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研究 卜手实 骑 1992年第2期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结构 的因素分析与能力培养研究 苏睿 华 中师 李来政 范大 学 本文尝试运用 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中学生 的物理能力结构进行分 析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对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状况进行初步统计 评估的方法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各项能力 的做法建议 一 问题的提出 物理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 共同活 动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同时要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 知识 和能力关 系密切 但又不等同 也不存在着比例关 系 知识与能力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它 们既相互区别 又相 互影响和制约 物理教学过程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可以 说 教师和 学生构成了一 个复杂系统 而教 学过程则是这一系统的一 个复杂过程 一个 复杂系统可以从不同层次 不 同角 度 来研 究 对于我们所要研究的过程 首先要确定 在哪个层次上来处理 其次则是选择哪些变 量或相关量进行描述 最后 则需要建立 变量 或相关量之间的关系 针对中学物理教学中 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即如何正确处理知识 与能力之 间的关系问题 我们以中学物理课 堂教学为研究对象层次 以学生的知识与能 力为变量或相关量 对物理教学过程进行研 究 我们希望正确地揭示学 生知识与能力之 间的相互关系 在中 学物理教学活动中 学 生对物理习 题的解答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道好的物理 习题不仅含有物 理学科知 识 同时隐含有对 学生能力的训练 所以对物理教师来说 在 正确分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 有目的 有计 划 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讲解或让学生独立完 成各种物理习题 无疑是增长 巩固学生 的 知识和训练 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一个有效 的方法 然而 在目前 的中学物理教学过程 中 现有的习题数量 形式 种类及层次都 是多而繁的 盲目地施行 题海战术 既不 利于学生真正 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 的精 髓 也严重地阻碍着学生能力的 形 成和发 展 因此 如何让学生 通过对适量的 有代 表性的物理习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使学 生既 能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又能形成和培养各 项能力 这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 的问题 二 能 力结构的因素分析研究 2 1 因素分析方法 的引入 中学 物理习题的数量虽然繁多 但 进行 分析和分类之后 就不难发现 其类型却是 基本而有限的 事实上 众多的习题只 不过 是它们与各种知识内容的不 同组合 根据分 析和分 类 我们将中学物理习题归纳为2 0种 基本题 型 见表 2 这2 0种物理基本题型 的侮 一种均 代表着学 生在某 一 领 域 的 活可以较好地代表武汉市高 屯年级 学生的蔡体 动 并且都隐含着学 生在某项 能 力 L的训情况 练 我们将这2 0种基 本题形作为 一组变 量 2 3 信息的收 集 X P P一 1 2 20 由于 变 量X P的变 化是 我 们对武汉市高三年 级 学生 学习物理 的 由对 物理 基本题 形配置不同知 识 内 容 引 起实际状况和 中学物理知识内容 体系进 行了分 的 所以 我们称之 为知识变量 现在 我 析 在此基础上 设 计 出能够代 表高三年级 们 的任 务是以变 量X P为 基础确立 另 一组变量 学 生物 理学习领域活动的 成就 测验 即知识 F m 即能力 变量或 能力 结构 并 建立 起知 识呀量X P一 l 2 2 0 对所抽 取 的50 4名 变量X P与能力变 量F 二之 间 的 相 互关 系 为高三年级 学生施 行测 验 并按考分 均等分布 此 必 须首 先对 学生 的能力 结构 能力变量的方 法 对学 生的测 试 结果进行 评分 在 此 F 进行细 致 的分析 