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法打印.doc_第1页
自然辩证法法打印.doc_第2页
自然辩证法法打印.doc_第3页
自然辩证法法打印.doc_第4页
自然辩证法法打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辩证法概论专题之一科学精神与迷信和伪科学的哲学反思一、关于科学精神1、科学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是科学活动以及与科学活动相联系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家的气质和行为规范等精神层面的反映。科学精神有多方面的内涵:(1)求实精神。主张尊重客观事实,事实胜于理论,事实胜于雄辩。2)理性精神 主张运用冷静的头脑,在直观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思考分析,最终形成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3)质疑精神 主张任何科学方法和科学结论都具有相对性、局限性,都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都是可以质疑的。(4)求真精神 主张热爱真理,追寻世界万事万物的西湖,本质、奥秘和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5)创新精神 主张科学永远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任何现存的结论都只能接近客观真理,而不能穷尽一切真理,因此需要人们不断地对科学方法和知识进行创新。2、当代科学精神的危机2005年,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例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14位科学家获奖,其中有11位都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后30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极快,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极大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培养一代世界级大师也是可以的。但为何现在还没有大师出现?归根结底还是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科学精神出现危机。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诺贝尔奖诞生100多年来,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却始终无缘。同时,我国自己的自然科学奖曾连续4届一等奖空缺,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曾连续6年窑。这些都说明我们在重大的基础性、原创性科学研究中有多么薄弱。当代社会价值观的日益功利化和物质化正在对科学精神造成诸多直接伤害:(1)对功利的追求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削弱对真理的热爱。科学研究一旦主要成为科学家谋生的手段,而非满足其好奇心的认知实践,那么,科学家对真理的热爱将会让位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2)对功利的追求会诱惑人们减少必要的认知成本,进而损害理性实证的复杂过程。由于急功近利,研究者普遍忙于发表文章、出版专著、争取项目,以至高校、研究机构中的造假案、抄袭门、腐败案频频曝光,科研成果的水货成份越来越重。(3)对功利的追求使人们容易放下必要的质疑和批判武器而屈从于权威和权贵。 采取指标性学术评价的绩效管理,造成“我爱真理,我更爱论文”及“我爱真理,但我不能得罪学术权贵”的处世价值观。科学研究所要求的“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只求真理,不畏权威”的精神,已是荡然无存。而那些位高权高之人则往往利用自己的影响控制媒介,垄断话语权,而弱势者却无处表达思想,以至谬误往往堂而皇之把持着话语霸权并批判真理,结果真理反而被谬误所扼杀。(4)对功利的追求从根本上不利于团队的合作。 当功利性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驱动之后,科研团队的形成就只是一种简单的功利共同体,而非依靠共同的学术爱好和兴趣结合而成的研究共同体,因而不可有真理的团队精神。3、科学精神危机的拯救中国科协一项关于影响创新因素的调查结果:45%的被调查者:社会环境的利诱,难以静下心来;33%的被调查者:科学管理机制导向使得科研人员急功近利;37%的被调查者:做官对争取项目、解决职称均有利;37%的被调查者:有机会可以走仕途;53%的被调查者: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33%的被调查者:科研应该一切向钱看,物质利益第一。 要重振科学精神,就需要纠正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导向偏差,改进科研评价体系,净化学术风气,并建立培养科学精神的社会大环境。二、关于迷信和伪科学1、迷信的涵义(1)关于迷信的典型观点清稗类钞迷信类:“不辨事理之是非而妄信,曰迷信。”辞海:“相信占星、卜筮、风水、命相和鬼神等;也指盲目的信仰或崇拜,如迷信书本,迷信古人。”新华词典:“1、相信神仙鬼怪等;2、盲目地信仰和崇拜。”维基百科:迷信是指对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但又盲目地相信其说。Encarta百科全书:非理性地相信某种行为或仪轨具有神奇的效力。2)“封建迷信”的涵义“封建”是一种社会形态,属于政治领域,它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是专制主义。封建迷信”是一种政治迷信,是盲目地相信封建社会专制制度为合理的思想观念。宣传奴性、维护等级森严的“君权神授”即属于封建迷信。前苏联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便带有封建专制主义性质。 