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pdf_第1页
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pdf_第2页
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pdf_第3页
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pdf_第4页
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 7 0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 V 1 3 3 3一1 0 4 8 3 5 2 0 3 7 2 9 2 m L C 一 3 5 4 5 x 0 1 0 1 1 X2 9 2 尸二一 尸二一入 0 9 b x AM 1 0 0 1 3 6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所负 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谢松亮 汤狄美 汪幼梅 陆继光 吴菊珍 藏庆珊 2 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为 G J 5 6 8 4 1 总则 1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 民 用建筑及构筑物混凝土用减水剂质量的鉴定 工程选用减水剂时 可参照本标准 试验时可采用该工程所用的 材料 1 2 定义及分类 减水剂是在不影响混凝土和易性条件下 具有减水及增强作用的外加剂 按其作用分 为普通型减水剂 高效型减水剂 早强型减水剂 缓凝型减水剂和引气型减水剂 1 2 1 普通型减水剂 具有一般减水 增强作用的减水剂 1 2 2 高效型减水剂 具有大幅 度减水 增强作用的减水剂 1 2 3 早强型减水剂 兼有早强作用的减水剂 1 2 4 缓凝型减水剂 兼有缓凝作用的减水剂 1 2 5 引气型减水剂 兼有引气作用的减水剂 2 混凝土减水剂质f 准 2 1 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 鉴定任何一种减水剂均需测定掺减水剂混凝土的性能 并应满足表2 1 混凝土减水剂 质量标准之要求 2 2 混凝土试验条件 检测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时 混凝土的试验条件应遵照下列规定 2 2 1 材料 2 2 1 1 水泥 应采用熟料中几A含量在5 一8 并以二水石膏作调凝剂的4 2 5 号或 5 2 5 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其质量应符合现行的水泥国家标准 若用硬石膏作调凝剂时 其掺 九 混 凝 土 外 加 剂 1 量不宜超过调凝剂总量的1 20 2 2 1 2 砂子 采用二区中 砂 应符合 J G J 5 2 7 9 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2 2 1 3 石子 采用粒径为5 一 2 0 m m的卵石或碎石 应符合 J G J 5 3 7 9 普通混凝土用 卵石或碎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2 2 1 4 水 采用清洁的 饮用水 2 2 2 基准混凝土 2 2 2 1 水泥 用量 3 0 5 士 5 k g m 3 o 2 2 2 2 砂率通过试拌 选择基准混凝土最佳砂率 2 2 2 3 坍落度6 士 l c m o 2 2 3 试验混凝土 2 2 3 1 水泥 砂子和石子用量与基准混凝土相同 掺引气型减水剂的混凝土的 砂率应比 基准混凝土的砂率减少1 一 3 9 6 0 2 2 3 2 坍落度6 士 l c m o 2 2 3 3 减水剂掺量 按研制单位或生产厂推荐的 掺量 2 2 4 试块制作及养护 2 2 4 1 搅拌方法 试验混凝土应与基准混凝土在相同 条件下搅拌 试验采用机械搅拌 将 全部材料及减水剂倒人搅拌机后 搅拌三分钟 出料后在铁板上用人工翻拌二次 拌和量应 不少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四分之一 2 2 4 2 试块制作及养护 试块的成型振捣方法应与含气量测定的成型方法一致 用振动 台 成型 振动1 5 2 0 s 用插人式高频振捣器 振捣l o s 试块成型后应硕盖 以防止水分蒸 发 在室温为 加士 3 情况下 静置一昼夜 然后编号拆模 拆模后试块立即放在温度为 2 0 1 3 C 湿度为9 0 9 6 以 上的 标准养护室中养护 2 3 混凝土减水剂试验项目 2 3 1 需 进行掺减水剂的 混凝土减水率 泌水率 含气量 凝结时间 抗压强度 以及收 缩等 试验项目 2 3 2 减水剂产品 应均匀 稳定 为此 应根据减水剂品种 定期选测下列项目 固体含量 或含 水量 p H值 比 重 密 度 松散容重 表面张 力 起泡性 抓 化物 含里 主 要成分含 量 如硫 酸盐含量 还原糖含量 木质素含量等 钢筋锈蚀快速试验 净浆流动度 净浆减水率 砂浆 减水率 砂浆含气量等 2 3 3 掺减水剂的 混 凝土 性能除 按表2 1 要求的 项目 外 根据工程要求选测 抗冻融 性及混 凝土中 钢筋锈蚀试验等 沮扭土减水荆质且标准金 21 试验项目 减水荆类别 普通型高效型 早强型级凝型 引气型 质 t标准 减水率 泌水率比 含气量 