基 础上 再对 学生的能力结构进行因素分 自19 04年英国心理 学 家C h a l e Sl e a r 一 析 m an 用 自己创 立 的因素 分析 方 法对能力结构为了保证 成 就测验的 可靠性和有效性 迸行 分析研究以来 因素分 析作 为处理多指我们对测验的信度 和 效度进行了分 析 标数据的一种常用方 法 一直被广 泛地应 用 于我们采用求半分信度的方 法对成就 测验 能力结构分析研究 中 因素分析方法 的基本的信度 进行分 析 得到矫正后的测验信度为 思想 是将多指标化为少数儿 项综合性指标 0 81 可见 该成就测验的信度完全符合教 人们 可以通过这少数几 项综合性指标去提取育 测 量 学 的要求 所 研 究对象的绝 大部分信息 因素分 析方法在 分析测验的有效性时 内容效度的分 的 主要应用有两个方 而 其一是寻求基本结 析是最 重要的基础 因此 我们按如下三个 构 简化观 测 系统 我们 通常采 用 因素分析的方面 主要分析成就测验的 内容效度 即 成 方法将为数众多 的变量减 少为儿 个新因子 就测验的要求与中 学物理教学要 求 是否 一 以再现它们 之间 的 内在联 系 其二是用 于分 致 成就测验的 内容是否覆 盖教学目标和教 类 将变量或者样本进行分 类 根据因子得学 内容 或考试大纲 中所有的 主要部分 测验 分值 在因子轴所构成 的 空间 中进行分 类处 内容是否兼顾考核知识与能 力 从所考查的 理 情况来 看 一该 成就测验的 内容效度 是较 高 由于知识 变量X P 中隐含着对学生 能力的的 训练 和培养 因 此 知 识变 量X P 与能 力变量 2 通 信息的处理 P 是密切 相关 的 我们在本研究 中将采 用 因我们 用2 0项分 测验对所 抽 取 的50 4名高 素分析方法揭示 能力变 量F 口 与知识 变量X P之 三年级 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测 试 对测试的结 问 的 内在联 系 果 进行整理 得 到一个20 X 5 04阶的 资 料矩 2 2 样本的抽取阵 然后 我们 用计算机对该矩阵 进行 处 伐们依照武汉市三种类级学 校高三年级理 得 到了一 系列结果 略 最后 得到 学 生 人数的实 际比例 采用 分 层 随机抽 样 的 了尸r o m ax 斜 旋转 因子载荷矩阵 表 1 及 方法 分 别从三类 学校抽取对应人数 得 到主因子 的相关矩阵 略 表 1 如下 一个共 计504人的学生 人数样本 这 个样本 表1 P ro m ax 斜旋转因子载 荷矩 阵l 一 二 1 p u R otation M etho d p ro m ax R o tated F aetor P a tter n F A C r0 R I F八C r 0 R2FAC r 0 R3FA CTO尺IF八C I RSF 人CT 0 R6 X 1 0 5 8 8 17 0 01 6 9魂0 0 9 17 0 0 2 1 9 8 5 一0 0643 70 1117C X 0 53 74 2 一0 08 6 810 150 8 5 X 4 0 308310 0 8 77 00 0 0 3 91 久 一 0 1 5 8 99 一0 0 642 90 77 0 5 6 X 0 71 8 4 30 26 8 4 80 1 86 90 X 0 1 11 48 一 0 14 1 1 70 5 4 125 X 8 0 9 652 4 一0 0 17 090 0838 5 X 0 7 987 20 186 9 00 19 8 61 X l 0 05 5 83 一0 0 7 9760 7701 3 X 一1 0 2 16 5 50 1 7只2 0 7 0 231 X l 0 1 1 082 一0 101940 0 6 0 10 X r 3 0 368310 1 80 970 0 1475 X 4 0 0 5 8 0 80 05 91 90 04 84 4 X 5 0 1 2 6500 30 9 5飞0 45153 X 2 0 0 1 4 38只0 119090 12 724 X 17 0 01 0 6 60 357400 0 5 86 6 X z 0 030 7 70 5 0 1 1 50 10935 X z 0 0 138 70 7 6 3310 032 7 2 X 20 0 03 1 760 887980 0 4464 至此 我们应 用 因素分析方法确定了能力结 构的6个组成 因素 即能 力变量 F F Z F 并建 立了知 一识 变 量X P 与能力变 量 F 的 内在关 系 式 X d llFI d 1 2 F 2 c 1 z F x Z d Z F l d 22F2 d 26 F 2 一 X Z d Z 一F d Z 2 F 2 d Zo F 但上 述对能力 变 量F l F Z F 的确定 只能停留在严 格的数学 意义 上 为此 我 们 需要对能力变 量F F Z F 的心 理实 质进行鉴别 分析 从心理 学的意义上对它 们进行解释 2 5 能力结构因素的分析与鉴 别 传统的 因素分析 研究在 分析出能力 结构 各因素后 由研究者根据自己对那 些在某因 素有高负荷或 较 高负荷 的分测验的心理 过程 的主观 看法去解释该因素 揭示其心理实 质 显然 这 种方法是不科学的 也是 不 可 靠的 因为 对川以进行因素分祈的分测验 一 0 078 16 1592 飞0 0 86 85 0 6 42 5 90 78只90 0 2 4 1 8 0 0 80只JO 10 0 0 10 95 5 一 0 1 