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决定生命质量.doc_第1页
空间决定生命质量.doc_第2页
空间决定生命质量.doc_第3页
空间决定生命质量.doc_第4页
空间决定生命质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局限的,时间变化其实很小,人生不过百年嘛,但空间度量是很大的,可以说,空间距离决定你生命的质量,只有对空间有了足够的了解,你才能摆脱了卑微的状态。从人性的原则来看,休闲度假期间,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态,使一个案牍劳形的人,成为一个自然人。他笑着说:“我们旅游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而西方人工作是为了旅游。在西方旅游的权利是不可侵犯的。”“行走”本身比写作重要,脚板比笔头重要,文字只是脚步和情感。一个个文化古迹在他嘴里变得有生命、有温度。他那荡气回肠而又不失温柔细腻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文化的另一种天地和魅力。 讲解景点文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历史遗迹当中所产生的震撼型感动,我要抓住它并努力寻找其产生的原因。我做导游,并不像有些人那样,把知识和旅游点拼装到一起就行了,而是每到一处时,当我被深深震撼以后,没找出原因之前,要给自己留出好多问号,一个问号就是一篇导游词。许多美丽的胜地,比如张家界,我承认它很美,但我在它的怀抱里没能被震撼。寻找景点内涵,实际上就是寻找我生命中的震撼。余秋雨说不,理由是他们是一个流浪民族,整个犹太民族被驱逐,在全世界流浪的时候,就只剩下这堵墙在他们的记忆里,这是他们文化记忆的最高象征。中国虽然历史上灾难不少,但一直没有失去过辽阔的土地,所以有很多记忆,但首位记忆就是黄帝。“有!”余秋雨说,如果没有一个稳定文明发源地的固守,人们就成了像离开枝头的黄叶一样,要受到他人的践踏,受到他人的鄙视。因此,犹太人看到哭墙时会痛哭出声。中国万里长城内外有辽阔的土地,所以才有完整的记忆。如果要让华夏子孙能够在这个地球上庄严地站立,庄严地生存,要保留住文明的集中发源地,保留着文明的精神象征,都要保留住它的起点黄帝。河南最先进入文明的门槛面对外地人的误会,余秋雨认为:“河南形象好不好,河南人没有必要站出来说话,伟大的唐代诗人,除了李白是天外来客外,从杜甫开始,那么多的伟大诗人都是我们河南人。”“所有的地方歧视都是可笑的,那是不知道历史,也不知道现实。我想说明的是,发展文明的重心所在,很长的时间之内就是中原大地,中原大地确实是中华文化发祥地。”“中原文化是中华进入文明门槛的所在。现在的拜祖,就是文明的起点和现在连在一起,让我们知道是来自何方,懂得跪下来拜我们的祖先,知道跪拜是进入文明的一个起点。”“中原有青铜器,有文字记载,这是记录文明的标志,这几个东西是中原文化最完整的,也是最集中的。”余秋雨说,中原文明是强化文明的基地所在。 “老子、孔子长时间住在河南”,所以河南是发展文明的重心所在,是进入文明的门槛所在,是强化文明的基地所在,是发展文明的重心所在这是中原文明。,中华大地一定是一个统一的所在,你只要去看看黄河就明白了,看看长江就明白了,它们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以,大河文明本身决定了这种文明,一定是强大的整合体,而强大的整合体的早期精神坐标就是今天要祭拜的黄帝。传男女魅力传统的文化影响大家,对家庭要尽孝,对“朝廷”要尽忠。余秋雨说,大家恰恰缺少了对公共空间的关注。换言之,我们在家里很讲究卫生,一到街上可能就忘记不能随地吐痰。经常有女学生问余秋雨,男性的第一魅力是什么?余秋雨觉得,答案应该是对陌生公共空间的责任感。余秋雨做过6年的行政工作,对这一点体会最深。“一些素昧平生的人需要你关注,需要你由衷地关爱他们,这都是考验你对陌生空间的责任感有多强。”在互动环节,有个男生问“女性的第一魅力是什么呢”?余秋雨说“和男性的第一魅力差不多”,他希望台下的女孩子懂得这一点“你们最终的魅力在于善良”。论多元文化最近几日,于丹遭遇部分学者与网友的“狂轰滥炸”。余秋雨觉得对中国文化的阐述越多越好,不要过于挑剔,这个教授有这种方法,那个教授有那种方法;大家不必要有那么多的情绪,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需要宽容再宽容一点。非常有趣的是,余秋雨用一个商品方面的例子来说明文化的多元性。他说,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去供销社买袜子,只有那么一种。现在不一样了,商场里的袜子太多,你会产生一种多元的烦恼,怎么选择呢?其实买一双自己喜欢的就可以了,你不喜欢的有人穿。如果大家都不喜欢的话,它会降价的。“我一直想说的是,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进入文明的门槛所在,诬陷河南人的人,是可笑的、无知的。”余秋雨说,“领土是盘子,文明是水,盘子打碎了,水也就流走了。以黄河为经脉的中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奠定至关重要,是强化文明的基地所在。”当谈到河南印象时,余秋雨表示河南具有深厚的文化,是不需要写文章来赞扬的。甲骨文是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我国著名哲学家老子是河南人,著名诗人李白也是河南人,河南又有无数的文物古迹。并且举例说进士录取率唐代河南是第一名,184名。历代杰出专家唐代河南也是第一名,196名。