绝对值 5 51 0 0 3 0 1 2 簇1 0 0 3 0 5 簇1 0 0 3 0 5 c1 0 0 3 0 1 0 9 5 3 0 5 5 7 7 2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 续表 注 1表中 所列数据为试验混凝土与基准棍凝土的 差值或比值 z 自 本标准实施之日 起 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1 9 8 0 年批准的 木质素磺酸钙减水荆在混凝土中使用的技术 规定 的第七条作废 3 混凝土减水剂试验方法 3 1 减水率 3 1 1 仪器设备 坍 落 度 筒 b 捣棒 小铲 钢板尺 抹刀等 3 1 2 试验步骤 3 1 2 1 测定基准混凝土的 塌落度 记录达到该塌落度时的单位用水量 w o o 3 1 2 2 在水泥用量相同 水泥 砂 石比 例保持不变的 条件下 测定掺减水剂的混凝土达 到与基准混凝土相同塌落度时的 单位用水量 Wl 3 1 3 试验结果处理 减水率按 3 1 式计算 一 Wi 一W m 7 J l l 1 一 气 二 一X 1 0 0 w 0 3 1 式中 叭 基准 混凝土 单位用 水量 掩 m 3 w 掺 减水剂的 混 凝土 单位 用水 量 k g m 3 3 2 泌水率 3 2 1 仪器设备 a 容重筒 取内 径1 8 5 c m 高2 0 c m 容积为5 L 的容重筒 带盖 或玻璃板 b 磅称 称量5 0 k g 感量5 呢 具塞量筒 1 0 0 m L d 其他 吸液管 定时钟 铁铲 捣棒及抹刀等 九 混 凝 土 外 加 荆7 7 3 3 22 试验步骤 3 2 2 1 容重筒用湿布润湿 称重 G o 3 2 2 2 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人筒中 在振动台上振动2 0 s 然后用抹刀将顶面轻轻抹 平 试样表面比筒口 边低2 c m左右 3 2 2 3 将筒 外壁及边缘擦净 称出筒及 试样的 总重G 然后将筒静置于 地上 加盖 以 防 止水分蒸发 3 2 2 4 自 抹面开始计算时间 前6 0 m i n 每隔1 0 m i n 用吸液管吸出泌水一次 以后每隔 2 0 m in 吸水一 次 直至 连续三次无泌水为止 吸出的 水注 人量筒中 读出 每次吸出 水的累 计 值 准确至毫升 3 2 2 5 每次吸出泌水前5 m i n 应将筒底一侧垫高约2 c m 使筒倾斜 便于吸出泌水 取出 泌水后仍将筒轻轻放平盖好 3 2 3 试验结果处理 泌水率按下式计算 B V w W G G w x 1 0 0 3 2 1 G w Gl 一G o 式中 B 泌水率 V w泌水总量 9 W一 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 9 G 一 一混 凝土 拌合物的 总 重量 9 G w试 样重量 9 G 筒及试 样重 9 G 一 一筒重 9 泌水率值取三个试样的 算术平均值 如其中 一个与平均值之差大于平均值的2 0 时 则取二个相近结果的 平均值 泌水率比 按下式计算 泌水率比 基准混凝土泌水率 3 2 2 3 3 含气量 气压法 参照国 标混凝土基本性能试验一 拌合物性能试验 注 检测减水剂成型时 装料和振捣方法与国标不同 应按下列规定 混凝土试样一次装满容器 并略高于容器 采用振动台 成型 振动1 5 2 0 s 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 3 4 1 4 0 0 0 次 m in 成型 振动 l o s 棒头沿试样中心插人 距底约 2 c m 3 4 含气量 水压法 参照国 标混凝土基本性能试验 拌合物性能试验 注 检测减水剂成型时 装料和振捣方法与国标不同 应按下列规定 混凝土试样一次装满容器 并略高宁容器 7 7 4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 采用振动台成型 振动巧一 加50 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 0 3 4 1 4 0 0 0 次 m i n 成型 振动 l o s 棒头沿试样中心插人 距底约 2 M n o 3 5 凝结时间 贯人阻力法 3 5 1 仪器设备 a 贯入阻力仪 最大负荷为1 2 0 吨 精度0 5 k g 附有可拆装的贯人度试针两个 其断 面积分别为1 M2 和0 2 2 0 b 砂浆容器 容器要求坚实 不透水 不吸水 无油渍 截面为圆形或方形 直径或边长 为1 5 c m 高度为1 5 c m o 吸管 d 筛子 孔径为5 m m o 计时钟 3 5 2 试验步骤 3 5 2 1 试样制备 a 将混凝土拌合物通过5 二 筛 振动筛出的砂浆装在经表面湿润的塑料盆内 b 充分拌匀筛出 砂浆 装人砂浆容器内 在振动台上振2 3 s 置于 2 0 1 2 室温条件 下 3 5 2 2 贯人阻力测试 a 在初次测试贯人阻力前 清除试样表面的泌水 然后测定贯人阻力值 先用断面为 l c m 2 的 贯人度试针 将试针的支承面与砂浆表面接触 在 l o s 内 缓慢而均匀地垂直压人砂 浆内 部2 5 c m深度 记录所需的压力和时间 从水泥与水接触开始计算 贯人阻力值达 3 5 N m m 2 3 5 k g f c m 2 以 后 换用断面 为 2 c m 2 的 贯人度试针 每次测点应避开前一次 的测试孔 其净距为试针直径的2 倍 至少不小于1 5 c m 试针距容器边缘不小于2 5 c m a b 在 2 0 土 2 条件下 普通混凝土贯人阻力初次测试一般在成型后3 4 h 开始 以后 每隔1 h 测定一次 掺早强型减水剂的混凝土一般在成型后1 