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内容 自然灾害防护知识.doc_第1页
培训内容 自然灾害防护知识.doc_第2页
培训内容 自然灾害防护知识.doc_第3页
培训内容 自然灾害防护知识.doc_第4页
培训内容 自然灾害防护知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训内容:自然灾害防护知识一、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1.洪水应急措施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洪水救助: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安全地带,如何抢救溺水人员如向落水者抛救生圈救人,科学控水和做人工呼吸,抢救溺水人员。2.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3.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车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4.大雾和沙尘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驶如果遇到沙尘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二、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1.我国地处世界两*带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2.我国是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季节不均衡和年际变化大,使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水旱灾害。3.由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水土流失、荒漠化加重。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一旦发生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往往比人少地多的国家严重。5.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甚而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三、易错点洪涝与涝渍的区别 洪涝主要侧重指短时间内普降大雨,河水猛涨,引发河水外泄、决堤等现象,人口、房屋受灾。 涝渍主要侧重指降水后低洼地排水不畅,引发洼地积水,作物受灾四、重点知识1防洪的措施:上游植树造林,中游修建大坝,下游建洪泄区。2防涝渍的措施: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3防灾的工程措施 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如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通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菜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直接相遇。如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人口和财产安全;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 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如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之达到抗震要求。4暴雨洪水形成的气象条件:快行冷锋、强对流天气、台风等5洪涝灾害形成原因: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影响降水、降水变率大)地形特征(影响排水),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水土流失河床淤积洪涝多发等6减轻洪害的措施:一要减少洪水径流,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二分泄洪水,减轻对沿岸经济区的危害。三是在洪水高风险区,尽量减少人类经济活动以缩小灾情。7华北地区春旱成因: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大增;农作物开始返青,急需大量用水,春季降水又少。8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植被破坏是泥石流发生的人为原因滑坡是岩体整体下滑现象,岩层倾斜不稳定,工程活动不当会造成,地壳活动活跃,不稳定。9受灾应从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历史、防灾系统(预知、准备、生活、农业)等分析。10寒潮危害:对农作物造成冻害强烈降温;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农场大风;措施:人员要注意添衣保暖,水产养殖品种应采取一定的防寒和防风措施;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 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留意有关媒体报道大风降温的最新信息,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在生产上做好对大风降温天气的防御准备;相关应急处置部门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应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与分布一、气象灾害1热带气旋成因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分布太平洋西北部大西洋西北部印度洋北部和西南部2洪涝成因锋面、气旋等造成短时间的集中降水过程,造成地表水泛滥分布纬度3050的近海平原地区,如欧洲西部和南部、东亚、南亚季风气候区、美国、中美洲、南美东部沿海地区3干旱成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分布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及季风气候区4寒潮成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分布多见于中纬度地区如美国、我国东北、华北二、地质灾害1地震成因地球内能以地震波形式强烈释放引起的地壳震动 分布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烈度 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2滑坡成因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 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滑坡发生的条件 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多发地区 山地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不仅破坏了地面的结构,损毁了植被,而且使破碎物质增多。3泥石流成因山区爆发的饱含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 分布主要集中在地形崎岖的山地,如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中国的西南横断山区,南美西部的安第斯山区三、海洋灾害1海啸由于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附近多地震的海域,如太平洋西岸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东亚东部、美洲西部沿海2风暴潮是由热带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附近多台风、飓风的沿海地带,如印度洋北岸的南亚南部沿海,太平洋东岸的东亚沿海四、生物灾害虫灾鼠害是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分布广泛中国自然灾害一、旱灾分布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原因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2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原因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大,锋面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3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原因濒临西北太平洋4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原因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的源地5地震东南沿海、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6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降水多强度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害易损性就越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