到宋朝时才有所下降。河南如今虽然没有那么辉煌,但仍然雄心勃勃,努力进取。他说,“河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要分析中原文化,要放在中华文化这个大的平台上面。”在讲解中他结合中外历史、重大事件和亲身经历,既深入浅出又高屋建瓴地讲解了有五千余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的深刻内涵。秋雨是位卓有成就的作家、学者,更是一位敏感的文化研究者和思考者。他用他敏锐的文化感知力、丰富的理论经验及人生经验观察我们的社会,并且直言不讳,所以他的一些言论近年来也颇有争议。余秋雨是位大忙人,昨天上午刚刚参加了炎黄文化论坛,昨晚又做客中原国学讲坛,今天他还将在中央电视台直播的黄帝拜祖大典上做嘉宾。在昨晚的讲座中,余秋雨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河南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并论述了中国文化的优势与弊端,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在春天的郑州,下了一场学术的“秋雨”。 甲骨文让我们的记忆复活 论述河南文化的人很多,论述的角度也多种多样。余秋雨首先选择的是让他最为感动的印象深刻的事件,这些事件某种意义上使他和很多中国的文化人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发生了变化。而这样的事件主要发生在河南。 余秋雨说,河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发祥地、成熟地,而且还是当中国人遗忘了中国文化优势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提醒者,这一点非常重要。 近代中国文化曾经有过非常危险的时期,危险到什么程度呢?余秋雨举了一个例子,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领土就像一个盘子,文明就是这个盘子里所盛放的水,领土碎了,我们的文明也就流失了。在当时,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明几乎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了。 余秋雨说,在这个时候,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发现?在我看来冥冥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呼唤,就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曾经有过的繁荣,应该站起来不应该倒下来。甲骨文到底来自何方?很多人都在寻找,后来找到了安阳小屯村。过去朦朦胧胧的商代透过甲骨文能够清晰地看到了。这是一个重大的提醒,甲骨文让我们的记忆复活,这个民族曾经有过伟大的朝代,这个民族曾经有过了不起的地方。安阳的小屯村在当时是有良知的中国人回顾童年歌声的一个重要的穴位。 河南是一个伟大的存在 余秋雨教授说,河南不仅在近代起到了文化提醒的作用,而且它在整个中国的早期发展史上,作用还更大。 余秋雨从三个方面讲述了中原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一是进入文明的门槛所在,二是强化文明的基地所在,三是发展文明的重心所在。 余秋雨说,进入文明这个门,一般应该有青铜器、文字、祭祀仪式等等。拥有这三点其他地方也有,但是以河南为最突出。所以这是一个进入文明的门槛所在。很多文明进入门槛以后就持续不下去了,就没有强化起来,世界上很多古文明都是这样的。文明强化的过程有好多的关节,盘庚迁殷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强化过程。但是中华文明更大的强化是诸子百家。在这个过程当中,河南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在香港凤凰卫视上曾经有一句比较概括的话,说人类哲学的第一页是用中文写的,那是用这个话来说明中国的重要性,孔子从山东过来向老子问礼仪。老子和孔子的观念是不一样的,一个认为对社会管理得越少越好,这是老子的意见,治国平天下应该尊重自然之道;孔子的说法是自然之道已经被破坏了,所以我们要实行仁政,我们要挽救人们的良知,能够让自然之道重新恢复到有效的秩序中来。这一天我不知道洛阳的天气是下雨还是晴天,但是这是两个人类思想顶峰上的巨人的会面。老子后来出函谷关了,他去隐居了,函谷关也在河南。鲁迅写的,他满脸白胡子,灰色的衣服,然后隐没在黄沙之中,这幅图像是很美,司马迁说不知所踪,他就这样消失了。孔子没有消失,他年纪大了以后就周游列国,他来看看自己的管理学可行的程度,他走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河南,他提出的很多内容都是在河南提出的,他遇到很多冷遇很多麻烦算来算去也都是在河南。在河南和山东的游历过程当中完成了他的儒学的思维构建。另外诸子百家中很多人都在河南。在中华文化自我强化的过程当中,中原文化起了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奠基、强化以后,它还要发展,在后来的发展当中,河南的文化一直很重要。 有很多河南朋友让我写河南人。我说河南不必写文章的,它的历史太辉煌了,它是一个伟大的存在。唐代河南各个领域都居于全国之首,宋代有一些变化但是它还是名列前茅。