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译论提纲翻译理论就是运用系统化的方式对翻译现象进行概括得出的结论。大体来说,翻译理论建构的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所有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这是最基本、最明了的命题;第二,古代翻译理论与现代译论是源与流的关系,其中大多数表述不成体系,为翻译学科的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因此我们也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沿革进行简要的介绍。第三,有必要认识到,翻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语言、文学、文化、社会、心理、审美等多种人文社会学内容,因此,西方翻译理论流派也必然会探讨人文领域诸理论对译论产生的深刻的影响,这也是我们这次对西方译论进行分类的基本标准。首先简要叙述西方译论的沿革。 古罗马的西塞罗被认为是西方翻译理论的奠基人,他首先明确地提出了意译的原则,这一理论影响了西方整个14世纪到17世纪的翻译实践。现代德语之父马丁.路德通过自己的圣经翻译实践,以一种主观观照的方式总结了拉丁语到高地德语翻译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如助词使用、词序转换、隐喻转换等,大抵成为现代语言转换理论之滥斛。 1540年,法国翻译家多雷提出了翻译五原则,其中基本包含了信、达、雅和风格转换的基本元素,与泰特勒、甚至奈达的翻译标准也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列出Chapman的重要原因是由于他用鸡代替鱼,用鲸代替骆驼的著名论断,这更是用生动的方式道出了跨文化翻译的基本原则,即用适合语言的词法、形式、表达风格来装点原文。约翰.戴顿是西方第一位系统的译论家,他把翻译分为直译,意译和模仿,他主张翻译是一门艺术,并认为译者是原作者的奴隶。 同期的罗斯康门似乎与众不同,他们为译者与作者是一种共生关系,译者不是作者的解释者,而是译文读者的原创者,这一观点对S. Bassnett及80年代以来的操纵学派和重写学派产生很大的影响。 18世纪的集大成者是苏格兰的泰特勒,他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与奈达相符契。 进入19世纪后,随着狂飙运动和浪漫主义的兴起,译论更加侧重于可译与不可译的讨论,翻译策略上也更加关注于原作者和原本的精神实质,代表人物有Schlegel和Schleirmacher。 同时期的洪堡特,认为鉴于两种语言建立对等的困难性,译者越是致力于数学统计层面的精确对等,就越可能偏离原文的本真。 进入20世纪,结构语言学和翻译科学论的发展深刻影响了西方译论的发展,翻译学理论由此进入了科学时代。而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文化多元理论的发展,西方译论又进入到了更加关注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新时代。 总的来说,翻译学的方法论大体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阶段。 一,前语言学阶段,理论主要停留在文艺学或语文学的层面,通过形而上的模式和主观关照的范式研究翻译活动。 第二个阶段是语言学时期,发轫于俄裔美国语言学家Jakobson, 随着Nida对转换生成语法的运用达到完善。 第三阶段是多元化理论期,这一阶段,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解构主义、文学批评、比较诗学和符号学,各种流派百花齐放、百花争鸣,极大的丰富了西方翻译理论的研究范畴。 下面就按照研究方法论对西方翻译理论进行分类并作简要地介绍。我们大致分为六类-语文学、语言学、功能方法、系统方法、文化方法和哲学方法。 第一个流派-语文学方法或者说文艺学方法大体仍旧属于前语言学时代的范畴。但不能否认,在翻译理论蓬勃发展的今天,这种方法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与美学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决不能看作一种过时的理论。这里我们只列出英国的一位翻译理论家西奥多.萨瓦里,他列出了翻译过程中的三大难题,即假象等值(illusory correspondence)、语言间不可弥合的空白(gaps in languages which cannot be filled in translating)、俗语、谚语和典故的翻译,她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种美学选择过程,主体译者实际上充当了一个艺术家的角色。 第二大流派-语言学翻译理论,语言学流派复杂纷繁,甚至可以说有多少语言学流派,就相应出现了多少语言学翻译理论,这里我们大体把它们分为四类。 一,意义转换理论; 二,对等理论; 三,语用学理论; 四,认知心理学理论。 下面对这四种理论逐一进行介绍。 一,意义转换理论。美国的Catford继承了弗斯和韩礼德的语言模式,提出了翻译转移的概念,他认为转移的方式包括Level Shift和Category Shift两种,前者主要是语法层到词汇层的转移,后者包括语法结构转换、词类转换等,当然这些主要是从印欧语系内部得出的结论。荷兰的列文.兹瓦特对此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他在ST和TT之间建立了两个子模式,即比较模式和描述模式,涉及的转换不仅包括语义、风格和语用方面的转换,还包括话语分析和语用学角度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意义转换理论自身的局限性。 二,对等理论。Vinay和Darbelnet对作出定义即replicates the same situation as in the original, whilst using completely different wording,Jacobson引入了非常重要的概念,即差异中的等量。我们熟知的最重要的理论家是Eugene. Nida。他对翻译的定义是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动态对等或者说功能对等是Nida的主要命题,对这一术语的定义与Vinay和Darbelnet对对等的定义基本是一样的。 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的6个原则指出译文需要进行调整的六种情况分别是: 1.如果紧扣原文形式的翻译,可能会引起对所指意义的误解 2.