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商报就艺术法官司采访孙中伟艺术法网A /孙中伟律师事务所艺术法研究中心 收藏品官司剪不断理还乱来源:中国商报2013-5-16 作者:陈亭廷近年来,收藏市场的红火吸引了八方来客,随之而来的还有频发的收藏品官司。而这类官司,却让法官头痛不已。日前,北京珠宝商刘先生起诉北大宝石鉴定中心一案有了结果,法院认为,由于原告在涉案物件是否为原件等方面提供的证据不足,因此驳回其全部诉讼请求。 举证难、鉴定难、专业难,让法官头痛不已。日前,北京珠宝商刘先生起诉北大宝石鉴定中心一案有了结果,法院认为,由于原告在涉案物件是否为原件等方面提供的证据不足,因此驳回其全部诉讼请求。无独有偶,吴女士的玉镯被某店家员工不慎摔碎一案,也因纠纷双方对玉镯真伪及价值等问题争执不下,而被中止审理近年来,收藏市场的红火吸引了八方来客,随之而来的还有频发的收藏品官司。而这类官司,却让法官头痛不已。官司丛丛原本鉴定为无任何质量问题的天然红宝石,却在半年后被同一家鉴定机构告知红宝石曾进行过充填处理。于是,北京珠宝商刘先生将北大宝石鉴定中心告上法庭。案件审理中,双方争论的焦点之一便是涉案红宝石“是否被调包”。但刘先生将红宝石送检时仅是口头告知,并没有留下签收字据。谁曾想,这成为了此案审理的关键点。因一时疏忽惹上官司的不只有刘先生。2012年,吴女士心爱的翡翠玉镯不慎被女店员摔成两段。心痛之下,吴女士将女店员李某及其所在的北京汲古阁茶业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并索赔300万元。此外,吴女士还向法官出示了一份自己委托某鉴定机构出具的证书,其上注明玉镯是缅产A货、价值350万元。对此,被告并不认可。鉴于此,法官表示此案中止审理,转入鉴定程序。因鉴定及价值评估问题而陷入僵局的案件不在少数。沈阳的冯先生就为购买的7幅画作打起了官司。被告坚称涉案画作上有知名鉴定专家的“亲笔认证”,均是真品,也因此质疑原告冯先生委托的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结论。后在法院调解下,纠纷双方同意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结论是7幅画作均为仿品。法院依此裁定,被告应返还原告购画款81万元,原告将所购7幅画作返还被告。此案历时6年,经5次审理,最终得以结案。2009年,一位收藏者在拍场以253万元购藏一幅署名吴冠中的画作池塘,后经画家本人鉴定是赝品。于是,该藏家将拍卖公司及委托人告上法庭。此案从一审到二审历时一年多,最终法院因原告举证不足而维持原判,即驳回原告要求拍卖公司撤销交易合同,并返还其购画款的诉讼请求。难在哪里上法院,打官司,为的是讨个子丑寅卯的准确说法。然而如今,收藏品官司却多是不了了之,是什么原因让官司如此难判呢?举证难,是官司难判的直接原因。据一位打过收藏品官司的姚律师说,“收藏品官司最让人纠结的是无法证明涉案物品是原件。只要被告咬定调包一说,再伶牙俐齿的律师也无计可施。”红宝石一案的原告刘先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他曾请商铺所在大厦的物业人员提供当日自己送检时进出北大宝石鉴定中心的录像,然而时隔一年多,录像早已不知所踪。北京艺术法律师网创办人、北京孙中伟律师事务所艺术法研究中心主任孙中伟认为:“法官判案依据的是客观事实,如果原告不能证明涉案物品是原件,那么真伪、估值等问题都难有定论。”也有律师表示,举证难是困扰收藏品官司的症结之一,但如果改变起诉角度,或许能够减轻举证的负担。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艺术法,收藏品官司依托的法律要么是合同法,要么是侵权责任法,角度不同,其结果很有可能不一样。对此,南京的王先生深有体会。“去年,我花费80万元购藏了一件明代瓷器,当时卖家还出具了某知名瓷器鉴定专家的鉴定意见。可之后,另一位瓷器研究者告诉我,这件瓷器是赝品。”一审中,法院认为王先生对涉案物品的真伪问题举证不足。所以二审中,王先生聘请了另一位律师,这位律师改变起诉角度,依据侵权责任法,控告对方欺诈,由此撤销此前订立的买卖合同,“这样做减轻了我举证的负担。”王先生说道。鉴定难,是官司难判的根本原因。涉案物品到底是真是假?价值几何?谁又能裁定?着实令法官头痛不已。这也难怪。比如,2005年“黎雄才、关山月作品展”被关、黎两家后人认定“无一真品”后,岭南画派纪念馆、广州美术学院的专家鉴定为伪作,可北京的专家却鉴定为“真迹”。试问,是画家后人说的算还是哪位鉴定专家说的算?鉴定,本就已让人一头雾水。可如今的丛丛乱象,更让人忧心。一些业内人士表示,现在一些所谓的鉴定专家可谓“无所不能”,瓷器、书画、玉石,样样能“鉴”。更有一些专家在“利”字面前,也能昧着良心,指鹿为马。比如曾经轰动一时的“金缕玉衣”,5名知名鉴定专家竟给出24亿元的评估价,致使谢根荣成功向银行骗贷10亿余元。