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当中,在极长的时间之内河南都是重心所在。 揭示中华文明“长寿”秘密 从中原出发的中华文明几千年绵延不绝,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特例。它到底凭什么?它的光荣在何处?它的优势在哪里?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何在? 余秋雨说,别的地方的人不知道没有关系,但是河南人应该知道,因为河南人早期参加了它的锻造,在锻造的时候就埋下了长寿的因子。 余秋雨分析说,用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勤劳勇敢都不足以解释中华文明长寿的原因,不喜欢远征是中华文明能够长存到现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不喜欢远征的理由是农耕文明,一种文化本能使中国人没有远征的念头。中华文明长寿的第二个秘密是中国人民不喜欢极端。这也是农耕思维产生的,中庸之道是反对极端的一种合适的方法。如果说中华文明当中最值得在本世纪和下世纪推广的一种哲学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是“中庸之道”。中国人不喜欢失控,这是中华文明没有灭亡的第三个秘密。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郡县制、户籍制对古代社会的管理是比较重要的,当然,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但功大于过。管理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人才从何而来?我们用科举制度解决了。而且更惊人的是,无数人为了做官不得不背诵经典,经过这样代代的传扬、代代的背诵,看上去是经典滋养了年轻的生命,更多的是年轻的生命滋养了经典。 中华文明的缺憾 中华文明有优势也有缺憾,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是对我们的祖先不负责,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负责,也是对我们今天的继承者不负责。 余秋雨说,我们的文化其实问题很多,尤其是它活得长,老年病也比较多。希腊哲学家研究人和物的关系,印度哲学家研究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学家研究人和人的关系。西方哲学研究人和物的关系,所以自然科学非常发达,对客观世界的探索也非常完整。印度的神学比较发达,而在中国,中华文明到后来老研究人际关系,就成了包袱。 余秋雨分析说,中国文化的第一个毛病是不在乎公德。中国的哲学里面对公共空间的关注太少了,中国主要关注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家庭,第二个是朝廷。这正是我们文化所需要关注的地方。中国文化的第二个毛病是不在乎实证,对假的东西没有制止的能力。防伪机制、证伪机制不完善。第三是中国人不在乎创新。我们在编四库全书时,世界上发现、发明了很多东西。我们在整理古籍,他们在探索未来。我们在咬文嚼字,他们在实验室里面对各种数据。有一位学者谈到中国的自然科学为什么不发达时说,很多聪明的脑袋都去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去了,我感觉有一定的道理,虽然说一个结果不可能只有一个原因。 春天的一场“秋雨” 余秋雨学识渊博,演讲也很有激情,丰富的面部表情配以稍显夸张的手势,让这场演讲不仅可听而且可看。尤其在互动交流中,更是火花频现。 怎样才能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余秋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一个文化保护措施。河南省作为文化大省,有大量的项目可以申报,而且也批准了很多。我相信我们很多的地方戏曲是值得留存的,同时不要以留存影响创新,不能因为是文化遗产就不动了,应该允许有很多的创新试验,这一点非常重要。少林文化做得比较好,出去表演很多外国人喜欢,也吸引了很多外国人来河南,少林寺这种收放自如的文化方式,体现了一种文化传播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仅对少林寺,可能对其他的东西也会带来启发。 为什么道德经在西方盛行、论语在中国盛行? 余秋雨:我认为,西方比较喜欢道德经的哲学形态,它的每一句话体现的范围比较广阔,道德经体现了一种形态,这个形态不受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非常像哲学。论语特别中国化,这是一种社会心理学。 祭祖活动的文化价值何在? 余秋雨: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有一个精神象征体,把它的文明集中起来。这个象征体,这个“祖”是不是真有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一个旗帜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比如说黄帝,只要是中国人都会承认他和自己的关系,这样就把中华的文化,哪怕是非文化的人都召集在一起,而不是简单地要去仪式化地拜一拜。新郑方面做得非常好,在形式上做一个仪式,同时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