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质小麦田间管理技术编辑时间:2010-2-8点击次数: 158 次 优质小麦品质优,种植效益较好,很受群众欢迎,广大群众有强烈的种植愿望,许多农民对其栽培管理技术掌握甚少,以下介绍一下优质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 一、影响小麦品质的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 小麦品质的优劣不仅由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所决定,而且受气候、土壤、耕作制度、栽培措施等条件的影响,品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影响品质。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我县气候条件适宜生产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在种植优质专用小麦时,只有运用适当的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优质品种的品质与产量的遗传潜力,达到品质优良一致、高产高效的目的。 土壤条件和栽培措施对小麦品质有很大影响。对强筋小麦而言,粘壤土小麦品质较好,壤土次之,砂土较差;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小麦营养和加工品质变好,产量提高。过量氮,虽蛋白含量升高,但产量下降;高产田分期施n能提高小麦品质。1/2氮素底施,1/3追施,会显著改善强筋和中筋小麦品质;缺磷,影响小麦品质;缺硫,面团稳定时间缩短;增钾,能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沉降值,改善加工品质。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土壤水分过多,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降低,面团稳定时间变短。蜡熟初期至蜡熟末期,推迟收获,小麦品质提高。收获期遇雨,降落值降低,不论制作什么仪器均不适宜。与强筋、中筋小麦的栽培要点相反,弱筋小麦要求土壤偏砂性,施肥应控制。宜适当增施磷、钾肥,控制减少氮肥,特别要减少小麦生长后期氮肥的施用量。 二、田间管理 1、浇好分蘖水有利于保苗壮苗,增加小麦籽粒的氮素积累,促进根系发育。 2、拔节期浇水并及时松土可以通风、保墒,提高地温,利于大蘖生长,促进根系发育,加强麦苗碳代谢水平,使麦苗稳健生长。挑旗期至开花期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并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 3、后期(开花成熟) 小麦开花后,特别是灌浆后期,土壤含水量过高,会降低强筋小麦的品质,所以,种植强筋小麦在开花后应注意控制土壤含水量不要过高,在浇过挑旗水或开花水的基础上,一般不再灌溉,尤其要避免麦黄水。测定结果表明,蜡熟中期至蜡熟末期千粒重仍在增加,品质指标逐步提高,在蜡熟末期收获,籽粒的千粒重最高,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也最优。用联合收割机应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 三、对小麦弱苗的促壮措施 1、缺氮弱苗。首先,根据小麦叶、蘖同伸关系,第四叶与第一分蘖应同时出现。若第四叶很长,而第一分蘖长度只有第四叶的1/2,即为缺氮弱苗。用同样的方法,可依次观察第五、六叶与第二、三分蘖的长势情况。其次,看小麦生长是否缺位。若叶、蘖不能同伸,主要是氮素不足所致,每亩可以补施有机肥30-40公斤或尿素57.5加有机肥20-30公斤。 2、缺磷弱苗。主要看叶片色泽和根系发育情况。麦苗缺磷症状是叶尖呈紫红色,整个叶片无光泽,次生根少而短。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亩施(穴施或条施)过磷酸钙30公斤。 3、缺钾弱苗。主要看叶片的柔软程度。叶软而卷曲,叶色发暗,沿叶脉有白色条纹,为缺钾症状。可亩施硫酸钾57.5公斤,或喷施0.30.4%磷酸二氢钾液50公斤,连喷两次。 4、缺水弱苗。常因麦田底墒不足或漏水漏肥造成。一看小麦心叶,缺水时心叶不长或生长很慢,通常称为缩心苗。二看小麦叶尖有无“吐水”现象,如早晨太阳未出时无“吐水”现象,则缺水。补救方法是及时灌水,且每亩追施碳铵15公斤或尿素5公斤。 5、深播弱苗。表现为小麦幼苗叶片细长,根系发育不良,分蘖少。通常是看小麦的地中茎,若地中茎很长,且第四叶出现时无分蘖,即为深播弱苗。对这类苗可亩施碳铵15公斤,结合灌水,促壮增蘖。 6、板结弱苗。雨中或雨前抢种的麦田,土壤板结,通气不良,麦苗根短而不下扎,分蘖生长缓慢,叶、蘖不能同伸,水稻田的麦苗根系呈铁锈色。对这类麦苗应及时进行深中耕,解除土壤板结。 四、麦田化学除草 1、选准对路除草剂 。一般情况下,防除单子叶禾本科杂草,多采用骠马、骠灵、拉索、异丙隆、麦草灵等;杂草较多的田块,可以将丁草胺与氟乐灵混用;阔叶杂草较多的麦田,多采用巨星、使它隆、苯黄隆、好事达、阔草清等;单子叶与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可采用异绿隆、麦草星等除草剂。 2、根据气温、作物苗情,适时适量用药 就温度而言,麦田除草应以头水后温度稳定在10度以上时为好。就作物苗情而言,宜早宜小。一般在小麦23片真叶、杂草23片叶时施用。除草剂的用量是6.9%骠马水乳剂每亩6070毫升, 75%巨星干悬剂每亩1克, 10%苯黄隆可湿性粉剂每亩10克,50%好事达水分散粒剂每亩34克,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每亩2克,70%异绿隆每亩125150克。以上药剂按说明对水喷雾。 3、综合防治,提高防效 一是选用净度高、含杂草种子少的麦种。二是对草害重的田块实行轮作换茬。