 1mL 。 (2) 在储砂筒中装入质量为 m 1 的砂,并将灌砂筒放在标定罐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在整个流砂过程中,不要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闭,取下灌砂筒,称取筒内剩余砂的质量( m 3 ),准确至 1g 。 (3) 按式( 4 1 )计算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量 m a (g) : m a =m 1 - m 2 - m 3 ( 4 1 ) 式中: m a 标定罐中砂的质量( g ); m 1 装入灌砂筒内的砂的总质量( g ); m 2 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g ); m 3 灌砂入标定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 g )。 (4) 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5) 按式( 4 2 )计算量砂的单位质量 S : r S = m a / V ( 4 2 ) 式中: r S 量砂的单位质量 (g/cm 3 ) ; V 标定罐的体积( cm 3 )。 5 、试验步骤 ( 1 )在试验地点,选一块平坦表面,并将其清扫干净,其面积不得小于基板面积。 ( 2 )将基板放在平坦表面上,当表面的粗糙度较大时,则将盛有量砂( m 5 )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将灌砂筒的开关打开,让砂流入基板的中孔内,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下灌砂筒,并称量筒内砂的质量( m 6 ),准确至 1g 。 注:当需要检测厚度时,应先测量厚度后再进行这一步骤。 ( 3 )取走基板,并将留在试验地点的量砂收回,重新将表面清扫干净。 ( 4 )将基板放回清扫干净的表面上(尽量放在原处),沿基板中孔凿洞(洞的直径与灌砂筒一致)。在凿洞过程中,应注意不使凿出的材料丢失,并随时将凿松的的材料取出装入塑料袋中,不使水分蒸发。也可放在大试样盒内,试洞的深度应等于测定层厚度,但不得有下层材料混入,最后将洞内的全部凿松材料取出。对土基或基层,为防止试样盘内材料的水分蒸发,可分几次称取材料的质量。全部取出材料的总质量为 m w ,准确至 1g 。 ( 5 )从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放在铝盒或洁净的搪瓷盘中,测定其含水量( w ,以 % 计)。样品的数量如下:用小灌砂筒测定时,对于细粒土,不少于 100g ;对于各种中粒土,不少于 500g 。用大灌砂筒测定时,对于细粒土,不少于 200g ;对于各种中粒土,不少于是 1000g ;对于粗粒土或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宜将取出的全部材料烘干,且不少于 2000g ,称其质量( m d ),准确至 1g 。 注:当为沥青表面处治或沥青贯入式结构类材料时,则省去测定含水量步骤 。 ( 6 )将基板安放在试坑上,将灌砂筒安放在基板中间(储砂筒内放满砂到要求质量 m 1 ),使灌砂筒的下口对准基板的中孔及试洞,打开灌砂筒的开关,让砂流入试坑内,在此期间,应注意勿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仔细取走灌砂筒,并称量筒内剩余砂的质量( m 4 ),准确至 1g 。 ( 7 ) 如清扫干净的平坦表面的粗糙度不大,可省去( 2 )和( 3 )的操作。在试洞挖好后,将灌砂筒直接对准放在试坑上,中间不需要放基板,打开筒开关,让砂流入试坑内,在此期间,应注意应注意勿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仔细取走灌砂筒,并称量筒内剩余砂的质量( m 4 ),准确至 1g 。 ( 8 )仔细取出试筒内的量砂,以备下次试验时再用。若量砂的湿度已发生变化或量砂中混有杂质,则应该重新烘干、过筛,并放置一段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后再用。 四、计算 1 、按式( 4 3 )或( 4 4 )计算填满试坑所用的砂的质量 m b ( g ): 灌砂时,试坑上放在基板时: m b = m 1 m 4 ( m 5 m 6 ) (4 3 ) 灌砂时,试坑上不放基板时: m b = m 1 m 4 m 2 (4 4 ) 式中: m b 填满试坑的砂的质量( g ); m 1 灌砂前灌砂筒内砂的质量( g ); m 2 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g ); m 4 、 m 4 - 灌砂后,灌砂筒内剩余砂的质量( g ); m 5 m 6 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及基板和粗糙表面间砂的合计质量( g )。 2 、按式 (4 5) 计算试坑材料的湿密度 w (g/cm 3 ) () 式中 : m w- 试坑中取出的全部材料的质量( g ); s 量砂的单位质量 (g/cm 3 ) 。 3. 、按式 (4 6) 计算试坑材料的干密度 d (g/cm 3 ) 。 () 式中 : w 试坑材料的含水量( % )。 4. 、当为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场合,可按式( 4 7 )计算干密度 d (g/cm 3 ) ; () 式中 m d - 试坑中取出的稳定土的烘干质量( g )。 、按式( 4 8 )计算施工压实度: () 式中: K 测试地点的施工压实度( % )。 d 试样的干密度 (g/cm 3 ) ; dm 由击实试验得到的试样的最大干密度 (g/cm 3 ) 。 注:当试坑材料组成与击实试验的材料有较大差异时,可以试坑材料作标准击实,求取实际的最大干密度。 五、报告 以承包人路基压实度检测为例(压实功一定的情况下):1.首先是标准击实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标准击实得到的最大干密度是压实度取用的标准密度,取值时,尽可能比实际值小些。2.量砂标定时,要准确一些,砂密度尽可能比实际值大一些。3.现场挖坑时,除了规范操作以外,要注意动作要快,这样取出的土质量就会准确些(土的质量大于实际值好),时间越长质量越小(因为含水率的影响)。4.含水率测定时,测定值小于实际值,压实度就会偏大。5.灰剂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檩条制作加工合同范本
- 厂房泥工劳务合同范本
-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示范)5篇
- 职测综合类题目及答案
- 新产品研发协议的实施细则
- 2025年师德师风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 2025年山西省运城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CN120304307A 一种母猪福利分娩哺育栏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 CN120195828A 一种光缆及其制备方法 (江苏通光信息有限公司)
- CN120160204A 一种节能型室外压缩机用防震装置 (安徽润安思变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精神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心理治疗
- 液氧贮存与充装安全管理
- 老师孤独症培训课件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 2024年《经济法基础》教案(附件版)
- 智慧化税费申报与管理 课件 项目四企业所得税智慧化税费申报与管理
- 《税费计算与申报》课件 项目二 增值税的计算与申报任务三 增值税的申报
- 电动汽车的储能技术
- 阀门检验报告汇总266黄铜球阀
- SICD植入护理配合
- 北京外国语大学611英语基础测试(技能)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