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20军神拟定教时2-1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资料摘抄 教具等)1、 生字卡片2、 多媒体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一、揭题导入:1、出示课题,齐读。2、学生质疑。(如:课文中“军神”指谁?谁称他是“军神”?为什么称他为“军神”?)3、检查预习情况:课文中“军神”指谁?谁称他是“军神”? 板书:刘伯承 沃克医生 简介刘伯承(多媒体映示):刘伯承四川开县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指挥过无数次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二、揭示自读要求(多媒体映示): 自读要求1、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划出不理解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3、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三、初读指导。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一类字(多媒体映示):德 沃 势 职 药 担 损 承 抖 刀 汉二类字(多媒体映示):绷 匪 坚 醉 恳 吭 垫 崭 晕多音字(多媒体映示):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了不起 查看了伤势朗读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多媒体映示):军神 损坏 伤势 职员 承受 结束 镇定 崭新 注视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读后检查(多媒体映示词语,朗读并说说有关词意):担心 承受 损坏 外科 镇定 职员 崭新 伤势 了不起 男子汉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3、反复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读后学生参与评点。 4、朗读(或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描写了年轻军人刘伯承负伤后到医院求治,坚决不用麻醉药,忍受巨痛接受手术的故事。) 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内填上序号(多媒体映示“练习一”): ( )手术前刘伯承不愿使用麻醉药。 ( )刘伯承请沃克医生治眼伤。 ( )手术后沃克医生称刘伯承是“军神”。 ( )手术中刘伯承一声不吭。 四、指导书写生字。 检测内容:1、习字册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教后小记 (以本节课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的情况为主)教学内容20军神拟定教时2-2教学目标1、理解表现“军神”的重点词语,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读出语气、语调,正确表达语意。 教学重难点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资料摘抄 教具等)多媒体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映示: 默读思考:沃克医生是怎样识别出刘伯承是军人的? 找出沃克医生的话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多媒体映示下列句子: 他对医院的主人著名的外科医生沃克先生说:“我的眼睛被土匪打伤了,请您给治治。” 指名朗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刘伯承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板书:镇定 多媒体映示: 反义词: 镇定( ) 媒体映示参考答案:镇定(惊慌)(慌乱)(慌张) 指导朗读刘伯承的话。 3、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根据提示语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二)第二自然段。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醉药? 板书:不用麻醉药 多媒体映示: “我担心使用麻醉药会损坏我的脑神经。” 指名朗读。 联系刘伯承的经历想一想: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药是否担心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害怕以后不能行军打仗为国效力了。) 2、联系沃克医生的话想一想:不用麻醉药意味着什么? 多媒体映示:“你的话有理。不过,你能承受得了那难以忍受的疼痛吗?” 3、哪些词句反映出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 多媒体映示: 年轻人坚定地说:“能!我一定能!”说罢,他自个儿爬上了手术台。 (在反映刘伯承坚决的态度、坚定的语言、果敢的行动的词语下面加注红点。) 4、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配乐读。 (三)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板书:一声不吭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2、刘伯承的哪些行为最令你感动,分别做上标记。 交流。 3、课文是怎样描写沃克医生的行为的? 指导朗读(四)第四自然段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做了什么? 板书:数刀数2、沃克医生听了刘伯承的话之后有怎样的表现?3、刘伯承回答“72刀”之后,沃克医生又有怎样的反映? “失声喊”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会“失声喊”? 写沃克“吓了一跳”、“失声喊”来表现刘伯承的神奇,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侧面描写) 指导朗读沃克医生“失声喊”的话:指名朗读,范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说说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四、布置作业:完成补充习题。检测内容:1、补充习题教后小记 (以本节课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的情况为主)教学内容21 掌声拟定教时2-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本课1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难点:引导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前准备(资料摘抄 教具等)识字卡多媒体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的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给别人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板书: 掌声) 3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自己说。(谁鼓掌?这掌声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她得到掌声后心情怎样,又是怎样做的?等等)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地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的生字表。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重点读准下列字:翘舌音“镇”、“骤”、“持”、“束”、“述”,平舌音“残”。