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调发展史:1872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的环球科学考察,航程约124000千米,遍及世界三大洋,在492个站位进行了水深测量,在362个站位进行深海水文观测,采集了各种海洋动植物标本和海底底质样品,编写调查报告50卷。这次考察被誉为“近代海洋学的奠基性调查”。19251927年主要在大西洋西部(20N65S)进行了14个断面的水文观测;19371938年在大西洋北部(20N以北)进行了7个断面的补充观测,前后共做了21个断面、310多个水文站位的观测。这次调查以物理海洋学为主,内容包括水文、气象、生物、地质等,以观测准确度而著称。其所获资料,一向被海洋学界认为是“海洋调查的代表性资料”。单船调查时期的主要成果 :成果1、发现了海水主要成分之间的相对含量的恒定性,测量了氯度、盐度及密度的比值,测定了海水中各种元素含量;2、在海洋生物方面,对较大生物进行了分类,并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3、在地质学方面,对海底地貌、沉积物分布有了初步了解;4、在物理海洋学方面,对潮汐、海浪、海流的研究多有建树,绘制出了世界大洋的海流图轮廓,并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了与之相应的世界大洋环流(相当于大气中的大气环流)的基本理论“风生漂流理论”。19601964年的国际印度洋调查(IIOE),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13个国家的36艘调查船参加(中国台湾学者朱祖佑参加),是迄今为止对印度洋的一次规模最大海洋调查。19631965年的国际赤道大西洋合作调查(ICITA),是近年来以多船同步和浮标阵观测的先声。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验证海流理论和海洋环流模式,它采用了现代化的调查仪器。大规模的多船联合调查的主要成果发现大洋海流中两种极其重要的现象: 1、在太平洋和大西洋赤道海流之下,发现到处都存在的赤道潜流;2、在湾流中不但经常出现尺度相当大(几百千米)、寿命相当长(几个月)的弯曲,而且当它与主流分离后还形成流环,而在湾流区域的某些位置上,有时竟同时出现好几个涡旋。海洋调查系统的完整构成1被测对象(1)基本稳定的:随着时间推移变化极为缓慢,以至可以看成是基本不变的。例如各种岸线、海底地形和底质分布。它们在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里通常不发生显著的变化。 (2)缓慢变化的:一般对应海洋中的大尺度过程,它们在空间上可以跨越几千千米,在时间上可以有季节性的变化。典型的有著名的“湾流”,“黑潮”以及其他一些大洋水团等。(3)变化的:对应于海洋中的中尺度过程,它们的空间跨度可以达几百千米,寿命约几个月。如典型的如大洋的中尺度涡,浅、近海的区域性水团以及大尺度过程的中尺度振动(如湾流、黑潮的蛇曲等)。(4)迅变的:对应于海洋中的小尺度过程。它们的空间尺度在十几到几十千米范围,而生存周期则在几天到十几天之间。如水团边界(锋)的运动等。 (5)瞬变的:对应于海洋中的微细过程,其空间尺度在米的量级以下,时间尺度则在几天到几小时甚至分、秒的范围内,常规的海洋调查手段很难刻画它们。典型的如海洋中的湍流运动和对流过程等。2传感器(1)点式的:点式传感器,感应空间某一点被测量的对象,如温度、盐度(电导率)、压力、流速、浮游生物量、化学要素的浓度等。(2)线式的:线式传感器可以连续地感应被测量的对象。当传感器沿某一方向运动时,可以获得某种海洋特征变量沿这一方向的分布。例如,常用的投弃式温盐深仪(XCTD)和投弃掷式深温计(XBT)以及温盐深自动记录仪(CTD)。(3)面式的:面式传感器可以提供二维空间上海洋特征变量的分布信息,也就是可以直接提供某海洋特征变量的二维场。3平台(1)固定式:是指空间位置固定的观测工作台。在这种平台上,传感器可以连续工作以获取固定测站(或测点)上不同时刻的海洋过程有关的数据和信息。常用的固定平台有沿海海洋观测站,海上定点水文气象观测浮标,海上固定平台等。(2)活动式:是指空间位置可以不断改变的观测工作台或载体活动平台,还可细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可以根据人的意志主观地改变位置,例如水面的海洋调查船、水下的潜水装置;被动式如自由漂浮观测浮标,按固定轨道运行的观测卫星等。4施测方法(1)随机方法:是早期的一种调查方式,组成随机调查的测站(站点)是不固定的。(2)定点方法:是至今仍大量采用的海洋调查方式。除了岸站的定点连续观测之外,有固定的断面调查。定点调查通常采取测站阵列或固定断面的形式,或者每月一次或者根据特殊需要的时间施测,或进行一日一次的、多次的甚至长年的连续观测。(3)走航方法:随着传感器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现代化,走航施测成为可取的方式。