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气中提取汽油(生工1001罗伟).doc_第1页
从空气中提取汽油(生工1001罗伟).doc_第2页
从空气中提取汽油(生工1001罗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空气中提取汽油罗伟摘要:阐述了如何从空气中提取汽油,详细分析如何从空气中分离CO2的方法。关键词:空气,CO2,汽油。从空气中提取汽油的技术简介 来自英国一家公司其最新技术能够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提炼合成汽油。这项令人难以置信的突破性技术有望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日益突显的能源危机,还能净化大气,自今年8月份以来现已从空气中提取制造了5升汽油。 这项技术将空气混合氢氧化钠,接下来电解碳酸纳释放出纯净二氧化碳。之后与水中的电解氢发生反应,制造碳化氢混合物,该反应状况的差异性主要取决于所需燃料的类型。生产出来的汽油可装载到任何汽油箱,再在汽油中放入一些添加剂。这种燃料能够直接混合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料。但是当前这一提取过程成本较高,难以进入商业营利范畴,预计从空气中每提取1吨二氧化碳将需要400英镑。 不难看出,该技术的最主要难题在于如何从空气中分离出CO2气体以用于后续操作,因此接下来我们着重探讨关于CO2的分离技术。如何从空气中分离出CO21.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固态吸附剂对原料混合气中CO2的选择性、可逆吸附作用来分离回收CO2。吸附剂在高温(或高压)时吸附CO2,降温(或降压)后解析CO2,通过周期性的温度(或压力)变化,从而使CO2分离出来。其关键是吸附剂的载荷能力,主要决定因素是温差(或压差)。常用的吸附剂有天然沸石、分子筛、活性氧化铝、硅胶和活性炭等。 2.胺化合吸收法:胺化合物吸收法主要有热钾碱法(苯菲尔法、砷碱法及空间位阻法等)和烷基醇胺法(MEA法、DEA法、MDEA法等)。目前使用的常规单一吸收剂均存在吸收效率高,但同时再生能耗高(如MEA 、DEA ),或者是再生能耗较低,但同时吸收效率低(如MDEA)等特点。对此,很多研究者都试图找到一种同时满足“高吸收率和高吸收负荷、低能耗、低腐蚀性”的吸收剂来取代常规吸收剂进行工业应用,混合吸收剂的研究开发成为热点。 3.离子液态循环吸收发:与传统的的有机溶剂不一样,离子液体由于蒸气压非常低,在脱碳过程中不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且使用方便,同时,离子液体可以反复多次使用。在美国能源部化石能源办公室和美国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的共同支助下,SCOTTMK等进行了多种离子液体的物理特性和CO2吸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的离子液体中,相对于O2、C2H2、C2H6等气体而言,离子液体对CO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同时发现离子液体具有很高的CO吸收负荷和更低的再生热需求。 4.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利用某些聚合材料制成的薄膜对不同气体具有不同渗透率来选择分离气体的。膜分离的驱动力是膜两侧的压差,在压差条件下,渗透率高的气体组分优先透过薄膜,形成渗透气流,渗透率低的气体则在薄膜进气侧形成残留气流,两股气流分别引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适用于CO2分离的膜材料为乙酸纤维、聚砜、聚酰胺等,由于膜本身或膜组件的其他材料耐热性能差,5 是其操作温度的上限。近年来一些性能优异的新型膜材质正不断涌现,如聚酰亚胺膜、聚苯氧改性膜、二胺基聚砜复合膜、含二胺的聚碳酸酯复合膜、丙烯酸酯的低分子含浸膜等均表现出优异的CO2渗透性。最近也有一些硅石、沸石和碳素无机膜的研制,但均存在使用温度高、成本高,长期运行可靠性差等问题。气体进入膜分离系统,CO2优先通过组件,富集在渗透侧,浓缩至原料气CO2含量的倍。截留侧的气体CO2含量达到输送要求。富集CO2气体进入下一级膜分离器,进一步被提浓,含量最高可达到。所用膜化学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的橇装式结构,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偏远地区使用,具有便于维护、节约维修费用、工艺简单、易操作、无污染等特点。膜分离技术是有着光明前景的高新技术,甚至有人将膜技术的应用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其缺点是使用温度高、成本较高、长期运行可靠性差。 5.膜基吸收法:膜基吸收法是膜技术与气体吸收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膜分离技术。它采用中空基质膜作为支撑体,使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显著增大(mm),克服了气液两相直接接触所带来的夹带现象,具有传质界面稳定、比表面积大、传质效率高、能耗低、装置体积小和操作弹性大等优势。通常膜采用疏水性微孔中空纤维,其在传质过程中起到气液两相隔膜的作用,气体从膜一侧的气相穿过膜微孔扩散到另一侧的液相,被液相吸收,膜对气体本身无选择性,吸收剂对组分的选择性起关键作用。QI和CUSSLER首先提出将其用于工业的可能性,随后这项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江苏工业学院就膜基吸收CO2做了大量研究,开发了一种对吸收了CO2的活化MDEA水溶液进行再生的方法,此法再生效率高,可达 ,能耗低,所用能耗可全部由燃烧后废气供给,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膜基吸收法与传统塔式吸收器相比,具有装填密度高、气液接触界面稳定、无泡沫、无液泛等优点,对于处理量小、浓度低的情况,膜分离溶剂吸收耦合技术具有优势。膜基吸收法的优点是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均好且能耗低,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总结从空气中提取汽油技术的成熟将标志着全球能源危机将得到一定的缓解,由于其利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缘故,还将改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生物分离技术方面的膜分离技术的成熟,在不久的将来二氧化碳作为一宝贵资源被我们轻松的捕捉收集。参考文献1孙正平工业废气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张学模,陆峰多胺法(改良M D E A )脱碳工艺J气体净化,(B):3郑志,王树立基于水合物的混空煤层气分离技术J过滤与分离,,():4吴永良,焦真,王冠楠,等用于C O 吸收的离子液体的合成、表征及吸收性能J精细化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