把抽签、打卦、算命、看相、看风水等归结为封建迷信是明显经不起推敲的,因为它们产生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不具有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3)关于迷信的基本观点 凡是盲目地相信或盲目地不信,过分地相信或过分地不信,通通都是迷信。2、伪科学的概念(1)有关伪科学的典型观点伪科学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占星学、骨相学。伪科学是指一些虚假的“科学”或者骗局,经常借用科学名词进行装饰,但实际上与科学在本质上并无关联。被说成科学的非科学就是伪科学。但并不是所有的非科学都是伪科学,如果它们不冒充科学的话,那么就不是伪科学。伪科学是故意打着科学旗号、具有很强欺骗性和危害性的非科学、反科学理论与活动。(2)关于伪科学的基本看法 伪科学是指违背科学精神的伪装的科学。伪科学的目的不在于寻求真理和获得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而是希望通过科学伪装来达到个人或组织的特殊目的。三、弘扬科学精神,反对迷信和伪科学当前反迷信和伪科学应当注意以下几点:要把宗教与迷信和伪科学区别开来。真正的宗教都具有较系统、完整的教义和经典;宗教都具有一定的组织与团体;宗教都具有明确的教规、纪律和固定的仪式节日;宗教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普遍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并有一定的社会作用。 要把搞迷信和伪科学的人与他们所依据的文化区分开来。 要防止滥用迷信和伪科学之名来打击传统文化及其相关研究成果。要认识到迷信和伪科学之间并无绝对分明的界限,他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专题之二古希腊自然哲学与近现代科学发展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最初发生和发展的阶段,其显著从整体上对自然界作了初步认识。就其对欧洲科学的影响而言,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数的观点以及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最值得关注。一、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数的观点1、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本哲学的主要思想(1)宇宙万事万物都具有数的特性,数是万物的始基。 有了数,才有几何学上的点,有了点,才有线面和立体,有了立体才有火、气、水、土这四种元素,从而构成万物。(2)世界是一个由数和数的关系构成的和谐系统,每一种事物都是一种数的和谐,数是构成千差万别的事物的根本原因。音乐是数字的变化组合。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是由数决定的,都必须服从“数的和谐”,即服从数的关系。因此,大地是球形的,太阳、月亮和行星作均匀圆的运动。天体之间的距离同音节之间的音程具有同样的比例有关系,以保证星球的和谐关系。据说毕达哥拉斯学派最早发现了所谓“黄金分割”现象,由此获得关于比例的形式的规律。(3)数具有某种神秘的性质例如:“1”理智“2”意见“3”宇宙(整体和现实世界、“世界及其中的一切都是由数目3决定的”。)“4”或“9”正义“5”结婚“6”生命本性的六个等级“7”时(最10之内最大的素数,意味着过时不候的“机会”)“8”爱情“10”圆满10是最圆满的数,所以天上运动的发光体必须有十个。现代科学未能消除数的神秘性例如:人2条腿 猫4条腿 昆虫6条腿蜘蛛8条腿海星5条臂例如:花瓣的数字模式:3、5、8、13、21、34、55、89例如:宇宙业已发现的各种常数2、万物皆数的思想对欧洲科学的深远影响二、 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1、留基伯的原子论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原子从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之中,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着并构成万物。2、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宇宙空间中除了原子和虚空外,什么都没有。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这种微粒无限小,世上没有比它再小的东西,因此,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宇宙中的任何变化都不过是由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所引起的现象而已。3、原子论对近代科学的巨大影响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后来被伊壁鸠鲁和克莱修所继承,再后来被道尔顿所发展,从而形成了近代的科学原子论,并由此推动了近代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专题之三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当代意义一、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古人在对自然现象(太阳活动)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抽象而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想。诗经:既景乃冈,相其阴阳。基本思想:1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两个方面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宇宙万有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例:阳:天、日、火、明、动、热、出、上、向、表、左、成、男、昼、刚、用、能量、显、山南、水北阴:与上相对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易经系传:一阴一阳谓之道。