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场处置方案 名称:盐城恒盛化工有限公司预案编号:Q/YHS G0218-1-2010签 发 人:实施日期:2010年11月1日盖 章:氯 气一、事故特征1.1作业现场风险1.1.1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危险程度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风险、危害程度分析表序号可能发生的事故危害程度1中毒高2泄漏高1、液氯(Cl2 M=71)理化性质:黄绿色透明液体。可溶于水,易溶于碱液。相对密度 1.468(水=1),沸点-34.6,熔点-100.98,饱和蒸汽压 506.62KPa(10.3),常压下即气化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kg液氯气化后可形成300L气体氯。LC50=850 mg/ m3 1小时(大鼠吸入),车间最高允许浓度:1 mg/m3 。危险性:氯气性质稳定,不聚合,属第2.3类有毒气体,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汽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氨、燃料气、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对金属和非金属几乎都有腐蚀作用。对人的危害: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轻者有流泪、咳嗽、胸闷,出现气管和支气管炎;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储运注意事项:不燃有毒压缩气体。储存在阴凉、通风仓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或可燃物、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液氯储存区要建低于自然地面的围堤。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2、泄漏、中毒氯气为剧毒品,液氯钢瓶为压力容器,生产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防护不当、设备、设施缺陷、壁厚变薄、壁面穿洞、钢瓶受撞击或受高热等,导致氯气泄漏或氯气钢瓶爆炸泄漏,可能发生中毒事故。1.2、事故判断序号事故判 断1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2泄漏现场有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二、应急组织及职责2.1第一发现者进行事故初步判定的要点及报警时的必要信息序号事故判 定报警时的必要信息1中毒人员有以下症状:1、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2、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3、昏迷和休克地点、泄漏源、时间、受伤或中毒人数、已采取的措施2泄漏现场有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2指挥部组成人员2.2.1.指挥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管理人员总 指 挥:组织指挥车间的应急救援工作。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指挥部成员:当班班长:1、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2、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初蒸、精馏主操(副操协助处):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1、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调度工作; 2、事故现场通讯联系和对外联系; 3、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其他岗位人员(副操协助处):1、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2、受伤、中毒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3、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4、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的运输工作。2.2.2 现场总指挥 现场总指挥由负责车间生产工作的车间主任、带班主任担任。现场总指挥:车间主任(带班主任)现场总指挥职责:1、协助总指挥负责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2、代表指挥部向各救援小组发布救援指令;3、及时向指挥部通报事故发展趋势和现场救援情况。2.2.3 各小组组成人员通信警戒组组长:当班班长 组员:车间员工抢险灭火组组长:当班班长组员:车间员工救护疏散组组长:当班班长组员:车间员工事故处理组组长:车间主任组员:车间员工3 .主要职责3.1 指挥部主要安全职责(1)组织安全科制订、管理、修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明确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分工、职责;(7)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向上级及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发出救援请求;(8)接受公司的指令和调动; (9)组建应急队伍、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10)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3.2 各救援小组主要安全职责3.2.1、通信警戒组安全职责:(1)及时正确报警、接警;(2)负责布置隔离区的安全警戒线,保证现场井然有序;(3)负责配合现场总指挥向各小组传达救援指令和横向联络;(4)必要时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及厂区道路畅通;(5)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协助疏散人员;(6)负责清点离开事故区域的人数,并进行登记;(7)按照指挥部要求负责与社会、周边单位各救援机构联络;(8)保护事故现场物证、数据。