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ROCONTROL P控制系统介绍1 PROCONTROL P控制系统概述 PROCONTROL P控制系统是ABB公司出品的基于微处理器的集散型控制系统,可实现从单个系统的监控到公司级管理的全方位功能。PROCONTROL P 采用总线型冗余结构,具有回路响应时间快(40ms)、系统运行安全稳定、保护可靠性高的特点。此系统由PROCONTROL P13和PROCONTROL P14组成,其中PROCONTROL P13用于汽机控制、汽机保护以及锅炉保护,其余部分的功能则由PROCONTROL P14来完成。PROCONTROL P的人机接口(MMI)部分采用总线型10M以太网,其中包括EDS、PDDS、POS、PMS、CDS几个系统。1.1. PROCONTROL P14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1.1.1. PROCONTROL P14系统的结构PROCONTROL P14部分由两条相互冗余的远方总线将多任务处理站(PROCESSING STATION)、两个相互冗余的主站(MASTER STATION)联结起来。主站负责远方总线上所连各站的数据传输与控制。各站总线上挂有输入、处理、输出、通信及接口模件,其中输入模件用来完成就地开关量或模拟量信号的输入,处理模件用来进行逻辑处理或计算,输出模件负责控制指令或状态信号的输出,通信及接口模件用作与远方总线或与人机接口部分的通讯。机柜由四个机架组成,模件按槽号插在机架相应的位置,机柜中各机架通过站总线连在一起。P14的模件背部有两个接口分别连接站总线和过程,过程接口通过编组柜A侧、B侧连至MCC、就地、控制室盘台、报警或其它显示系统。P14中,由软件来实现控制任务,此软件(各种功能块、组态及用户程序)预装于处理模件(如83SR04、83SR07等)、输入模件、输出模件、通讯或接口模件上,用户程序或组态的编制、调试或修改工具为EDS-20,利用EDS-20可分别在硬件和软件侧对一个功能回路进行定义和组态,生成功能图(FUNCTION CHARTS),然后通过PDDS或EPROMER将程序下装到处理模件或通讯接口模件中。这样,模件运行中,便可按程序对各种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控制任务。机组控制程序的组成结构呈金字塔式,较高的一级对下一级控制、协调,最上一级为机组控制级,最下一级为直接控制级。另外,P14中的输入模件具有可编程性,使信号的线形化、修正过滤、限制等可在模件中处理,提高了信号处理、采集的精度,减少了系统故障率。1.1.2. PROCONTROL P14数据传输原理1.1.2.1. PROCONTROL P14数据传输概况 PROCONTROL P14数据传输由远方总线和站总线组成。远方总线有两个冗余通道且被设计为与连于其上的单元绝对无妨碍。每个远方总线由称为A通道和B通道的两根电缆组成,为确保两个通道的冗余运行,系统包含相等的冗余自动切换单元,此切换单元间隔地在通道A、B之间切换。每个远方总线均为最多可接8条线的辐射状网络,所有数据被自动分配给所有线。远方总线采用屏蔽双轴电缆以免受感性偶合的干扰,最长可达1.5km。各种模件直接连在站总线上,物理地存在于一个站中,站总线由沿设备机架安装的印刷电路板组成。所有的站连到远方总线上,系统的设计可防止总线与站之间的任何干扰。如果系统、站和远方总线上无故障,过程信号的所有状态改变将在连接所有站的站总线上瞬时有效,系统的这个属性使定位功能如信号请求和准备成为可能,还可实现二进制和模拟控制。这样的设计使对现有控制系统的扩展变得很容易。1.1.2.2. 站、就地和远方总线上的数据流1.1.2.2.1. 信息的表达和传输 在PROCONTROL P中,信息以数字的形式传输(如0、1组合),信息表达的最小单位是位,一个位置代表1或0。在远方总线上,以报文的形式传输信息,一个报文由71位形成。