根据预先合理计划的航线,使用单船或多船携带走航式传感器(如XBT,走航式温盐自记仪,ADCP等)采集海洋学数据,然后用现代数据信息处理方法加工,可以获得被测海区的海洋信息。(4)轨道扫描方法:航天和遥感技术的发展,现在已为海洋调查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施测方式轨道扫描,利用海洋业务卫星或资源卫星上的海洋遥感设备(面式传感器)对全球海洋进行轨道扫描,大面积监测海洋中各种尺度过程的分布变化。根据观测内容和设备、规格的不同,海洋台站又可分成三种形式:(1)临时观测站:是按特定任务的要求而设立的短期观测点。短者3-5天,长者一个月或者几个月,超过半年的临时站就不多了。(2)单要素观测站:多数是指潮汐观测,近年来也有专门观测海浪的台站。专门的潮汐观测往往与海平面变化研究、海道测量的潮汐修正、风暴潮、地震的研究相结合,专门的海浪观测站多与海浪研究相联系。(3)综合性观测站:它要求进行水文气象方面的多要素观测。其观测的项目有潮汐、海浪、表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海发光,海冰和有关气象要素(如云量、云状、大气状况、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海面能见度等)以及附加的临时观测项目大面观测和断面观测、连续观测、同步观测、辅助观测的概念?连续观测:为了了解水文、气象、生物、化学要素的周日或逐日变化规律,在调查海区内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测站,连续进行一日以上的观测称为连续观测。连续观测的观测项目,除了大面观测的观测项目外,还需进行海流观测,而且一般以海流观测为主。根据要求不同又分为周日和多日连续观测。同步观测:即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调查船同时进行的海洋观测。它的优点在于可以获得海洋要素同步或准同步的分布,对深入了解海洋现象的本质以及诸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海洋要素的时间变化比较显著的近岸浅海区,这种方法更为重要。风生漂流理论:以厄克曼理论为基础,20世纪50年代初,由几个国家的海洋学家共同研究,提出了世界大洋环流的理论模式海洋上层是由一个风生流涡所构成。这个流涡在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运动,在南半球则相反;深层环流则分别由南极区域威德尔海和北极区域挪威海里形成的底层水团缓慢运动所形成的。声学浮标测流问世,彻底推翻了深层海水基本静止的旧观念。海洋调查测点布设原则海洋调查不仅要求能提供具有一定准确度的现场海况数据,而且还应该使这些数据所包含的海洋学信息能够被尽量的提取。也就是说,调查工作除了要保证观测准确度之外,还必须考虑数据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包括必要的重复),这就要求规划合理的施测方式1、在观测海区具有代表性,即所测得的水文要素资料能够反映该要素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2、每一水文断面应不少于三个测站。同一断面上各测站的观测工作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水文断面的设置方向,应尽可能与经过观测海区的主导海流相垂直。3、相邻两测站的站距,应不大于所研究海洋过程空间尺度的一半。4、在所研究海洋过程的时间尺度内,每一测站的观测次数应不少于两次。1、海洋水文观测项目:深度、水温、盐度、海流、海浪、透明度、水色、海发光和海冰;如有条件,还应观测水位。2、观测方式:大面观测、断面观测、连续观测、同步观测。3、观测顺序:a站位和水深;b海流和水位;c水温和盐度;d海浪;e透明度、水色和海发光;f海冰。了解海洋温盐深、海流、海浪、潮夕、水声、叶绿素、光学、海洋噪声,透明度、水色、海流、海浪、潮夕调查的目的意义。掌握海洋温盐深、海流、海浪、潮夕、水声、叶绿素、光学、海洋噪声,透明度、水色调查的基本调查方法。掌握三点拉格朗日抛物插值法、二次样条函数插值法、八分算潮法及利用浅水因子计算波长及周期等。大面观测、断面观测、连续观测、同步观测定义选用水文观测仪器的基本要求1、选用水文观测仪器时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2、适用水深范围和测量范围必须满足观测海区的水深变化范围和所测要素的变化范围,同时还须满足对观测要素及其计算参数的准确度及时空连续性的要求。3、必须适于所采用的承载工具和观测方式;仪器的记录方式应便于资料的处理和进一步加工。4、调查设备安装位置的基本要求是:工作方便,各项工作互不妨碍,防止建筑物、辐射热和船只排出污水等对观测结果的影响。现场水深:指现场测得的自海面至海底的铅直距离。