5 8 070 64 5 490 05496 0 1 6 9 190 16 389 一 O 24 7 7 0 2 5416 一 0 4 4 4 10 186 0 5 一 0 0 6 0 98 一 0 只5 539 一 0 4 9 2 1 9 0 0 0 0只又 一0 078 8 10 0 4 1 2 1 一 O l只01 叮 0 08 1 9 40 23 597 一0 70 0只 0 飞 9 9 只只0 0 2 119 0 116760 102 4 00 1 13 19 0 7 5 8 860 0346 30 03110 0 1 8 7 180 7 225 90 1 1861 一 0 0 0 5230 05 9 220 8 8 0 0 6 0 086 68 07560 70 0 67 一0 0 8 66 80 6 55 960 01847 0 0 9 9 130 0 6 8 740 5 424 1 0 0 8 9 4 8 0 49 9 90 2 18 63 0 0 664 20 2 0930 一0 0 1383 一 0 0 991 6 一0 130910 130 5 0 变量 的心理 意义 研 究 者的 主观推断会 带来较 大 的随意性 不同的人对同一分测验 的心理过程的看 法常 会相距甚远 我们采用 活动因素 分析 法 对分 析 出 的 因素 的心理 实质进行分析 鉴别 从 而避免对因素解释 的 随意 性 活动 因素分析 法 认 为 能力是在 个 体的活动中起 调节 制 约作 用 的 具体地对个 体 完成各类分 测 验 的过程作定性 的分 析研 究 便可以揭示 出调节制约 这些 活动的内隐 的心理特质 即 学生 的 能 力结构 能力 变 量 为此 我们 须对 学生 完成各项 分测验 的过程作定性的分析 研究 为节省篇幅 下 面 我们 仅给出按表 的结果 对6个主因素中 的 两个进行鉴 别 的做法 1 因素F 的鉴别 因素F I在 分 测验 X X X 中有 高负 荷 在分测验X l X 3 中 一 也自较 高 负荷 从 这 五项 分测验对 学 生的考 查目的来 看 它们 都涉及到学 产胜 对 一 物理图象的 把 握 分析结果 表 明 制约这个过程 的主要 是 一种对物理图象的辩识能力 学生在完成这 五项分测验时 首先 其大脑在全局的层次 上对物理图象进行了接受 尔后 学生 的感 觉系统将其注意力集中于更 为精细的图象 上 即筛去多余 的东西 而保留 图象更 为本 质的特征的东西 从而能够很好地对 物理 图 象予以把握 程度不 同的学生对物理图象的 敏感性明显地不同 优等生能够很 直观 地 透过 图象的形式 而看出其本质特征 因 而他们在对问题进行解答时 自信而从容 r 一 卜 等生基本上也能够摆脱图象表 面 形式 的影 响 但他们 对 图景本质 的认识却不是那么直 接 而往往要经过一些 反复的尝试 因此 他们对问题回答时不是那么自信 有时还会 发生辩识错误 差等生在对物理图景的认识 上则表现得很不敏感 当我们给出的图景是 经过加 工处理后的 图景时 他们基本上也能 对物理 图景作出解答 但若所给出的图景是 未经过加工处理的他们则很容易受 一些比较 注 目的表面 因素的影响 因此 他们对这类 问题的解答正确率不高 1此可见 对因索F l有高 负荷或较高负 荷的分 测验的进行 都经历着对物理图象的 辩识这一加工处理过程 因此 我们将因素 F 鉴定为模式识别能力 2 因素F Z的鉴 别 因素F Z在 分测验X l X Z 中有 高负荷 在 分测验X 18 中也有较高负荷 这三项 分 测 验所考查 的是学生运 用物理学原理 思想 方 法进行物理实验方面的情况 根据对学 生完 成这 三 项分 测验的情况所作的与上类似 的分 析表明 对因素F Z有高 负荷或较高负荷的分 测验的 进行 主要经历着对物理实验具体操 作 实验器材的正确运用及实验结果的正确 分析等过程 因此 因素F Z 可以鉴定为实验 分析能力 我 们全部完成 了对表1能力结构各因素 能力变量 的鉴 别 根据鉴别结果 对表 1的因素负荷矩阵进行调整 将对同一因素 有高或 较高负荷的分测验排在一起 中等因 素负荷的值用 X 号表示 较低或低因素 负荷值用 O 一号表示 调整后的因素负荷 矩阵见 表2 表2 二 十项分测验的旋转因素负荷矩阵 J 声 叫 J 门 明 曰 口 门 匕 口 因素负荷 4 因素一 因素二 因素三 因素 四 因素五 因素六 分测验 一 1 匕 一 朋刀 醚刀 醚 刀 醚刀 陇刀 能 刀 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 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一一一 一 一 一 空间关系题 X l 冲 81 7 0 卫 一 旦 日 卫 卫一上 望 一 畜瘾虱承万 下赢丁万 一 旦 0 生 一面 豪 一硒叔 洲 一石I 丽丁 下 万一丁 o 一 一 一畜 系裹 豪 赢而林6 9 5 2 川一 一了 J 一一 一 一 一一 一一一 表象变换题 X 79 87 2 一妥 硫 琉证蕙 h a 一 一 乙 一丁 丽百 h a 一 一 几一 一子 一 一石一 一百 一 实验归纳题 X 19 0 7 63 3 实验设计题 X Z 0 88 798 0 1 一了矿丽而 万丁一一丁 刃丽而刃一 6一 一 一飞 厂 一 一万 一万一 动州景题 X 丫 o 创竺 卫想 空 验题 X l 旦 色止 吧口 设计题 X 1 o 702 31 理解 己 噢 X Z f o 0 1 二丝 i弓 吧 X 12 o O 9 