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中的动态生成.doc_第1页
浅谈英语课堂中的动态生成.doc_第2页
浅谈英语课堂中的动态生成.doc_第3页
浅谈英语课堂中的动态生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英语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郑 蕾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进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遭遇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有的“意外”能生成生动活泼、丰富复杂的教学现象和教学细节,而有的却给教师带来意外的烦恼。的确,生成的未必都是有效的。对于生成出来的“意外”,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扰乱师生的视线,带来“散乱的活跃”,有的甚至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使学生陷入困境,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从某中意义上讲,善于捕捉和巧用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是一个成熟教师的标志,也是一个教师富有教学智慧的标志,还是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下面这堂课是我在三年级上的,所上的内容是3B的Unit11的第一课时。备课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打算让学生先掌握认读单词再学句型。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单词:swimming, skating, climbing, skiing, rowing, fishing, running和句型I like 。为了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我运用了图片和头饰创设一个虚拟的情景进行教学。随着一副副图片的出现,我叫学生们边设想图片里的场景边做动作,学生们的情绪也不断高涨,纷纷抢着戴上头饰来表演:“I like 。”特别是平时一些爱表现的学生,更是站立起来,大叫着“Let me try!”恨不得冲到讲台上来当“小老师”。看着学生一个个兴奋的表情,我真是得意于我的预设是如此成功。正当我示意学生安静下来准备进入下一环节时,只见有一只手仍然固执地举在那里。我一看原来是乐桦杨: “Le Huayang,any questions?”得到允许地他很快地站了起来,说:“Miss Zheng,我一点都不喜欢跑步,你为什么一定要我说I like running.呢?你能不能先问一下我们是否喜欢,喜欢的话再叫我们这样说,顺便也教一下我们不喜欢怎么说。Thank you!”一说完,他如释重担地松了一口气便坐了下来。这下可好,全班学生听了他的一番话,纷纷自由发言起来,“是啊,我也一点不喜欢跑步”“对啊,老师,你应该先问一下我们是不是喜欢啊”“老师,你教我们不喜欢怎么说吧”“乐桦杨说得对”讨论后他们一起把矛头指向了我。此时此刻我犹豫了,如果顺着他们的意思进行下去的话,那就和自己备的教案大相径庭了。但我转念一想,与其让他们不情愿地被我牵着鼻子走,不如尊重他们的意愿。在强烈的求知欲的影响下,或许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再者下一堂课要学的正是这个句型,如果他们今天学会了不也是一举两得吗?我稍做思索就与学生们展开了下面的对话。T:I like running.Do you like running?P1:Yes.But I like swimming,too.Do you like swimming,Miss Zheng?T:No,I dont. Do you like fishing?P2:Yes. Do you like fishing,Miss Zheng?T:Yes.I do.随着对话的进行,我把下堂课的重点句型Do you like?Yes,I do./No,I dont.写在了黑板上。我当时还想暂时中断一下师生的对话来领读一下这个重点句型,没想到学生在听了几遍师生问答之后竟然都掌握了这个句型的认读。他们纷纷转向自己的好朋友,你问我答热闹了起来,学生们完全投入到了热烈的对话中,听着他们的对话,我不禁感慨万千。原来一次不经意的“抗议”竟也能收到如此好的效果。这使我不禁明白,顺畅的课堂教学如果被意外事件所打乱,只要我们能正确对待,顺着他们的思路,解答他们的疑问并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原本的“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并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课堂的小插曲还让我明白了杜威斯说过的一句话:“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迫使它饮水。”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认为最理想的教学活动就是完成预设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曾几何时,我们对待课堂中生成资源的态度和我们对待生活垃圾颇为相似。我们认为垃圾就是废物,必欲弃之而后快,而今天,我们终于认识到,没有所谓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对待课堂中的生成资源的态度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以前,我们一味地讨厌、惧怕“生成”,对它常常视而不见,任凭那课堂上闪现的智慧火花自生自灭。殊不知,只要我们尽可能地将其转化为积极的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就能让全班学生都受益。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来捕捉和利用那些偶发事件来促成我们课堂动态生成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1 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师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能够生成动态资源的课堂氛围必然是民主的平等的和宽容的。2 善于捕捉学生资源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的、通过师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的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或者是在课堂中突发的某一事件,或是学生的特殊表现等,表现形式包括学生的语言、行为、情绪等,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机会。这一资源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能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学生资源出现的时候,需要教师进行分析、判断,看是否有利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是需要及时捕捉(立刻接过学生的话题)还是延时捕捉(课上不予理会,课下再说);是可以直接引用(学生资源顺势就能用)还是间接引用(需要转化之后才能用的)。这里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显现出的学生资源是否有益于课堂教学、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只要是有益的教师就要捕捉。在课堂中仅仅几秒钟的时间教师就要做出短时判断,这确实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且需要教师时刻带着学生资源意识,这样才能进行捕捉。3 重视教学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生成”是相对“接受”的一个思考活动过程,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当教学生成与预设出现矛盾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表达和表现的机会;其次,预设再充分,绝不可能考虑到教学生成的全部内容,这就要教师注重设计一些有弹性的教学预设。4 坚持写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因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提高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有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经验多了,在教学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就丰富了。特别是作为我们年青教师,要在不断地反思中取得不断的进步。 叶澜老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