所有位在总线上独立、逐个地传输,称为位串行传输。传输一位需要1S,传输整个报文需要71S。在PROCONTROL P远方总线上,传输通过方波电压来实现,位是“0”或“1”通过电压的跳变来定义,每个时钟周期(1S),信号被检测两次。时钟自身也由电压跳变来产生。特殊同期位用于标示一个报文的开始和结束。这种传输方式,运用两个极性,被称为“曼彻斯特双相码”。在就地总线上,控制电压信号用作传输,同步位不再出现,实际数据报文的开始和结束通过信号“报文帧”来标示。一个帧信号象系统时钟一样通过与数据线并行的单控线传送。系统时钟也在故障安全方面帮助接收模件读取数据位。在站总线上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帧信号不再需要,其它情况与就地总线相似,“数据报文”(不带同期位)被分为几个固定的部分,允许每个接收器正确地译出各位。1.1.2.2.2. 传输控制多个处理站不能同时向总线传输报文的位,否则无法读出正确的信息。因而,每个总线均需要一个“总线管理器”或“主控器(MASTER)”,对于PROCONTROL P远方总线,此任务由主站(MASTER STATION)来完成。对于冗余结构的远方总线,则为两个主站,其它各处理站均分别连至两个通道,由一个监视站“MONITORING STATION”来设定两个主站的运行方式,并实现两者间的自动切换运行,例如,若主站A故障,则监视站自动将运行方式切为“B ONLY”。在监视站故障的情况下,主站B可通过与主站A和监视站的潜在隔离连接发现此故障,并自行切换至独自传输控制方式。为了提高系统的有效性以及调试和服务的方便,远方总线通常被分为几条线,每个主站最多可连八条远方总线电缆,假如其中的一条出现短路或断路,此故障仅限于这条线内。所有与主站和过程站的连接均为潜在隔离且可自由反馈。主站向各站发出“传输允许”,选定的站将其报文传至总线上,这样的传输许可在同一时钟内最多有八个报文有效,如果带有最后一个传输报文的站未被标示为这是它最后的有效报文,它就会收到来自主站的下八个报文的传输许可,这种过程一直持续到最后一个报文传完。系统中所有其它站的传输过程相同。1.1.2.2.3. 传输方式PROCONTROL P有周期和事件两种总线传输方式,在周期传输方式中,主站最大允许249个处理站,每个站的报文数任意。周期传输的主要任务有:A、若模拟值的变化率在程序限定以内,则传送此值。B、在任何时候将模件插回原位或上电,则将所有信息传给此模件。C、监视至每个目标(SINK)模件所有源的规则传输 (如至接收模件),此种监视称为“目标监视(SINK MONITORING)”,一个识别出所请求的源信号没有传的目标将发出相应的信息。周期传输方式对于实时控制系统来说,不足以满足实时的要求,因而PROCONTROL P中引入了事件传输方式。在主站中,一旦有事件显示,便采用事件访问,以检测是哪个站发出的事件。事件传输最多限于5个报文块(5块=40报文),若允许的事件报文块数未超出,主站回到周期运行方式。若允许的事件报文块数超出,主站插入一个可编程决定的周期传输报文块数,此时主站才能继续仍存在或新加进来的事件报文传输。此种周期和事件混合方式可确保一定的常规任务得以继续,且由故障引起的持久发送不至阻塞传输。在周期运行中,某个第一次被叫到的站,其发送的第一个报文块中必须含有两个特殊的寄存器(88TK02和88TV01的诊断寄存器)。当最后一个数据报文发出后,必须发出状态报文“结束”,以便下一个站可被继续调用。而在事件运行中,某个站被第一次叫到时,送出的第一个块的特殊报文仅有88TK02的诊断寄存器,而在数据报文传完时,仍需带上“结束”状态报文。插入的事件报文块数影响周期时间,混合方式与周期方式所用周期时间之差则是主站“管理耗用”的结果,即由主站确定或调出发事件站所耗用的时间。在周期数据传输中,事件可随时出现,为不干扰实际周期运行,事件的公布(ANNOUNCEMENT)不通过数据通道,而通过噪音通道。除了报文传输的发送器和接收器,每个处理站有一个噪音发送器,而主站有一个噪音接收器。