一 2 h 开始 以后每隔 半小时测 定一次 掺缓凝型减水剂的混凝土 初测可推迟到成型后4 6 h 或更多以后每隔1 h 进行一 次 直至 贯人阻 力略大于2 8 N m m 2 2 8 0 k g f c m 2 o 3 5 3 试验结果处理 3 5 式中 3 1 贯人阻力按 3 5 1 式计算 贯人阻力1 0 一 N mm 2 3 5 1 贯 人 阻 力 一 多 k g cm 2 P 贯人深度达2 5 c m时所需的净压力 掩 A 贯人度试针断面面积 c m z o 3 5 3 2 以 贯人阻力为纵坐标 测试时间为横坐标 绘制贯人阻力与时间关系曲 线 3 5 3 3 以3 5 N m m 2 x3 5 吨f cm 和28N mm 2 8 0 k g f c m z 划两条平行横坐标的 直线 直线与曲 线交点的横坐标值即为初凝和终凝时间 3 5 3 4 试验精度 试验应固定人员及仪器 每盘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 三个试样为一组 凝结时间取 九 混 凝 土 外 加 别7 7 5 三个试样的平均值 试验误差值应不大于平均值的士 3 0 m i n 如不符合要求应重做 3 6 立方体抗压强度 3 7 Al A1 1 参照国标混凝土基本性能试验 基本力学性能试验 收缩 参照国标混凝土基本性能试验 基本力学性能试验 附录A 减水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参考件 固体含 或含水t 仪器设备 a 扁平式称量瓶 I O M L 或2 0 m L b 电 热鼓风干燥箱0 2 0 0 或电 热真空干燥箱 分析天 平 称量2 0 0 g 感 量0 l m g d 干燥器 装有硅胶 0 2 4 0 m m a A l 2 试验步骤 称取3 5 g 样品置于洁净恒重的扁平式称量瓶中 在烘箱中以1 0 0 1 0 5 0烘干或真空 干燥至恒重 烘干温度可视减水剂特性而定 然后放人装有硅胶的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 重 A l 3 试验结果处理 固 体含量按下式计算 固 体 含 量 一 孕X 1 0 0 W A l 1 含水量按下式计算 含水量 l 一 固 体含量 A 1 2 式中 w 干燥前的样品重量 9 wZ 千 燥后的 样品 重量 9 取三个试样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精确到0 0 1 0 A 2 哪 值 A 2 1 仪器设备 a 酸度计 b 甘汞电极 c 玻璃电极 A 2 2 试验步骤 A 2 2 1 电极安装 先把电极夹子夹在电极杆上 然后将已 在蒸馏水中浸泡2 4 小时的玻璃电 极和浸在饱和 抓化钾溶液中的甘汞电极夹在电极夹子上 并适当地调整两支电极的高度和距离 将两支电 7 7 6第一部分 主要建筑材料的 检侧方法标准 极的插头引出线分别正确地全部插人插孔 以便紧固在接线柱上 A 2 2 2 校正 将适量的标准缓冲溶液注人试杯 将两支电 极浸人溶液 b 将温度补偿器调至在被测缓冲液的实际温度位置上 按下读数开关 调节读数校正器 使电表指针指在标准溶液的p H值位置 d 复按读数开关 使其处在放开位置 电 表指针应退回到p H 7 处 e 校正至此结束 以 蒸馏水冲 洗电 极 校正后切勿再旋转校正调节器 否则必须重新校正 A 2 2 3 测量 a 用滤纸将附于电 极上的剩余溶液吸干或用被测溶液洗涤电 极 然后将电 极浸入被测 溶液中 b 温度器拨在被测溶液的温度位置 按下读数开关 电表指针所指示的值即为溶液的 p H值 测量完毕后 复按读数开关 使电表指针退回p H位置 用蒸馏水冲洗电极 以待下 次测量 A 2 2 4 精度 取三个试样测定数据的 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精确至0 t o 试验在2 0 士 2 条件下进行 q I o 9 A 3 比重 岭 一 a 图A 3 液体比重天平示意图 1 一托架 2 横梁 3 玛瑙刀座 4 一支柱 紧固螺钉 5 一测锤 6 玻璃量筒 7 一等 重祛码 8 一水平调节螺钉 9 一平衡调节 器 1 0 重心调节器 A 3 1 仪器设备P Z A 5 液体比重天平 A 3 2 试验步骤 A 3 2 1 天平的安装和调整 使用时先将盒内各种零件顺次取出 将测锤 5 和玻 璃量筒 6 用纯水或酒精洗净 再将支柱紧定螺钉 4 旋 松 托架 1 升至适当高度后旋紧螺钉 横梁 2 置于托架 之玛瑙刀座 3 上 用等重砧码 7 挂于横梁右端之小钩 上 调整水平调节螺钉 8 使横梁上的指针与托架指针 尖成水平线 以示平衡 如无法调整平衡时 首先将平衡 调节器 9 上的定位小螺钉松开 然后略微转动平衡调节 器 9 直至平衡止 仍将中间定位螺钉旋紧 严防 松动 将等重硅码取下 换上整套测锤 此时必须保持平衡 但允许有士 0 0 0 0 5 的误差存在 如果天平灵敏度高 则将重心调节器 1 0 旋低 反之旋高 A 3 2 2 测试步骤 a 将被测试溶液放人玻璃量筒内 b 将测锤浸人被测液体中央 这时横梁失去平衡 在横梁V形槽与小钩上加放各种骑 码使之恢复平衡 即是测得液体之比重数值 读数方法 横梁上V形槽与各种骑码的关系皆为十进位 九 混 凝 土 外 加 剂7 7 7 砖码放在各个位置上 珐 码的 名义 值 5 g5 0 0 一 5 0 m g5 哪 其代表的数值 放在第十位 小钩上 时则为 放在第九位 横梁 V形槽上 时则为 放在第八位 横梁V形槽上 时则为 1 0 9 0 8 0 1 0 0 9 0 0 8 0 0 1 0 0 0 9 0 0 0 8 0 0 0 1 0 0 0 0 9 0 0 