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doc_第1页
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doc_第2页
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doc_第3页
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doc_第4页
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线性回归报告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目 录一、简介1二、数据描述1三、建立模型2四、对模型的诊断3(一)、对模型多重共线性的检验3(二)、检验模型中的强影响点4(三)、对模型异方差的检验5(四)、对模型自相关的检验5五、结论6附 录78一、简介本报告主要是研究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之所以研究这一问题,是因为,财政收入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首先,财政收入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大小往往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宏观调控的首要问题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包括总量上的平衡和结构上的平衡两个层次的内容。财政收入的杠杆既可通过增收和减收来发挥总量调控作用,也可通过对不同财政资金缴纳者的财政负担大小的调整,来发挥结构调整的作用。此外,财政收入分配也是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合理分配的主要工具。在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收入。因此,在税收体制及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会随着经济繁荣而增加,随着经济衰退而下降,经济增长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从财政收入的来源来分析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首先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工业和农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人口的多少影响着纳税人的数量,即影响着总税收的多少。还有人们的消费、地方和国家受灾情况也影响着我国的财政收入。为了分析各主要因素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建立财政收入(亿元)CS为被解释变量,农业增加值(亿元)NZ、工业增加值(亿元)GZ、建筑业增加值(亿元)JZZ、总人口(万人)TPOP、最终消费(亿元)CUM、受灾面积(万公顷)SZM等为解释变量的模型。数据样本为1978年-2003年共26个年份的统计数据。二、数据描述(一)、原始数据(见附录:表一)(二)、数据的简单描述【SAS code】:data aa;input CS NZ GZ JZZ TPOP CUM SZM;datalines;;proc corr data=aa ;var CS NZ GZ JZZ TPOP CUM SZM;run;三、建立模型根据SAS结果可知,选择自变量为NZ(农业增加值)、GZ(工业增加值)、JZZ(建筑业增加值)、TPOP(总人口)、SZM(受灾面积)因变量为CS(财政收入)的模型时,调整后的最大,C(p)最接近参数个数5,AIC和SBC最小,则说明该模型为最佳模型。对该模型做回归,结果见附录(表二)。对于整个模型,为0.9948,说明模型与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较高,F检验值较高,则说明模型通过F检验。对于各个参数的t检验,由各t值可知除了JZZ外其余变量都通过了t检验。模型为:+【SAS code】:proc reg data=aa;model CS= NZ GZ JZZ TPOP CUM SZM / selection=adjrsq cp AIC SBC VIF;run; 接下来对模型作多重共线性、强影响点、异方差和自相关的检验。四、对模型的诊断(一)、对模型多重共线性的检验由上截图结果可知,变量NZ、GZ、JZZ、TPOP的方差膨胀因子VIF都大于10,则说明模型中存在多重共线性。下面用逐步回归法修正模型中存在的多重共线性。分别做变量CS对5个变量的一元回归,结果如下:变量NZGZJZZTPOPSZM参数估计值0.9360.342.2250.4670.152t统计量10.7619.6518.567.552.940.82830.94150.93480.70360.26520.82110.93900.93210.69130.2345加入GZ的方程最大,则以GZ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结果如下:NZGZJZZTPOPSZMGZ,NZ-1.113(-8.68)0.73(16.29)0.9851GZ,JZZ1.26(2.50)-5.841(-1.81)0.9443GZ,TPOP0.417(10.60)-0.118(-1.93)0.9452GZ,SZM0.36(16.63)-0.048(-0.93)0.9387上图中数据为各模型回归中各变量的系数值,括号内为各参数的t检验结果,经比较,新加入NZ的方程=0.9851改进最大,而且各参数的t检验显著,则选择保留GZ。再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结果如下:NZGZJZZTPOPSZMGZ,NZ,JZZ-1.066(-8.38)1.135(4.50)-2.70(-1.63)0.9861GZ,NZ,TPOP-1.54(-11.76)0.788(22.59)0.151(4.65)0.9921GZ,NZ,SZM-1.12(-8.29)0.729(15.91)-0.005(-0.20)0.9845在GZ、NZ的基础上加入TPOP后的方程明显增大,且各个参数的t检验值都显著。