如果一个事件出现在一个站中,它就会将一个噪音信号加到当前正在传的(其它任意站的)数据报文上,此信号即可被主站接收到而不会干扰数据传输。噪音信号不但用于事件公布,而且用作正确接收报文的确认。安全码可通过每个接收器追踪每个报文的数据计算,若计算和传输的安全码不相配,接收器将不接收此传送码,并将开关打至它的噪音传送器,若所有接收器读完了而没有错,则无噪音打至总线,直至经过安全码检查的下个报文的地址信息结束。若此时有噪音信号,则主站让它重传此报文。若一个站必须公布一个事件,它将在数据和安全码传输期间,打至噪音传送器。因为此时出现噪音信号,主站认出至少一个事件出现。确认和事件公布这两个时间范围都称为时序“TIMESLOTS”。1.1.2.2.4. 传输过程1.1.2.2.4.1. 周期运行 在此方式下,主站一个接一个地呼叫各处理站,叫到某个站时,从第一个报文开始,得到被呼者回答和其它各处理站的确认后,接着传下一个,直到结束报文为止,在传下一个站,如此循环往复地进行。1.1.2.2.4.2. 报文的重传当传输中,某各处理站检测到错误,则由主站从记忆中重传此报文(因为主站具有管理、接收、存储、分配报文的功能)。经过几次重传(由程序决定重传次数)仍不成功时,则公布此故障。若传输中,主站检测出故障,则主站重新呼叫此报文块,几次后公布并继续周期传输。若主站呼叫某处理站后,已得到回答,而此时另一处理站检测到故障,则主站将不重新呼叫上个报文块。若未得到回答,则主站重复呼叫。收到报文的校验发生在处理站的基础模件,这些基础模件不含所有站模件的地址表,因此,基础模件不能认出站中是否请求一个报文。由于所有“编址源报文”附加在所有用户模件中,故报文校验在所有站中进行。编址源报文通常是数据报文,它从一个站被送至“所有站”, 编址源报文在哪儿被请求是在用户模件的源地址表中编程的。来自处理站的主站用作呼叫报文块的调用报文,也包含安全码,且被所有处理站检验,若被调用站未检测出故障,便将其第一个回答报文块传出。举例来说,若站2在呼叫站1的时候,检测出了一个故障,便将开关打至其噪音传送器,若主站在调用后收到了来自站1的第一个正确的回答报文,它仍会放弃重传,因为调用报文已对其目的作了回答。若一个调用报文没有回答,主站必须认为噪音信号至少从一个调用站来,它将重复调用其起源,如果必要的话,产生一个如上述的公布。除了调用和编址源报文外,PROCONTROL P系统中,还有请求报文。请求报文可以有UR=2(公布)或UR=3(完成)两种传输方向。它们特别用于来自其它站的请求数据。数据请求总是由一个UR=2的报文来完成,此报文在编址的模件中无效,但缓存在主站中。一个请求报文可以是一个报文块中的一个报文,一个请求报文的执行仅发生在一个实际运行报文块的完全传输之后,通过运用UR=3由主站重传请求报文来完成,被请求站不允许立即对请求站的请求报文进行回答,否则,刚传过的报文块紧随着的报文将会被干扰。来自请求站的请求报文被缓存在主站中,只有通过一个UR=3的请求报文,被请求站被呼叫送出想要的数据。若被请求站通过接收请求报文检测出一个故障(干扰),便打至噪音传送器,且不回答,结果主站从其存储中取出此请求报文重传。若被请求站现在回答了,主站忽视其它站可能的故障公布。若被请求站的回答是个很普通的编址源报文,若通过其传输,其它站检测出一个故障,重传和公布便会如上述一样发生。报文在主站中的缓存通常可导致较短时间的传输,因为由此重新呼叫传输可被存储。主站中的缓存也是一种传输控制手段。但仅对各站的源请求报文有效。1.1.2.2.4.3. 事件运行事件运行是PROCONTROL P总线系统的传输方式,可以保证很短的反应时间。在周期运行方式中,当莫个处理站公布出一个事件时,只有在正传输的报文块传完之后,主站才中断周期运行。通过相应事件槽中的噪音信号,主站可认出有事件出现。为了正确的传输,需要一个发送事件站的选择调用,为检测这些站,主站首先执行一个“快速扫描”,这是由特殊且很短的报文对所有站作出的。若最多249个站被一个一个地访问,将需要一个相应较长的时间,为节省时间,由线偶合器(88VK01)直接执行快速扫描(如在所有线上同时进行)在此过程中,各线不通过主站总线相互偶合。