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5月15日见:/social-sciences/1528652-%E5%AF%B9%E8%81%94%E8%80%83%E6%BA%90/对联考源谭步云摘要对称和平衡是古中国人崇尚的形式美。对偶句便是对称与平衡的语言形式。 对联不过是可以游离于诗词歌赋之外的对偶句。楹联源于古题铭,是对偶的题铭。春联则是元日悬贴的楹联,与“桃符”全然无涉。对联当滥觞于战国期间,而非西晋、南朝,更非五代后蜀。关键词对联(对子)、楹联(楹贴)、春联、平衡、对称、题铭、桃符、对偶句(俪句)对联,或 称对子,或称楹联,或称楹贴,因它常在春节悬贴,又名之曰“春联”。关于对联的起源,一般认为它发轫于古之桃符,而以(五代后蜀)孟昶所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或作“天降余庆 ,圣节长春”)为对联始祖。前些年,已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然而,他们仅仅列举出比孟昶联更为久远的作品,却远远未能深入探究对联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诚然,孟昶联并非开创对联史的 先驱作品,孟昶撰联的史实就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那么,对联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又以哪副对联为首联呢?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恐伯得多花点笔墨。对称和平衡,是古代中国人所崇尚的形式美。商代甲骨文中的“对贞卜辞”(互为对称地镌刻在龟甲兽骨之上、分别以肯定语气和否定语气占问的卜辞称为“对贞卜辞”)正体现了古人对这种美的追求,“对贞卜辞”的刻写格式与后世的对联的书写行款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商周两代乃至后世的青铜器的纹饰也充分展示了完美的对称和平衡。延至春秋战国期间,这种形象的对称和平衡逐渐演变成语言的形式对偶句。我们可以随便举出许多例子。“肉腐出虫,鱼枯生蠹。”(荀子劝学)“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余。”(宋玉风赋)“生则谨养,谨养之道,养心为贵;死则敬祭,敬祭之术,时养为务。”( 吕览尊师)有学者考证,楚辞中已有单对、隔对、联壁对、鼎足对等多种对仗形式。随着汉赋的出现,对偶句不仅成为文章中常用的句式,而且渐趋平仄协调。例如:“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司马相如上林赋)“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张衡归田赋)“德政不能救世涵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赵壹刺世嫉邪赋)至于起源于汉魏、成熟于南北朝的骈体文,尤以讲究对仗为特色。其后的唐宋诗词、元明剧曲,对偶句愈加俯拾即是。就对联的形式而论,我们能否把对联界定为可以游离于诗词歌赋之外的对偶句呢?因为,倘若我们把诗文中的对偶句摘录下来,这对偶句就完全摆脱了对原诗文的依附而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其内容也多发生了突变。事实上,很早以前,人们就有摘抄对偶句张挂的习惯。(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载:“(王)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者不过一二,游吴中作江南意,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我们的确拿不出有力的证据去否定这题于政事堂上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楹联,而我们却看到这种现象:许多撷取自文学作品中 的对偶句是被当作楹联悬贴的。例如:郁达夫题于杭州寓所的“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 ”联,乃出自龚自珍的咏史诗;又如:鲁迅题于北京阜城门内书斋的“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鹕 之先鸣”联,是集楚辞离骚句而成。至于王勃膝王阁序中的佳句“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时时见于人们的厅堂之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笔者认为:对联不过是肇始于战国、完善于汉魏的对偶句的递嬗,而决非象辞海所说的那样:“是诗词形式的演变”。对联虽然脱胎于对偶句式,但与诗文的组成部分俪句已有很大的不同。理由固然在于它可以镌刻在楹柱、门户、壁间(即所谓的楹联),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要求在有限的空间中充满完整而深邃的意义。尽管象青城山福建宫联那一类的钜制已迹近骈文和赋,但多数仍为短小精警之作。作者的喜怒哀乐、议论褒贬均须凝聚于尺素之间。这就是为什么采自诗文中的联语别有内涵的奥秘!故此,笔者认为,悬贴于楹柱、门户、壁间的对联是古之题铭的孑遗。