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物的艺术(大学部).doc_第1页
人与物的艺术(大学部).doc_第2页
人与物的艺术(大学部).doc_第3页
人与物的艺术(大学部).doc_第4页
人与物的艺术(大学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陳芳妹人與物的藝術(大學部)課號:141 U0520藝術史研究所2005春一、課程大綱與基本書目第一週 工藝美術史入門之一:E.H. Gombrich的裝飾美術世界參考書目1. E.H.Gombrich , The Sense of Order , London: Phaidon Press, Third impression,19942. Oleg Grabar , The Mediation of Ornamen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9第二週 工藝美術史入門之二:從台灣現存的工藝藝術談起 從博物館到廟宇 基本書目1. 台灣廟宇文化大系:天上聖母(台北:自立晚報出版,1994)2. 台灣廟宇文化大系:五府王爺(台北:自立晚報出版,1994)3. 台灣廟宇文化大系:天地諸神(台北:自立晚報出版,1994)4. 台灣廟宇文化大系:關聖帝君(台北:自立晚報出版,1994)5. 李乾朗,台灣建築史(台北:雄獅美術圖書公司,1979)。6. Hansen, Valerie(韓森著),包偉民(譯),變遷之神南宋時期的民間信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第三週 特別參觀:淡水鄞山寺(客家廟)、福祐宮基本書目1. 台灣廟宇文化大系:天上聖母(台北:自立晚報出版,1994)2. 李乾朗著,鄞山寺調查研究(北市:文建會,1988)3. 淡水福祐宮調查研究(北市:中國文化大學,1996) 第四週工藝美術史入門之三:工藝美術史的特質 人文與自然資源的對話基本書目 1. Gay Robins, The art of ancient Egypt, British Museum Press,19972. From Mediterranean to Indus,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33. Hugh Homour and John Fleming,世界藝術史(中文本)(台北:木馬,2001) 第五週 滿天星斗在閃爍1:黃河長江兩流域陶器所見 新石器時代的多元風格基本書目1. 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中國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頁1-41。2. (美)吉德煒著、陳星燦譯,考古學與思想狀態中國的創建,華夏考古1993:1,頁97-108。3. 張光直,中國相互作用圈與文明的形成,中國考古學論文集(台北聯經,1995),頁125-156。4. 趙光輝,以中原為中心的歷史趨勢的形成,文物20001,頁41-47。5. 張光直,新石器時代的台灣海峽,考古1989:6,收入張光直,中國考古學論文集(台北聯經,1995),頁189-206。6. 張光直,中國東南海岸考古與南島語族起源問題,南方民族與考古1987,收入,中國考古學論文集,頁171-188。7. 杜正勝,篳路藍縷從村落到國家,中國文化新論,根源篇:永恆的巨流(台北聯經,1981),頁21-73。第六週 滿天星斗在閃爍2:黃河長江兩流域玉器所 見新石器時代的多元風格基本書目1. 牟永抗,前言,收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文化玉器(香港大業公司,1989)。2. 安志敏,紅山玉器的剖析考古學上的論證與質疑,海峽兩岸古玉學會議(台大地質系出版,2001),頁157-161。3. 鄧淑蘋,百年來古玉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考古、歷史與文化上(台北:正中書局,1991),頁235-278。4. 文明曙光期祭祀遺珍:遼寧紅山文化壇廟冢(臺北: 光復書局, 1994)。第七週 臺大溫書日 放假第八週早期城市文明的藝術:二里頭M3社會藝術史研究的新線索基本書目1. 陳芳妹,二里頭M3社會藝術史研究的新線索,中國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偃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舉,2005,頁148-164。2.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中心區的考古新發現,考古,2005:7,頁17。3.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4號夯土基址發掘簡報,考古,2004:11,頁28。第九週 進入青銅時代:青銅稀有質材的發現及其工藝特質基本書目1. 張光直,中國古代藝術與政治,新亞學術季刊4。(後收入中國青銅時代一(台北聯經)。2. 陳芳妹,商周青銅器研究的課題與方法,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大學,1992),頁959-990。3. 高英,古代青銅器的腐蝕性破壞,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791。4. 華覺明,中國古代金屬技術銅和鐵造就的文明(河南:大象出版社,1999)。5. 羅森(Jessica Rawson),中國古代的藝術與文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第十週 商代的器物藝術:安陽與三星堆從中原中心到多元發展基本書目1. 夏鼐,有關殷墟玉器的幾個問題,殷墟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2. 鄭振香,殷人以圓為雛形雕琢玉飾之探討,考古1993:10,頁944-948。3. 杜正勝,人間神國(台北太平洋基金會印,1998)。4. 陳芳妹,商代青銅禮器特展系列,故宮文物月刊176-181。5. 文物出版社編輯,殷墟地下瑰寶:河南安陽婦好墓(臺北市:光復書局,1994)。6.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著、文物出版社編輯,商代蜀人祕寶:四川廣漢三星堆遺蹟(臺北市:光復書局,1994)。7. 孫華、蘇榮譽著,神秘的王國(巴蜀書社,2002)8. 羅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著,奇異的凸目(巴蜀書社,2002)第十一週 特別參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基本書目1. 李濟原著、賈士蘅譯,安陽(台北市:國立編譯館,民84)。2. 來自碧落與黃泉(台北市:中研院史語所,民91)。第十二週 特別參觀:故宮博物院(藝術、技術與時代) 【期中考】基本書目1. 杜正勝主編,國立故宮博物院巡禮(台北故宮,2002)。2. 周國平主編,寶石學松石(第十八章)、玉(第二十三章)、象牙(三十六章)(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89)。3. 楊思樑、徐一維譯,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第三章挑戰極限(長沙市 :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4. 從Encyclopedia或網路中找出各類質材特質的資料。第十三週 西周時代與區域風格的激盪基本書目1. 陳芳妹,時代與區域風格的激盪:西周青銅藝術風格的多樣性及禮制發展大勢變因試析,中世紀以前的地域文化、宗教與藝術(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2002),頁99-181。2. 吳鎮烽,歧周、宗周和成周地區青銅器概述,中國青銅器全集5(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3. 王世民,西周時代諸侯方國青銅器,中國青銅器全集6(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第十四週 春秋戰國的列國競藝:晉與楚文化中心的形成與對壘基本書目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太原趙卿墓(臺北市:光復書局, 1994)。2. 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著,戰國地下樂宮:湖北隨縣曾侯乙墓(臺北市:光復書局,1994)。第十五週 華夏邊緣的器物藝術基本書目1. 杜正勝,歐亞草原動物紋飾與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之考察,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4本第2份(1993),頁231-408。2. 李學勤,非中原地區青銅器研究的幾個問題,東南文化1988.5,頁78-82。3. 貝格立(R.W. Bagley),長江流域青銅器與商代考古,南方文物19962。4. 臧振華,從考古資料看雲南滇池地區青銅文化的族群互動與社會發展,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9(1990),頁45-66。第十六週 期末課程總討論:人與物的藝術的學科性質思索(同學需準備口頭報告)第十七週 與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討論與指導(同學需準備口頭報告) 、評鑑方式:1. 課堂報告:(1).分組討論並報告The Sense of Order秩序感書 中的關鍵性概念及其應用。25(除特別參觀之外的每週上課的第三堂課進行分組報 告,以power point方式說明。)(2).第十六週進行期末課程總討論,每人需準備討論的議題及內容。102. 期中考:故宮博物院25 以該館館藏進行實物分析探討質材、藝術與時代的關係。3. 期末報告:以藝術社會學的觀點探討- 1台灣廟宇藝術 40 2原住民藝術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