设想各线(至莫一距离)连有相同数目的站,则在所有线上对所有事件站的串行访问所用时间大致是一个线所用时间。若一个站必须发送事件,将以一个噪音信号对收到的快速扫描报文进行回答,这些站的号数被存在主站中(如线偶合器中)。分配站现在执行事件传输,在此仅指带事件数据的站。因此,远方总线的线以上升的顺序被处理,每线仅一个站被调用,若所有线的第一个事件站已送出其报文,每线的第二个(或第三个等)事件站(仍以从1n的上升趋势)被调用(循环过程),事件站地址将被以下降的顺序从线偶合器中读出(第一个入-最后一个出的过程)。事件运行中被传送报文的数目被限制到最多40个报文,因而,并不关注这40个报文是仅由一个线的一个站传出还是由几个线的几个站传出。由于循环过程和每次事件处理最多40个报文的限制,“持久事件传输”阻塞全部的传输运行是不可能的。一旦允许事件报文的数目达到,主站将中断事件运行,并送出始于因事件公布而中断的先前点的4个块(包括请求报文处理和重复)的周期传输。然后事件运行再次由顺序中的下个站开始。在有很多事件公布的情况下,事件和周期之间的这种切换可保证一个最小的周期运行。只要事件站地址被从线偶合和器(88VK01)中读出,这种切换就会继续。主站接着就会切换到纯周期运行方式,上述事件运行通过新的事件公布的出现重新开始。1.1.2.3. 站、就地和远方总线上的报文结构 在PROCONTROL P14中,报文由71位组成,传输时逐位传,每秒传1百万位,即1S传1位,传一个报文须71S,两个报文之间间隔24S。通常,报文结构如下表所示:Syn.Functionaddressdatasecuritysyn.StartF0A2A1A0D1D0S1S0end位数4215826888874说明报文开始传送方向传送方式数据类型站地址系统地址模件地址寄存器地址传输的数据数据安全报文结束1.1.3. P14中的数据安全 为保证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正确性,P14采用了一定的数据安全措施,较为重要的一点是,在P14报文中采用了15位的安全检验部分(SECURITY),用于传输一个安全码,以便接收模件检查先前的传输是否有错。此码允许数据传输达D=6的海明距离,即可识出5个不正确的传输字符,此种安全特性是基于“周期冗余检查(CRC)”运行的。 “信息”(047位)通过系统时钟被写入一个移位寄存器中,并被读到总线上。同时,信息被传至带有动态输入和输入前有异或的触发器回路中。个别触发器带有反馈,其结果是,48位被读之后,一个典型的称为CRC码的位组合被写入信息。 这样,这15位也由一个周期从触发器中发出,并且通过总线反相传输,这种反转提高了错误识别能力。 在接收模件中,来的信息先写入一个移位寄存器中,就象在送出模件中传给触发器电路一样,在这个触发器电路中也产生无错误的相同的CRC码。一旦读的过程结束,所有触发器必须是“0”,这可由一个简单的或门检测出。若或门的输出为“1”,一个传输错误已出现,接收模件通过打至其噪音传输器来标志此错误,并引起一个故障报文的重传。在实际中,用于所有模件CRC处理的触发器电路都是集成电路的一部分。1.2 PROCONTROL P13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1.2.1. PROCONTROL P13系统的结构 PROCONTROL P13系统以总线的方式传输信息,就地总线(LOCAL BUS)装于机柜(CUBICLE)中,占据一或多个机架,对应于一定槽号的各种模件装在机架上,通过就地总线相互通信。相应于P14的远方总线,P13中由厂内总线(INTRA PLANT BUS)将就地总线连接起来,完成数据通讯。在就地总线上挂有控制、输入、处理、输出、通信及接口模件,其中控制模件完成总线上的数据传输控制功能,输入模件用来完成就地开关量或模拟量信号的输入,处理模件用来进行逻辑处理或计算,输出模件负责控制指令或状态信号的输出,通信及接口模件用作与其它就地总线或P14系统或与人机接口部分的通讯。机柜中模件按槽号插在机架相应的位置。