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测量实验-中山大学材料物理实验2015.pdf_第1页
磁性测量实验-中山大学材料物理实验2015.pdf_第2页
磁性测量实验-中山大学材料物理实验2015.pdf_第3页
磁性测量实验-中山大学材料物理实验2015.pdf_第4页
磁性测量实验-中山大学材料物理实验2015.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材料物理实验 实验实验十四十四 磁性测量实验磁性测量实验 姓名 学号 专业 13 级材料物理 合作人 实验时间 2015 12 15 一 一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与分析 1 用 TH MHC 型智能磁滞回线实验组合仪测量 退磁后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不同的励磁电压 得到不同的磁滞回线 如下图 1 图 2 图 1 样品 1A 在不同励磁电压下的磁滞回线 图 2 样品 2A 在不同励磁电压下的磁滞回线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材料物理实验 比较两个样品的磁滞回线可以发现 样品 1A 为硬磁 剩磁较大 样品 2A 为软磁 剩磁较小 将磁滞回线的顶点连线 得到基本磁化曲线 顶点数据如下表 1 表 2 表 1 样品 1A 的基本磁化曲线数据和 H 曲线数据 U V H A m B T B H H m U V H A m B T B H H m 0 5 0 050 0 041 0 820 2 0 0 178 0 207 1 163 1 0 0 080 0 094 1 175 2 2 0 208 0 226 1 087 1 2 0 093 0 116 1 247 2 5 0 261 0 252 0 965 1 5 0 116 0 149 1 284 2 8 0 323 0 276 0 854 1 8 0 153 0 185 1 210 3 0 0 370 0 290 0 784 表 2 样品 2A 的基本磁化曲线数据和 H 曲线数据 U V H A m B T B H H m U V H A m B T B H H m 0 5 0 024 0 058 2 417 2 0 0 24 0 223 0 930 1 0 0 059 0 119 2 017 2 2 0 288 0 236 0 820 1 2 0 082 0 142 1 732 2 5 0 369 0 251 0 680 1 5 0 125 0 174 1 392 2 8 0 438 0 262 0 598 1 8 0 19 0 207 1 090 3 0 0 485 0 268 0 553 由数据得到的基本磁化曲线及 H 曲线如下图 3 图 6 图 3 样品 1A 的基本磁化曲线 图 4 样品 1A 的 H 曲线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材料物理实验 图 5 样品 2A 的基本磁化曲线 图 6 样品 2A 的 H 曲线 由图像得到初始磁导率 0及最大磁导率 m 参数 样品 初始磁导率 0 H m 最大磁导率 m H m 样品 1A 硬磁 0 820 1 284 样品 2A 软磁 2 417 2 417 分析 样品 1A 的初始磁导率较小 随着励磁电压的增加磁导率出现一个极大值 样品 2A 的初始磁导率即最大磁导率 比样品 1A 大 随着励磁电压的增加磁导率逐渐减小 取 U 3 0V R1 2 5 时样品 1A 的磁滞回线做详细分析 B H 曲线如下图 7 图 7 样品 1A 的磁滞回线 U 3 0V R1 2 5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材料物理实验 由图 7 得到的磁学参数如下 样品 1A 的磁学参数 U 3 0V R1 2 5 饱和磁场强度 Hm 0 370 A m 饱和磁感应强度 Bm 0 290 T 剩余磁感应强度 Br 0 161 T 矩形比 Br Bs 0 555 矫顽力 Hc 0 080 A m 最大磁能积 BH MAX 4 914 10 3 A T m 考察磁滞回线所围成的面积 用模型 tanh H Hc right tanh H Hc left K M K 来拟合上述的磁滞回线 如图 8 所示 图 8 磁滞回线的拟合 由图像可以看出该模型对磁化过程拟合度较高 而退磁过程则高估了材料的剩磁 以此模型作积分计算磁滞回线所围面积约为 0 084 A T m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材料物理实验 2 用 TYU 2000 型磁性材料自动测量装置测量 1 直流冲击法 坡莫合金 环形 尺寸 6 02 0 09 室温 30 测量方法 直流冲击法 饱和磁感应强度 Bm 0 746 T 剩余磁感应强度 Br 0 534 T 矩形比 Br Bs 0 716 矫顽力 Hc 3 080 A m 初始磁导率 0 32 525 mH m 最大磁导率 m 125 701 mH m 直流冲击法得到坡莫合金的基本磁化曲线 图 9 以及 H 曲线 图 10 图 9 坡莫合金基本磁化曲线 直流冲击法 图 10 坡莫合金的 H 曲线 直流冲击法 2 直流扫描法 软磁铁氧体 环形 尺寸 8 03 0 369 室温 26 测量方法 直流扫描法 饱和磁感应强度 Bm 0 268 T 剩余磁感应强度 Br 0 217 T 矩形比 Br Bs 0 810 矫顽力 Hc 61 550 A m 初始磁导率 0 0 570 mH m 最大磁导率 m 158 8 mH m 直流扫描法得到软磁铁氧体的磁滞回线如图 11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材料物理实验 图 11 软磁铁氧体的磁滞回线 3 交流扫描法 铁氧体 环形 尺寸 1 5 3 55 室温 26 测量方法 交流扫描法 饱和磁感应强度 Bm 0 0895 T 剩余磁感应强度 Br 0 0126 T 矩形比 Br Bs 0 141 矫顽力 Hc 275 A m 初始磁导率 0 0 01 mH m 最大磁导率 m 0 07 mH m 交流扫描法得到铁氧体的磁滞回线如图 12 图 12 铁氧体的磁滞回线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材料物理实验 坡莫合金 软磁铁氧体 铁氧体的磁学性能分析比较 坡莫合金 分析 矫顽力很小而饱和磁感应强度较大 剩磁也较大 矩形比达到 0 7 初始磁导率很大 结论 弱磁场作用下的磁导率很大 磁滞损耗很小 软磁铁氧体 分析 矫顽力较小 剩磁较大 矩形比达到 0 8 初始磁导率很小 最大磁导率较大 结论 强磁场作用下磁导率较大 磁滞损耗较小 铁氧体 分析 矫顽力很大 饱和磁感应强度很小 剩磁很小 矩形比只有 0 14 磁导率很小 结论 磁导率很小 磁滞损耗很大 二 二 实验思考与讨论实验思考与讨论 1 为什么有时磁滞回线图形顶部出现编织状的小环 如何消除 因为感应电动势和磁感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