0 0 8 以此类推 A 3 2 3 注意事项 a 定期进行清洁工作和计量性能检定 b 天平要移动位置时 应把易于分离的零件 部件及横梁等卸下分离 以免损坏刀刃 A 3 2 4 精度 取三个试样测定数据的 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精确到0 0 0 1 试验在 2 0 士 2 条件下进行 A 4 密度 A 4 1 仪器设备 a 比重瓶 5 0 m L 或1 0 0 m L b 分析天 平 称量2 0 0 8 感量0 1 m g 干燥器 装有硅胶冲2 4 0 或3 0 0 m m o A 4 2 试验步骤 A 4 2 1 校正比 重瓶的容积 a 依次用水 丙酮 乙 醚洗净比 重瓶 放人装有硅胶的干燥器内自 然干燥至重 称量空 瓶重量 G o b 在比 重瓶中 装人蒸馏水至毛细管上口 相平 将它置于干燥器内 2 4 h 后称量比 重瓶 装水后的重量 G O 计算比重瓶的校正容积 比重瓶的校正容积按下式计算 V 4 3 正二G 一Go d A 4 1 式中 V 校 正 比 重瓶的 校正容积 m L G o 比 重瓶的 空瓶重量 9 G t 比 重 瓶装满蒸 馏水重量 g d 水在2 0 时的密度 g M L A 4 2 2 密度测定 按所需的浓度称取减水剂样品于5 0 m L 烧杯中 按照配5 0 m L 或1 0 0 m L 来计算 先 加人少量蒸馏水搅拌溶解 装人容积已 经过校正的比重瓶中 然后加蒸馏水摇匀 再加少许 蒸馏水使溶液上升到毛细管上口 相平 摇匀放置子干燥器内 2 4 h 后称量比 重瓶装人减水剂 溶液后的 重量 G Z o A 4 3 试验结果处理 减水剂溶液的密度按下式 A 4 2 或 A 4 3 计算 7 7 8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 P G Z VK F G o x 1 0 3 k g m 3 或 式 中 G 2 一G P V to 豆 g m L A 4 2 W 3 A4 4 P 减 水剂 溶液的 密度 k g m s 或 g m L G Z 比 重瓶装人 减水剂溶液 后的 重量 9 精度 取三个试样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试验在 2 0 土 2 条件下进行 松散容重 精确至0 0 0 0 5 0 1 仪器设备 a 5 0 0 m L容 重筒 内 径7 5 m m 高1 1 5 m m b 药物天平 称量1 0 0 0 g 感量l g o 2 试验步骤 2 1 容重筒容积校正 称取容重筒和玻璃板的重量 将自 来水装满容重筒 用玻璃板沿筒口 推移使其紧贴水 盖住筒口 玻璃板和水面间不得带有气泡 擦干筒外壁的水 然后称其重量 容重筒的校正容积按下式计算 A5A5ASAS面 V 校 正 6 a 5 1 式中 V I G Z 容 重 筒 及玻 璃 板 总 重 g G 3 容重 筒 玻璃板及水总 重 g A 5 2 2 松散容重测定 a 称量干 燥的5 0 0 m L 空容重筒的 重量 G 砂 b 将减水剂在高于容重筒顶面2 c m处装人容重筒内 直至试样超出容重筒口高度 用直尺 沿筒口 中 心向 两侧 方向 轻 轻刮平 然 后称其重量 G A 5 3 试验结果处理 松散容重按下式 A 5 2 或 A 5 3 计算 d qs 乓 户 x 1 0 3 A S 一 或 式中 d GI 一G V校 正 k g m g c m A 5 3 d p 松散容 重 掩 m 3 或 g c m G o 空 容重筒重 9 G l 容 重筒装满 减水剂后的 重 9 取三个试样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精确至0 0 1 0 表面张力 铂环法 肠 1 仪器设备 九 混 凝 土 外 加 剂7 7 9 a 界面张力仪 B Z Y 1 8 0 b 比重瓶 5 0 m L 或 l 0 0 m L 分析天平 称量2 0 0 g 感量0 1 m g o A 6 2 试样制备 减水剂按在混凝土中推荐掺量的两倍定为被测溶液的百分浓度 A 6 3 试验步骤 A 6 3 1 配制试样 测定减水剂溶液的密度 A 6 3 2 将仪器调至水平 用质量法对仪器进行校正 详见产品 说明书 A 6 3 3 把铂金环放在吊 杠臂的 下末 端 调节微调 使吊 杠 臂上的 指 针与反 射镜上的 红 线重 合 A 6 3 4 把被测液倒人盛样皿中 离皿口5 7 m m 并将样品座升高 使铂金环浸人液体内 5 一7 mmo A 6 3 5 旋转蜗轮把手 匀速增加钢丝扭力 同时下降样品座 使向上与向下的二个力保持 平衡 保持指针与反射镜上的红线重合 直至环被拉脱离开液面 在游标盘读出尸值 重复 弃次 A 6 4 试验结果处理 溶液表面张力 按下式 A 6 1 或 A 6 2 计算 或 校正因子 F 按下式计算 口二F 尸 口 F 尸 m N m d y n c m A 6 1 A 6 2 F 0 7 2 5 0 昌 黔瓷 0 0 4 5 3 4 1 6 7 9 R 1 r A 6 3 式中 A6 5 A6 5 表面张力 m N m或d y n c m P 游标盘上读数 m N m或d y n c m C 铂金环周长2 7 rR c m R 铂金环内 半径和铂金丝半径之和 c m d 上相密度 g M 空气密度 D 下相密度 g m L 被测溶液密 度 r 铂金丝半径 c m 注意事项 1 试验时被测溶液 盛样皿 铂环等须保持相同的温度 试验需在 2 0 士 0 5 条件 下进行 A 6 5 2 被测溶液 盛 样皿 铂环必须保 持清洁 不得沾 有污物 A 6 5 3 铂环在液面上要保持水平 在接近分离点时要保持液面平稳 A 6 5 4 如果被侧样品内有沉淀物 