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一 碳族元素.doc_第1页
化一 碳族元素.doc_第2页
化一 碳族元素.doc_第3页
化一 碳族元素.doc_第4页
化一 碳族元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 碳族元素碳族元素 Carbon group碳族元素指的是元素周期表A族的所有元素,包括碳(C)、硅(Si)、锗(Ge)、锡(Sn)、铅(Pb)五种。它们电子排布相似,有4个价电子。碳族元素通性碳、硅是非金属,锗是金属元素,但金属性较弱,锡和铅是更为典型的金属元素。碳族元素的外层电子构型为ns2np2碳族元素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4价化合物稳定性降低,+2价化合物稳定性提高,铅()化合物稳定性高于铅()。 元素成键特征碳的成键特征碳在元素周期表中属第A族头一名元素,位于非金属性最强的卤素元素和金属性最强的碱金属之间。它的价电子层结构为2s22p2,在化学反应中它既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难以形成离子键,而是形成特有的共价键,它的最高共价数显然为4。碳原子sp3杂化碳原子sp2杂化碳原子sp杂化-1碳原子sp杂化-2碳原子sp3杂化碳原子的sp3杂化可以生成4个键,形成正四面体构型。例如金刚石、甲烷CH4、四氯化碳CCl4、乙烷C2H6等。在甲烷分子中,C原子4个sp3杂化轨道与4个H原子生成4个共价键,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sp2杂化碳原子的sp2杂化生成3个键,1个键,平面三角形构型。例如石墨、COCl2、C2H4、C6H6等。在COCl2分子中,C原子以3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Cl原子和1个O原子各生成1个共价键外,它的未参加杂化的那个p轨道中的未成对的p电子O原子中的对称性相同的1个p轨道上的p电子生成了一个共价键,所以在C和O原子之间是共价双键,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碳原子sp杂化-1生成2个键、2个键,直线形构型。例如CO2、HCN、C2H2等。在CO2分子中,C原子以2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O原子生成2个共价键,它的2个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上的2个p电子分别与2个O原子的对称性相同的2个P轨道上的3个p电子形成2个三中心四电子的大键,所以CO2是2个双键。 在HCN分子中,C原子分别与H和N原子各生成1个共价键外,还与N原子生成了2个正常的共价键,所以在HCN分子中是一个单键,1个叁键。碳原子sp杂化-2生成1个键,1个键,1个配位键和1对孤对电子对,直线型构型。例如在CO分子中,C原子与O原子除了生成一个共价键和1个正常的共价键外,C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1个空的p轨道可以接受来自O原子的一对孤电子对而形成一个配位键,所以CO分子中C与O之间是叁键,还有1对孤电子对。碳原子不仅仅可以形成单键、双键和叁键,碳原子之间还可以形成长长的直链、环形链、支链等等。纵横交错,变幻无穷,再配合上氢、氧、硫、磷、和金属原子,就构成了种类繁多的碳化合物。硅的成键特征以硅氧四面体的形式存在。如石英和硅酸盐矿中。SiSi、SiH、SiO键的键能分别为197KJmol-1,320 KJmol-1,368 KJmol-1,除SiO键外前两者的键能分别小于CC键和CH键锡铅的成键特征以+2氧化态的形式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以+4氧化态的形式存在于共价化合物和少数离子型化合物中。+4氧化态的铅因为惰性电子对效应,具有强的氧化性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碳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煤、石油,天然气、动植物等有机物存在,无机物矿藏主要有石灰石CaCO3、大理石CaCO3、白云石CaCO3MgCO3、菱镁矿MgCO3等。