3.2.2、抢险灭火组安全职责:(1)负责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2)负责事故状态下的现场抢修抢险作业;(3)负责泄漏物的现场清洗消毒处理;(4)做好自救、互救工作,协助疏散抢救受伤人员等;(5)恢复生产的检修作业。3.2.3、救护疏散组安全职责(1)负责现场及周围人员的抢救、撤离、疏散和物资器材转移工作;(2)负责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3)做好自救工作,组织现场抢救受伤受害人员,进行防化防毒处理,安全转移伤员。(4)负责事故现场所需灭火器材装备及其他抢救物资的供给;(5)供应劳动保护用品、应急救援用具;注意:(1)各应急救援小组组长负责在事故状态下各个救援队伍的分管工作并且及时向指挥部请示救援工作,汇报现场情况和事故发展趋向。(2)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同时要相互联络,及时通报救援工作情况,相互之间配合协调好。3.2.5、事故处理组安全职责(1)协助医疗部门组织伤员的医疗救治;(2)负责伤亡人员的抚恤、安置及其家属的安抚、接待;(3)事故处理组召开事故现场会和分析会,尽快查明事故原因;(4)事故处理应该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未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特别是以下人员要严肃处理:a、对工作不负责任,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b、已经列入安全技术整改措施的项目不按期实施,不采取应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c、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经过劝阻不听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5)事故发生后,由事故责任部门、当事人将事故原因、经过、主要责任人、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按照程序先上报安全科后汇总到事故处理组,安全部门提出事故处理意见、防范措施和建议,经厂部事故处理组同意后执行决定并落实整改方案。说明:当现场处置方案无法处置时,立即启动扩大应急。三、应急处置3.1、报警、通讯联络方式3.1.1 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报警的首要任务是让企业内部人员知道发生紧急情况。其目的有两个:动员应急救援人员、提醒其他无关人员采取防护措施、撤离等。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事先必须配备装备器材,指挥部成员每人手机一部,组成一个完整的通讯联络体系。3.1.2 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设施(1)发生事故或灾情,救援信号主要使用电话报警联络;(2)车间主任电话:3)危险区边界警戒线为黄黑色、警戒哨佩戴臂章,救护车鸣笛。通讯联络号码于办公室和生产车间墙上各张贴1份。要早报车间主任处,为救援争取时间,减少损失。通信警戒组的报警人员要沉着冷静,要讲清发生事故地点、部位、物料名称、性质、火势情况、事故性质等。3.2、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3.2.1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规定3.3.1.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它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3.3.1.2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危险化学品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危害程度;3.3.1.3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消毒等措施;3.3.1.4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处置,直至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3.3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分区域处置措施3.3.1事故危险区(0500米)。危险区即事故附近地域。此处毒物浓度指标高、地面染毒,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危害的特点是人员中毒,伴随建筑物设施及设备损坏,还可能发生人员复合伤。事故危险区的救援人员需要全护,并佩戴隔绝式面具。该区域主要是本公司的厂区救援工作主要是:切断事故源,立即抢救中毒伤员,保护和转移其它危险品,消除渗漏液态毒物,进行局部的空间消毒,封闭现场等。3.3.2事故染毒区(5001500米)。该区域空气剂量染毒严重,作用时间长,可发生植物枯萎、物品被腐蚀等现象。该区域主要是周围的厂及居民受到影响,救援工作主要是:组织居民紧急疏散转移,指导防护,监测毒区边界,控制交通,组织排除滞留毒气。该区主要是空气染毒,救援人员一般只需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即可。3.3.3事故影响区(15003000米)。该区有小剂量危害。救援工作重点是:及时组织群众进行个人防护,接收伤员,安排撤离人员的生活,对群众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以解除群众的精神压力,稳定群众的思想情绪。3.4、事故类别及处置措施3.4.1有毒气体泄漏后所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液氯(氯气)列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八部局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中。1、当班值班人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简要汇报事故情况,讲明有毒气体外溢,情况较严重。总指挥指令值班员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及抢险疏散组,消防组,安全警戒组,医疗救护组成员在听到警报后,在最短时间内携带各自防护器材,抢险抢修器材赶到指挥部集合。总指挥简要说明事故情况及危害性,依据应急救援预案中各组的工作职责下达抢险自救命令。2、如果抢救困难较大,为了防止扩大污染区域,总指挥应立即拔打68811、68002公司援助。指令副总指挥向友邻单位和附近村居通报事故情况。3、安全警戒组依据工作责任,组长将人员分成几个小分队,分别对厂区北侧主干道,西侧,东侧设置警戒线。