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检查词语: 班里 愿意 投向 调来 情况 持久 讲述 交谈 困境 残疾 犹豫 骤然 鞠躬 舞蹈 珍惜 慢吞吞 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3、生字、词语我们都会读了,请大家再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4、课文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5、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通过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些词语。 6、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得正确、流利了。 那么,同学们通过学习,又知道课文向我们讲了些什么呢? 三、作业: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1、认读书后要描红的生字。 重点指导:愿、调、境 2、学生描红。 教师巡视。检测内容:布置作业:习字册书写生字教后小记 (以本节课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的情况为主)教学内容21 掌声拟定教时2-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扣住文中的动情点,进行有目的地朗读。 2、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诵读、品味中,自然倾吐,感悟内涵。教学重难点理解小英的变化,体会“掌声”的内涵。课前准备(资料摘抄 教具等)多媒体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一、复习导入:眼圈儿 一会儿 默默 愿意 落下残废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1、5节。 1、让我们把其中一些词语放到句子中,谁又能读好呢? 2、指名分别读1、5节,听了以后,有什么想说的? (1)体会原先小英是怎样的孩子?扣住“总是默默地”朗读。 (2)掌声后小英是怎样的孩子?扣住“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小英变了,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你仿佛看到小英在干什么? 齐读第五节。(板书:忧郁 开朗) 3、读1、5节,看到小英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学习2-4节。 1、自读2-4节。交流:演讲课上让你最难忘的是什么? (点题掌声) 2、这掌声你能读懂吗?老师让我们来看看 出示:(1)演讲课中为小英送出了几次掌声? (2)每次送出掌声的原因是什么? 3、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1)就在小英刚刚流下了眼泪。 扣住“轮到小英的时候低了下去”小英在想些什么?扣住“犹豫”,是什么意思?她此时的心情你还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圈点: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指导朗读。 E、但,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扣住“注视”,这注视的目光似乎在说什么?齐读这句话。 (2)正因为这样,所以大家给小英送上了第一次掌声。让我们把这热烈、持久的掌声再来读一下。 (3)这掌声似乎在告诉小英什么呢?(板书:鼓励) 4、那第二次掌声呢? (1)相机出示:“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掌声。” (2)让我们听听怎样的掌声是“经久不息”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掌声呢?(板书:赞美) (3)指名朗读。 5、出示图片,得到两次掌声的小英,此刻站地讲台前,她也许在想些什么呢? 引读:所以,“小英向大家-走下讲台。” 6、我们难忘这一阵阵的掌声,那么,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回味掌声。指名读第四节,齐读。 7、小结:正是这掌声让小英获得了信心,使得原本忧郁自卑的她变得活泼、开朗了。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三)学习第5、6节。 1、后来,小英给我来了封信,谁把这封信来念念。 (1)从信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这“掌声”仅仅是鼓掌的声音吗? (2)指导读好两个“永远”。 2、引读第6节。 (1)扣住“身处困境”。交流:此时,你想到了哪些人是特别需要别人的掌声,别人的鼓励与赞美呢? (2)人人都需要掌声,那么让我们记住,当别人需要时,及时地把掌声送给别人。同时,我们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像小英那样,把掌声化作动力,使自己勇往直前。 (3)让我们把这段话牢牢记在心里。 谁记住了呢?让我们一起来记一记。三、布置作业1、补充习题 2、抄写生词检测内容:抄写生词补充习题教后小记 (以本节课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的情况为主)教学内容22 金子拟定教时2-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难点:引导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资料摘抄 教具等)生字卡片多媒体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金子,齐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见过金子吗?金子是什么?(一种贵重的金属) 人们也常常用金子来比喻什么?(珍贵的东西、美好的心灵或品质) 3、今天的课文跟金子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生字词,自由练读。 淘金者 绝大多数 彼得弗雷特 不甘心 附近 买地 挖掘 坑坑洼洼 金钱 倾盆大雨 冲刷 平整 松软 绿茸茸 若有所悟 装扮 美丽 娇艳 实现 指名示范读词,读后评议是否读正确了。(注意:“坑”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齐读生字词 3、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纠正训练。 三、了解课文梗概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围绕“金子”一词用几句话说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2、金子 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精心培育、找到真金 2、讨论:彼得弗雷特到底有没有找到真金? (学生各抒己见) 3、齐读课文。 四、学写生字 1、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扩词。 2、交流记字方法。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3、教师板书示范,揭示重点:甘:笔顺为横、竖、竖、横、横 附:中间的“单人旁”应写在竖中线上。 钱:右边要充分展开,特别是斜钩要长一些。 盆:上面“分”中的一捺要展开,下面“皿”的最后一横要长,托住上面部分。 4、学生在书上用钢笔描红。检测内容: 1、练习朗读课文。教后小记 (以本节课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的情况为主)教学内容22 金子拟定教时2-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体会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理解“金子”的含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课前准备(资料摘抄 教具等)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淘金者 绝大多数 彼得弗雷特 不甘心 附近 买地 挖掘 坑坑洼洼 金钱 倾盆大雨 冲刷 平整 松软 绿茸茸 若有所悟装扮 美丽 娇艳 实现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二、回顾课文 1、快速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课文题为“金子”,你能围绕课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围绕“金子”说几句话吗? 