碳元素在地壳中约占0.03%,金刚石、石墨是天然存在的游离单质碳。据估计,生物界和海洋中的含碳总量达81016kg。大气中的碳主要以CO形式存在,总量达61011kg.目前已知的同位素共有十二种,有8C至19C,其中12C和13C属稳定型,其余的均带放射性,当中14C的半衰期长达五千多年,其他的均全不足半小时。 在地球的自然界里,12C在所有碳的含量占98.93%,13C则有1.07%。C的原子量取12C、13C两种同位素丰度加权的平均值,一般计算时取12.01。12C是国际单位制中定义摩尔的尺度,以12克碳1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1摩尔。14C由于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被广泛用来测定古物的年代。碳族元素在分布上差异很大,碳和硅在地壳有广泛的分布;锡、铅也较为常见,锗的含量则十分稀少,属于稀散型稀有金属。碳在地壳以二氧化碳、碳酸盐和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硅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为主,锗、锡、以二氧化物存在,铅以硫化物居多。一、碳及其化合物单质碳的三种同素异性体:金刚石、石墨、球碳。 金刚石结构 石墨结构 球碳金刚石是每个碳原子均以sp3杂化状态与相邻的四个碳原子结合成键,构成原子型晶体。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晶状固体,金刚石的熔点超过3500,相当于某些恒星表面温度。石墨是每个碳原子以sp2杂化状态与相邻的三个碳原子结合成键,构成层状原子晶体,每层上的原子个提供一个含成单电子的P轨道形成一个大4n大键,层与层之间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因此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它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 球碳(足球烯)是球形不饱和碳分子,是由几十个乃至上百个碳原子组成的球形封闭分子。4.其他碳结构六方金刚石(Lonsdaleite,与金刚石有相同的键型,但原子以六边形排列,也被称为六角金刚石)石墨烯(graphene,即单层石墨)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 具有典型的层状中空结构特征) 单斜超硬碳 (M-carbon,低温后石墨高压相,具有单斜结构,其硬度接近金刚石)无定形碳(Amorphous,不是真的异形体,内部结构是石墨)赵石墨(Chaoite,石墨与陨石碰撞时产生,具有六边形图案的原子排列) 汞黝矿结构(Schwarzite,由于有七边形的出现,六边形层被扭曲到“负曲率”鞍形中的假想结构) 纤维碳(Filamentous carbon,小片堆成长链而形成的纤维) 碳气凝胶(Carbon aerogels,密度极小的多孔结构,类似于熟知的硅气凝胶) 碳纳米泡沫(Carbon nanofoam,蛛网状,有分形结构,密度是碳气凝胶的百分之一,有铁磁性) 六方金刚石单层石墨和碳纳米管单斜(1)碳单质的反应 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与水作用,属于中性氧化物。CO的典型化学性质是还原性和加合性,将CO通入Pd Cl2溶液,可立即生成黑色沉淀:CO + Pd Cl2 + H2O = CO2 + 2HCl + Pd 此反应常用于CO的定性检验。CO作还原剂 3CO+ Fe2O 2Fe + 3CO 工业制备CO是利用高温下炭与水蒸气的反应,或炭的不完全燃烧: C+ H2O CO + H(生成水煤气)C+CO = 2CO 实验室制备少量的CO是利用浓硫酸使甲酸脱水来实现: HCOOH =浓H2SO4= CO + H2O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5.2atm、-56.6时可凝结成固体,称为干冰。CO2可溶于水,常温下,饱和CO2溶液的浓度为0.030.04moldm-3。CO2的结构在CO2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杂化轨道与氧原子成键。