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隆阳区蚕桑产业发展探析.doc_第1页
保山市隆阳区蚕桑产业发展探析.doc_第2页
保山市隆阳区蚕桑产业发展探析.doc_第3页
保山市隆阳区蚕桑产业发展探析.doc_第4页
保山市隆阳区蚕桑产业发展探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山市隆阳区蚕桑产业发展探析一、隆阳区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一)发展历史蚕桑产业在隆阳区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永昌丝”曾一度闻名海内外。20世纪60年代,隆阳区桑树的种植曾出现高峰,约1.3万亩。2001年,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东蚕西移”、“浙桑入滇”的产业政策的引导下,隆阳区引进了浙江省海宁市茧丝绸公司,组建了保山茧丝绸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蚕桑养殖户及桑树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蚕桑产业逐渐成为隆阳区的一项新的支柱产业。到2008年底,桑树种植面积高达9.13万亩,随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蚕桑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补写2010年的发展情况】【并在此位置加写过渡段与下文衔接】2010年,隆阳区桑园保存面积达5.6万亩,去冬今春,全区下达新植桑园任务0.6万亩,新植桑园7177.6亩,平均成活率达95.2%,桑园累计面积达6.31万亩。种桑养蚕涉及14个乡镇、两个街道办事处、187个村委会、栽桑户2.2万户、养蚕户0.56万户。二是蚕桑基地建设不断壮大。2010年,区委、区政府将板桥、瓦窑、西邑、瓦渡等11个乡镇的13个自然村作为蚕桑专业示范村着力进行打造,极大地推动了蚕桑产业的发展,全区新建小蚕房19座、498.1平方米,新建大蚕房431座、15600平方米,全区饲养春夏蚕16063张,产鲜茧53.3万公斤,平均单张产茧33.2公斤、同比增4.8%,单张产值达785元、同比增35.8%,创历史最好水平。(二)、发展的现状 1、.基地规模逐渐壮大,的到很大发展,产业效益初显【序号为阿拉伯数字的,应用圆点实心句号“.” ,以下同。】 全区种植桑树的面积逐年都在增加,饲养蚕种的数量和人数也不断增多,产量迅速上升。新种植的桑园可以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见效,三年进入盛产期,亩产可达15003000元,与种植包谷亩产500元相比,亩产均效益高出1000多。 2、小蚕共养和大蚕棚养的技术得到普及 在小蚕共育方面,新建投入使用的小蚕共育点逐年增多,共育室也大大增加,全区的小蚕共育率也在不断的提升。在大棚养蚕方面,大力推广了大棚养蚕、方格簇和塑料折簇上簇,提高了蚕茧质量。 3、蚕茧收购秩序趋于稳定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蚕茧收购的有关文件精神和收购制度,支持鼓励和促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良好的购销关系。在“随行就市,按质论价,现金兑付”的基础上,实行每公斤上茧15元的最低保护价,切实保护蚕农的利益;督促龙头企业做好各项技术培训,落实扶持资金,为蚕农提供优质的服务,促使蚕农自愿将鲜茧交售给公司,从而确保双方利益和收购秩序的良性发展。同时,组织商务、工商、公安、农业等有关部门加强对规范蚕茧流通秩序工作的领导,在鲜茧收购季节,严厉打击茧贩子和各种违法收购的行为,维护了公司和蚕农的利益,保障了蚕桑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4、产业升级逐步推进隆阳我区蚕桑发展有“三起三落”的深刻教训,只有“种、养、加”三者相结合,培育强有力的工业龙头企业,才能保持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此,隆阳区我区鼓励企业走原料茧基地建设与缫丝加工相结合的路子,以优惠价支持企业在“保山市工业园区”征地60亩,新建总投资达8000万元的20组自动缫丝生产线及年产300万米丝绸织造厂。二、隆阳区发展蚕桑产业的有利条件分析【加写过渡段!】1、自然环境(1)气候资源优势隆阳区的自然条件优越,隆阳区地跨东经98439926,北纬24462538,区内最高海拔3655.9m,最低海拔640m,属西南季风区亚热带高原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5.5,最冷月平均温度8.1,最热月平均气温21.0,年平均降雨966.5mm,年日照时数2307小时,年蒸发量1051.4mm,年有效积温4994。由于区内高山与平坝相间,河流纵横交错,加之低纬度、高海拔和海拔高程差异较大的复杂地型,使全区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农业气候,热、温、寒三种气候类型俱全。优越的气候资源,造就了隆阳区丰富的物产,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是全省粮食、烤烟、甘蔗、咖啡、蚕桑、蔬菜、核桃等农作物和生猪为主的畜牧业重要产区。 (2)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隆阳区自古以来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途经之地,东距昆明473公里,西距缅甸279公里,320国道经隆阳与“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相连通。在中国通往南亚国家的交通线路中,隆阳是通往印度交通条件最好、路途最短、行动最便捷的通道口。隆阳距猴桥、瑞丽、畹町、南伞、清水河等国家级、省级边境口岸,最远不超过280公里,具有昆明曼德勒经济走廊中心地带和经缅甸进入印度、孟加拉等南亚国家的特殊区位优势。随着通向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战略的实施,保山的“桥头堡”地位将日益凸现,将成为中国对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良好的区位条件有利于隆阳更好地开拓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 2、政策法律环境优势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将农业和农村工作做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分别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意见(中发20041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加农民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文件,两个1号文件和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给我区优势农产品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空间。 按照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在优先发展的11种优势农产品中,我区属甘蔗生产重点区域。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将优质烟叶、优质畜产品、马铃薯、无公害蔬菜、甘蔗、优质米、中药材、花卉、茶叶、天然橡胶、水果、“双低”油菜、蚕桑、咖啡、食用菌、麻类、杂粮等17种(类)农产品确定为近期(2007年)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并成立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发展专项基金,对优势农产品发展和重点建议给予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等形式支持,除优质烟叶和畜产品外,在15种优势农产品中,省级安排我区优势农产品种发展规划共有无公害蔬菜、双高甘蔗、优质稻米、花卉、茶叶、果品、蚕桑、咖啡、麻类等9项。按照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发展专项资金投资指南,上述作物和品种属重点扶持范围。对我区优质农产品的规模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另外i,在东蚕西移和浙桑入滇等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使我区的蚕桑产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蚕茧价格保护的制定也大大提高了蚕农的积极性。 3、社会文化环境优势蚕桑在我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永昌丝”一度斐声海内外。20世纪60年代,我区蚕桑种植最高峰曾发展到l.3万亩,人们对养蚕并不陌生。1981年,隆阳区建立了蚕桑生产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的专门机构,成立以来,一直承担全区栽桑养蚕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并多年对外地州蚕桑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在长期的科技工作中积累了大量技术资料,形成了相应的技术指导方法体系,通过引进吸收摸索建立了小蚕立体育、小蚕炕房育、小蚕打孔保鲜膜覆盖一日两回育、大蚕三回育、塑料大棚养蚕、激素养蚕,抗氟养蚕、方格簇等新型簇具,蚕蛹食品开发、丝绵制品开发、蚕沙开发利用、无根扦插和漂浮育苗、高产桑园建设、桑园套种等一系列生产适用技术,为蚕桑生产的发展和巩固做出了贡献。三、隆阳区发展蚕桑产业的不利条件分析【加写过渡段】1、基础设施落后 隆阳区蚕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道路不好。在蚕虫到五龄期的时候,这是蚕虫最能吃的时候,但由于道路不方便,有很多的时候采摘的桑也就无法满足蚕虫的需要,从而导致蚕茧的产量和质量下降,是桑农的收入减少,从而降低了积极性。另外蚕房的建设也存在很多问题,有的蚕房修得太小,养的蚕种数量也就少了,蚕房的通风条件也不是很好,很容易是蚕虫中毒、生病。蚕房的卫生要求也很重要,但大部分桑农家里的蚕房还不达标。2、桑农观念落后,认识不到位蚕桑产业是一个既种又养的产业,种好桑树,养好蚕,夺得蚕茧丰产丰收,才能体现这个产业的经济效益。