三、阅读理解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 这一段中有个词“蜂拥而至”,什么叫蜂拥而至?(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 说明来的人怎么样?(很多) 为什么有这么多淘金者“蜂拥而至”?(听说希望) 所以他们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 结果如何?(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2、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淘金者们从满怀希望到扫兴离去这样一种巨大的心理变化。 (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三自然段 1、众多的淘金者中,彼得弗雷特是其中一员。 读第2、3段。 2、你觉得他和其他淘金者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样满怀希望,不同的是,他更吃苦耐劳) 从哪里看出他更吃苦耐劳? (不甘心、默默地、埋头苦干几个月、翻遍) (三)第四七自然段 1、命运真的如此不公平吗?如果彼得就此离去,那么他的命运就会截然不同,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故事。来,我们来读读接下去又发生了什么? 自读47自然段。 2、你们知道彼得最后怎么样了? 齐读第7段 (1)彼得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唯一找到真金的人,你们觉得他的真金是指什么? (收获鲜花财富实现梦想) (2)他说话时是怎样的心情?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非常骄傲) 对,也就是“不无骄傲”。 3、那他为什么会成为唯一有所收获的人呢?再读读46自然段,圈出你觉得能反映彼得之所以成功的原因的词和句。 学生交流:(发现、若有所悟、全部精力) 齐读46段 4、现在你找到刚才我们提出的两个问题的答案了吗? (1)为什么绝大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真金? (2)为什么彼得刚开始时埋头苦干,结果是灰心失望,最后却实现梦想,找到真金? 7、彼得弗雷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有什么梦想呢?从彼得弗雷特的故事中,你对实现自己的梦想有了什么想法? 阅读后有所领悟,还能举一反三,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帮助,你不仅是一个会读书的人,还是一个把书读活了的人。 课后练习:1、补充习题检测内容:1、抄写词语教后小记 (以本节课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的情况为主)教学内容23 每逢佳节倍思亲 拟定教时2-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能说说诗句的意思。 3、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用钢笔正确书写。能正确认读绿线中的4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引导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资料摘抄 教具等)生字卡片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一、背诵古诗导入 1.谈话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背诵思念家乡的古诗。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自由读读。 3.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 4、解释题意。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2)简介王维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后迁局蒲州(今山西永济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步谈谈预习的收获,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预习效果。2、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建议: (1)读准生字的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做上记号与同学讨论等。 (3)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古诗的主要意思。 3、学生带着所提出的问题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4、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适时作个别指导。 5、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正音,特别要注意翘舌音。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学生练读增强记忆。 6、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分节朗读。 7、分组朗读全文。 8、学生说一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说说古诗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插、逢、忆”。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 2、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检测内容:复习生字朗读情况。(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读一读、再出示小黑板抽读) 教后小记 (以本节课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的情况为主)教学内容23 每逢佳节倍思亲拟定教时2-2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和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重阳、兴高采烈”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领悟课文内容,交流阅读感受。 课前准备(资料摘抄 教具等)投影片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一、复习 1、复习字词,听写 2、引导回忆第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交流。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通过抓住“离开”、“来到”、“两年了”等词语,理解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意思,体会诗人孤独一人在他乡做客的寂寞心境。 3、通过“重阳节又到了”、“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看着”、“更加”等词语,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体会诗人作客他乡,在重阳佳节家家团聚的欢乐气氛中,更加难以抑制的思念亲人的感情。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诗句。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指名读,引导学生想象“总要”、“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的情景,体会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会”的遗憾。 3、引导学生读读,体会“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自己”是诗人自己的想象,看起来是在写兄弟们思念处在异乡的自己,实际上是写自己思念家乡兄弟的一片深情。 (三)指导朗读背诵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人内心的激动与神往。 