各安排1个小分队维护现场秩序。4、消防组依据工作职责,组长将人员分成2个小分队,指派到事故源区旁侧消防栓,以最快的速度,用雾状水稀释事故源区氯气浓度,掩护抢险疏散组成员进入现场进行抢修和下风向人员疏散工作。5、当消防组用雾状水对事故源区实施洗消时,总指挥下达指令,由副总指挥带领成员进入事故源区进行侦查情况,然后向总指挥汇报泄漏的具体位置。总指挥命令副总指挥带领人员携带抢修工具包(包内配备扳手、铁、螺杆、螺母、铅塞、手锤胶带等)对泄漏的具体部位实施抢修。一队队员作好准备,随时替换二队队员进入现场实施抢修。与此同时,总指挥命令抢险疏散组进入事故现场抢险疏散组长指令一组队员进入事故源区,对受伤中毒人员用担架抬出事故源移交至救护组。进入污染区用手提喇叭告之事故污染区内人员转移疏散至事故源区上风向。6、救护组由公司医务室人员组成,组长和成员该组配备担架,氧气袋及处理急性中毒所需的药品。总指挥指令救护组至事故源区上风向,对疏散组转移进来的中毒人员进行护理(实施输氧、人工呼吸、挂水等)待120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听从120救护人员的指令协助做好救护工作。7、当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公司总指挥向消防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及自救情况,将指挥权移交消防人员,同时要求各组听从消防人员指令,协助做好警戒、疏散、消洗、抢修工作。3.4.2发生中毒事故后所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1、医疗救护组在接到报警后,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特性、现场状况及中毒病人症状,在自身有良好防护的条件下,立即按现场指挥部指令,开展救护工作。2、在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期间,如现场任何人出现中毒的可疑迹象或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进行紧急治疗,并视病情需要尽快护送到医院请医生诊治。3、医疗救护组在中毒急救时,应按病人接触化学品的中毒途径进行治疗(应急处理)。其要点是:若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马上用大量的水冲掉皮肤上的化学品,至少冲洗15 分钟以上,若仍粘有化学物品的痕迹,再继续冲洗15 分钟;若有化学灼伤情况,按化学灼伤治疗要求进行治疗;若眼睛接触化学品,用大量水轻轻冲出眼睛中的化学品,冲洗时眼睛应保持展开,冲洗需彻底,时间15 分钟以上,并用钟表计时;如对化学品是否已被冲洗干净怀有疑问的话,再复冲洗15 分钟,并及时送医院诊治。若病人为吸入性中毒,应立即将病人从污染的空气中转移到新鲜空气处,抢救时抢救人员应配戴自给式呼吸器;检查病人是否在呼吸,以及有无脉搏,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若无脉搏,需进行心脏按摩;病情恶化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若病人为摄入中毒,视摄入化学品是否为腐蚀品决定是否可采用催吐法。神志不清时,不要给病人口服任何东西,如无呼吸,予以人工呼吸,并及时送医院医治。在所有情况下,应使其保暖直至复原。四、注意事项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1)首先检查防护器具是否完好,发现不合格及时调换。(2)根据所使用的防护器具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防护器具。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1)首先检查抢险救援器材是否完好,发现不合格及时调换。(2)根据现场应急救援的专业人士讲解,正确使用抢险救援器材。4.3有关救援措施实施方面的注意事项事故现场处置应严格按本方案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严禁随意改动,如确需改动,必须经报请公司应急指挥部同意。4.4现场自救与互救方面的注意事项(1)保护好现场伤员,防止伤员二次受伤,现场有条件的立即进行抢救,条件不具备的立即组织救护上报工作。了解现场情况,防止事故扩大。(2)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氯气,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触的是液氯,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3)病人复苏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出污染区,对病人进行复苏三步法(气道、呼吸、循环)气道: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呼吸:检查病人是否呼吸,如无呼吸立刻提供通气。循环:检查脉搏,如没有脉搏应施行心肺复苏。(4)如皮肤接触氯气,会引起化学烧伤,可按烧伤处理:适当补液,引人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付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氯,要注意冻伤。4.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方面的注意事项4.6应急救援结束后续处置方面的注意事项 在确定各项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时,由本方案负责指挥的责任人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撤除所有伤员、救护人员,清点人员后,留有专人组织巡视事故遗留隐患问题。4.7其他需要特别警示方面的注意事项(1)各岗位人员严格服从指挥人员的调配,积极做好救援工作。各岗位人员就好当熟悉氯的危害特性和处置方法,确保处置得当。各岗位人员就好当积极参与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能力。(2)发生泄漏时,人员进行应急处置要选择上风向。(3)一切处置行动自始至终必须确保人的安全。吡 啶一、事故特征1.1作业现场风险1.1.1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危险程度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风险、危害程度分析表序号可能发生的事故危害程度1火灾中2爆炸中3烫伤低4灼伤低5泄漏低1、吡啶(C5H5N M=79.10)物化性质: 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恶臭。