如果紧扣原文形式讲不通,即所指意义完全模糊不清 3.如果紧扣原文的译文在形式上和语义上太复杂,而导致普通读者难以理解 4.如果紧扣原文的译文影响了对原语文本联想意义的理解和对原本风格的欣赏 5.译文的利用方式的要求。 6.与伴随信码一起翻译的文本需要在音韵、词汇、句法和话语方面做出调整,如电影配音。 而一般而言,原语和译语的文化差异越大,调整越大;原语和译语的语言差异越大,调整越大;原语的风格越明显,调整量也越大;原语和译语的读者(听众)的社会和教育水平的差异越大,调整量越大;译本越以来伴随信码,调整数量和类型越大。奈达把翻译过程分为4个步骤-分析、转换、重构和检查,其中奈达特别强调对原本的语义分析。 德国的语言学家Werner Koller也提出了对等的几个分类:外延对等、内涵对等、语篇规范对等、语用对等和形式对等。 之所以把Newmark也归入了对等理论的范畴,是因为总的来说他的贡献也在功能对等的范畴内。纽马克提出了影响文本的10个因素。其中包括 1 源语作者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2 根据表现的主题和语境,原文文本常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 3 表达源语文化特有内容的词汇; 4 在当时传统的影响下,原文采用的典型文本格式; 5 考虑最一般意义上的译文读者的知识水平及其适用的语法风格; 6 根据表现的主体及语境,译文常用的语法及词汇; 7 表达译语文化特有内容的词汇; 8 在当时传统的影响下,译文采用的典型文本格式; 9 对立于原文文本与译文读者期望的客观存在的事实,或可以进行报导、描写、判断及确证的客观事实; 10 主客观因素造成的译者的个人观点、偏好,包括译者的群体忠实因素,翻译译者的民族、政治、宗教立场、社会阶层、性别等背景。他据此提出了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念。语义翻译指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而交际翻译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后期,他又提出了新的翻译概念,关联翻译法,试图打破翻译的二元关系,由此演化出一系列新的命题。哥伦比亚的Cuellar教授提出的动态翻译模式,一目了然,有幸在网上找到了他有关这一理论的论文,可供阅读。 结束了对等理论,进入话语分析与语用学理论。其中重要的理论家首当其冲是House(豪斯),她提出了Overt和Covert的翻译概念,适合显性翻译的文本更侧重于语义翻译,无需达到对等;而隐性翻译,则需要译者发挥文化过滤器的作用,实现功能对等。 语料库翻译的研究者Mona Baker对语用学翻译理论的贡献在于他列出了五种挖掘Implicature的方法:语言惯用法、合作原则、话语的语境、其它背景知识以及所有话语参与者共同认定的事实。在语用学译论领域中我们希望重点介绍的是Hatim和Mason,王克斌翻译了话语与译者这部书。我们认为书中许多观点非常实用。Hatim和Mason在书中首先对语用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介绍,其中包括合作原则、Grice原则等我们语言学接触过的理论,同时他们认为翻译应以符号实体为转化单位,通过识别、信息、解释和转化四个步骤完成翻译。此外二人关于互文性、谋篇结构和主位推进的论述,对于语篇翻译和文本分析非常有用。 在这一类别中,我们最后提到纽波特和史莱夫的Text-Linguistic理论,他们认为翻译过程就是由原语文本引导的一种文本生产,每一次翻译过程都要衡量其目的性、可接受性、情境性、信息性、一致性、连贯性和互文性。 语言学理论最后一个学派是认知心理学理论,自Sperber和Wilson1986年提出关联理论以来,这一理论也开始运用于翻译研究,关于认知理论请参阅何自然的相关论述。具体到翻译来说,这一理论认为翻译是对语言的解释性使用。作为语言解释性使用的实证,翻译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忠实原则的制约。换句话说,译者在译文的取舍上必须尽可能在相关各方面使之与原作相似。这一理论的主要关注是翻译过程中大脑的选择过程。这一理论中的典范著作是Gutt的翻译与关联,Gutt认为所有的翻译策略可以归结为最大化对当下听众的关联性。Gutt所谓的关联更多是认知层面上的。 芬兰的Tirkkonen-Condit教授不同意Gutt的观点,她认为译者的选择不依赖于感知到的听众,而在于自己的喜好,她的观点也引起了心理学家和翻译理论家的浓厚兴趣和一场关于方法论的讨论。 最后是H.P.Krings,他把翻译的选择过程分为Playing-it-safe Reduction strategies和Risk-taking Achievement strategies,大体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欠译和过译。决定我们选择的因素包括7个原则: 1 信 2 简洁 3 同词同译 4 异词异译 5 解释非音译 6 改正原则 7 Translator-tools原则。 四大语言学理论介绍之后,我们引入一个与语言学相关的学派-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这里我们主要讲德国功能理论,代表人物Reiss和Nord。 Reiss对文本类型的分类,包括信息性、表达性和呼唤性,相应采用的翻译策略也有所不同,这里不做详述。 Justa Holz-Manttari的翻译行为理论则把翻译看作一个目的驱动和结果导向的活动,其中发起人、赞助人、原本作者、译者、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分别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并形成互动。 Vermeer提出的Skopos(目的)理论责任为翻译是一个原语文化和语言向目标语文化和语言提供信息的过程,Skopos(目的)主要受目标语使用者(TT user)和文化背景制约,因此翻译过程也主要由目标语的功能或目的决定。 Nord教授的主要贡献在于其对文本分析的详尽分析,其中包括: 1. Commission的重要性,如文本功能,Sender和Recipient,文本接受的时间、地点和媒介,ST的目的和翻译目的等。 2. ST分析的重要性.Nord列出了一系列的互文因素:主题、内容、预想(presuppositions)、构成(composition)、词汇、句法和超语段特征等, 3. 翻译的功能层次等。 第四个理论流派是系统翻译理论,这一理论开始于特拉维夫学派的EvenZohar,他的研究起源于文学作品,他认为文学是一种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译本文学和本土文学有着不同的重要性。译本文学可以在文坛中占要主要地位,但一般来说译本文学占有从属地位。