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静”.doc_第1页
也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静”.doc_第2页
也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静”.doc_第3页
也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静”.doc_第4页
也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也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静”摘要:王维善于借助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色衬静等动静结合的手法、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可感性和直观性相结合的“静”界,让人感到美不胜收!关键词:王维 静的手法 静的目的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期祁县人,后迁蒲州(今山西永济),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其父处廉,仅官至汾州司马,其母博陵崔氏,奉佛唯谨。他是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因此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王维二十一岁举进士,作太乐丞,后被迁为济州司库参军。后来回长安,得到张九龄提拔,任右拾遗,累迁监察御史,吏部郎中,给事中等官职。由于张九龄罢相等原因,他约在四十岁以后就开始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最初隐居终南别墅,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为悠闲,“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早秋山中做),并吃斋奉佛。安史之乱后,他追谁玄宗不及,被安禄山所获,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伪职。唐肃宗回京后,他一度被贬官,最后又升至上书右丞。可见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或许正是这种时起时伏的政治遭遇,造就了王维诗歌好静的艺术特色。王维的诗歌艺术生涯可以分为个阶段,大体以张九龄罢相为界。前期的王维处于盛唐,经济发达,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文人大多寄人生理想于途,王维也不例外,“他依靠盛唐开明政治最后一个代表张九龄,热衷于政治、奋发有为,是比较进步的人”。王维不遇咏:“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倾吐了自己的济世抱负。这一时期他的诗歌“明朗好动”,偶尔透露着雄浑壮美的风格。后期的王维处于中唐,张九龄罢相后,李林甫和杨国忠等人专权,唐朝政治日趋黑暗。王维不愿同流合污而又无力反抗,只好走上了消极逃避的道路,开始走进了山水田园,从此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书事);“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冲淡好静”,真正代表了王维的诗风。“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语)。“大凡有作品传世之诗人词人,都有自家之内在精神,笔下也当各有自家之境界凸现”。王维在艺术上有别于其它诗人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山水田园诗中以动写静而产生的“静”境之美。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动态性成为一种艺术手段,其目的和作用就是营造某种特定氛围,为创造“静”的境界服务,描写和表现大自然中山水田园的静美境界,才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主旨所归。在王维现存的三百多首诗中,有五十首写静的意境,“静”构成了他的诗歌意境的主题部分,比例之大为任何人所不及,并且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的“静”的形态也多种多样。他笔下的夜之静:“森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送钱少府还蓝田)“惟有白云处,疏钟闻夜猿”(酬虞部苏员外“夜坐空林寄,松风直似秋”(秋夜独坐)“草色新雨里,松风晚窗里”(寻西山隐者不遇)这里有夜林之静、秋夜之静、晚窗之静、山寺之静、空堂之静,同样是静,但风姿各异,给人以不同的美感。即使是万物生机盎然的白昼也同样充满了静:“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独眠”(田园之六)“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奕家濑)“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这里有墟里静、山间静、水间静、花间静、林间静。由此可见,王维善于写山水田园的“静”境,但这种静从不会让人感觉到凝滞、呆板和枯燥。每次都是“只如初见”,给人一种不同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真可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之所以在山水田园诗上取的这么高的成就,我想这得益于他总是变换多样的手法,表现幽静环境中的不同情调,使人真切地品味到这些幽静所特有的韵味和意趣。本人认为王维写静地手法主要包括三种,即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色衬静。一、以动称静王维及注意自然界的“动”物对他创造的“静”物的相得益彰之妙。他运用动静相生的艺术手法创造出了许多动与静和谐的幽美意境。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前两句写夜静山空,幽静宜人,桂花悄然飘落。后两句以月下山鸟的鸣叫,烘托出春天的幽寂。整首诗在读者眼前展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幽静境界。诗人用春天桂花的纷落来衬托在春夜中主体人物的静,但不仅仅是人静,大自然的景物更静,连轻柔的桂花默默地谢落也给人一种静的感觉。虽然是在玩物居心的春天,可山谷中万籁无声,周遭俱黑,像空寂的真空一样,而一轮明月不知何时升了起来,我们知道月亮的运行的速度很慢,但在诗人笔下,月亮的出现似乎十分突然,以致把山鸟吓得惊叫起来。由此可见,春涧中是何等的静谧!山鸟的啼叫声不时地在幽静的山谷中回荡,又给春天寂静夜晚加上了神秘的色彩。仅二十字就写出了幽美寂静的意境。而其中之妙就在于以动写静,着意去捕捉花落、月初、鸟鸣春夜中仅有的、短暂而细微的动态。用它将春涧幽静的实在感强烈的烘托出来。大自然的静美千姿百态,可一旦成为诗人诗境中的艺术美,则往往以动态的面目呈现出来,从动态中捕捉到的静才最显得幽美动人。