必须过滤去除沉淀后方能测定 A 7 表面张力 毛细管法 A 7 1 仪器设备 a 两端开口的玻璃毛细管 b 电热鼓风干燥箱0 一 2 0 0 r 比重瓶 5 0 n i L或 1 0 0 m L o 7 8 0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侧方法标准 d 分 析天平 称量2 0 吸 感量0 l m g o A 7 2 试 样制备 减水剂按在混凝土中推荐掺量的两倍定为被测溶液的百分浓度 A 7 3 试验步骤 A 7 3 1 配制试 样 侧定减水剂溶液的密度 A 7 3 2 将清洗过的干燥的毛细管垂直固定于溶液中 开始时毛细管放得比实验位置低 2 一 3 c m 并且在此位置保持几分钟 A 7 3 3 将毛细管稍稍垂直上提 并固定于支架上 稳定2 0 分钟 让被测溶液在毛细管中 自行上升 A 7 3 4 测量毛细管中液面上升高度 h 反复试验两次 读数之差不应大于0 5 m m o A 7 4 试验结果处理 溶液的表面张力按 A 7 l 或 A 7 2 式计算 二 杏 h r d z m N m 乙 A 7 1 或 式中 一 告 h rd g d y n c m W 2 表面张力 m N m或d y n c m h 液面上升高度 c m r 毛细管半径 c m d 被测溶液密 度 g c m 3 g 地区 重力加 速度 c m s 2 o 起泡性 机摇法 仪器设备 a 摇泡机 见图A 8 b 具塞量筒 l 0 0 m L 朋A8 图A 8 摇泡机示意图 t 主 架 2 一升降架 3 一具塞 量筒 4 一曲臂 5 减速箱 6 一电动机 一底座 容量瓶 5 0 0 m L d 移液管 2 0 m L 秒表 A 8 2 试样制备 减水剂按在混凝土中推荐掺量的两倍定为被测溶液的百分浓 度 A 8 3 试验步骤 A 8 3 1 用5 0 0 m L 容量瓶配制所需浓度的减水剂溶液 A 8 3 2 在具塞量筒中 沿壁装人一定浓度的减水剂溶液2 0 m L I 将具塞量筒固定于摇泡机的样品座上 A 8 3 3开 动 摇 泡 机 摇3 0 s 8 4 次 静置 立即 迅速 量出 泡 沫 最顶 点的体积 记录从停机开始到泡沫消退至刚露出水面的时间 A 8 4 试验结果处理 A 8 4 1 发泡体积等于摇3 0 s 后泡沫最顶点的体积与起始体积 2 0 m L 之差 九 混 凝 土 外 加 剂7 8 1 A 8 4 2 消泡时间为从停机开始到泡沫消退至刚露出水面所需的时间 A 9 起泡性 手摇法 A 9 1 仪器设备 a 具塞量 筒 1 0 0 m L b 容量瓶 5 0 0 m L 移 液 管 2 0 m L d 秒表 A 9 2 试样制备 减水剂按在混凝土中 推荐掺量的两倍定为被测溶液的百分浓度 A 9 3 试验步骤 A 9 3 1 用5 0 0 m L 容量瓶配制所需浓度的减水剂溶液 A 9 3 2 在具塞量筒中 沿壁装人一定浓度的减水剂溶液4 0 m L A 9 3 3 用手强烈摇动2 0 次静置 立即迅速量出泡沫最顶点的体积 记录从静置开始到泡 沫消退至刚露出水面的时间 A 9 4 试验结果处理 A 9 4 1 发泡体积等于 摇2 0 次后泡沫最顶点的 体积与起始体积 4 m L 之差 A 9 4 2 消泡时间为从停机开始到泡沫消退至刚露出水面所需的时间 A 1 0 撅化物含f A 1 0 1 仪器 设备 电 位测量仪 直流数字电压表或自 动电位滴定计或酸度计 b P A g 银离子电极或2 1 6 型银电 极 参比电极 2 1 7 型双盐桥饱和甘汞电极 d 电磁搅拌器 1 0 M L自 动滴定管 下接聚乙烯塑料毛细管 f 2 5 m L自 动滴定管 下接聚乙 烯塑料毛细 管 g 4 0 0 m L 烧杯 A 1 0 2 试剂 a 0 1 0 0 0 N抓化钠标准溶液 精确称取5 8 4 4 8 分析纯N a C l 用蒸馏水 或去离子水 溶解并稀释至1 L 摇匀 抓化钠应在1 3 0 一1 5 0 烘干2 h 此溶液即为0 1 0 0 0 N N a C l 标准 溶液 b 0 1 N硝酸银溶 液 称取1 7 8 精确1 6 9 8 7 3 8 分析纯固 体瑰N C g 用蒸馏水溶解 放 人1 L 棕色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摇匀 用0 1 0 0 0 N N a C l 标准溶液对硝酸银溶液进行标定 标定0 1 N硝酸银溶液 取l O m L 0 1 0 0 0 N N a C l 标准溶液于烧杯中 加蒸馏水稀释至 2 0 0 m L 加 2 m L浓 1 1 N O 用A g N O 3 溶液滴定 用电位法滴定终点 过等当量点后 在同一溶液中再加人 O I O O O N N a C I 标液I O M L 滴定至 第二个终点 用 微商法计算得到A g N 0 3 消 耗的体积 V t V 2 v为l O m L O 1 0 0 0 N N a C l 消耗A g N O 的体积 按下式计算 7 8 2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刚方法标准 V 姚 一V1 A 1 0 1 硝酸银溶液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N 二 N V V A 1 0 2 式中 N A g N q溶液的当量浓度 V 消耗A g N O溶 液的 体积 m L N I N a C l 标液当 量浓度 V I N a C l 标液体积 m L o 分析纯H N O 3 d 分析纯饱和N H N O 3 溶液 e 高纯试剂K C I o A 1 0 3 试验步骤 准确称取减水剂样品0 5 0 0 0 一 1 0 0 0 0 0 g 放人烧杯中 加2 