溶于水、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熔点-42,相对密度(水=1):0.98,沸点115.3,饱和蒸气压1.33kPa(13.2);闪点17,自燃温度482,爆炸极限1.712.4%,LD50=1580mg/kg(大鼠经口),接触限值:中国MAC:4mg/m3。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建规火险分级:甲类。危险特性: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引起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对人的危害:有强烈刺激性;能麻醉中枢神经系统。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后,轻者有欣快或窒息感,继之出现抑郁、肌无力、呕吐;重者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强直性痉挛、血压下降。误服可致死。长期吸入出现头晕、失眠、步态不稳及消化道功能紊乱。可发生肝肾损害。可引起皮炎。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吸人: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脏按压术。就医。食入:患者清醒时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或其它不燃吐吸附剂混合吸收,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或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2、火灾、爆炸、烫伤、灼伤、泄漏(1)在吡啶物料搬运(人工从库房搬运至吸料场所)、吡啶吸料、加热汽化过程中,因操作失误,设备缺陷故障、吡啶容器破损等,造成吡啶泄漏、挥发,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2)吡啶的汽化和氯化反应温度为180,一旦温度失控,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烫伤、灼伤等危险。(3)在氯化生产过程中,是在真空下,如果真空系统密封性不好,造成空气进入设备内,在氯化反应器形成吡啶与空气的爆炸性混合气体,一旦氯化反应器的搅拌器缺油,造成搅拌轴处温度升高,会造成氯化反应器爆炸事故;真空系统的冷却效果不好,造成易燃易爆物品吡啶大量进入真空泵,真空泵的润滑效果不好,可能产生高热,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同时,大量的易燃易爆物进入空气中,在真空泵出口处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发生爆炸事故。 (4)氯化反应过程中,因操作失误、管理欠缺、设备缺陷故障等,造成吡啶泄漏、挥发,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5)生产车间密闭、通风不良,易燃易爆物料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火花等激发能源,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1.2、事故判断序号事故判 断1火灾有明火、烟产生2爆炸有剧烈的爆炸声、震动3烫伤皮肤组织损坏4灼伤动脚组织损坏5泄漏现场有大量吡啶气味和物料泄漏痕迹二、应急组织及职责2.1第一发现者进行事故初步判定的要点及报警时的必要信息序号事故判 定报警时的必要信息1火灾现场有明火、烟产生地点、泄漏源、时间、受伤或中毒人数、已采取的措施2爆炸有剧烈的爆炸声、震动3烫伤有人员皮肤组织损坏4灼伤有人员皮肤组织损坏5泄漏现场有大量吡啶气味和吡啶液体物料2.2指挥部组成人员2.2.1.指挥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管理人员总 指 挥:组织指挥车间的应急救援工作。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指挥部成员:当班班长:1、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2、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初蒸、精馏主操(副操协助处):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1、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调度工作; 2、事故现场通讯联系和对外联系; 3、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其他岗位人员(副操协助处):1、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2、受伤、中毒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3、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4、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的运输工作。2.2.2 现场总指挥 现场总指挥由负责车间生产工作的车间主任、带班主任担任。现场总指挥:车间主任(带班主任)现场总指挥职责:1、协助总指挥负责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2、代表指挥部向各救援小组发布救援指令;3、及时向指挥部通报事故发展趋势和现场救援情况。2.2.3 各小组组成人员通信警戒组组长:当班班长 组员:车间员工抢险灭火组组长:当班班长组员:车间员工救护疏散组组长:当班班长组员:车间员工事故处理组组长:车间主任组员:车间员工3 .主要职责3.1 指挥部主要安全职责(1)组织安全科制订、管理、修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明确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分工、职责;(7)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向上级及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发出救援请求;(8)接受公司的指令和调动; (9)组建应急队伍、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10)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3.2 各救援小组主要安全职责3.2.1、通信警戒组安全职责:(1)及时正确报警、接警;(2)负责布置隔离区的安全警戒线,保证现场井然有序;(3)负责配合现场总指挥向各小组传达救援指令和横向联络;(4)必要时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及厂区道路畅通;(5)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协助疏散人员;(6)负责清点离开事故区域的人数,并进行登记;(7)按照指挥部要求负责与社会、周边单位各救援机构联络;(8)保护事故现场物证、数据。