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一飞:俨翁一面.docx_第1页
陆一飞:俨翁一面.docx_第2页
陆一飞:俨翁一面.docx_第3页
陆一飞:俨翁一面.docx_第4页
陆一飞:俨翁一面.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俨翁一面 记陆俨少先生 陆俨少先生是当代山水画巨匠,一生以传统中国画的学习、传承和创作为己任,模山范水、吞吐大荒,卓然大家。 俨少先生的山水画,早年深得宋人山水精髓,精严整飭,气局完足。岁月稍后,约上世纪50年代,则元人意气散漫于笔端,以逸为之,与书卷之气相互通。俨翁以读书、学问、修养为伴,一改画家刻画之气、程式之风。这个阶段的作品,以境界取胜,无心散卓而妙笔生花,一派天然。 六十年代起,赋色水法又趋工丽,行云流水,烟霞恢恢。画面变得极为丰富却充满生动姿态,处处显现自家风貌。“陆家样”卓然呈世,陆翁以勾云画水为日课,神驰素笺,不亦乐乎。正是这个阶段强烈的山水画个人风格,奠定了陆翁山水为天下尊的格局。南方以俨翁山水的奇逸俊逸,北方则以李可染山水的雄浑磊落成为当时中国山水画审美的极则和南北两座山水画的高峰,为世景仰。 我却独爱俨少先生八十后的山水画,积点成线,凝重酣畅,山石沧沧,草木微茫,一派真景却浑然无迹,大面积的辅水法的运用,使画面如璞玉般的凝翠透亮,大面积色彩的层层积染,如天开图画,绘写出壮丽河山的真魂魄!又如初升之朝霞,唤醒人们所有的希望。 俨翁晚年的画风大变,大约是从80岁开始而越晚越臻至美,古拙苍润,浑厚华滋,似与不似之间独开生面,可以之样描述,之前的壮丽河山是真山真水,而此时的挥写落墨是心画!跨鹤高飞意壮哉,云霄一羽雪皑皑,此行莫恨天涯远,咫尺理塘归去来!此情此景,是何等的壮观。 俨翁的衰年变法是成功的,是理所当然的,是如期而至的,功夫境界两相连。陆俨少先生的绘画功夫,可称当代极致,功夫的执着却往往会伤害境界的升发,多少画家书家偏执于有,却始终不破而不立,始终困窘在自己固有的境地里。笔墨技法是用,是为大开境界而准备的工具。天开图画如何是笔墨描模所能至的,一定是有与天地相呼应、齐进退的心才能相应。境界的追寻和不断的突破,这才是艺术家的身心所系。 大有大舍、大立大破,陆俨少先生的意义更凸显于此。这个时代是呼唤率真,呼唤直心,呼唤丈人的时代,俨少先生晚年艺术的实践,生动地给我们上了这最重要的一课:毕生的功夫积累而至境界的突破和升华,如云中白鹤,天光云影处亮翅高翔。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处,以近代艺术大师论,黄宾虹先生、陆俨少先生、圆霖大师,无不是一生功夫的积累,致广大而尽精微,却始终有求变的心,始终有对笔墨实践的珍惜却不住地对艺术境界的追求和超越。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往往会有一个明显的时间点,如黄宾虹先生的85岁(1948年由北平应聘来杭州国立艺专)、陆俨少先生的81岁(自杭州迁居深圳)、圆霖大师的87岁(见拙文撼人山色圆霖法师的绘画世界中论述的87岁的突变)突然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突破点,作品形象也往往会从具象表达突然回到抽象境界的大幅度展示,胸中海岳,同时迸发,喷勃如耀日直干中天。如参禅者突然间的功夫打成一片,个中妙境,不需言谈。大师们以纸墨氤氲,讲述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会心者一望便知。 衰年变法,大破大立,境界大开。这是多少代艺术家梦寐以求的境象,可是,能从容进入这个状态打破窠臼、标新独立、至臻完境的大师古往今来几人? 巧尽而拙生,守拙而养和,老树着花,万松从容,陆俨少对艺术境界的追求是主动的。俨少写生有一枚印章:就新居。