而多数乡村干部认为把桑树种下去,完成上面下达的种植任务就算了事,存在“重栽轻管”的思想。而广大农民也只是被动地接受,只将发来的种苗栽好,并不对其进行管理。在养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消极的想法,有些农民甚至有损蚕的行为。3、种桑养蚕的技术不高种桑产业和养蚕户分布比较零散,交通不方便,蚕桑技术辅导员下乡时多数走路和骑摩托车,有时连下几天雨,辅导员根本无法到农户家进行指导,不能及时很好地解决饲养中存在的问题。而多数蚕农饲养水平低,在饲养过程中,关键技术不会处理,影响了蚕儿的发育,导致蚕茧产量和质量降低。4、投入不足大多数蚕农都是靠山吃山,在桑园的管理及蚕虫的饲养方面的投入很少。还存在毁桑现象,导致茧质茧量低。栽桑养蚕需要对桑园和蚕房建设蚕用物资的投入,而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农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还存在人畜共室的现象,因此多数农户桑园和蚕房投入不足,导致桑树长势差,叶质不好,蚕房建设不标准、不规范、保温效果差,升温升不起,空气不对流,养蚕业绩无法体现。二是价格波动影响了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全球性经济危机,直接影响茧丝行情,2007年白蚕丝价格为2022万元/t,2008年降到13万元/t。全区鲜蚕茧收购价格降了2.1元/kg,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5、产业争地矛盾突出隆阳区发展的产业有水稻、包谷、甘蔗、烤烟、香料烟、山葵、红花、经济林果和热带水果等,随着各种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种产业之间的争地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农户所种植的作物也多种多样,出现了烤烟与蚕桑产业的矛盾、核桃种植与桑树达矛盾、包谷与桑蚕的矛盾等等。其中,烤烟与桑蚕的矛盾比较突出,烤烟的管理需要农药,种烤烟的地方不能离桑树太近,不然就会导致蚕虫中毒。另外烤烟的经济效益也比较高,大多数农民都愿意种烤烟,而养蚕的风险也比价大,只要蚕虫中毒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了。另外载桑树的面积也有一定的要求,太少了就没有办法养蚕了。四、促进隆阳区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加写过渡段】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合理调整产业区域布局,调整作物结构,做到一村一品,适当压缩低效益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择优布局。把桑地规划建设在生产条件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最佳适宜区,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格局。2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提高认识 要健全区、乡两级技术服务体系,充实技术力量,健全机构,配齐技术人员和辅导员。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素质和待遇,实行效益与付出挂钩、技术分片包干、相互协作制度,解决专人不专职问题,建立以考核奖惩为主的工作激励机制,营造齐抓共管良好环境。从乡到村,从村到组到农户,必须提高对蚕桑产业的认识,克服“重栽轻养”、“重栽轻管”的思想,要认真抓好标准化高产示范样板建设,充分发挥丰产桑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到优质、高产、高效。样板要办到村、办到组,让广大农户能看到、能体验到蚕桑产业确实是一个好产业,只有实实在在能受益,农户才会自觉自愿发展。在建设示范样板园的同时,要在种植面积大、有条件和基础好的村打造蚕桑专业示范村,严格按照专业示范村建设标准,切实抓好指导和服务工作,用事实说话,真正起到典型引路,推动面上生产的发展。3、 加强基础建设投入加大对桑园建设和蚕房建设、蚕用物资的投入力度,改善生产条件,蚕桑产业才可持续发展。4、.加强管理要加强桑园的施肥、除草、病虫防治、剪伐工作,确保桑树健康成长,同时要合理套种作物,最好是套种矮杆的豆类、辣椒、生姜等作物,不能套种高杆的玉米等作物。养殖环节要建设标准化蚕房,提高饲养技术,增加农民收入。5、.打造品牌,扶植龙头企业 制定出台了针对公司的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在蚕桑基地建设和产品加工、销售;依法维护蚕茧收购市场秩序和有效维护了公司和广大桑农的长远利益,保障了蚕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总结语发展蚕桑是完全可能的,关键是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择优布局。要典型引路,集中抓好样板,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使试种户取得效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