3.2.2、抢险灭火组安全职责:(1)负责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2)负责事故状态下的现场抢修抢险作业;(3)负责泄漏物的现场清洗消毒处理;(4)做好自救、互救工作,协助疏散抢救受伤人员等;(5)恢复生产的检修作业。3.2.3、救护疏散组安全职责(1)负责现场及周围人员的抢救、撤离、疏散和物资器材转移工作;(2)负责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3)做好自救工作,组织现场抢救受伤受害人员,进行防化防毒处理,安全转移伤员。(4)负责事故现场所需灭火器材装备及其他抢救物资的供给;(5)供应劳动保护用品、应急救援用具;注意:(1)各应急救援小组组长负责在事故状态下各个救援队伍的分管工作并且及时向指挥部请示救援工作,汇报现场情况和事故发展趋向。(2)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同时要相互联络,及时通报救援工作情况,相互之间配合协调好。3.2.5、事故处理组安全职责(1)协助医疗部门组织伤员的医疗救治;(2)负责伤亡人员的抚恤、安置及其家属的安抚、接待;(3)事故处理组召开事故现场会和分析会,尽快查明事故原因;(4)事故处理应该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未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特别是以下人员要严肃处理:a、对工作不负责任,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b、已经列入安全技术整改措施的项目不按期实施,不采取应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c、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经过劝阻不听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5)事故发生后,由事故责任部门、当事人将事故原因、经过、主要责任人、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按照程序先上报安全科后汇总到事故处理组,安全部门提出事故处理意见、防范措施和建议,经厂部事故处理组同意后执行决定并落实整改方案。说明:当现场处置方案无法处置时,立即启动扩大应急。三、应急处置3.1、报警、通讯联络方式3.1.1 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报警的首要任务是让企业内部人员知道发生紧急情况。其目的有两个:动员应急救援人员、提醒其他无关人员采取防护措施、撤离等。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事先必须配备装备器材,指挥部成员每人手机一部,组成一个完整的通讯联络体系。3.1.2 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设施(1)发生事故或灾情,救援信号主要使用电话报警联络;(2)公司办公室电话:3)危险区边界警戒线为黄黑色、警戒哨佩戴臂章,救护车鸣笛。通讯联络号码于办公室和生产车间墙上各张贴1份。要早报车间主任处,为救援争取时间,减少损失。通信警戒组的报警人员要沉着冷静,要讲清发生事故地点、部位、物料名称、性质、火势情况、事故性质等。3.2、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3.2.1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规定3.3.1.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它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3.3.1.2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危险化学品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危害程度;3.3.1.3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消毒等措施;3.3.1.4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处置,直至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3.3、事故类别及处置措施3.3.1吡啶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或其它不燃吐吸附剂混合吸收,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1、各小组在事故发生后应根据接到的通知迅速到厂大门前集中,然后由总指挥统一调度。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的救援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2、安全警戒组立即根据事故影响的范围确定安全警戒线;抢险疏散组立即负责对发生事故区域外的危险化学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转移或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并对厂区的人员按安全警戒组规定的路线进行疏散;医疗组人员应立即准备好医疗物资,用来准备治疗受伤人员;后勤保障组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抢险、救护、疏散所需的物资的供应。3、消防组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先控制,后消灭。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等。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4、对有可能会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5、火灾扑灭后,善后处理组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四、注意事项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1)首先检查防护器具是否完好,发现不合格及时调换。