C原子的两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一个O原子生成两个键。C原子上两个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与sp杂化轨道成直角,并且从侧面同氧原子的p轨道分别肩并肩地发生重叠,生成两个三中心四电子的离域键。因此,缩短了碳氧原子间地距离,使CO2中碳氧键具有一定程度的叁键特征。决定分子形状的是sp杂化轨道,CO2为直线型分子。CO2不助燃,可用于灭火,但不能用来扑灭然着的Mg,因为它可以与Mg反应:CO2 + 2Mg =2MgO + CCO2通入石灰水中生成白色沉淀:Ca(OH)2 + CO2 = CaCO3+ H2O (此法常用于鉴定CO2)CaCO3+CO2+H2O=Ca(HCO3)2(浑浊消失) (CO2过量时)实验室制备CO2 :CaCO3 + 2HCl =CaCl2 + CO2 + H2O漂白粉暴露在空气中失效原因:Ca(ClO)2+CO2+H2O=CaCO3+2HClO碳酸及其盐人们习惯上将CO2的水溶液称为碳酸。H2O + CO2 = H2CO3 K=1.8 X 10-3碳酸属于弱酸,很不稳定,只能存在于水溶液中。碳酸盐 碳酸正盐中除碱金属(Li除外),铵及铊(Tl+)盐外,均难溶于水,但难溶的正盐其酸式盐溶解度较大,易溶的正盐其酸式盐的溶解度反而小,如Ca(HCO3)2比CaCO3易溶,而NaHCO3比Na2CO3难溶。碳酸盐热稳定性相对较低,阳离子的极化性和变形性越大,碳酸盐热稳定性越低。如Na2CO3MgCO3Al2(CO3)3 ,正盐的稳定性比酸式盐高。碳酸盐均易水解,如NaHCO3水溶液的PH8.3,Na2CO3水溶液的PH11.63,显强碱性,因此Na2CO3称为“纯碱”。酸式盐NaHCO3又称小苏打,受热易分解。侯氏制碱法:CO2+NaCl+H2O+NH3=NaHCO3+NH4Cl(饱和食盐水中)与水解呈碱性的盐的作用: CO2+2NaAlO2+3H2O=2Al(OH)3+Na2CO3 CO2+Na2SiO3+H2O=H2SiO3+Na2CO3H2O+CO2+C6H5ONaC6H5OH+NaHCO3二、硅及其化合物 (1)硅的晶体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2)硅及其最高价氧化物SiO2的晶体为原子晶体。 (3)硅虽是非金属,但可与氢氟酸作用置换出氢气。 (4)硅可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H2,而其他非金属均不能发生此类反应。 (5)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它不仅可与碱及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盐(通性),而且还可以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6)硅酸盐是多种硅的盐的总称,而通常所说的某酸盐,为一种酸根的盐。 单质 单质硅有无定形和晶体两种,晶体硅结构与金刚石相同,属于原子晶体,熔沸点较高,硬而脆,呈灰色,有金属外貌。已发现的硅的同位素共有12种,包括硅25至硅36,其中只有硅28,硅29,硅30是稳定的,其他同位素都带有放射性。常温下,硅不活泼,不与水、空气、酸反应,但能溶于碱:Si+2OH-+H2O=Na2SiO3+2H2加热时与许多非金属单质化合,还能与某些金属反应:(1)与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Si600 O2 SiO2 400 Cl2 SiCl4Si3N4 1000 N2 SiC 2000 C 2Mg+Si=Mg2Si (2)与酸反应硅遇到氧化性的酸发生钝化,它可溶于HF-HNO3的混合酸中3Si + 18HF + 4HNO3=3H2SiF6 + 4NO + 8H2O硅与氟化氢反应:Si + 4HF=SiF+2H硅与氢氟酸反应: SiF+ 2HF= H2SiF6(3)硅与浓碱反应 Si + 4OH- = SiO44- + 2H2 (4)在高温下与水蒸汽反应: Si(s) + 3H2O(g) H2SiO3(s) +2H2(g) SiO2与C混合,在高温电炉中加热可制备单质硅:2C+ SiO2CO + Si 其他制备单质硅的方法有: SiCl4 + 2ZnSi + 2ZnCl2SiO+ CaC2 = Si + Ca + 2COSiH4 Si+2H2 二氧化硅SiO2是无色晶体,Si原子和O原子以SiO4四面体的形式连在一起,属于原子晶体,因此性质和CO2差异很大。