模件的前部有地址开关,用来设定模件的地址。在P13中,控制任务的实现通过软件来定义,此软件包括预装于处理模件(如70PR05)上的各种功能块(基本功能块、多功能、驱动控制功能)和由工程设计人员编制的用户程序组成,这些程序装在处理模件的EPROM或EEPROM上。用户程序的编制、调试或修改工具为EDS-P3,利用EDS-P3可分别在硬件和软件侧对一个功能回路进行定义和组态,生成功能图(FUNCTION CHARTS),然后可将程序下装到处理模件中。这样,模件运行中,便可按程序对各种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控制任务。机组控制程序的组成结构呈金字塔式,较高的一级对下一级控制、协调,最上一级为机组控制级,最下一级为直接控制级。1.2.2. PROCONTROL P13数据传输原理1.2.2.1. PROCONTROL P13数据传输概况 P13的数据传输由两级串行总线系统来实现:就地总线和远方总线。就地总线将一个处理站(PROCESSING STATION)的所有模件相互连接起来,每个就地总线不依靠其它就地总线或远方总线自成一体,独立地运行。就地总线间的信号交换通过远方总线,就地总线和远方总线运用带有时间偏差的多路串行通信,信息形式以编址源信息的广播状态信息为基础,与前面的传输相比较,不管信息是否已改变,每个信息象在远方总线上一样周期性地在就地总线上传输,不需要另外检查每个信号传输和接收的完整性。每个信息的传输频率可选,且一般可高达10ms传一次。信息广播和周期传输技术的结合,可以确保:a) 用于实时控制的快速数据传输。无论输入、输出或处理模件单独分布在远方总线的哪个地方,一个完整的传输周期,一般仅需10ms。b) 激活的系统监视借助各输入、输出、处理 和传输用外围模件周期性地模拟相应,而故障响应被自动标志并相应地公布出来。c) 在任何情况下,传输路径不能过负荷。1.2.2.2. LOCAL BUS中地址的概念 在P13中,由于各种信息均在就地总线和远方总线上传输,为了区分各信息,并使信息有正确的来源和目的处,各模件都定有自身的地址(工程设计时在EDS上定义,并在调试时手动设好),其范围是00FF。各信号也有地址(包括诊断、过程站和就地总线几部分)以便于被正确地输入输出和处理。P13中的地址有三种:a) 正常地址(PROCESS ADDRESS或NORMAL ADDRESS)b) 特殊地址(SPECIAL ADDRESS)c) 服务地址(SERVICE ADDRESS) 这些地址的应用应据系统组态及选定的周期时间。 P13中的地址字组态有:a) 正常地址字07位为数据位,C位为奇偶位。b) 服务地址字S00或S01,EF位为1,0位为0或1信号的数据字组态有:a) 二进制信号的数据字0F共16位二进制信号b) 模拟量信号的数据字0位为故障位,1F依次为x%1.2.2.3. 模件间数据的传输 在P13中周期数据的传输包括时钟、地址、数据和数据非4种信息。只有地址相同时,输出模件才可接收到输入模件的信号。若有两个以上输入模件(无论二进制量或模拟量)的地址相同,则在此地址上,它们相互闭锁,输出模件收不到此地址的信息,并且信号灯发出报警指示,但其它地址不受影响。若有两个输出模件的地址相同,则它们均可收到此地址的信号,不产生故障。对于有多个输入或输出的模件其地址号由本身预置地址开始,依次加1,对应于各通道。 P13中的数据传输步骤大致有如下四步:(可参考下图所示)123412S12S64S地址线数据线第1步 总线控制器BV模件发出地址add。第2步 在12S中,输入模件EA或EB辩识add与其本身地址是否相同,并立即使其内存中的数据与来自过程的信号相一致。第3步 地址线上出现add+1,输入模件以串行方式将其内存数据的内容同时送到数据线DN和DI,而相关的有同样地址的输出或处理模件将此信息接收为其自身内存数据(RAMS)。第4步 在下一个时钟间隔(12S),输出模件将刚接到的信息送到输出,或作为下次操作的一各新输入变量用于处理模件。1.2.2.4. LOCAL BUS的传输周期 在P13中,LOCAL BUS上有控制模件BV,可发出地址和时钟。