(2)根据所使用的防护器具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防护器具。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1)首先检查抢险救援器材是否完好,发现不合格及时调换。(2)根据现场应急救援的专业人士讲解,正确使用抢险救援器材。4.3有关救援措施实施方面的注意事项事故现场处置应严格按本方案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严禁随意改动,如确需改动,必须经报请公司应急指挥部同意。4.4现场自救与互救方面的注意事项(1)保护好现场伤员,防止伤员二次受伤,现场有条件的立即进行抢救,条件不具备的立即组织救护上报工作。了解现场情况,防止事故扩大。(2)如接触的是吡啶,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3)病人复苏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出污染区,对病人进行复苏三步法(气道、呼吸、循环)气道: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呼吸:检查病人是否呼吸,如无呼吸立刻提供通气。循环:检查脉搏,如没有脉搏应施行心肺复苏。4.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方面的注意事项4.6应急救援结束后续处置方面的注意事项 在确定各项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时,由本方案负责指挥的责任人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撤除所有伤员、救护人员,清点人员后,留有专人组织巡视事故遗留隐患问题。4.7其他需要特别警示方面的注意事项(1)各岗位人员严格服从指挥人员的调配,积极做好救援工作。各岗位人员就好当熟悉氯的危害特性和处置方法,确保处置得当。各岗位人员就好当积极参与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能力。(2)发生泄漏时,人员进行应急处置要选择上风向。(3)一切处置行动自始至终必须确保人的安全。2-氯吡啶一、事故特征1.1作业现场风险1.1.1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危险程度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风险、危害程度分析表序号可能发生的事故危害程度1火灾中2爆炸中3中毒低4泄漏中1、2-氯吡啶(C5H4CIN M=113.55)理化性质:无色液体。溶于芳烃、氯代烃。相对密度(水=1)1.2,沸点166/95.18kPa,饱和蒸汽压(kPa):1.60/55;闪点65,LD50:110mg/kg(小鼠经口);64mg/kg(兔经皮)。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建规火险分级:丙类。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对人的危害:生产工人可发生接触性湿疹。其蒸汽和气溶胶对眼睛、粘膜、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吸入、摄入或经皮吸收后有致死危险。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吸入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工原料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2、中毒 2.1、2-氯吡啶高热分解产生有毒气体,可能引起人员中毒事故。 2.2、2-氯吡啶属剧毒化学品,若包装容器、设备质量缺陷、违章操作、个体防护不当、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操作人员误食、皮肤接触等可能引起中毒事故3、火灾、爆炸1.2、事故判断序号事故判 断1火灾有明火、和烟,并有氯化氢气味产生2爆炸有剧烈的爆炸声、震动3中毒有人员头昏、脑胀、恶心呕吐、呼吸困难4泄漏现场有大量2-氯吡啶气味和物料二、应急组织及职责2.1第一发现者进行事故初步判定的要点及报警时的必要信息序号事故判 定报警时的必要信息1火灾有明火、和烟,并有氯化氢气味产生地点、泄漏源、时间、受伤或中毒人数、已采取的措施2爆炸有剧烈的爆炸声、震动3中毒有人员头昏、脑胀、恶心呕吐、呼吸困难4泄漏现场有大量2-氯吡啶气味和物料2.2指挥部组成人员2.2.1.指挥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管理人员总 指 挥:组织指挥车间的应急救援工作。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指挥部成员:当班班长:1、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2、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初蒸、精馏主操(副操协助处):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1、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调度工作; 2、事故现场通讯联系和对外联系; 3、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其他岗位人员(副操协助处):1、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2、受伤、中毒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3、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4、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的运输工作。2.2.2 现场总指挥 现场总指挥由负责车间生产工作的车间主任、带班主任担任。现场总指挥:车间主任(带班主任)现场总指挥职责:1、协助总指挥负责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2、代表指挥部向各救援小组发布救援指令;3、及时向指挥部通报事故发展趋势和现场救援情况。2.2.3 各小组组成人员通信警戒组组长:当班班长 组员:车间员工抢险灭火组组长:当班班长组员:车间员工救护疏散组组长:当班班长组员:车间员工事故处理组组长:车间主任组员:车间员工3 .