因此其翻译理论的基础是Target-orientedness。他的翻译理论,特别是其文化的转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学派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Norm,Gideon Toury提出了三个范畴的Norm,他们是: Initial Norms: 遵从ST规范还是遵从TT规范; Preliminary Norms: 翻译策略的本质及译本的可接受性; Operational Norms: 翻译过程中的规范: 1) Matricial Norms, 2) Textual-linguistic Norms。Norm决定了翻译处于Adequacy和Acceptability两种可能性的一条纵轴。翻译的过程根据文本在多系统中的地位决定翻译策略。Adequacy即ST和TT之间的一种对等。在多系统中,如果翻译文学处于中心地位,译者则应追求这种对等。然而这种对等是否能够完全实现很成问题,翻译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非必需的转移,此时翻译的Norm就要求Acceptability,当翻译文学处于边缘地位时,这就成了一种主要的考虑因素。Andrew Chesterman和Vilen Komissarov等人也对系统理论有所贡献。 最后介绍的一个理论家是英国的Theo Hermans,他属于操纵学派,他认为翻译是对原文的一种操纵,他的观点对文化翻译理论,特别是Susan Basnett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开始介绍文化翻译范畴的诸理论,文化的转向发端于Susan Bassnett和Andre Lefevere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相关各理论可以包括重写理论、女权主义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及跨文化交际方面等分支理论。 重写理论的代表人Lefevere,他否定了语言的对等,认为翻译是一种重写,取得与语言的整体观和文化间力量平衡的一致。Lefevere提出当语言上的考虑与意识形态上的考虑发生冲突时,后者则更为重要。 Susan Bassnett(巴斯奈特)认为翻译的评判标准: 1.从译文与原文的接近程度进行评判; 2.以译入语为标准,从单语的角度对译入语文字的处理进行评判。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 1.翻译应以文化作为翻译单位,而不应该停留在语篇之上; 2.翻译不仅是一个译码-重组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交流的过程; 3.翻译不应局限于对原文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中功能的等值; 4.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翻译有不同的原则和规范,这些翻译的规范是为了满足文化的需要和一定文化里不同文本的需要。怎样实现功能对等呢?她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文化对翻译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和原语文本的性质密切相关,如果原本是元描述性文本(meta-narrative),或蕴含着某种文化基本信仰的中心文本,译者应尽可能从文化的角度予以直译;原文是科技文献,翻译方法也是如此。但如果原文是文学作品,则译者在文本处理上就相对自由。 S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春季甘肃兰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119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重庆合川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招聘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南京市建邺区平安联盟工作辅助人员招聘42人(二)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福建福州天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泉州市永春县金源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招聘测绘技术人员及财务人员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广电网络集团南平分公司招聘15人(10月27日更新)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甘肃灵台县利民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浙江嘉兴市嘉善县陶庄镇人民政府下属国有公司招聘拟聘用(第三批)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湖北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博士人才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天津宁河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劳务派遣制工作人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预防老年误吸的课件
- 2025年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综合题)
- 钢箱梁桥面铺装施工细节及专项方案研究
- 2025年银行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究会议记录
- 教育大数据在国际化教育决策中的应用与创新报告
- 四川省2025年普通高校职教师资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试卷
- 技能通道管理办法
- 从戎装到职场:退役军人心理健康赋能讲座
- 天津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 信贷尽职调查培训课件
- 筋膜理论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