一般应用题 x o 综合应用题 x 1 3 一 一卫 一 一 建立模型题 X l O 0 习 演绎归纳题 X 1 4 数学辅助题 X 15 逻辑推理题 X 17 6 425 9 7 4 8 8 6 一汤 一 一扩 一石一 一万 一6一下 一 石 一 队 鹦 互 0 7 2 2 5 0 1 0 65 596 0 8 8006 0 70 0 67 0 0 5 4 2 41 三 学生能力的评估与培养 上面 我们采用 活动因素分析法 对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能力结构 进行了分 析 研究的结果表 明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 的能力结构主要由6项因素 能力变量 组 成 它们分别是 模式识 别能力 F 实 验分析能力 F 思维想象能力 F 筛选贮存能力 F 知识迁移 能力 F 和 数理推理能力 F 能力变量 F 二 与知识 变量X 之间的内在关系见关系式 4一 l 其中 因子负荷值 d 表示的是知识 变量 X 与能力变量 F 之间的相关系数 即 r 二 d 因此 d 值越大 则表示 X 与 F 的关系越 密切 由此可见 学生某种能力与其特定的 知识是相 互紧密联系 相 互制约 共同发展 的 因此 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对学生掌握知 识和应用知识 的 状 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来 初步分析 衡量其各项能力的发展状况 同 时 也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全面性学科知识教 育的基础上 通过对学 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 练来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各项能力 即融学生 的能力发展与提高于 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与应 用之中 3 1 对武汉市9 1届高三 年级学生能力发 展状况的 初步评估 根据上 述研究结果 我们对武汉市9 1 届 高 三年级学生与前述6个因素相关的能力发 展状况作了初步统计分析和评估 下面仅给 出其中之一 即对学生模式识别能力发展状 况的初步评估 由表3可见 模式识别能力 F 在 空 间关系题 X 多 种表象题 Xa 图象题 X 多 余表象题X 及 表 象变换题 X 这五项分测验 中有高 负荷或较高负荷 这也就是说 模式识别能 力在这五项分 测验的解答中占有主导 地位 它 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完成这五项分测验 的质量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对这五项 分测验的完成情况来对学 生模式识别能力的 发展状况进行初步的评估 我们对50 4名学 生 完成这五项分测验的 实际得分进行 了统计分析 学生在各分数值 七的人数比例见表3 表3 50 4 名学生在x x x x x 五项 分测 验 上得 分的人数 分 布情况 窗今 分 号 一 空时关系题 多种表象题 图 象题 多余表象题 表象变换题 O 0 0 5 5 4 0 4 55 O 只1 8 又 O 又 一一一 68 20 石 1 8 8多 石 1 4 8 40 6 币 一 4 o 6 q石 州 1 训 一 一 00 一孟比 只8 2 一 85 l 61 30 0 0 6 0 由表 3可见 5 0 4 名学 生在 完成 X X 3 X X S 凡这五 项分测验上 完全解答正 确 的人数比例是较高的 因此 作为对学 生能 力的初步统计结果 可以说这一届高三年 级 学 生的模式识别能力是较高的 在对全部结果作了与上 相似的分析之 后 可以得出如 下的结论 除实验分析能力 普遍较差外 这一届 学生 中30 左右的学生 的能力是较强的 4 0 左右的学 生的能力 发展 状况为一般 3 0 左右的学 生的能力较 差 3 2 有针对性 地培养和提高学生 的能力 由 2一1 式可见 学 生对每一 个 问 题的解答过程 都是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 运 用过程 然 而 在这一过 程中 学生对其各 项能力的运用或依赖程度并不是均衡的 事 实上 在这种综合运用过程 中总存在着某一 项能力 它在对问题的解答 中占据着主 导地 位 起着主要作用 即为主要矛盾 它的 强 弱直接地 影响着对问题 解答的好坏 因 此 我们可以通过学生 对某一类 问题的解答 来着重培养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能力结构因 素 即学 生的某项能力 这样既可以有针 对性地培养和提高 学生的各项能力 又可以 加 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 运用 从而达 到融学 生的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于 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和运 