一方面是搬了新居以“就新”二字颜作斋名;更应是以日新,日日新为追求的直观表达。 俨翁的画风在八十岁左右开始大变,他也是有准备更是胸有成竹的。1989年春天,81岁的陆俨少先生通过时在浙江画院的姜宝林先生,找来福建的印家石开,拟定了内容和图样,嘱托石开为他定制三十方印章,石开先生的印风瑰丽古拙,天趣横生,俨翁选择这样的印风全套换掉之前铃用多年的印章,一者是坊间传说的与原印家失和导致,更重要的是他已敏锐感觉到风格的不和,为自己画风的酣畅淋漓之变早早做了相应的准备。这些章除了姓名、斋馆号外,还有如八十一己巳年制、算来一壑最关情、不羡神仙羡少年的句子。这些印章刻成后,与俨翁古丽朴茂之新画风相映成辉。他对这些新的印章曾对石开先生有这样的叙述:“细审大作,初以为白文独具风格最为合作,今始知朱文有绝佳者令人钦爱,近有友人告知,说我换印后不甚佳妙,有逊前时所用,我答云他不识货,看惯工整一路,于奇气横溢者每不理解。世间解索人不多,我行我素,不去管他。” 1989年秋,当时我正负笈西湖,求学南山,初秋的一天中午,从浙江美院的教室出来准备去食堂用餐,顺便去校门口看一下信箱。这时候,看到校门内侧沙孟海先生题写的校训牌前停着一辆黑色的上海牌轿车,车边有辆轮椅,轮椅上坐着一位穿着宽松西服的老人,白发过耳,面色红润,气宇不凡,推扶着轮椅的是山水画教授卓鹤君老师,仔细端详,这位老人不就是时任浙江美院教授的陆俨少先生吗? 当时的浙江美院,潘天寿先生开创的学术格局成为天下人向往的校园,这个时期,浙美国画系当时的三位终身教授:书法科沙孟海先生、花鸟科陆抑非先生、山水科陆俨少先生,是美院尚健在的三位艺坛泰斗,无不是天下艺术学子向往的导师。陆俨少先生深居简出,一般人很难有机会见到,今天居然在校园里能见到这位心仪的大师,我顾不上犹豫,径自向老人家走去,这时,陆老由身边人扶着,已离开轮椅坐进了黑色小汽车,车门还开着,我向老人家深深鞠了一躬,老人家面带笑容,居然招呼我上车坐在他身边。陆老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学生,我恭敬回答是上海松江人氏。陆老喜色连声说好,说松江了不起,出了董其昌。因我之前听陆抑非先生讲过,陆老的师母:冯超然先生的夫人是松江人,俨少先生19岁(1927年)由王同愈介绍拜海上名师冯超然先生为师,冯师第一句告诫“学画不可名利心太重,要有殉道精神,终身以之”。超然先生和夫人对陆俨少先生有教育之恩,所以在这里偶然碰到老人家师母的同乡人,俨少先生似乎特别开心,并主动拉着我的手,问我的学习情况,俨少先生的手,特别柔软,特别柔和,特别有磁性,和之后我握过的沙孟海先生的手,似乎是一样的触觉,那么柔。 俨少先生患了肺气肿,面色虽然红润,说着话时却在大口地喘着气,嘴角微微淌着口水,人非常的亲切、和蔼,周边的人也都特别的好,看着先生和我的执手交谈,并没有催促和阻拦,初秋的阳光使我周身觉得温暖。 这时,迟来的同学们见我坐在车里,和一位老者交谈,并发现这位老人居然是山水画大师陆俨少先生(当时国画系的橱窗里贴着陆俨少等前辈大师的大幅照片,所以大家都认得出来),不少同学围了上来。 我见有位学长正好背着相机,便抓紧时机向陆老提出:大家特别渴望能和您留个影,老人不假思索地点头允许,并示意卓鹤君老师和家人把他从汽车上扶下来,重新坐在轮椅上,和有缘的同学们留下了这张珍贵合影。 俨少先生重上汽车后,大家向先生挥手,他也从车窗一直微笑注视着大家,频频挥手示意。 车开走后,和卓鹤君老师的交谈中,才知道,俨少先生这次是因身体原因,作别西湖,由杭州迁居南国。1962年54岁的陆俨少先生由挚友陆抑非先生向时任浙江美院院长的潘天寿先生推荐,受潘天寿先生之邀来杭州兼任山水教授,闻名于世的创作杜甫诗意百开也是这一年开始动笔的。1980年72岁的俨少先生正式调任浙江美院教授,1984年起任浙江画院院长,1989年11月,离杭赴深圳定居。 之后,先生长期住在气候温润的深圳,直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