它与海图上标注的自基准面起算的水深不同,测量的目的是据以确定观测层次。仪器沉放深度:指测量时自海面至水下观测仪器的铅直距离。测量的目的是确定所测得的水文要素值的所在深度。水温观测的表层指海面以下1m以内的水层。绝对盐度:绝对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和海水质量的比值。实用盐标(psu78):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5的环境温度中,海水样品与标准KC1溶液的电导比. 1978年建立我国1984年1月1日起使用,克服了海水盐度标准受海水成分变化的影响问题,在实用盐标中采用了高纯度的KCl,用标准的称量法制备成一定浓度(32.4357)的溶液,作为盐度的准确参考标准,而与海水样品的氯度无关。海水盐度的物理测量方法:可分为比重法、折射法、电导法三种。中国近海盐度分布特点:A、近岸,尤其是河口盐度低,外海盐度高;北部海区低,南部海区高;近岸特别是河口地区变化剧烈水平梯度大,外海变化缓慢水平梯度小。B、冬季等盐线的分布趋势与等温线相似,有一高盐水舌,伸向渤海。C、夏季,海面盐度普遍较冬季低,在东海长江口一带出现盐度值为28的低盐水舌,一直到济州岛。渤海:近海盐度最低海区,盐度在31以下;中央高,沿岸低(在26以下)。黄海:盐度分布主要取决于黄海暖流的消长变化,北部为30-32,南部为32-33。东海:主要取决于外海高盐水和沿岸长江冲淡水的消长变化,长江口一带低于30以外,多数海区为32-34。南海:近海盐最高的海区,盐度为32-34,主要取决于沿岸水系与外洋高盐水系的消长变化。透明度定义: 透明度表示海水透明的程度,即光在海水中的衰减程度。 这是一种用直径为30cm的白色圆板(透明度盘),在船上背阳一侧,垂直放入水中,直到刚刚看不见为止,透明度板“消失”的深度叫透明度。这一深度,是白色透明度板的反射、散射和透明度板以上水柱及周围海水的散射光相平衡时的结果,用透明度板观测而得到的透明度是相对透明度。(1)观测方法 在主甲板的背阳光处,将透明度盘放入水中,沉到刚好看不见的深度,然后再慢慢地提到隐约可见时,读取绳索在水面的标记数值(有波浪时应分别读取绳索在波峰和波谷处的标记数值)。 读到一位小数,重复2-3次,取其平均值,即为观测的透明度值,记入水温观测记录表中。若倾角超过10,则应进行深度订正。当绳索倾角过大时,盘下的铅锤应适当加重。 透明度的观测只在白天进行,观测时间为:连续观测站,每2小时观测一次,大面观测站,船到站观测。观测地点应选择在背阳光的地方,观测时必须避免船上排出的污水的影响。水色观测观测方法 观测透明度后,将透明度提到透明度值一半的位置,根据透明度盘上所呈现的海水颜色,在水色计中找出与之最相似的色级号码,并计入水色观测记录表中。水色的观测只在白天进行,观测时间为:连续观测站,每2小时观测一次,大面观测站,船到站观测;观测地点应选择在背阳光的地方,观测时必须避免船上排出的污水的影响。浮冰密集度观测方法密集度为浮冰覆盖面积与浮冰分布海域面积的比值,以成(1/10)表示。当浮冰分布海域内有超过其面积一成以上的完整无冰水域时,此水域不能算作浮冰分布海域。浮冰漂流方向指浮冰漂流的去向()中国近海海底地形:西低东高。西部水浅,东部水深,总趋势西北向东南倾斜。中国近海的海区划分 我国是一个濒临海洋的国家 , 有广阔的海域和漫长的海岸线。 靠近我国大陆边缘的海 , 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 : 渤海、 黄海、东海位于中国大陆之东 , 南海处在中国大陆之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 四海相连一片 , 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 自北向南呈 一弧状分布 , 是北太平洋西部的边缘海 , 环绕亚洲大陆的东南部。中国近海毗邻海域 , 北以中国大陆为界 , 南到大巽他群岛 , 西起中国大陆、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 , 东至朝鲜半岛、日本九州、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群岛等。东西横跨经度 32 度 , 南北纵越纬 度 44 度 , 总面积达 470 多万平方千米。渤海是一个半封闭的内陆海,属于我国的内海。一个国家的内海或内水 , 是完整的主权,完全的国土,所以渤海也叫国土。辽东半岛的老铁山与山东半岛的蓬莱角的联线(渤海海峡),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渤海的面积为 82700 平方千米。 黄海位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 , 是一个半封闭性的浅海。 长江口至济州岛一线 , 为黄海与东海的分界。这条分界线正好沿着深度较浅的长江口浅滩的方向。另外,从山东半岛的成山角到 朝鲜半岛西岸的长山串一线 , 把黄海划分为南、北两部分 , 此线以北为北黄海 , 以南为南黄海。