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摄影艺术语言的创造与提炼.doc_第1页
浅谈摄影艺术语言的创造与提炼.doc_第2页
浅谈摄影艺术语言的创造与提炼.doc_第3页
浅谈摄影艺术语言的创造与提炼.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摄影艺术语言的创造与提炼杨成文 何春霞(红河学院美术学院 云南蒙自 661100)【摘要】摄影中的艺术形象是摄影者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要使艺术形象能够充分有效地传达情感,创作时必须注重对摄影语言(包括光线、影调色调、线条、镜头感等)的提炼和创造,借以强化艺术形象的表现力。【关键词】摄影语言;艺术创造;提炼摄影艺术是光与影的艺术,光是摄影的命脉和灵魂,无光便无影。完成摄影的过程需要光,塑造艺术形象也依靠光。光线在摄影中不仅用来照明被摄体,它还担负着传达被摄体的某些信息,如被摄体的形状、色彩、质感、空间、意境等,都必须通过光线的效应才能表现出来。刘半农先生曾说:“景物虽好,而不能采取适当的用光,画面仍是死的”。光线的合理运用不仅反映出摄影创作者的个人品位,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作品的成败。创作时,我们不能单从表像观察光、而要在实际的构思中去灵活运用光。掌握光的效应,摸透光的变化规律,充分了解光的变化对艺术形象的塑造带来的视觉效果。以自然光为例,由于色温的不同,早晨和傍晚拍出的画面就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调子,烘托出不同的画面氛围。如本人在拍摄哈尼梯田时,在同一地点,依据光质、光效、光色的不同,拍出的作品视觉效果各异。因此,在实际拍摄时,我们要留意光源的变化、了解光线的特点、巧妙地驾驭光线,使熟悉的、平常的被摄形象向陌生的、神秘的形象转化。影调和色调的处理也是创造摄影艺术形象的又一手段。我个人并不赞成影调和色调对艺术形象的塑造谁优谁劣,只要处理得当,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黑白摄影中,我们可以利用光线自由地处理画面中的线条和结构,排除色彩的干扰,把被摄对象通过黑白灰的关系表现出来,黑白摄影虽然没有艳丽的色彩,但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能赋于艺术形象一种气魄,让人充满想象。看美国摄影大师韦斯顿的作品青椒、人体等系列,都是通过黑白灰的影调关系塑造艺术形象,其作品内涵已经超出了被摄体本身所固有的含义,作品让人过目不忘。最关键是必须理解黑白胶片的感色性,拍摄时能够做到排除色彩的干扰,把五彩缤纷的世界用黑白灰的关系表现出来,使画面上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彩色摄影主要运用摄影中三原色三补色的原理,在画面组织上借助各种对比关系(大小、冷暖、虚实、动静、新旧等)塑造艺术形象以取得强烈的视觉效果。面对被摄体,应综合分析比较,黑白和彩色哪种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更富表现力。很多战争中对伤员的拍摄通常用彩色来表现,这是因为事件的冷酷无情使主体得到了强化。彩色摄影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哲学上的对立统一关系,处理好画面中的各种对比关系,力求画面视觉均衡统一,避免画面过“花”过“乱”。所以在实际创作中对摄影语言的运用我并不选择放弃色调或偏好影调,只要对艺术形象的塑造达到预期效果,两种表现手段兼可用之。除了光线、影调与色调外,线条对艺术形象的塑造同样具有表现力。克莱夫贝尔曾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19世纪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在绘画创作中,把所有的物体概括成许多的直线和垂线,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形式感。自然界中的任何物体都有其特定的形状,而这些形状的物体都存在着边缘界限,将这些边缘界限抽象化,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线条。例如哈尼梯田就是由许多的曲线组成。这些形象化的线条对摄影构图很有帮助,它们不仅美化了画面,而且还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梯田的这些曲线表现出强烈的动感,能使人产生一定的联想。因此,在实际创作中要特别讲究线条的设计和运用。要学会通过细致而敏锐的观察去发现和提炼线条。善于利用角度,光线,镜头等手段,把艺术形象的外沿轮廓加以突出和强调,使艺术形象更鲜明、更生动。强调一点的是,有些唯美主义摄影者运用线条一味追求画面美感,有时过分强调画面“对称”和“均衡”,却使画面显得过于呆板。艺术摄影创作中,线条对画面的表现应遵循“统一中应有变化”的原则。 艺术摄影中,镜头感的合理运用也可以强化艺术形象的表现。战地摄影家罗伯特卡帕曾做过这样的论述:“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的不够近”。这里的“近”除了我们要长期深入生活,用心交流和体验外,也深刻的表明镜头感对艺术形象的表现力。我们应依据被摄对象自身特点灵活选用鱼眼、广角、标准或摄远。摄影家曼瑞曾说:“与其拍摄一个物体,不如拍摄一个意念,与其拍摄一个意念,不如拍摄一个幻梦。追踪、虚焦对艺术形象的塑造也能获得一种特殊情调。在有些作品中,利用夸张、变形等摄影语言可以使艺术形象变成超现实的。除了光线、影调色调、线条、镜头感等摄影语言,个人风格也能强化画面的艺术形象。齐白石主张“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英国作家王尔德指出:第一个用花比喻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喻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喻美人的则是蠢材了。摄影艺术创作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摄影大师郎静山,在摄影艺术领域里寻找表现“中国美”的方法。他以相机代替画笔,将绘画的高超境界融入到摄影艺术之中,创造了集锦摄影法,塑造了“影中有画,画中有影”的一种自在无为的风格。摄影艺术创作除了要体现个人风格外,更要求创新。张艺谋导演的“我的每一次创作,都力求与过去不同、与他人不同”。创新是作品价值的根本所在,没有创新,艺术就没有生命力。而创新就需要创作者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直觉能力,需要摄影者面对众多的素材,确立出一个好的立意和一个新奇的画面组织形式。力求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情景交融、虚实相间、动静结合、形神兼备。当今时代是数码时代,在进行摄影创作时,大多摄影师借助计算机上的PS软件来“造相”。就我个人认为:只要做到天衣无缝,可以异想天开、移花接木。因为摄影创作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是现在有些摄影者过于迷恋这种手法,一味沉溺于数码制作,作品中找不到一点点前期摄影材料,导致很多作品看起来失真。那么这种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只能称为设计而不是摄影。经典的摄影作品,是摄影家艺术劳动成果的结晶,是其艺术修养的浓缩。塑造经典的摄影艺术形象,除了好的选题外,在摄影语言的运用上应细细推敲考究。只有好的主题和经典摄影语言的高度结合,才能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我始终认为追求影像形式上的新颖是具有意义的,因为人的视觉不喜欢看重复的影像。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进行专业的基本功训练,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对摄影语言的把握能力、对典型瞬间的感知能力,力求在光、影、色最佳组合的瞬间,创作出想象大胆、构思奇特、意境深远的摄影作品。【参考文献】1阮义忠.摄影美学七问【M】.中国摄影出版社,1999年1月1日2约翰伯格著.戴行铻译.观看之道【M】.广西师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