三是对田埂、沟边恶性杂草多的地方,可定向喷施农达、克无踪等除草剂,净化麦田周围环境。四是土壤墒情差的,适量加大施药量。五是对土质较沙的田块不宜过量施用除草剂。六是当气温低于10时应停止施用除草剂。 五、麦田病虫害防治 小麦病虫害种类繁多,发生普遍,其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要求在全生育期进行预防性防治。对白粉病和锈病,每亩用15%粉锈宁100克兑水50公斤喷洒植株。对麦蚜和麦红蜘蛛可用40%氧化乐果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小麦主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编辑时间:2010-2-8点击次数: 223 次 1 锈病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根据发病部位和病斑形状又分为条锈、叶锈和秆锈3种。小麦锈病在全国主要麦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轻者造成籽粒干瘪,重者植株枯死。 1.1 症状识别。“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说出了3种锈病的主要区别。 1.1.1 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感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黄色粉疱,即夏孢子堆,呈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行;后期出现黑色、狭长、埋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 1.1.2 叶锈病。发病初期出现褪绿斑,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即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出现黑色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 1.1.3 秆锈病。主要为害部位是茎秆和叶鞘,也可危害叶片及穗部。其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锈褐色,排列散乱,常聚合成大斑;后期病部出现黑色、长椭圆形或段条形、粉疱状的冬孢子堆,被害部位大片撕裂。 1.2 防治措施 1.2.1 选用抗(耐、避)病品种。 1.2.2 药剂防治。用三唑酮(粉锈宁),按种子重量0.03%的有效成分拌种,或用12.5%特谱唑按种子重量0.12%的有效成分拌种。用20%粉锈宁乳油450 750 ml/hm2,或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25 450 g/ hm2,兑水均匀喷雾防治。间隔10 15 d再喷1次,效果更好。 2 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在全国各类麦区均有发生,尤其在高产麦区,由于植株生长量大、密度高、田间湿度大时,白粉病更易发生。目前,白粉病已上升为小麦的主要病害。 2.1 症状识别。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白色霉点,后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上面生有白粉状的霉层(分生孢子),逐渐变成灰白色至淡褐色,后期在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子囊壳),病叶逐渐变黄而枯死。 2.2 防治措施 2.2.1 选用抗病品种。 2.2.2 农业措施。适当控制群体,合理肥水促控,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2.2.3 药剂防治。用粉锈宁按种子量0.03%的有效成分拌种,可有效控制苗期白粉病,并可兼治锈病、纹枯病和黑穗病等病害;或用25%粉锈宁按有效成分105 150 g/hm2兑水喷雾防治。 3 病毒病 小麦病毒病包括黄矮病、丛矮病、红矮病和黑条矮缩病等多种矮缩病。其中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较为广泛;红矮病主要分布于西北、内蒙古和四川等地;黑条矮缩病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麦区。病毒病可造成小麦严重减产,一般感病越早,产量损失越大。 3.1 症状识别 3.1.1 黄矮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变黄和植株矮化。秋苗和冬小麦返青后,植株均可发病。秋苗感病后,植株明显矮化,叶尖逐渐褪绿变黄,不能越冬或越冬后不能抽穗结实。冬小麦返青后感病植株稍有矮化,上部叶尖开始发黄,向叶片基部扩展,呈黄绿相间的病斑。后逐渐枯黄,穗期感病仅叶尖发黄,造成穗小、千粒重降低。 3.1.2 丛矮病。病株严重矮化,分蘖无限增多,叶片多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秋苗发病较多,不能越冬而死亡,有的勉强越冬而生长纤弱,不能抽穗。发病晚的叶色浓绿,心叶有条纹,植株矮化,茎秆粗壮,多数不能抽穗或穗而不实,即使能结实的也是穗小、粒少,千粒重降低。 3.1.3 红矮病。病株开始叶色深绿、色调不匀,叶片甚至叶鞘变为紫红色或黄色,最后全株呈红色或黄色,叶片黄化枯死,病株矮化,少数能抽穗但不实或粒秕。重病株心叶卷缩不能抽出,拔节前即死亡。 3.1.4 黑条矮缩病。苗期病叶深绿、叶质僵硬、分蘖增多、丛生、严重矮化、不能抽穗。拔节后发病植株稍矮,抽穗迟、穗小、粒秕瘦、千粒重降低。 3.2 防治措施 3.2.1 选用抗耐病品种。 3.2.2 药剂防治。用种子量0.3%的50%辛硫磷乳油兑水拌种,然后闷种24 h后播种。