太极图蕴含阴阳对立统一、阴阳的互藏的玄机。2阴阳之间互相交感、牵制,消长平衡。阴阳之间既存在物质的交流和信息的交流,也存在心灵的感应和人神感应。阴阳之间此消彼长,彼消此长,此消彼消,此长彼长。3阴阳之间互根互用,互相转化。唐王冰: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春秋繁露:阴阳无所独行,其始也不得专起,其终也不得分功,有所兼之义。礼记昏义:阴之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黄帝宅经:凡之阳宅,即有阳气抱阴;阴宅,即有阴气抱阳。阳在发生作用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阴为他提供的条件。同样,阴在发生作用的时候,也必须充分利用阳为他提供的条件。黄帝内经:热甚生寒,寒甚生热;重阳必阴,重阴必阳。4、阴阳之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二、五行学说1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分归于木、火、土、金、水这五类场能之中木:凡是具有生发、条达性功能的场能就属于木;火:凡是具有火热、向上特性的场能就属于火;土:凡是具有生长、化育功能的场能就属于土;金:凡是具有清静、收杀功能的场能就属于金;水:凡是具有寒冷、向下特性的场能就属于水。2一切事物之间的联系、运动、变化均受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的支配(1)五行相生(相邻相生)F在相生次序中,其生者过多,将反制被生者;其被生者过多,将反制生者。如:木生火,木多火炽,火多木焚;火生土,火多土焦,土多火晦;土生金,土多金埋,金多土变;金生水,金多水浊,水多金沉。2)五行相克(相间相克)木火土金水在相克次序中,如克者衰,被克者旺,则克者将反被被克者克。如:木克土,但若木衰土旺,则木反受土克,余类难。F按照五行学说,任何一种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五种走向的关系:生我、克我、我生、我克、同类,而且它们相互之间组成一个天然的链条,谁也离不开谁。3宇宙中存在着多种未知神秘的场能,其五行生克对人事吉凶发生影响。九宫飞星八宅游星六兽一白(水星)伏位(金星)青龙(木)二黑(土星)生气(木星)朱雀(火)三碧(木星)延年(金星)白虎(金)四绿(木星、文昌星)天医(土星)玄武(水)五黄(土星)五鬼(火星)勾陈(土)六白(金星)六煞(水星)腾蛇(土)七赤(金星)绝命(金星)八白(土星)祸害(土星)九紫(火星)三、天干地支思想1天干(1)天干为五行阴阳之道,又代表空间的划分,也表示在太阳系中,地球与外部星球彼此间的干扰作用。甲:阳(木)己:阴(土)乙:阴(木)庚:阳(金)丙:阳(火)辛:阴(金)丁:阴(火)壬:阳(水)戊:阳(土)癸:阴(水)(2)天干配方位、五季 (3)天干配人体天干外五行内五行甲头肝乙肩胆丙额小肠丁齿舌心戊鼻面胃己鼻面脾庚筋大肠辛胸肺壬胫膀胱癸足肾其中,单为腑,双为脏。(4)天干化合甲乙土 乙庚金 丙辛水 丁壬木 戊癸火2地支(1)地支为阴阳之道产生变化的时间法则,又代表地球本身在与其它星球的相互作用中所存在的一种无形的支持力量。子231点11月丑 13点12月寅 35点1月卯57点2月辰 79点3月巳911点4月午1113点5月未1315点 6月申1517点7月酉1719点8月戌1921点9月亥2123点10月(2)不同的地支所含的空间能量不同(表明时空的不可分离性)如:子含癸水;丑含癸水,辛金及已土;寅含甲木,丙火及戊土;卯含乙木,辰含戊土,乙木及癸水;巳含丙火,戊土及庚金,等等。(3)地支配五行、方位 (4)地支配人体寅胆卯肝辰胃巳心午小肠未脾申大肠酉肺戌胃亥肾子膀胱丑脾(5)地支冲、合F十二支相冲:坐标图中相对即相冲F十二支相合:坐标图中,由子丑相合为土开始,沿子和丑两侧展开,两两相合。子丑土寅亥水卯戌火 辰酉金 巳申水午未土十二支三合:在坐标图中,隔三之地支彼此三合:申子辰水亥卯未木寅午戌水巳酉丑金十二支配十二生肖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天干配地支六十甲子循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从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个组合,称为60甲子,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这样,年月日时的纪法都是60一个循环。甲乙丙癸甲子丑寅亥子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数值,分别称为年柱、月柱、日柱、时柱,它们就象四个柱子支撑“时间”这个大厦,故又称四柱。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的四柱记录又称八字,它记录了一个人出生时的地球、太阳、宇宙相对位置的一些信息,但决不可迷信八字。四、整体自然观1. 整体自然观的基本思想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有机整体,虽有分实不为二,即所谓“天人合一”。孔子:“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也。”庄子:齐物论之篇名;“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忄矞怪,道通为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董仲舒:“以类合之,天人一也。”2.整体自然观的特点它是一种多维编码的系统思维观,强调不可孤立地去分析研究每个自然现象,不可割裂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是一种全息性思维观,即所谓知其一,就能由此而知全体。它是一种天人协调观,强调自然中的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专题之四当代自然观与优秀传统文化一、系统自然观(一) 系统和系统的普遍性1、什么是系统?一般定义: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元素所构成的整体。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联系的元素的集合。贝尔(工程控制论创始人):系统就是具有动态学联系的元素之内聚统一体。