2、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古诗,吟诵时要注意停顿、节奏。这首诗重在抒情。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读出这种韵味来。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三、总结全文 1、总结谈话。 2、朗读背诵。 四、造句练习 指导学生按照如下步骤用“兴高采烈”造句: 1.精读课文时时先要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出示范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3.学生朗读范句知道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情境。 4.练习词语搭配,如“兴高采烈地划船(做游戏、秋游)等。 5.学生口述句子,经过评议、修改,最后书面造句。 检测内容:拓展思路,用“兴高采烈”造句使句子内容丰富起来。教后小记 (以本节课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的情况为主)教学内容习作7拟定教时2教学目标1、对照插图读懂例文, 通过讨论,知道这篇例文好在哪里,初步体会摆放玩具要动脑筋,编写故事要合理的要领。 2、能按习作要求仔细摆放一种自己喜爱的玩具,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编一编玩具的故事。教学重难点重点:对照插图读懂例文找“饿”,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难点:自己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的玩具,编一个玩具的故事。课前准备(资料摘抄 教具等)带自己喜欢的玩具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一、谈话导入: 1、玩具是我们小朋友们的好伙伴。因此,许多同学从小就喜欢玩具,尤其是动物玩具。不少人一边摆玩具,一边编故事呢。 2、(出示两只熊猫玩具)问:这是什么? 3、有一位同学通过摆两个熊猫玩具编写了一篇童话故事呢。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 二、学习例文: 1、学生自读例文,想想故事讲了什么事? 2、读找“饿”的故事,交流:两只熊猫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个故事写得怎样? 4、讨论:小作者是怎么写这个故事的? 5、再读例文,感受作者的丰富想象力。 三、摆玩具,编故事。 1、小组学生拿出玩具,开始摆一摆,玩一玩,编故事。 2、小组代表交流。 教师适当提供或引导学生交流好词语。 3、点评。(想象是否合情理,事情是否说清楚了) 4、再进行交流。四、编写故事。 1、各小组通过摆放自己喜欢的玩具编说故事以后,开始编写故事。注意:想象是否合理,事情是否说清楚。 2、练习写稿。 3、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同桌之间进行,要点是:想象是否合理,事情是否说清楚。 五、学生习作 。 1、明确要求: (1)要把故事说清楚: (2)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 。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2、学生誊写。检测内容:教后小记 (以本节课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的情况为主)教学内容练习七拟定教时2-1教学目标认识几种常见的戏剧脸谱及代表意义,讲讲有关人物的故事;读背8个词语;朗读、背诵古今贤文劝学篇(下)的片断;认真写好钢笔字;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背诵词语、篇章。难点:说话训练,把话说完整、合理,注意礼貌。课前准备(资料摘抄 教具等)投影、小黑板、各种图书玩具。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练习7 板书:练习 二、学习第一项 激趣导入 投影出示四张戏剧脸谱。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仔细观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师述:我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仅脸谱艺术就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不同的胜谱表示的人物质形象也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作一个小小的探索。 审题 指名读题 齐读 指导 读一读人物的名称,并和相关的脸谱相连。你能说说什么颜色的脸谱代表什么样的人物质性格吗?交流:关羽应和红色脸谱相连,代表忠勇。包公应和黑色脸谱相连,代表正直。秦桧应和白色脸谱相连,代表奸诈。孙悟空应和猴脸相连。反馈 你连对了吗?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讲讲有关这个人物的故事。 三、读读背背审题,明确要求,指名读题要求生自读这8个词语,要读准字音。大致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4.齐读这8个词语、练习背诵。 四、练习审题,明确要求,指名读题。要求学生各自朗读这话,试着理解意思。师小结:告诉我们要勤动脑、勤动手,做事专心,持之以恒。五、写好钢笔字审题,明确要求。指名读这3个字并组词。2.仔细观察这3个字的间架结构,特别是捺的写法。说说捺为什么要写成点?3.师小结:书写汉字时,这种笔画的变化叫“让位”,目的是避免呆板,让汉字显得更美观。4请同学们描红、临贴。师巡视指导,反馈。检测内容:读背8个词语。教后小记 (以本节课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的情况为主)教学内容练习七拟定教时2-2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资料摘抄 教具等)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一、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非常高兴。老师知道那是因为你们的桌上有许多自己喜欢的图书、玩具。二、练习读过渡:那么,你们愿意别人也喜欢你们的东西吗?怎样才能令别人喜欢你们的东西呢?自己试着说一说。指名说。师小结:要使自己的东西卖个好价,必须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东西的特点。下面请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东西的特点,看谁能将自己的东西卖掉。师生共同总结卖的注意点。三、练习买东西过渡:要想从别人那儿买到喜爱的东西,又该怎么说呢?怎样才能了解别人的东西呢?买时应注意什么呢?小结买时注意点。师为买主,一生为卖主,示范练习。四、举办班级小小展销会过渡:同学们既会买东西又会卖东西了,那么我们来开个小展销会,展示一下自我,好吗?五、师小结在展销会中成交的请举手。看来,只要拥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就一定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一定能卖掉自己想要卖的东西。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检测内容:教后小记 (以本节课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的情况为主)教学内容24、孙中山破陋习拟定教时2-1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课前准备(资料摘抄 教具等)孙中山挂图、词卡。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二、揭示课题:板书课题:18 孙中山破陋习解释课题:出示孙中山先生像,简介孙中山。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三、初读指导学习生字词。 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会读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空闲 废除 缠足 痛苦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词语。孙中山 挑柴 罪 缠足 空闲 指名读词语。 