东海是一个比较开阔的边缘海。西北接黄海,北面从济州岛 到五岛列岛与朝鲜海峡分界,东面接日本沿海和太平洋分隔开来,从广东省南澳岛经澎湖列岛至台湾省为南界 , 并与南海沟通。南海的范围:北面以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沿岸为界东面接菲律宾、巴拉望、加里曼丹等沿海和太平洋分隔,南面接马来半岛、纳土纳群岛、加里曼丹等沿海与印度洋分离;西面接越南、马来半岛等沿海。整个南海的四周几乎被大陆和岛屿所包围 , 是一个深海盆 , 周围大陆对海洋水文状况的影响较小。 另外,由于它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影响下,南海的水文状况与渤海、黄海、东海有很大的差异。 海浪的主要观测内容:风浪和涌浪的波面时空分布和外貌特征。海浪的观测项目包括:波型、海况、波向、周期和波高。1、波型依波浪的特征,波型分风浪波型、涌浪波型和混合浪波型三类风浪波型:波形不规则,背风面较陡,迎风面较平坦,波峰较尖,峰线较短。4-5级风时,波峰翻倒破坏,出现“白浪”。波向一般与平均风向一致,有时偏离风向20左右。涌浪波形:波形较规则,波峰线较长,波面平坦无破碎现象。风浪是风直接作用下产生的水面波动。风浪离开风作用海区后或风作用海区内风速急剧下降或风向急剧改变后成为涌浪。波向是指波的来向2、中国沿岸的风浪(1)浪向的分布中国沿岸风浪的浪向也是主要取决于季风。此外,地理位置、地形和天气系统等影响,使得沿岸浪向复杂化。冬季,南北沿岸的盛行风向偏北程序不一,偏北的盛行浪向,随之有自西北向东顺时针方向偏转的趋势。春季,我国气旋和反气旋活动频繁,风向不稳定。除少数地区偏北盛行浪向还未消失外,大部分地区的浪向分布紊乱。夏季,我国沿岸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前者主要影响东海北部、黄海和渤海沿岸;后者主要影响南海南部沿岸。在这两股季风的作用下,偏南盛行浪向,有自西南向东南逆时针方向偏转的趋势。7月份是沿岸偏南向浪最盛行的月份。夏季偏南盛行浪比冬季偏北盛行浪来得缓慢,持续的时间短,而且不十分稳定。(2)波高分布:我国沿岸平均波高(H1/10)的分布,一般是北部沿岸小,南部沿岸大。以年平均波高来说,渤海沿岸约为0.3-0.6米;渤海海峡、山东半岛南部、苏北、长江口和浙江北部沿岸,大致为0.6-1.2米;广东沿岸为1.0米左右;海南岛和北部湾沿岸约为0.6-0.8米;西沙群岛为1.4米左右。就最大波高而言,冬季在寒潮大风的侵袭下,一般北方沿岸大于南方沿岸。冬季,在寒潮的影响下,我国沿岸以偏北浪为主,偏东浪为次。在渤海海峡地区,冷空气通行无阻,北向浪很大,最高波高达8.0米。山东半岛东部成山头一带最大波高达6.4米。山东半岛南部沿岸一般大浪较少。苏北和浙闽沿岸的最大波高一般在2.9-4.1米左右。台湾海峡最大波高达9.5米。台湾省沿岸最大波高达7.5-15.0米。广东沿岸最大波高在3.3米以下。西沙群岛附近最大波高为4.4米,南沙群岛附近最大波高达9.5米。夏季,我国沿岸受偏南季风的影响,尤其是东海和南海沿岸,台风活动频繁,波高很大,南方大于北方。渤海沿岸,偏南浪的最大波高一般都在3.5米以下。渤海海峡东北浪最大波高为5.7米。山东半岛南部,南向浪的最大波高有4.4米。苏北沿岸和长江口东东北浪的最大波高为1.7-3.2米左右。浙江北部沿岸南向的浪最大波高3.5米。浙江南部至广东南澳一带,偏南浪的最大波高一般在5.9-8.5米。粤东和粤西沿岸最大波高达15米。北部湾北部沿岸的涠洲岛,南东南浪最大,波高为4.6米。海南岛北部沿岸的玉苞,东北浪最大的波高为7.0米。西沙群岛附近的南西南浪,最大波高为10.0米。南沙群岛附近的最大波高为7.5米。海流:海水的宏观流动称海流,以流速和流向表征。漂流:指风的拖曳而形成的海流。这种海流的流向几乎年年相同。平均速度和平均流量也几乎保持不变,所以又称为恒流(常流)。潮流:海洋潮汐在涨落的同时,还有周期性的水平流动,这种水平流动称为潮流。裂流:海流由外海向海岸传播至波浪破碎带破碎时产生的由岸向深水方向的海流。顺岸流(沿岸流):海浪由外海向海岸传播至破碎带破碎后产生的一支平行于海岸运动的海流。影响全球表层洋流的重要因素是风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科氏力)。暖流:通常海流由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时,海流会较流过地区的海洋水温高,故称之为暖流(warm current);反之,由高纬度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的海流,则为寒流(cool current)。 全球洋流系统:全球洋流系统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大致对称。以北太平洋为例,热带出现由信风吹送向西流的北赤道流,在抵达大陆东岸后,一部分折回赤道成为向东流的赤道逆流。另一部分则转向高纬,形成暖流黑潮。黑潮一直流到北纬40度附近,一方面和北方流下的寒流相遇,一方面受西风影响 。