2、系统存在方式的普遍性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形态都具有系统性。3、 “堆积物”和“不可分元”的相对性“非系统”、“堆积物”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就它们的元素缺少某种特定的相互联系来看,可以认为是堆积物,但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它们又完全可以被视为一个系统。“不可分元”也只是基于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的认识水平而言的,如果考虑到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的无限性,那么自然界中无所谓终极粒子或不可分元。二)系统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整体:指构成系统各种要素和关系的总和, 即系统本身。部分:指系统中的各种元素及其关系1、整体与部分的构成关系(1)加和性关系指对于整体的某些属性和量度来说,整体等于部分之和。 由于加和性关系的存在,部分的性质和行为将影响整体的性质和行为。物质系统从一种形态转变到另种形态的过程中,就某种属性、某种要素来说,将存在着转化中的守恒关系。(2) 非加和关系F指对于整体的某些属性和量度来说,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由于非加和性关系的存在,部分在整体中的性质和行为将不同于孤立状态下的性质和行为。整体将出现部分所没有的新性质、新属性、新规律。产生非加和关系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存在着相干性相互作用。相干性相互作用是指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经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而彼此约束和选择,协同和放大。2、转化关系(1)部分向整体转化这种转化可以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来实现。在部分向整体的转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由加和性关系发展为非加和性的情况。(2)整体向部分转化即物质系统的解体、瓦解。这种转化也可以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来实现。在整体向部分转化的过程中,非加和性关系开始退居次要地位,并日益为加和性关系所代替。3、全息关系指部分包含整体的信息。不仅古代文化中有丰富的全息思想,而且现代的分形理论、生物全息论等也越来越揭示大自然的全息奥秘。(1) 分形理论中的全息思想分形论认为,分形内部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称作分形元),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整体的再现和缩影。分形论揭示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了从部分过渡到整体的媒介与桥梁,说明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信息“准同构”(部分只是构成整体的单位,内含整体的信息,与整体相似,但并不简单的等同于整体,整体的复杂性远远大于分形元)。2)中医理论中的全息思想中医理论的诊疗原理和方法,在许多方面都是根据人体部分与整体全息的关系而建立的。a. 人的眼部五轮与脏腑全息:肉轮:即眼睑,属脾主肉;血轮:即两眦,属心主血;气轮:即白睛,属肺主气;风轮:即黑晴,属肝主筋;水轮:即瞳神,属神主骨。b.耳与身体全息c.面部与人体全息(3)掌纹医学中的全息思想F手掌与人体全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医学家对掌纹的变化和病人临床症状的对比分析,已经发现了人体百种以上的疾病在掌纹上的变化规律,特别是手掌部位及掌纹与人的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古老手相术中合理成份已得到吸收和科学发展。(4)生物全息胚学说全息胚(元):指生物体上处于某个发育阶段的特化的胚胎。作为部分,全息胎蕴含了整体的信息。F单个细胞是发育程度最低的胚胎,而整体本身是发育程度最高的全息胚。实际上,有机体的各个彼此不同的组成部分或器官本身都是全息胚,同时又是全息胚的集合体。全息胚(元)有两个生命:一个是属于自主发育的全息胚自己的;一个是属于整体的。全息胚既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的功能单位,又是相对独立的向着新个体自主发育的发育单位。1985年张颖清(山东大学)根据他创立的全息胚学说认为,全息元是潜在的胚胎,而哺乳动物(包括人)成体的体细胞是全息元,是潜在的胚胎,具有发育成新个体的潜在能力,从而对动物克隆的可能性作出了理论预见。1997年多利克隆羊的实验成功确证了全息胚学说。F “全息诊疗法”正在医学上得到推广应用。(5)易经八卦的全息性(6)汉字的全息性人:撇捺互撑,站立为人。伏羲姓妊,女娲造人。人音通仁,仁义为本。不行仁义,非是真人。其基本文化内涵:第一,站起来,经济上站起来,不依靠父母,不依靠别人;思想上站立起来,有自己的人生观,能独立思考。第二,讲仁爱。首先,要有孝心。孝敬父母,对家庭负责任;其次,要有爱心,博爱天下之人,对社会有责任感。男:出力在田,性别为男。忠孝仁义,一身承担。男音通难,不怕困难。怕难不算,真男子汉。F其基本文化内涵是:第一,在相对比较的前提下,重体力活应由男人来承担,男字从力。第二,在困难和危难时刻,男人站到第一线,男音通难。第三,在享乐和娱乐场所,应当女士优先,难易意相反。女:妇字象母,匿藏两乳。女音通泥,泥为水土。水济众生,坤育万物。刚柔并用,含蓄抱卦。F其基本文化内涵:第一,女人要有水的温柔。水寒而能接受阳光,水柔而能以柔克刚,水变而能普济众生,无所不为。第二,女人要有坤的含蓄。乾为天,坤为地。大地包容万物,含而不露,滋养众生,不得所有,贤德恩惠,无所不能及。(三)系统的层次结构1、层次结构的涵义和特点指物质系统中的等级序列结构。F在层次结构中,起初参与构成的系统,称为低层次系统(又称为子系统),构成后的系统称为高层次系统(又称为母系统或上部系统)。在层次结构中,低层次系统对高层次系统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