主要职责3.1 指挥部主要安全职责(1)组织安全科制订、管理、修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明确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分工、职责;(7)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向上级及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发出救援请求;(8)接受公司的指令和调动; (9)组建应急队伍、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10)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3.2 各救援小组主要安全职责3.2.1、通信警戒组安全职责:(1)及时正确报警、接警;(2)负责布置隔离区的安全警戒线,保证现场井然有序;(3)负责配合现场总指挥向各小组传达救援指令和横向联络;(4)必要时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及厂区道路畅通;(5)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协助疏散人员;(6)负责清点离开事故区域的人数,并进行登记;(7)按照指挥部要求负责与社会、周边单位各救援机构联络;(8)保护事故现场物证、数据。3.2.2、抢险灭火组安全职责:(1)负责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2)负责事故状态下的现场抢修抢险作业;(3)负责泄漏物的现场清洗消毒处理;(4)做好自救、互救工作,协助疏散抢救受伤人员等;(5)恢复生产的检修作业。3.2.3、救护疏散组安全职责(1)负责现场及周围人员的抢救、撤离、疏散和物资器材转移工作;(2)负责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3)做好自救工作,组织现场抢救受伤受害人员,进行防化防毒处理,安全转移伤员。(4)负责事故现场所需灭火器材装备及其他抢救物资的供给;(5)供应劳动保护用品、应急救援用具;注意:(1)各应急救援小组组长负责在事故状态下各个救援队伍的分管工作并且及时向指挥部请示救援工作,汇报现场情况和事故发展趋向。(2)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同时要相互联络,及时通报救援工作情况,相互之间配合协调好。3.2.5、事故处理组安全职责(1)协助医疗部门组织伤员的医疗救治;(2)负责伤亡人员的抚恤、安置及其家属的安抚、接待;(3)事故处理组召开事故现场会和分析会,尽快查明事故原因;(4)事故处理应该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未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特别是以下人员要严肃处理:a、对工作不负责任,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b、已经列入安全技术整改措施的项目不按期实施,不采取应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c、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经过劝阻不听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5)事故发生后,由事故责任部门、当事人将事故原因、经过、主要责任人、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按照程序先上报安全科后汇总到事故处理组,安全部门提出事故处理意见、防范措施和建议,经厂部事故处理组同意后执行决定并落实整改方案。说明:当现场处置方案无法处置时,立即启动扩大应急。三、应急处置3.1、报警、通讯联络方式3.1.1 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报警的首要任务是让企业内部人员知道发生紧急情况。其目的有两个:动员应急救援人员、提醒其他无关人员采取防护措施、撤离等。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事先必须配备装备器材,指挥部成员每人手机一部,组成一个完整的通讯联络体系。3.1.2 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设施(1)发生事故或灾情,救援信号主要使用电话报警联络;(2)车间主任电话:3)危险区边界警戒线为黄黑色、警戒哨佩戴臂章,救护车鸣笛。通讯联络号码于办公室和生产车间墙上各张贴1份。要早报车间主任处,为救援争取时间,减少损失。通信警戒组的报警人员要沉着冷静,要讲清发生事故地点、部位、物料名称、性质、火势情况、事故性质等,并将报警人的姓名、所用的电话号码告诉县公安消防大队火警值班室,以便联系。然后报警人员本人或派人到通往厂区的交通路口及大门口接应消防车,并随时提供正确情况。3.2、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3.2.1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规定3.3.1.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它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3.3.1.2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危险化学品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危害程度;3.3.1.3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xx年装修施工合同2篇
- 雕塑设计与制作公司员工保密合同
- 安全方面培训目的课件
- 电梯工程分包方案模板(3篇)
- 球磨机系统安全培训课件
- 安全文明施工培训
- 环保水处理岗位知识培训课件
- 防洪工程安全方案(3篇)
- 地下防水的工程方案(3篇)
-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 多元文化主义政治困境-洞察及研究
- 2025年科级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中医肺与大肠的关系讲解
- 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宣讲课件
- 碳青霉烯酶进化监测-洞察及研究
- 2025年青岛工会知识竞赛题库
- 检验科异常结果管理制度
-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 心理健康教育《我上学了》
- 2025年中国电信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秋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教学课件】1.1《认识社会生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