直到美洲西岸后,一部分流入寒带,形成阿拉斯加暖流另一部分转向低纬,是为加利福利亚漂流。后者到达热带后再返回北赤道流,最后完成一个大循环。洋流给沿途地区带来气候上的调节。海流观测的表层,规定为3m以内的水层。异重流定义:就是上下两层密度不同的流体作相对运动的现象。流速流向曲线图是过程曲线。绘制方法如下:(1)根据观测数据在方格纸上绘制流向流速曲线图,其上半部分绘流向,下半部分绘流速。方格纸的上端注明图名、站号、层次、观测日期、观测人、绘图时间等。(2)两图的横坐标都表示同一观测时刻(每厘米代表1小时),在流向图中纵坐标表示流向(每厘米代表30),在流速图中,纵坐标表示流速(每厘米代表10cm/s,在流速较大时,可每厘米代表20cm/s)。3)将观测值全部点到方格纸上,每一点都应点清楚,最后连接各点,画出圆滑的曲线。绘制曲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流向曲线的相邻两点间的连线(包括转流场合)所经过的角度数一般不能超过180,360线实质上与0连接;转流时应根据以上原则及相邻各层情况仔细判断流的转向是向右转还是向左转,即连线时曲线应向上方还是向下方凸;转流时流向曲线与流速曲线应当不矛盾,即流向变化最快时对应着流速达最小值的时候,当转流的时间不好确定时,应当参照上、下层情形。(4)流速曲线在最大流与转流(尤其是后者)时应注意两点:在最大流时,曲线所达到的最大值常常要大于最大观测值,根据曲线整个趋势,同时参照上、下层情况绘制;在转流时,曲线所达到的最小值常常是要小于最小的观测值。绘制时,要根据曲线的整个趋势,参照上、下层情况,同时还要根据流向曲线在此时转流的迅速或缓慢来估计流速曲线最小值应当较小或较大,以及流向何时变化最迅速而决定流速何时达最小。 流速流向曲线的修匀修匀后的流速流向曲线应符合以下规律:一、从本层曲线来看,应当满足以下规律(1)曲线应当是圆滑的,不是上、下跳动频繁的。明显的个别奇点资料应删掉。(2)在流速大时,流向变化缓慢,流速小时,流向变化迅速。(3)在回转流的情况下,流向变化是逐渐的、平稳的,流速变化不很大。在往复流或者回流而带有较大的余流情况下,流速曲线显示为峰谷相间的波状,与之相应的流向曲线是一个一个平台状,每一平台对应一波峰,一般波峰越高平台愈平,平台愈陡,波谷愈深。二、上下各层间的对比:在近岸浅海,潮流是实测流中的主导成分,潮流上、下层变化是不大的,表现得较显著的仅是下层(尤其是底层)的最大流速比上层的要小,最大流或者转流时刻一般上、下层变化不很大,因此各层曲线图形相似。影响海流观测误差原因 一、平台无运动时出现的误差 1、接近海面的流动由于平台的影响而改变 2、平台上的钢铁装置导致仪器上的磁罗针的偏移。 国外也有人做过试验,在85m长破冰船上,观测20m深度处的流向可以达到100的误差。 3、长吊缆的弹性使仪器的反应失真 在流速转变时长吊缆常使流速的反应落后,并使峰值减弱。 4、仪器无指示深度的元件,由于钢丝倾斜导致深度失真。 二 、平台缓慢移动所产生的误差 虽然长吊缆可以缓冲平台的短暂而急速的运动对仪器的影响,但降低了仪器在深处记录短周期流动的能力。 三、 平台的快速运动波浪场的影响所产生的误差。 四、 重锤和吊链的影响 实际上,在小流速时(例如海流开始转向时),铅鱼在仪器对流向变化的响应中起阻尼作用。从实验结果看,拉力电缆吊挂比链条吊挂要好。 五、 海洋生物的影响 海洋生物附着构成了对锚定浮标系统水下传感器,其中包括各种流速传感器寿命的直接威胁 潮汐:是海面周期性的升降运动,如果海水上涨的现象 发生在白天,就称为潮;发生在晚上则称为汐。 波高H,即波峰到相邻波谷的铅直距离,等于振幅的2倍。 平均波高:取所有观测的波高的平均值。 有效波高H1/3 :把连续观测的波高,按由大不到 小的顺序排列,从最大1个起的前1/3个大波的平均值。波陡:波高与波长之比,表示波形的陡峭程度,实际海浪观测表明,它不会超过1/7。波龄:波速与风速之比,表示波浪发展程度的量。 1、按波的周期(频率)分类: 按照波的周期或频率,可将波浪分为表面张力波、短周期重力波、长周期波和长周期潮波。 2、按照水深相对波长的大小分类: 按照水深相对波长的大小,可将海浪分成深水波和浅水波。如水深/波长大于等于1/2为深水波;反之则称为浅水波高潮时平潮的中间时 刻为高潮时;低潮时停潮的中间时刻为低潮时;涨潮潮差从低潮到高潮的潮位差叫涨潮潮差;落潮潮差从高潮到低潮的潮位差叫落潮潮差;潮差涨潮潮差和落潮潮差的平均值。高低潮高在一日二次低潮中较高的低潮潮高为高低潮高。高潮海面上涨到最高的位置;低潮海面下落到最低的位置称为低潮;涨潮从低潮到高潮这段时间内,海面上的上涨过程;平潮海水上涨到最高位置时,这时海面在一个短间内处于不涨不落的平衡状态,称为平潮。高潮水位平潮状态时的海面水位称为高潮水位;落潮从高潮到低潮这段时间内海面的下落过程;停潮当海面下落到最低位置时,海面也有一短暂的时间处于平衡状态,叫停潮;低潮时停潮的中间时刻为低潮时;低潮水位把停潮状态时的海面水位作为低潮水位;潮高从测站基面到自由水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潮高;高高潮高在一日二次高潮中较高的高潮潮高为高高潮高;低高潮高在一日二次高潮中较低的高潮潮高为低高潮高低低潮高在一日二次低潮中较低的低潮潮高为低低潮高;高低潮高在一日二次低潮中较高的低潮潮高为高低潮高。