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缠足 废除 读生字词。四、写字指导:指导要点:孙 :偏旁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闲:外部的门各笔之间均不连笔。缠:右部上端不能少写一点。各人用钢笔描红。五、布置作业:读、抄词语。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2练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检测内容:练读课文教后小记 (以本节课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的情况为主)教学内容24、孙中山破陋习拟定教时2-2教学目标1、学会默读,讲述故事。2、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教学重难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课前准备(资料摘抄 教具等)插图、投影片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一、听写词语。二、学习课文:指名读课文。指名把课文分为三部分。分部分讲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指名读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事怎样的一个女孩儿?(能干、活泼的女孩子)小结: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齐读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指名读。这七个自然段讲的事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这件事事怎么发生的?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痛苦、 流泪)想象一下当时的境界。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流泪?请比较下面两句话。出示: 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比较: 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好,为什么?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分析图片。画面上哪两个人?屋子里坐着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面站着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情态度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小结图意)。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觉怎样?他向妈妈提出什么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请齐读第3、4自然段。 从第三自然段看,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他向妈妈提出反对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么做,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又是这么同妈妈争辩的?有用吗?齐读第5、6、7三个自然段。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么样?这件事使孙中山感到怎么样?请齐读第8自然段。结果姐姐变得这么样了?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齐读第二部分。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三、讲述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指名读。 辛亥革命成功是这么回事?(教师介绍:辛亥革命)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了孙中山怎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看书上的插图。教师讲述: 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齐读第3部分。四、总结:这篇文章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五、作业:默读全文:练习讲说这个故事。指名说这个故事,师生评议。同座二人练习。检测内容:练习讲说这个故事教后小记 (以本节课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的情况为主)教学内容习作8 拟定教时2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谈谈“欲穷千里目”,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如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3、按照习作要求,选择两句诗,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难点: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课前准备(资料摘抄 教具等)教材中的诗句都是学生没有学过的,事先让学生查找原诗,抄下来后反复诵读,找到相关的参考资料:诗句的出处、作者、时代背景、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改一、 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读谁的作品? 开火车背古诗。 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出示),谁来读一读? 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 明白习作要求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 请学生默读,思考:这次的习作要求是什么?你学到什么?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唐诗三百首。 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诗句的出处、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 你觉得还有哪些内容是应该在报告中写一写的? 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五、习作写研究报告 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二次备课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权分红协议书
- 居家能做的活动策划方案(3篇)
- 净资产评估合同范本
- led灯具施工方案(3篇)
- 南京玄武区军考数学试卷
- 绵阳市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 2025-2030中国耳鼻喉科疾病市场运行形势与未来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 企业品牌识别系统设计方案
- 绵阳涪城区初三数学试卷
- 小班儿童皮肤健康保护活动方案
- 新员工社保讲解
- DB1508T 152-2024 玉米品字型播种北斗导航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
- 2025-2030中国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固定矫治器粘接护理常规流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广西公需科目参考答案
- JJF 1587-2016 数字多用表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完整课件-西方经济学下册(第二版)
- 机械制图教学通用课件(全套)
- 天星择日的基本原理
- 球阀自动泄压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