加入JZZ后该参数的t检验没通过,加入SZM后反而变小,则选择TPOP加入模型。在此基础上加入剩下的两个变量做回归的结果没有明显改变,故模型中确定的变量为NZ(农业增加值)、GZ(工业增加值)和TPOP(总人口)。模型如下:+(二)、检验模型中的强影响点 SAS输出结果如下:可以根据上图DFFITS的绝对值是否大于1来判断哪个是强影响点。可知,第16、20、23和25个观测值为强影响点,去除后再做回归。得到模型如下: +去除强影响点后的大于之前的,说明拟合效果变好。【SAS code】:proc reg data=aa;model CS= NZ GZ JZZ TPOP CUM SZM / influence;run; (三)、对模型异方差的检验先用CS对GZ、NZ、TPOP做回归,得出残差平方和SSE=2044984,将得到的残差平方对GZ、NZ、TPOP做回归,即,提出假设:,得到回归平方和。带入式子运算得到:,所以接受原假设,则模型中无异方差的存在。【SAS code】:proc reg data=aa;model CS=GZ NZ TPOP/r p;output out=results r=residual p=yhat;run;data results;set results;e2=residual*residual;RUN;proc reg data=results;model e2=GZ NZ TPOP;run;quit;(四)、对模型自相关的检验a.自相关检验对模型做DW检验,DW值为1.47,查表得到、,则DW,此时不能判断是否存在自相关。因为自相关的后果比较严重,所以扩大拒绝区域,认为DW,且DW4-,则说明自相关已消除。残差的回归结果如下:最终的模型为:CS=-17488-1.599NZ+0.780GZ+0.195TPOP+0.355-0.795+ F=1392.89 DW=2.101 、分别为残差项滞后一期、二期的值。五、结论由最终的模型CS=-17488-1.599NZ+0.780GZ+0.195TPOP+0.355-0.795+可知,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与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和总人口数有关。因为无论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数据,还是总人口数、人均消费等,都有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的趋势,所以当它们作为回归模型的自变量时,存在一定的多重共线性。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消除了多重共线性。模型还通过了异方差的检验。由于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所以存在一定的自相关,通过对其残差进行滞后两期的回归解决了自相关问题。根据模型可看出,当其他因素变时,增加一个单位的农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减少1.599个单位;同样其他因素不变时增加一个单位的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增加0.78个单位;其他因素不变时,人口总数增加一个单位财政收入增加0.195个单位。附 录表一:1978-2003年财政收入及其影响因素数据年份财政收入(亿元)CS农业增加值(亿元)NZ工业增加值(亿元)GZ建筑业增加值(亿元)JZZ总人口(万人)TPOP最终消费(亿元)CUM受灾面积(万公顷)SZM19781132.31018.41607.0138.2962592239.15076019791146.41258.91769.7143.8975422619.43937019801159.91359.41996.5195.5987052976.14453019811175.81545.62048.4207.11000723309.13979019821212.31761.62162.3220.71016543637.93313019831367.01960.82375.6270.61030084020.53471019841642.92295.52789.0316.71043574694.53189019852004.82541.63448.7417.91058515773.04437019862122.02763.93967.0525.71075076542.04714019872199.43204.34585.8665.81093007451.24209019882357.23831.05777.2810.01110269360.15087019892664.904228.06484.0794.011270410556.54699119902937.105017.06858.0859.411433311365.23847419913149.485288.68087.11015.111582313145.95547219923483.375800.010284.51415.011717115952.15133319934348.956882.114143.82284.711851720182.14882919945218.109457.219359.63012.611985026796.05504319956242.2011993.024718.33819.612112133635.04582119967407.9913844.229082.64530.512238940003.94698919978651.1414211.232412.14810.612362643579.45342919989875.9514552.433387.95231.412476146405.950145199911444.0814472.035087.25470.612578649722.7499812000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