鉴定专家“乱”,鉴定机构同样“乱”。如今的鉴定机构五花八门、良莠不齐。让人眼花缭乱的还有鉴定证书,一份本该秉持客观、专业、权威的证书,其描述却多是含糊不清、惜字如金。甚至只要你肯花钱,就能买到证书。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些具有一定权威性的鉴定机构本身也常有意见相左的时候。比如一份由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B货翡翠鉴定证书,半年后再拿到该检验中心鉴定时,却成了A货翡翠。“具有公信力、法律效力的权威机构的缺位,让法官在审理收藏品官司时无据可循。”姚律师说道。专业难,也是官司难判的另一原因。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院工作人员介绍,司法人员不可能熟悉各行各业,平日里接触某一行业的案子越多,对该行业就越熟悉。相比其他官司,目前法院受理的收藏品官司并不多,加上收藏品行业的特殊性,断起案来并不容易。姚律师也认为,“现在国内的法律体系中并没有艺术法的分支,相应的专业律师也很少。如果对收藏品官司的经验不足,那么很有可能因为律师的过失导致败诉。”建立约束机制尽管收藏品官司难判,但也不能因为一个“难”字,绕道而行或不了了之。怎么办?孙中伟从法律的角度,提醒收藏者“应该提高保留证据的意识,如果收藏品成交价格非常高昂的话,最好有律师在场。另外,双方在签订买卖合同时,买家可以在合同中注明,如果发生纠纷可委托某家鉴定机构进行评估,此举可以防范发生官司时,因为无法确立第三方鉴定机构而导致败诉的情况。”他还说道:“收藏品官司的专业性很高,除了要求律师懂得法律专业的知识外,更需要其了解收藏品行业的交易规则等。只有这样,律师才能在庭审中引导法官,通过法律体系内的语言,让法官真正了解收藏品交易的规则方式和鉴定方法。”除此之外,孙中伟还特别强调,“国内亟需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鉴定机构,由其出具的鉴定证明可以作为收藏品官司裁判的依据。”可以说,如今普遍存在的收藏品官司难判的现象,正是体现了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迄今为止,国家还没有设立面向民间的权威的司法鉴定机构。而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这样的官方机构,虽然公信力较高,但其不接受私人鉴定业务。据业内人士介绍,收藏品的鉴定及估值专业性很高,法院是没有相应的部门和人才来完成这一任务的。只能由原告和被告共同协商,指定一家双方都认可的鉴定机构进行专业评估。可大多数情况下,被告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有权拒绝由第三方机构做鉴定。这样一来,涉案艺术品便很难自明身份。不过,有业内人士提出,由于收藏品的特殊性,自有收藏以来,鉴定难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村旅游推广岗面试题
- 2025年安全生产培训测试题及答案集大全
- 2025年安全员实操面试题及解析
- 2025年宠物驯服面试问题集
- 2025年外协施工安全培训题集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汽车销售顾问等级评定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农村建筑工匠面试模拟题
- 2025年农业技术推广员执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景观工程设计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宠物繁育师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南湘西自治州州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幼儿园安全责任书及后勤管理制度
- 消防车辆事故课件
- 《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剑阁县普安镇污水处理厂扩容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商务楼宇管理办法
- 肺炎护理试题填空及答案
- 社用手机管理办法
- 心电监护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学校食堂各种检查记录表格表册11
- 超市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