涨潮时从低潮时到高潮时的时间间隔,称为涨潮时;落潮时从高潮时到低潮时的时间间隔,称为落潮时;潮周期涨潮时和落潮时之和叫潮周期;涨潮潮差从低潮到高潮的潮位差叫涨潮潮差;落潮潮差从高潮到低潮的潮位差叫落潮潮差;潮差涨潮潮差和落潮潮差的平均值。绝对基面:以某一测站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高程的零点;假定基面:某测站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如海岛或偏僻的地方),测站的高程无法与国家某一水准点联接时,可自行假定一个测站基面;这种自行设定的高程基面称假定基面。冻结基面:由于原测站基面的变动,所以以后使用的基面与原测站基面不相同,故原测站基面需要冻结下来,不再使用;深度基准面:是海图水深的起算面。我国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作为海图上的深度基准面,即以本站多年潮位资料算出理论上可能的最低水深作为深度基面,这样便于利用海图计算实际水深。自从1957年起,我国才统一规定青岛验潮站多年的平均海平面作为全国高程系统的基准面中国沿海潮汐类型分布简述潮汐的类型和定义潮汐的涨落现象是因时因地而异的。从涨落周期来说,根据潮位过程曲线分析,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1、半日潮: 周期约为半日的潮汐,一昼夜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的高度都相差不大。而涨落潮时也很接近,如杭州湾浦和巴拿马等。2、全日潮:周期约为一日的潮汐,一昼夜有一次高潮,一次低潮。最主要特点是在半个月中有连续1/2以上天数是日潮,而在其余日子则为半日潮。我国南海有许多地区(北部湾、南海、红岛、德顺港等)的潮汐涨落情况,都属于全日潮类型。3、混合潮:半日潮和全日潮的混杂的潮汐,分不正规半日潮和不正规日潮两类。 不正规半日潮。它基本上还具有半日潮的特性,但在一个太阳日内相邻的高潮或低潮的潮位相差很大,涨潮时和落潮时也不等,如浙江镇海和亚丁港等。 不正规日潮。在半个月中,日潮的天数不超过7天,其余天数为不正规半日潮,如鄂霍次克海的马教加和南海暹罗湾等。潮差比:对半日潮港是指副港的平均潮差与主港的平均潮差之比;对日潮港来说是指副港的回归潮(月球处于南、北纬最大的位置附近时产生的潮汐)大的潮差与主港的回归潮大的潮差之比。平均大潮升:是大潮时期(朔、望附近)的平均高潮高。平均小潮升是小潮时期(上、下弦附近)的平均高潮高。八分算潮法计算高、低潮时。在渤海区域内大部分地区潮汐属于半日潮和不正规半日潮,渤海湾和烟威外海为不正规半日潮,但秦皇岛附近有一小块地区为日潮,其外围一小环形为不正规日潮,在莱州湾西北黄河口外,也有一小块地区为不正规日潮。渤海海峡、黄海北部沿岸、黄海沿岸、东海直至福建沿岸都是半日潮和不正规半日潮。台湾西侧为不正规半日潮,东侧为半日潮。福建、广东沿海大部分为不正规半日潮。南海以不正规日潮和日潮为主,其中以不正规日潮占优势。广州湾、海南岛附近为不正规日潮,只有北部湾和琼州湾等少数地区为全日潮。能见度:通常是指人的正常视力在当时天气条件下所能见到的最大水平距离。有效能见度是指周围一半以上视野里都能见到的最大水平距离。能见度观测方法(1) 白天能见度的观测方法A、无目标物的观测方法根据海天交界线的清晰程度,估测海面水平能见度。当海天交界线完全看不清时,则按经验估测。(1) 白天能见度的观测方法B、 有目标物的观测方法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清晰可辨时,能见度定为该目标物距离的五倍以上。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隐约可辨时,能见度定为该目标物距离的二倍半到五倍。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很难分辨时,能见度定为大于该目标物的距离,但不应超过该目标物距离的二倍半。当能见度很低时,应根据船上的目标物估测能见度。(2)夜间能见度的观测方法A、 应先在观测场地停留5min,待眼睛适应后进行观测。B、在月光较明亮的情况下,如能隐约地分辨出较大的目标物的轮廓,能见度定为该目标物的距离;如能清楚地分辨出较大的目标物的轮廓,能见度定为大于该目标物的距离。C、在无目标物或无月光的情况下,根据天黑前能见度的变化趋势和当时的天气现象,结合实践经验估测。按云底高度,云可分为低云、中云及高云三簇一、云的分类按外形、结构和成因:划分为10属及29类主要云状。(1)低云:低云多由水滴组成,大部分低云都可能产生降水,雨层云常有连续性降水,积雨云多阵性降水,有时降水量很大。(2)中云:中云多由水滴、过冷水滴与冰晶混合组成,有的高积云也由单一的水滴组成。高层云常产生降水,薄的高积云一般无降水产生。(3)高云:高云全部由细小冰晶组成。