SiO2的熔沸点分别为1713、2230,难溶于普通酸,但能溶于热碱和氢氟酸中: SiO2+2NaOHNa2SiO+H2O SiO2+ 6HF= H2SiF6 + 2H2O因此玻璃容器不能用来盛放浓碱溶液和氢氟酸。硅酸及其盐硅酸H2SiO3是二元弱酸(K1=4.210-10 ,K2=1.010-12),和碱反应生成硅酸钠,在强碱性溶液中(pH14时),主要以SiO32-的形式存在;但pH在1113.5之间时,主要以Si2O52-存在;pH11缩合成较大的用多酸根离子;pH再低时,则以硅酸凝胶析出;当pH=5.8时,胶凝速率最快。在0、pH=23的水溶液中,SiCl4水解可以得到0.1moldm-3的H4SiO4溶液:SiCl4 + 4H2O = H4SiO4 + 4HCl常温下,用80%以上的硫酸与粉体Na2SiO3反应可以得到H2SiO3溶液:Na2SiO3 + H2SO4=H2SiO3 + Na2SO4硅酸盐所谓硅酸盐指的是硅、氧与其它化学元素(主要是铝、铁、钙、镁、钾、钠等)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它在地壳中分布极广,是构成多数岩石(如花岗岩)和土壤的主要成分。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是硅氧四面体;在这种四面体内,硅原子占据中心,四个氧原子占据四角。这些四面体,依着四面体,依着不同的配合,形成了各类的硅酸盐。 它们大多数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是硅酸盐工业的主要原料。硅酸盐制品和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科学研究及日常生活中。 化学上,硅酸盐指由硅和氧组成的化合物(SixOy),有时亦包括一或多种金属和或氢。它亦用以表示由二氧化硅或硅酸产生的盐。 在普通情况下,最稳定的硅酸盐是二氧化硅(SiO2)俗称石英,和类似的化合物。二氧化硅经常有微量的硅酸(H4SiO4)处于平衡状态。化学家认为石英是不可溶解的,但在长时间尺度下,它是可以流动的。此外,在碱性条件下,会出现H2SiO42-。大部分硅酸盐都是不可溶解的。 硅酸盐矿物的特征是它们的正四面体结构,有时这些正四面体以錬状、双链状、片状、三维架状方式连结起来。按正四面体聚合的程度,硅酸盐再细分为:岛状硅酸盐类、环状硅酸盐类等。常见的硅酸盐是Na2SiO3 ,其水溶液俗称“泡花碱”或“水玻璃”。Na2SiO3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遇到酸性物质就会生成硅酸: SiO32- + 2CO2 + 2H2O = H2SiO3 + 2HCO3- SiO32- + 2NH4+ = H2SiO3 + 2NH3无论在水溶液中还是在自然界中,硅酸盐中的硅总是以SiO4四面体的形式存在,如图1所示常见硅酸盐的组成结构为:每个SiO4四面体,Si:O=1:4,化学式为SiO44-两个SiO4以角氧相连,Si:O=1:3.5,化学式为Si2O72-, 图1 SiO4四面体SiO4以两个角氧分别和另两个SiO4相连成环状或长链状结构,Si:O=1:3。SiO4以角氧构造成双链,Si:O=4:11,化学式为Si4O11n6n-SiO4以三个角氧和其他三个SiO4相连成层状结构,Si:O=2:5,化学式为Si2O5n2n-SiO4以四个氧和其他四个SiO4相连成骨架状结构,Si:O=1:2,化学式为SiO2锡、锗、铅及其化合物单质单质的制备(1) 锗的制备先将含锗的矿石转化成GeCl4,经精馏提纯后,GeCl4水解成GeO2,再用H2在高温下将GeO2还原为单质Ge。超纯锗的制备是用区域熔融法,制造半导体的超纯锗的纯度高于99.99999%。(2) 锡的制备矿石经氧化焙烧,使矿石中琐含S、As变成挥发性物质跑掉,其他杂质转化成金属氧化物。用酸溶解那些可和酸作用的金属氧化物,分离后得SnO2,再用C高温还原SnO2制备单质Sn:SnO2(s) + 2C(s) Sn(L) + 2CO(g)(3) 铅的制备方铅矿先经浮选,再在空气中焙烧转化成PbO,然后用CO高温还原制备Pb:2PbS(s) + 3O2(g) 2PbO(s) + 2SO2(g)粗铅经电解精制其纯度可达99.995%,高纯铅(99.9999%的)仍需用区域熔解获得。