0 0 m L 蒸馏水和2 m L 浓H N q 使溶液呈酸性 搅拌至 全部溶解 再准确加人1 O m L O 1 N N a l 标准溶液 插人银电极和甘汞电 极 将电 极与P Z 8 或电 位滴定 计 相连接 电 磁搅拌器 不断 搅动试液 用0 1 N A g N 仇溶液 缓 慢滴定 记录电 势和对应的滴定管读数 由于接近终点电 势增加很快 故要定量加人 0 1 0 2 m L 反 应 终点 对仪 器 读数 有突 跃的 变化 得 到 第一 个 终点时A g N 0 3 溶液消 耗体 积V 在 同 一溶液中 再准确加人O 1 N N a 标准溶液I O M L 此时溶液电势降低 按上述方法继续用 A g N 0 3 标液滴至第二个 终点 得到A g N O溶液消 耗的 体积 V 2 A 1 0 4 试验结果处理 用微商法计算结果 或用差示滴定曲 线来计算 以 记录每一次A g N O溶液用量 M L 和 毫伏数 计 算每毫升弋N 0 3 所上升的 毫 伏数 m V m L 然后以 此数作纵坐标 加人A g N 场 溶液的毫升数作横坐标 绘制差示曲线 曲 线峰尖的横坐标值即为滴定终点所需的A g N O 溶液体积 两次加人标准N a C l 溶液 可得二个峰尖 取平均值 减水剂中 氯离子所消耗的A g N O 体积 即 L 按下式计算 V V 一 V 平 V一 叭平 2 A 1 0 3 减水剂中氯离子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C l 一 N V 3 5 4 5 W 1 0 0 0 x 1 0 0 A 1 0 4 式中 V 试 样溶液加l O m L N a C l 标准 溶液所消 耗A g N 0 3 溶液体积 r n L V 2 试样溶液加2 0 m L N a C l 标准 溶液 所消 耗A g N 0 3 溶液 体积 m L V 减水剂中 抓离子所消耗A g N 0 3 体积 m L N 滴定用A g N 马溶液当 量浓度 C l 减水剂中氯离子百分含量 w 减水剂样品重 9 V 平 2 0 0 m L 蒸馏 水 2 m L 浓H N 0 3 l O m L N a C标 准 溶液 所消 耗A g N 0 3 溶液 体 积 n 山 V平 2 0 0 m L 蒸 馏水 2 m L 浓H N 0 3 2 0 m L N a C l 标准溶液所消 耗A g N 0 3 溶液体 积 mL o 九 泥 凝 土 外加 剂7 8 3 用1 5 6 5 乘氯离子的含量 即 获得减水剂中等当量的 无水氯化钙的含量 按下式进行计 算 C a C IZ 1 5 6 5 x C I A 1 0 5 A 1 0 5 注意事项 A 1 0 5 1 所列分析方法为可溶性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A 1 0 5 2使用新的银电 极要先用乙 醇 擦洗 再用 蒸馏水泡1 d 然后用 0 0 1 N A g N O 3 溶液 浸泡2 0 3 0 m i n 以 便将电 极活化 若是经常使用的银电极 使用后用蒸馏水清洗 并浸泡 在蒸馏水中 使用前再在0 0 0 1 N A g N 0 3 溶液中 活化1 5 m in A 1 0 5 3 甘汞电 极应经常添 加饱和K C 1 及更换盐桥内的N H a N 岛 A 1 0 5 4 实验环境应无氯气 A 1 0 5 5 加人A g N C y 的 速度不能太快 近终点时 要定量 加人 A 1 0 5 6 电 位法测 定氯离子必须 加足H N O 3 保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否 则电位变化范围 缩小 A l l 硫酸盐含f 重量法 A l l 1 仪器设备 a 高温炉 最高温度1 0 0 0 1 b 分析天 平 称量2 0 0 8 感量0 1 m g 瓷柑涡 1 8 2 0 m Q d 其他 烧杯 4 0 0 m L 紧 密定量 滤纸 长 颈漏 斗等 A l l 2 试剂 a 5 抓化按 分析纯 溶液 以 抓化按5 g 溶于l 0 0 m L 水中 b 1 0 抓化 钡 分析纯 溶液 1 0 0 g 抓化钡 溶于1 0 0 0 M L 水中 过浊后使用 0 1 硝酸 银 分析纯 溶液 0 1 g 硝酸银 溶于1 0 0 M L 水中 保存于 棕色 瓶中 d 1 1 盐酸 分析纯 溶液 1 甲基红指示剂溶液 A l l 3 试验步骤 A l l 3 1称取试样 5 g 准确至O 0 0 0 l g 于4 0 0 m L 烧杯中 加人2 0 0 m L 蒸坡水搅拌溶 解 再加人5 抓化铁溶液5 0 m L 加热煮沸后过滤 滤液浓缩在2 0 0 m L 左右 加2 一 3 滴甲 基红 用1 1 盐酸酸化至刚出现红色 再多加5 1 0 滴盐酸 在不断 搅动下 加热 趁热滴加 1 0 抓化钡至沉淀完全 在上部清液中再加几滴抓化钡 直至无更多沉淀生成时 再多加2 一 4 m L 氛化钡 在水浴上继续加热1 5 一3 0 m i n 取下烧杯 里于加热板上 控制5 0 6 0 静置 2 4 h 或常温静置8 h A 1 1 3 2 用紧密定量波纸过滤 烧杯中的沉淀用热蒸馏水洗2 3 次后移人滤纸 再洗至 无抓离子 用0 1 硝酸银溶液检验 但也不宜过多洗 A 1 1 3 3 将沉淀和滤纸移人已 灼烧恒重的 瓷柑坍中 小心 烘干 灰化至 呈灰白 色 A 1 1 3 4 在8 0 0 U高温炉中 灼烧2 0 3 0 m i n 然后在干燥器中 玲却至室温 约2 0 3 0 m i n 称重 再将增竭灼烧1 5 2 0 m i n 称量至恒重 两次称量之差小于士 0 0 0 0 2 8 0 A 1 1 A 试验结果处理 硫酸根离子含量按下式计算 7 8 