高云一般不产生降水,冬季北方的卷积云、密卷云偶有降雪。 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和潮湿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水汽压、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表示。水汽压是空气中水汽部分作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当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露点温度是空气在水汽压和气压不变的条件下,气温降低到使水汽饱和时的温度,简称露点。 采样的顺序:溶解氧(取两瓶),pH,总碱度(如测氯度,其水样可与此合一瓶)以及五项营养盐(合一瓶)水下声道。海洋中,在两个大致与海面平行的平面间,声速随深度变化经过极小值的区域称为水下声道。极小值的位置称声道轴,声道轴下侧若是深海等温层,此时这水下声道又称为深海声道(SOFAR channel)。 深海声速分布.最上面接近海面的 一层叫作表面层 , 也叫混合层,由于风浪搅拌,这一层内温度一般说是均匀的 ,在这层中,随深度增加静压力也增加,因而声速随深度增加也略有增加 .这一层下面是季节跃层,随季节不同,声速垂直分布会有很大的变化 .第三层是固定的跃层,随深度增加温度很快降低,在这层中温 度变化常常会达到 0.2 / 米 , 因此声速也随深度而减少.最下层是深海等温层.这层中的温度随深度变化很小,总是接近 3 , 在这层中由于静压力随深度增加,声速也随深度而增加.从总体看来, 从表面开始声速总的趋势是下降,但到一定深度后声速又不断上升 , 因而总有一个声速最低的深度,叫做声道轴 .这个声道叫深海声道 , 传播条件最好。声速分布一般的情况在不同纬度、季节、气象、海深等情况下温度的垂直分布和声速分布有很大的不同 . 海洋声学要素调查:是海洋观测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海水声速测量、海底声特性调查、海洋环境噪声、海洋中声能传播损失测量等。声速跃层特征分布图的绘制(1)声速跃层:某水层中,当平均声速梯度的绝对值在水深大于200m的海区内不小于0.2s-1或水深不大于200m的海区内不小于0.5s-1,并且层顶与层底上的声速差不小于1.0m/s时,则该水层为声速跃层。跃层中的平均声速梯度即为声速跃层强度。(2)声道特征分布图的绘制:声道特征分布图包括声道轴上的声速、声道轴深度、声速上界和下界深度分布图。声速极小值,即为声道轴上的声速;声速极小值所在深度,即为声道轴深度;声道轴上侧负梯度层的顶界与下侧正梯度层的底界,两者中取声速值较小者,为声道的一个边界,在另一侧则取与已定界的声速值相等之处为声道的另一边界。两边界中浅者称上界、深者称下界,所在深度即为声道上界和下界深度。海洋光学测量的主要要素是水下辐照度和光透射率。过程曲线:是在一个测点上,某种海洋要素(如温度、盐度、密度等)随时间变化的一条曲线:(1)日变化图;(2)月变化图;(3)年变化图;(4)逐年变化图;综合过程曲线:为了便于分析比较,我们通常要把有关的不同要素(或同一要素不同层次观测值)绘在同一时间的过程曲线上,以便分析使用。这种过程曲线叫做综合过程曲线。海洋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出现急剧变化的水层,称为跃层。根据形成原因的不同,跃层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跃层:由外界条件(如表面增温和风力搅拌等)引起的;第二类跃层:不同性质的水系叠置而成的跃层4、 跃层的确定原则A、跃层特性用强度、深度和厚度表征。某水文要素垂直分布曲线上曲率最大的点A,B(习惯称“拐点”)分别称为跃层的顶界和底界。A点所在深度ZA,为跃层的顶界深度,B点所在的深度ZB,为跃层的底界深度。Z(即:ZA-ZB)为跃层的厚度。当A,B两点对应的某海洋要素差值为X,则跃层的强度为X/Z。当温度或声速的垂直分布自上向下递减时取正号,反之取负号。B、跃层顶界和底界及其确定跃层顶界和底界的划定,直接关系着跃层强度、深度和厚度的量值,划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海洋要素(温度、盐度、密度及声速)垂直于分布曲线的上、下均匀层清楚,“拐点”明显,则取两个“拐点”分别作为跃层的顶界和底界。(2)海洋要素(温度、盐度、密度及声速)垂直分布曲线分布上的“拐角”不明显,应从强选取。(3)当海洋要素(温度、盐度、密度及声速)的垂直分布曲线出现双跃层时,划定层顶界和底界按以下规定:当上、下两个跃层的位置相距较远时,应分别划定上、下两个跃层的顶界和底界当上、下两个跃层的位置相距较近时,但仍可区分开来时,除分别划定上、下两个跃层的顶界和底界外,还应以上跃层的顶界为顶界、下跃层的底界为底界,作为全跃层。当上、下两个跃层的位置相距很近,不易分开时,则只取全跃层。