用40%乐果乳油1 000 2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传毒害虫,可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和蔓延。 4 黑穗病 小麦黑穗病主要有腥黑穗病和散黑穗病,在我国各类麦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麦穗和籽粒,可造成严重减产。 4.1 症状识别 4.1.1 腥黑穗病。病株一般较矮,分蘖增多,病穗较短而直立,初为灰绿色,后变为灰白色,颖壳外张,露出病粒,病粒短粗,外包枯白色薄膜,内充满黑粉。由于病菌的厚垣孢子内含三甲胺,故带有鱼腥味,腥黑穗病因此而得名。 4.1.2 散黑穗病。病株抽穗略早,其小穗全部为病菌破坏,子房、种皮和颖片均变为黑粉,初期病穗外包一层灰色薄膜,病穗抽出后不久即破裂,黑粉(厚垣孢子)随风飞散,仅剩穗轴。 4.2 防治措施 4.2.1 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种种田。 4.2.2 药剂拌种。用粉锈宁按种子重量的0.03%有效成分拌种,或用12.5%特谱唑按种子量的0.3% 0.5%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兑水5 kg拌种50 kg,对防治以上2种病害均有效果。 5 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在我国冬麦主产区普遍发生,近年来有加重发生的趋势。该病主要引起小麦穗小、粒少、千粒重降低,还可引起倒伏或形成白穗,严重影响产量。 5.1 症状识别。叶鞘和茎秆上均可发病。叶鞘发病为中间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斑,病斑聚合形成花秆。茎秆病斑呈梭形、纵裂,后聚合形成烂茎。感染此病的植株不能抽穗,或形成枯白穗,或结实很少,籽粒秕瘦。 5.2 防治措施 5.2.1 选用抗病性较好的品种。 5.2.2 农业措施。控制适当群体,合理肥水促控,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 5.2.3 药剂防治。用50%利克菌按种子重量的0.3%,或20%粉锈宁按种子重量的0.15%药量拌种。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450 g/hm2,或20%粉锈宁600 750 ml/hm2喷雾防治。 6 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头,在全国各类麦区均有发生,但在南方麦区发生较重,北方较轻。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小麦严重减产,且病麦对人畜有毒,严重影响面粉质量和使用价值。 6.1 症状识别。小麦从苗期到成熟期都能感病,引起苗枯、基腐、穗腐和秆腐等症状,其中以穗腐最为严重。穗腐:小麦在抽穗扬花期受病菌侵染,先在个别小穗上发病,后逐渐扩展,病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大成枯黄色,后生成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后期出现黑色颗粒(子囊壳)。秆腐:初期旗叶的叶鞘基部变成棕褐色,后扩展到节部,形成红色霉层,病株易折断。苗枯:幼苗受害后芽鞘与根变褐枯死。基腐:感病初期茎秆基部变褐软腐,以后凹陷,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6.2 防治措施 6.2.1 选用抗病品种。 6.2.2 药剂防治。在小麦抽齐穗时,用80%多菌灵超微粉750 g/hm2,兑水均匀喷洒于小麦穗部,一次用药即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7 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我国华北、西北均有发生。近年来病害蔓延到长江流域,在局部造成严重为害。一般发病麦田减产10% 20%,重者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 7.1 症状识别。小麦全蚀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植株根部和茎基部。幼苗期感病植株地上部没有明显症状,重病株略矮,根变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母婴店做活动策划方案(3篇)
- 散水坡道修复施工方案(3篇)
- 游园朗诵活动策划方案模板(3篇)
- 民间户外游戏活动方案策划(3篇)
- 落砂井施工方案(3篇)
- 写一份通知题目及答案
- 小鸭子学游泳题目及答案
- 时间的脚印课件
- 快递收发服务平台搭建合同
- 大型超市与电商平台采购合同
- 乏力诊治与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2
- 2025-2030牛结核病防控技术进展与行业影响分析报告
- 2024年泰州市靖江市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真题
- 国际快递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四川省高考生物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巡检员质量培训
- JJG 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 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表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
- 氟利昂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搅拌车、混凝土搅拌车、水泥搅拌车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