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第二课时设计正式稿.doc_第1页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设计正式稿.doc_第2页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设计正式稿.doc_第3页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设计正式稿.doc_第4页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设计正式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1、 学生搜集黄土高原的资料,了解黄土高原。2、 课前播放黄土高原信天游走西口等陕西民歌。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中心句1、同学们,伴着陕西民歌,我们再一次走进黄土高原,去观赏、倾听、感受和品悟安塞腰鼓。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安塞腰鼓的?出示PPT:填一填: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括号里,可以填词、短语,句子。2、谁来填?还有谁来?指名回答。二、品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艺术美。(一)感受安塞腰鼓舞蹈的场面美1、让我们先来感受安塞腰鼓的豪放火烈。2、是怎样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啊!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安塞腰鼓的舞蹈长眠。3播放课文录音。4、睁开眼,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可以用课文里的话说)(3名)5、指名两名学生回答。5、作者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PPT出示: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6、同学们,看这段话,写法上有什么特点?7、这样的写法同学们以前碰到过好多次了。课文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语气越来越强,声势越来越大,更让我们感受到安塞腰鼓的火烈豪放)8、怎样才能读出这豪放和火烈呢?(不仅要用声读,还要用心读;语速要快一点,前半句要强健有力!)9、行,谁来试试?。先指一名女生读,师评:作为一名女生,你能把鼓敲得这么响,真了不起!还能再加把劲儿吗?女生再读。师傅:这回更有劲儿了!我们再找个男子汉男子汉试试!指名一男生读。师:读得真带劲儿或:年级小,力气也少了点,拿出男子汉气概,再读!真棒!来,咱们男女生男女生读,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男女生读完之后,师:来,让咱们班五十多面鼓一起捶起来吧!全班一起读。师: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啊!10、教师领读: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师:这样的变化,全是因为有了你(安塞腰鼓)难怪作者会发出赞叹 11、PPT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师生齐说)“好一个安塞腰鼓!”(二)感受安塞腰鼓鼓声的力量美1、安塞腰鼓不仅场面豪放火烈,而且声音震撼人心。你听!教师领读: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发出第一个隆隆的朗读指导:才有了三十面鼓呢!再读!五六十面了!再读!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发出-第二个隆隆的朗读后,师:这鼓声碰撞在教室的墙壁上,墙壁也变成了牛皮鼓面,让这鼓声冲出教室,冲出校园,让它响彻云霄!再读!2.(指导读好隆隆,隆隆,隆隆)3、这是隆隆的鼓点,这是隆隆的气势,这是隆隆的震撼,作者又一次发出赞叹(师生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三)感受打鼓后生的形象美1、山崖在动,心在动,人在动,一切都因为这安塞腰鼓在动!板书这鼓声震撼山河,震撼我们的心灵,是谁给我们带来这样隆隆的听觉震撼?你们看!PPT出示打鼓后生一段。2、是打鼓的后生们!这是一群怎样的后生啊!请大家自由朗读1214自然段。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他们。3、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吗?请你来!(风华正茂 朝气蓬勃 血气方刚 元气淋漓 )4、是怎样的元气淋漓呢?PPT出示: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促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能量!三个搏击变色设计。5、师:这句话中,连用了三个搏击,同学们,什么是搏击?指名回答。百度词典里的解释是搏斗抗击。师:你用拆词法理解了搏击,真好。那么,打鼓的后生们,黄土高原的人们,在与什么搏击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再到课文12自然段里去找找答案。)6、引入“那农民衣包裹着呢”打鼓的后生们吃的是红豆角、老南瓜,穿的是粗布衣服,过的是艰苦的生活,他们就生活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5.PPT出现四幅画面。第一幅 配音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植被的覆盖率不足百分之六。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的黄土高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无法生存的土地。师:在这样的土地上,我们的高原人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出现第二幅:PPT:配音:黄土高原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第三幅:他们住土窑洞,穿粗布衣,吞糠咽菜,挑水打井,用顽强和韧劲儿和命运搏击!第四幅:配音:劳作之余,他们打起安塞鼓,唱起信天游,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搏击。6、现在,你知道打鼓的后生们,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在与什么搏击呢?7、(出示打鼓图)生活这么艰辛,环境这么恶劣,但是,你从这些后生们的脸上,看到害怕了吗?看到退缩了吗?看到绝望了吗?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笑容,透过笑容,你还能看到什么?)(是啊,高原人民多么的坚强和乐观,他们用鼓槌敲碎了痛苦;用舞姿和鼓点来寄托自己的希望和追求!)7、领读:从他们的身上,我们鲜明地感受到了生命的,使我们惊异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8、读出他们与恶劣的环境搏击的那股顽强与乐观吧!读出你对他们的赞美!完整朗读12自然段。(你读的字正腔圆,很流畅,如果再多一点顽强那就更好啦!再读一次,让大家听出你对后生们的赞美吧! 谁再来赞一赞他们?真好,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准了声,而且读出了情。9、指名读:来,带着他们的顽强与乐观,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10、领读“黄土高原哪,你师生齐读,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四)感受安塞腰鼓的舞姿美1、安塞腰鼓的好,还好在引读课文每一个舞姿都2、齐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3 听,鼓声响起。(播放安塞腰鼓音乐)作者给这段鼓声配上了画面。出示:愈捶越烈痛苦和欢乐4、指名读。师:这段话里,用词很特别。你们看?作者连用了三组词义相对的词儿,这三组词语表达了这些后生的什么心声呢?你能用“虽然但是”的句式,说出他们的心声吗?请大家先自己试着说,然后说给同桌听。5、指名说(3个)(虽然他们不,现在咱们就是这打鼓的后生,虽然我们,虽然咱们)(虽然我们的生活环境很恶劣,但是我们不害怕,我们不退缩,我们要用鼓槌把痛苦敲碎!虽然现实是痛苦的,但我们不会放弃对美好未来的追求!)6、对,这正是打鼓的后生的心声!也是整个黄土高原人民的心声!把他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勤劳和坚强读出来!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读出来!(真好,我听出了顽强!我还想听出这五个感叹号的味道!真棒!我,我还听出了乐观!来,请左边的同学先读,右边的同学等左边的同学第一句读完再读,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现这舞姿变化、声影茫茫的壮阔场面!三、回味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文字美1、感谢黄土高原,他孕育了这样的一群人们,他衍生了这样的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形式。2、鼓美、人美、文也美。出示找一找:1、到课文中去找出你觉得写最美的一句话。2、在它的旁边写下你喜欢它的理由,留下你读书的印记。3、用朗读表达出你的情绪。预设:B、每一个舞姿都是每一个舞姿都是(说出你喜欢他的原因。还有谁也喜欢这个句子?)(充满了力量,听到了呼呼声,感受到舞姿的变化多端,浓烈的艺术享受师部分评语:真好,今天你发言了这么多次,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好孩子!你真是一个有主见的孩子!指导朗读。(指名两名学生读)是呀,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读一读,背一背,将这样的美好留在我们的心间。学生自由朗读、背诵。播放安塞腰鼓声音,让我们来给这段腰鼓表演配上画面吧。试背。齐背。4、像这样,写的优美的排比句课文里还有很多。同学们,还有哪些句子呢?作者的神思妙笔,让文字与腰鼓表演浑然一体,读起来如此激越豪放。其实,这篇文章不仅仅用了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它的每一句话都写的很美,每一句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下一课,我们再来继续交流、品味、欣赏。四、反复吟叹,总结延伸1著名文学评论家厚夫先生这样评价安塞腰鼓:某种意义上讲,安塞腰鼓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文化,已经变成中华民族坚定不移,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