海洋监察工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1)海洋监察管理工作是对有关的法律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具有很强的法制性和科技性。(2)海洋监察管理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和多部门的活动,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和综合性。海洋监察管理工作涉及权益、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且随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其内容将更趋广泛。(3)海洋监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受现有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和现行海洋管理体制的制约,一些相关海洋的部门法在管辖权限以及涉及本部门利益的一些规定存有不少交叉,这些都给海洋监察管理工作的具体运作增添了复杂性和难度。由于海上自然环境的恶劣、多变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艰苦,故较之其他陆上的执法工作而言,其艰巨性可想而知。海洋监察管理的内容(1)通过巡航察视、登检倾废船、石油平台和组织专群结合的监视网等,监视海域的开发利用活动,及时发现违现任者和其他海洋突发性事件,并随时掌握事件的发展动态。(2)从海洋综合管理的高度,掌握海上各种活动情况,发现海洋管理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当发现侵权和违规事件时,及时进行现场执法,制止侵权、违规行为的继续,必要时依法强制执行。(3)对侵权或违规事件包括造成海域污染、资源损害情况等进行全面、客观、详尽的调查取证。(4)对无主事件,则根据现场取证情况及其她线索,积极侦破责任者。(5)对监视所获的各种资料加以整理、归档,并及时编发巡航通报。通过表扬守法好的组织和环境、资源保护好的海域,批评违规责任者和环境、资源保护不佳的海域等形式,以期引起全社会对海洋问题的关注。(6)将海洋事件的调查取证资料和侦破责任者的资料(含原始证据材料的副本),一并报送相应主管部门处理,并要求对处理情况反馈;监察管理部门要对调查取证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法律责任。(7)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及时发布海洋污染预报、海洋污染警告和赤潮灾害通报等,提醒有关单位和部门加强防范,减少损失。及时传递海洋管理信息,尤其是管理中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便于主管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管理动态。(8)对海洋监视中发现的突出而无现行具体法规可依的问题,可向上级机关或当地政府写出专报,推动海洋立法工作的进展。海洋监察管理的基本原则1依法行政的原则2合理性原则3及时性和应急快速反应的原则4实施目标管理的原则5客观性与确定性原则6分工负责协同管海的原则底栖生物生活于海洋基底表面或沉积物中生物的总称。依个体大小,凡被孔宽为0.5mm套筛网目所阻留的生物,称为大型底栖生物。凡能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创新与设备升级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选型评估报告
- 担保公司银行入围申请书
- 山地流转合同5篇
- 农村住房公积金申请书
- 濮阳县六中课件
- 关于保洁的申请书
- 安全检维修培训提纲课件
- 寺庙名字改名申请书
- 改造办公场所申请书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七讲华夷一体与中华民族空前繁荣(隋唐五代时期)-2025年版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围墙装饰墙帽施工方案
- 燃气运营安全管理方案
- 倒睫科普课件
- (高清版)DBJ∕T 13-318-2025 《建筑施工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电子版教材-1
- T/CIE 176-2023机场探鸟雷达系统技术要求
- 《机械基础(第二版)》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国网投标离线投标工具使用说明
- 发展汉语-初级读写-第一课-你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