用之中的教学 目的 下面 仅以模式识 别能力为例 尝试 说 明在运用 因素分析 方 法的基础上 科 学 而有 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 能力 的做法 依据系统科 学的观点 学 生 的模式识 别 是学 生大脑 信息接受者 对物理 图景 入 射信息 的一 种加工 处理 过程 当某一物理 图景出现 时 首先 学 生的大脑在全局的层 次上接受物理图景 然后 学 生 的 感 觉 系 统将注意力集中于更为精细的图景 即筛去 多余的东西 而保留更 为本质 的 特 征的东 西 从人们认 识过程来看 学生对物理 图景 的 最初 直觉只能是 混沌的印象 而不会一下 子 就形成明确的认识 学生必 须在观察的同 时进行初步 思维 这样才能对物理 图景的细 节 及其 关系形成明 确 的感性认识 因此 模 式识 别能力又 可称 为 思维的知觉 由此 可见 对 物理 图景从看清到 看懂 即从 直觉 到 感知再 到理解 这需要有良好的模式识 别能 力 所渭模式识别能力 是指准确 迅 速 深入 个面 地捕捉或把 握住 对象 特征 的能 力 在 中学物 理教 学 中加 强对 学 生模式识 别 能力的培养必 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条理性 即充分细 致地 分析学生模式识别能力的发展 状况 找出其中不足 的方 面 在 此基 础上 全 而 系统地 有层 次 地培养 学生的模式识别 能力 另 一方 面 在 对 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 中 必须 注 重思维性 敏锐性和灵 活性 即 充分调 动学 生已有的经 验来参与当前的识 别 从而迅 速准确地把 握住物理图景的 整体 与各部分特征 才尺据对学 生能 力结构的 分析 结呆 我们建议如 卜的具体培养措施 1 培养工作的目的性和条理性 由表3可 见 模式识别能力在 空间关 系题 多余表象题 图象题 多种表象题 和 表象变 换题 这 五项 分 测验上有高负荷或较高负荷 就是说 在对 这五种类型的解答过程中 学生的模式 识别 能力占据着主导地位 起着主 导 作 用 因 此 可根据 上述 五项 题形 系统地设 计测验或 作业让学 生 独立完成 并 根据学 生的完 成情 况来分析 学生模式识别 能力的各个方 面发展 状况 例如 若某学生对 图象题 即数学图 形与物理图景的转换 这 一类 问题感 到 困难 而我们又能够确认引起这种困难的原因并不 是知识内容时 便可以判断该学生模式识别 能力的这一方面较差 在对 学生模式识别能力各个方 面的发展 状况进行了细 致的分析之后 便可 以针对学 生的不足方而对学生进行系统地 有层次地 培养 例如 对于在某一方面较差 的 学生 可以根据该方 面题形 尽可能地设计 或选取 一些基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陶瓷景观艺术价值与文化品牌建设分析报告
- 1.2 神来之笔(幻想与偶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绘画
-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大连版2015七年级下册-大连版2015
- 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任务三 新闻写作配套说课稿 新人教版
- 综合复习与测试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青岛版2019第五册-青岛版2019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专业技能考核试卷:人力资源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实战
- 2025-2030儿童STEAM教育市场机会与挑战分析报告
- 2025-2030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与风险管理研究报告
- 2025-2030二手车交易市场供需状况及盈利模式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青年社区社交功能与用户粘性分析报告
- 电缆缚设人工合同协议
- 药房卫生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职业指导师专业能力测试卷: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素养培养试题
- 剪彩仪式方案超详细流程
- 江苏镇江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03-2024)
- 四个自信的深刻理解试题及答案
- 精装修施工安全管理
- CNAS-CC175-2017 基于ISOIEC 20000-1的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
- 创新创业甜品店计划书
- 情商与领导力课件
- 幼儿园保育员安全培训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