单质的性质(1)锗锗是具有金属光泽的灰白色脆性金属,具有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具有半导体性质。对固体物理和固体电子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锗的熔密度5.32克厘米3,锗可能性划归稀散金属,锗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不与空气或水蒸汽作用,但在600700时,很快生成二氧化锗。与盐酸、稀硫酸不起作用。浓硫酸在加热时,锗会缓慢溶解。在硝酸、王水中,锗易溶解。碱溶液与锗的作用很弱,但熔融的碱在空气中,能使锗迅速溶解。锗与碳不起作用,所以在石墨坩埚中熔化,不会被碳所污染。锗有着良好的半导体性质,如电子迁移率、空穴迁移率等等。(2)锡锡是银白色的金属,较软,熔点为505K。锡有三种同素异形体,灰锡(金刚石型),白锡(四方晶体),脆锡(正交晶系)。白锡性软而有延展性,脆锡容易粉碎,由白锡到灰锡的转变虽然可在18以下发生,但这种转变非常缓慢,只在-48以下才显著。锡制物品在严寒地方放置太久,就会出现灰色的斑点,这种现象称为“锡疫”。常温下锡表面有一层保护膜,所以它在空气中和水中都是稳定的,把锡镀在铁皮的表面,成品就是马口铁。(3) 铅铅密度大,熔点高,是很软的重金属,用手指甲能在铅上刻痕。铅能阻挡X射线,所以可用铅制造防护用品,如铅玻璃、铅围裙及铅罐。常温下,铅可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氧化铅或碱式碳酸铅,保护底层金属不被氧化。铅的电极电势Epb/pb=-0.126V。铅易与稀硝酸和醋酸反应生成易溶的硝酸盐和醋酸配合物。化合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1)Sn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加热Sn(OH)2的悬浊液可得到红色、不稳定的SnO。Sn或SnO在空气中加热被氧气氧化成浅黄色的SnO2,冷却显白色。在Sn(II)或Sn(IV)的酸性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Sn(OH)2沉淀或Sn(OH)4胶状沉淀。Sn(OH)2和Sn(OH)4都是两性氢氧化物,既可溶于酸,又可溶于碱,但前者以碱性为主,后者以酸性为主。在浓强碱溶液中Sn(OH)3部分歧化为Sn(OH)62和浅黑色的Sn:2 Sn(OH)3 = Sn(OH)62 + Sn向Sn(IV)溶液中加碱或通过SnCl4水解都可得到活性的a-锡酸,反应如下:SnCl4 + 6H2O =a-H2 Sn(OH)6+ 4HCla-锡酸既可溶于酸,又可溶于碱Sn与浓硝酸作用则只能得到不溶于酸的惰性-锡酸SnO2nH2O。-锡酸既难溶于酸,又难溶于碱。经高温灼烧过的SnO2,不再和酸、碱反应,但能溶于熔融碱生成锡酸盐。(2)Pb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铅的氧化物有PbO(黄色,俗称密陀僧)、Pb3O4(红色,俗称红铅或铅丹)、Pb2O3(橙色)、PbO2(棕色)。PbO2是强氧化剂,在酸性溶液中能把Cl_、Mn2+ 氧化成Cl2、MnO4_PbO2 + 4HCl =PbCl2 + Cl2+2H2O5PbO2+2Mn2+ +4H+ = 5Pb2+ +2MnO4_+2H2OPb(OH)2是以碱性为主的两性物,溶于酸溶液生成Pb2+,溶于碱生成Pb(OH)3。卤化物(1)氯化锡SnCl2是强还原剂,能把Fe3+还原成Fe2+,将Hg2+还原为Hg2Cl2白色沉淀,SnCl2过量时,还进一步将Hg2Cl2还原成黑色单质Hg。 通Cl2入熔融的Sn生成SnCl4。常温下,SnCl4是略带黄色的液体,极易发生水解,能在空气中冒烟,用于制造舞台上的烟雾。常温下,稳定的水合物SnCl45 H2O 是白色不透明、易潮解的固体。(2)卤化铅向Pb2+溶液中加入Cl-溶液可得到PbCl2沉淀。PbCl2沉淀可溶于热水或高浓度的Cl-溶液中,生成PbCl42-。PbCl4是黄色液体,只能在低温下存在,在潮湿空气中因为水解而冒烟。硫化物锡、铅的重要硫化物有SnS(暗棕色)、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