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状作),白鹭翩翩起飞,意态那样陷阱潇洒,黄鹂互相唱和,歌喉那样甜美明快。诗人用飞的白鹭,鸣叫的黄鹂,这些局部的动来点化出整个画面的整体静谧的基调。又如“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奕家濑),诗人巧妙地以静中有动,以动见静的艺术手法,通过“飒”“泻”“溅”“下”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字眼反衬出了奕家濑的安静和静穆。“正是这种自然界的动和静的对立统一,互相映衬,自然而然的展现出了一个无比幽静宜人的境界,给我们显示出一种幽雅、静谧的意境美”。二、以声衬静“诗人对音响和景物给予巧妙地安排和组合,以无声之境和有声之物相组合,从而造成一种动静相生有声妙境,达到以声衬静的艺术效果”。如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遮天蔽日的古树,使深山显得格外的阴森幽暗,弯曲的山径静静的躺着,不着一丝人行之迹。步入茫茫云峰,行走不到数里便进入到了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古树参天的从林中,杳无人迹,忽然不知从哪里飘来一阵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何处”二字点明钟声确实是听到了,但辨明不了从何处而来。这说明钟声遥远,仿佛来自天外,反衬了深山的静谧。同时又使人想到,既然有钟声,就必定有敲钟之人,而山里明明只有一条“无人径”。如果再进一步联想,这山腰之境已经是这样森冷幽静了,出于云端之上的寺庙里,那凄寒之境又是怎样的境况呢?可见,有泉声但被埋没,有钟声但不知在何处,再加上参天的古树和连绵的山峰,就勾画出了一个优美的“静”境!又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前一句正面描写空山杳无人迹的幽静景色,但紧接着“但闻人语响”给人一种急转直下的感觉。在这里“人语”只应该打破“寂静”的。但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来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静。人语响过之后,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之前的那阵人语之后,后来的空寂感就更为突出。还有田园之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花落莺啼有动静有声响,所衬托的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其意境便立在一个“静”字上,写出了“静”的意趣,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清新、明朗、美好。在这里,有声的物反而取得了“静”的效果,“鸟鸣山更幽”不能不说是这里面包含着艺术辩证法,体现着王维以声衬静的高妙的显静的手法!三、以色衬静王维既是大诗人又是大画家,凭借着画家对色彩的敏感,他把不同色调的颜色带入诗中,突出了幽美静谧之美。“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白石滩)“湖上诗一首,山青卷白云”(欹湖)“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茱萸片)“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诗人以这满目的白、绿、青、黛等不同的色彩,切合以不同的心境衬托出与之相应的空寂的诗境,带给读者一种空旷、深远、静寂的美感。“如鹿柴中的返景入森林,复造青苔上,古老的原始森林,常年无阳光使潮湿的地面长满了厚厚的墨绿色的青苔,在这幽暗的环境中,缕缕阳光射进森林下的青苔,斑斑驳驳的树影也照映于青苔之上,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森林的幽暗更加突出”。诗人正是运用色彩浓淡的反差,对比衬托出静美的意境。“综上可见,王维正是在有声有色的动态世界里,更深刻的感受着大自然的静态美。他捕捉调遣群动、群声、群色,为静这一无形的感觉特点具象,从而把自然的静美写的如此醉心沁骨”。王维运用上述诸如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色衬静等动静相生的辩证法,其目的在于使山水田园诗中的艺术形象达到直观性和可感性的统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形象首先具有丰富的直观性。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空山新雨后的清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涣纱归来的女孩子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的穿过荷花的微微颤动,这一切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而且鲜活的感受。同时又似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给人一种具体鲜明而且丰富的直观性的“静”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形感还有活动的可感性。他带给读者更多的是对诗中物镜的感受,而不是对景物外貌的刻板描写。王维诗中所描写的那些外在性的具体动作,不只是一些静止的姿势和以物的一种状态,而是一些正在进行的或刚刚进行完毕的实体动作。这些动作营造的审美价值,就是可感性,也就是使读者获得某种活动性的视觉效果。如“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极其闲雅,寒山静穆,又添苍翠,孱爰秋水,涤人心肺。“转苍翠”“白孱爰”这样的具体动作,我们看不道,但是可以利用想象去感知那样一种连贯的动作。通过感知,我们才能把貌似静态的物,还原成充满生机的状态。总之,山水田园诗的始祖不是王维,但到了王维这里山水田园诗才真正达到了顶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如同欣赏一幅幅风格与技法不同的山水画,将人带去美好而又宁静的艺术境界,感到美不胜收”。注释: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刘洁 安徽文学 2009年第3期“动”“静”相谐 独成一境王维山水诗浅谈 吕文奎 德州师专学报 静美之至论王维诗中的静 刘洁 人文论坛 静美之至论王维诗中的静 刘洁 人文论坛静美之至论王维诗中的静 刘洁 人文论坛王维诗“静”的手法及其心态 辛怡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 梁德智 天中学刊 1998.8参考文献:王维集 董乃斌选编凤凰出版社 2006年版王维论稿 陈铁民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版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中国文学史 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