古人有这样的习惯:喜欢把吉语、警句题写(或镌刻)于房舍内外 、甚至日用器皿(例如杓子、鞋子、佩玉)之上。那无非是表达祈求吉祥的愿望、以及抒发自我警醒的感情罢了。大戴礼记记述得十分清楚:“王闻书之言,惕若恐惧,退而为戒书,于席之四端为铭焉,于户为铭焉,于牖为铭焉”(卷六)当需要把吉语或警语载于门户之上时,使用对偶句式便能很好地展示古人所追求的对称与平衡美。中国古代的门户,既是对称与平衡的实体 ,又可以是对称与平衡(像对偶句)的载体。楹联就是这载体上的产物。我们发现:太公金匮(约成书于战国)上有一辞便具备楹联的特质。辞曰:“出畏之,入惧之。”此辞题为“书户”, 意思很明确,它是写(刻?)在门户上的。如果我们不那么过分苛求“对仗工整,声律协调”的话 ,则此辞实在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楹联。至于古时元日张挂的“桃符”。应是绘制门神的“画板” 。说郛卷十引马鉴续事始云:“玉烛宝典曰:元日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即 今之桃符也。其上或书神荼、郁垒之字。”这里的“神荼”、“郁垒”便是镇邪治鬼的门神。山海经载:“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王充论衡订鬼所引,今本山海经无此文。)荆楚岁时记类说又载:“正月一日, 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人们贪图方便,又易画为文字,故有“或书神荼郁垒之字”的说法。桃符既是绘制门神的“画板”,因而又可指代门神。然而,那种认为桃符即春联的观点是不妥当的。即便是王安石“总把新挑换旧符”的诗句,也无法证明“桃符”等同于“ 春联”。那么,孟昶时“为辞题桃符置寝门左右”的做法又是怎么回事呢?愚以为,“以辞题桃符”应理解为“撰联语题写在桃符板上”。时至今日,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人们往往把门神和春联一起张贴在门户上。这个习俗,便是“为辞题桃符置寝门左右”一语的最佳注解。以上的文字,相信已大致理清对联的源流了。可是,我们应以哪副对联为首联呢?有学者从谭嗣同说确定刘孝绰、刘令娴兄妹(南朝梁时人)撰写的“闭门罢吊庆,高卧谢公卿。”“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为首联。这样就把对联的创始时间上推了三百年左右。后又有学者据世说新语载列荀鸣鹤、陆 云(西晋人)应对联“云间陆士龙,日下荀鸣鹤。”为“天下第一联”。于是再度把对联的创始 时间上推了两百年左右。严格地说,无论是刘孝绰、刘令娴兄妹的作品,还是陆云、荀鸣鹤的作品 ,均未跳出柏梁体(即所谓的联句)的窠臼。前者分明有韵(卿、生相叶、庚韵);柏梁体有一人一句一韵式,则后者也可视作有韵。换言之,这类作品仍属诗歌范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对联与诗歌虽有某些共同特征(例如讲究声律协调、上下句字数必须统一等),但也有某些相异之处(例如不必有韵、总体字数不限等)。当然,文学史上也有字数无严格规限、无韵的诗作,但那毕竟是个别现象,无法抹杀诗歌大体整齐划一、大体有韵的事实。笔者以为,当推太公金匮之“书户”为首联。它不仅符合对联“对称、平衡”的审美原则,更重要的是,它书之于户。这是“楹联”最显著的特征。若刻意追求“对仗工整、声律协调”,则推(晋)王羲之(公元 年,或年)所作“文章移造化,忠孝作良图。”为首联。若把春联界定为元日悬贴的楹联,则孟昶所撰可称第一,不过,假如张说正好于元日题写王湾之作(此联正有辞旧迎新 之意),则第一副春联的诞生是在初唐,而非后蜀了。对联是古人追求对称、平衡美的产物,脱胎自俪句,而以题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情节设置课件
- 内江市重点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26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秋季部编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11.3.1 多边形
- 幼儿园大班学期班务方案
- 幼儿园卫生保健方案
- 大学校运会活动方案
- 口外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物业维修考试题及答案
- 公益诉讼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下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灯具户外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二级中式面点师(技师)理论知识考试真题汇编(后附专业解析)
- 2025年国企中层干部竞聘考试题库(附答案)
- 捐赠助学活动方案
- 某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协议
- 仓库超期物料管理制度
- it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SMA树脂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会议仓库管理制度
- 铁路四电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