4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 S c 一 硫酸钠含量按下式计算 一 一 G 2 二 G x O 4 1 1 6 G x 1 0 0 Al l 1 N a 2 S O 4 1 4 7 9 2 x S 写 一 Al l 2 式中 G 试样重 9 G 空 钳塌重 9 G 2 带硫酸钡沉淀柑塌重 g 0 4 1 1 6 由B a S 巩换算为s c 写 一 的系 数 1 4 7 9 2 由S 20 4 一 换算为N a 2 S O 4 的系 数 取三个试样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A 1 2 硫酸盐含f 转换法 A 1 2 1 仪器设备 a 离心沉淀机 2 0 0 0 r m i n b 离心试管 l O m L c 分析天平 称量2 0 0 g 感量O l m g d 容量瓶 2 5 0 m L 三角烧瓶 1 0 0 m L f 移 液 管 5 m L l O m L g 微量滴定管 5 M L o A 1 2 2 试剂 a 0 0 5 N盐酸 b O O I N氢氧化钠 3 M碳酸钠溶液 d 1 0 氯化钡溶液 1 0 2 0 抓化馁溶液 f 0 1 N硫酸 g 1 1 盐酸 h 苯酚红指示剂 A 1 2 3 试验步骤 A 1 2 3 1 精确称取6 0 0 0 g 减水剂 溶于 少量燕馏水中 再将此溶液移至2 5 0 m L 容量瓶中 加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备用 A 1 2 3 2 用移液管吸取5 M L 或2 m L 减水剂溶液 注入1 0 M L离心试管中 加人 1 一2 滴 1 1 盐酸及1 2 滴2 0 9 6 抓化馁溶液 放在水浴中加热 滴加氛化钡溶液 过量 边滴边搅 拌 使沉淀完全 在水浴中静停I O r n i n 左右 取出 试管趁热离心沉淀 用氯化钡溶液检验清 液 若无白色沉淀则表明硫酸钡沉淀完全 弃去清液 用7 0 以上热水洗涤沉淀2 3 次至 无钡离子存在 用0 1 N硫酸检验 A 1 2 3 3 在水浴中 将3 M碳酸钠溶液7 8 m L 力 A 人洗涤干净的 硫酸钡沉淀中 搅拌 静停 2 3 m i n 离心沉淀 取清液1 m L 左右 加人1 2 滴氯化钡 则有白色沉淀生成 然后加人 川 盐酸 若白 色沉淀部分消失 溶液浑浊 则表明硫酸钡尚未完全转换成碳酸钡 弃去清 九 混 凝 土 外 加 剂7 8 5 液 重新在沉淀物中加人新鲜碳酸钠溶液 水浴加热 搅拌 离心沉淀 检验清液 如此过程反 复2 3 次 当按上述方法检验清液时 若白 色沉淀全部消失 溶液透明 则表明硫酸钡已全 部转换成碳酸钡 弃去清液 A 1 2 3 4 用蒸馏水 切忌热水 洗涤碳酸钡沉淀2 3 次 取出1 2 m L 清液加人抓化钡溶 液后 若没有白 色沉淀出现 则表明 碳酸钡沉淀已 被洗涤千净 A 1 2 3 5 在洗涤干净的碳酸钡沉淀中 加人0 0 5 N经标定的盐酸I O M L 溶解碳酸钡 水浴 加热驱走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在8 0 以上溶解度极小 约1 0 m i n 左右 A 1 2 3 6 将试管中的 溶液移至1 0 0 M L 三角烧瓶中 加人1 2 滴苯酚红指示剂 冷却至室 温 用M I N经标定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 溶液由 黄色变成桃红色即为滴定终点 记录氢氧 化钠溶液消耗的毫升数 A 1 2 4 试验结果处理 硫酸根离子的含量按下式计算 S O 一 硫酸钠含量按下式计算 N V 一 N V x 9 8 5 x 0 G x 1 0 0 0 4 8 卫x 1 0 0 N a 2 S O 4 1 4 7 9 2 x一 式中 G 所吸取的 减水剂样品重 9 N 盐酸当量浓度 V 盐酸加人量 M L N 氢氧化钠当量浓度 V 氢氧化钠消耗量 M L 9 8 5 碳酸钡的当量 0 4 8 7 3 由B a C O 3 换算为S O a 一 的系 数 1 4 7 9 2 由S O q 一 换算为N a 2 S 0 4 的 系 数 A 1 2 1 A1 2 2 A 1 2 5 注意事项 A 1 2 5 1移 取 溶 液 洗 涤 搅 拌 棒 弃 去 清 液 等 操 作 应 十 荆 心 仔 细 以 防 由 此 而 引 起 误 差 A 1 2 5 2减 水 荆中 硫 酸 钠 含 量 约 在1 5 一 3 0左 右 时 上 述 取 样 晕 为 最 佳 取 量 若 硫酸 钠含量低于下限 配制减水剂溶液时应相应增加其浓度 A 1 2 5 3 测定葱系减 水剂时 洗涤硫酸 钡沉淀时除用热 水之外 必须在第二 或第三次洗涤 时加人1 2 滴1 1 盐酸和4 5 滴2 0 抓化按溶液 A 1 3 全还原物含 A 1 3 1 仪器设备 a 磨口 具塞量筒 5 0 m Q b 三角烧瓶 1 0 0 M L 移液管 5 m L l O m L d 滴定架及滴定管 A 1 3 2 试剂 a 2 0 的醋酸铅溶液 称量中 性 C H Z 0 0 0 2 P b 3 H 2 0 2 0 g 溶于水 稀至1 0 0 M L o b 1 0 草酸 钾 磷酸氢二钠混合液 称取凡q q 玩0 3 g N a 2 H P 0 4 1 2 H 2 0 7 g 溶于水 龙6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 稀至I O 0 m L 斐林氏 溶液A 称取34 6 9 硫酸铜 Cu以 儿 5 践0 溶于4 0011 止水中 煮沸放置ld 然后再煮沸 过滤 稀至I 0 00m L o d 斐 林氏 溶 液B 称取酒石 酸钾钠 K N aC 氏氏 6 玫0 1 7 3 9 氢氧化钠5 0 9 溶于 水中 稀至 I O 0 0 mL 0 25 葡萄糖溶液 称取2 75一 2 7 6 9 葡萄糖于I L容量瓶中 加盐酸 1 19比重 l m L 加水稀至刻度 A 13 2 1 1 次甲 基蓝指示剂 精确称取1 9 次甲 基蓝 在玛瑙研钵中 加少量水研溶后 用 水稀至1 001 刀 L o A 13 3 试验步骤 A13 3 1 精确吸取 2 0 士 2 的 废液s m L 置于50m L 具塞量筒中 若是干粉则称5 9 溶于 l oom L 容量瓶中 取5 1 1 止 加人7 5 I l l L 2 0 醋酸铅溶液 混合后再加人10m LIO 草酸钾 磷酸氢二钠混合溶液放置片刻 加水稀至刻度 将量筒颠倒数次 使之混匀后 放置澄清 取 上层清液作为试样 A 13 3 2 吸取斐林溶液A B各5 1 1 止于1 00m L 三角烧瓶中 混合均匀后加水20m L 然后 精确吸取试样10幻 I L 置于三角烧瓶中 并加适量的0 25 葡萄糖溶液 在电 炉上加热 待沸 腾后加一滴次甲 基蓝指示剂 再沸腾Z m in 继续用0 25 葡萄糖溶液滴定并不断摇动 保持 沸腾状态 直到最后一滴使次甲基蓝退色为止 A 13 3 3 用同 样方法做空白 试验 消耗0 25 葡萄糖数即为力价 A 13 4 试验结果处理 全还原物含量按 A 1 3 式计算 全 还 原 物 一 力 价 一 葡 萄 糖 溶 液 消 耗 毫 升 数 25 冰 1 资 万性 力价一 葡萄糖溶液消耗毫升数 义 5 A 1 3 A 13 5 注意事项 A 5 1 废液 加醋酸铅溶液脱色 是为了 使还原 物等有色物质与铅生 成沉淀物 A 13 5 2 加草酸 钾 磷酸 氢二钠溶液是为了 除去溶液中 的 铅 其用量以 保证溶液中 无过剩 铅为准 若过量也会影响脱色 A 13 5 3 滴定时必须先加适量葡萄糖溶液 使沸腾后滴定消耗量在Os m L以内 否则终 点不明显 A i 4 木质案含t 盐酸法 A 14 1 仪器设备 a 分析天平 称量2 009 感量0 1 1 1 1 9 b 电热鼓风干燥箱0 一 2 00 抽滤瓶 5 0 0 m L d 真空泵 G 3 滤杯 了移 液 管 s m L 10 tnL 9 烧杯 5 0 1 1 止 九 混 凝 土 外 加 剂7 8 7 h 水浴锅 A 1 4 2 试剂 1 2 9 6 盐酸 A 1 4 3 试验步骤 吸取I O M L 样品 溶液 精确称取绝干木质素干粉5 g 溶于1 0 0 M L 容量瓶中 于5 0 m L 烧 杯中 加人1 2 9 6 H G 重量比 1 5 m L 搅拌下加热近沸 在沸水浴上保温到 溶液澄 清 趁热用 G 3 玻璃滤 杯过滤 用热 水洗涤至无酸性为止 用甲 基橙指示剂检验 置于1 0 5 1C烘箱中干 燥 直至恒重 A 1 4 4 试验结果处理 木质素含量按下式计算 木质素 9 几 G1 一G V x 1 0 0 0 A 1 4 式中 G 滤杯及H C I 沉淀的木质素重量 g G 恒重滤杯重量 9 V 样品体积 M L A 1 5 木质素含f印一 蔡胺法 A 1 5 1 仪器设备 a 分析天 平 称量2 0 0 g 感量O l m g b 移液管ON止 水浴锅 d G 4 滤杯 A 1 5 2 试剂 a 盐酸 0 3 N b 月 一 禁 胺盐 酸 盐 溶 液 q 玲N H Z H C I 溶 解7 5 g 蔡 胺于2 5 0 n 3 N 盐酸 溶液中 若不溶解 可略加热 待溶解后过滤使用 A 1 5 3 试验步架 取1 0 g 木钙粉溶于l 0 0 m L 容 量瓶中 用0 3 N盐酸 调节p H至3 刚 果红 试纸呈蓝色 干 燃薰豁燕薰嫩粼 1 h 逐渐形成细粒黄色 G 4 滤杯过滤 于 1 0 0 A 1 5 4 试验结奥朴翻 木质素磺酸钙的 含量按下 式计算 木质素破酸钙 a x 1 0 2 7 2 式 中 一 沉 淀 重 量 8 1 2 2 修正系 数 因 在 用庄 禁 胺盐酸 盐溶液沉淀时 出 来 仍存于溶液中 故以 数修正之 A1 5 约有1 8 的木素磺酸没有被沉淀 0 8 4 2 户 蔡胺木素磺酸换算成木质素磺酸钙的系数 A 1 6 钢筋锈蚀快速试验 钢筋在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阳 极极化电 位的测定 A 1 6 1 仪器设备 7 8 8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 a 恒电位仪 H D V 7 型或其他定型产品 b 铂金电极 2 1 3 型 或采用与阳极相同的试件 甘汞电 极 2 3 2 型或2 2 2 型 d 烧杯 3 0 0 rn L I O O O m L 塑料桶 I O L 或广口 玻璃瓶 I O L S 定 时 钟 9 有机玻璃盖板 A 1 6 2 试剂与材料 氢氧化钙或氧化钙 化学纯 b 硝酸钾 化学纯 琼脂 生物试剂 d 铜芯塑料线 型号R V 1 x 1 6 0 1 5 m m 绝缘涂 料 石蜡 松香 9 1 0 A 1 6 3 试验步骤 A 1 6 3 1 制作钢筋电极 将工 级建筑钢筋加工 制成直径7 m m 长l O O m m 光洁度06 的试件 用汽油 乙醇 丙 酮依次浸擦除去油脂 并在一端焊上长1 3 0 1 5 0 m m的导线 再用乙醇仔细擦去焊油 钢筋 两端浸涂热熔石蜡松香绝缘涂料 使钢筋中间暴露长度为8 0 m m 计算其表面积值 经处理 后的钢筋放人干燥器内 备用 每组试件三根 A 1 6 3 2 制备盐桥 0 1 M硝酸钾溶液中 加3 琼脂在沸水浴上搅拌溶解后灌人 厂 型玻璃管内 直径S m m 冷凝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