总线的周期时间可在BV模件上手动给出,5ms、10ms、20ms或40ms,但周期时间的选取应据系统处理数据的多少,也即系统大小或模件多少。相应于不同的周期时间,有不同的模件地址范围,应正确设定,否则系统将无法正常获取或处理数据。1.2.3. PROCONTROL P13的数据安全 在P13中,采用了一定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正确性。如在远方总线上采用奇偶位、二进制字符计数、时间监视等;在就地总线上采用奇偶位、时间监视、在就地总线上监视数据值、地址循环(00FF)、监视定时器等。而且多数现场数据的采集都设有防短路、断路功能,且在模拟量组态中设有故障位,以便在单个故障情况下,不至影响系统及机组的正常运行。在P13的数据传输中,对于一个信息,采用既传数据又传数据非的方法,以便检查数据是否传错,这些都大大提高了P13的数据安全性。1.3. PROCONTROL P控制系统系统配置图如下:#1机PROCONTROL P控制系统系统配置图#2机PROCONTROL P控制系统系统配置图1.4. PROCONTROL P控制系统电源配置图如下:2 PROCONTROL P控制系统的技术规范2.1. PROCONTROL P控制系统的总体技术规范2.1.1. PROCONTROL P14系统的技术规范2.1.1.1. 结构远方总线的配置 放射状 点到点远方总线线数 最大8远方总线双轴电缆的长度 最多1500m系统总尺寸 最多3000m每条远方总线上的多任务处理站 最多64每个系统的多任务处理站 最多250每个多任务处理站的模件 最多582.1.1.2. 数据传输远方总线上报文的频率波段 0.12MHz远方总线上用于事件和确认信息的频率波段 57MHz导体类型:远方总线 双轴电缆 124振荡阻抗站总线 印刷电路板PCB或总线BUS字符表示:远方总线 双相码(Biphase)站总线 5V振幅的单模信号传输速度(远方总线,站总线) 1Mbaud=106bit/s数据安全(远方总线,站总线) 15位最小的海明距离 d=6响应时间 10事件/10ms事件负荷 大约400事件/秒周期时间 依据事件的量和事件频率寻址方式 源定位寻址 目标定位寻址最大地址容量 4个系统 每系统250个站 每个站58个模件 每个模件64个源寄存器(每个模拟值 占用一个源寄存器,每个二进制值占用 一个源寄存器的一位 2.1.1.3. 电源机柜直流电源 24V运行范围 2230V允许的电压间隔 典型为1ms模件的运行范围 19.530V允许的电压波动(波峰至波峰) 电压5VU/dt0.1V/mS 电压5VU/dt0.1V/S2.1.1.4. 模件板卡尺寸 双倍6U格式的eurocard模件环境要求:未凝结的湿气与DIN 40040标准一致,E级 最大达95%环境温度 070I/O信号的表示模拟信号 0/420mA 010V二进制信号 0/24V二进制信号的电压定义 最小 最大输入信号 1 +11.2V +60V 0 (-30)0V +3V输出信号 1 +13.7V +30V 0 0V +1V二进制信号的电流输入的电流消耗指令,释放等 典型值1.6A反馈信号 典型值5A模拟信号输入延迟 典型值6ms 最小3.6ms输入负荷阻抗 50输出负荷阻抗 4302.1.1.5. 机柜电耗通过自然通风系统(IP30)机柜的散热量 V=40 35 P V=280W 385W正常的入口风温 0402.1.2. PROCONTROL P13系统的技术规范2.1.2.1. 远方总线自地址发送器量起的远方总线长度 最大1400m每个远方总线可挂接的站数 最多62每个总线上的地址数(1个地址=16个二进制 4000信号或1个模拟信号)传输报文所需要的时间 典型的为60S信息传输率 典型的266.6kBaud信号编码 DPDM振幅 15V数据安全 奇偶位、二进制量 的计数、时间监视同轴电缆类型 RG217U阻抗 502.1.2.2. 就地总线就地总线长度 最大30m每个就地总线上的模件数 最多64每个周期的地址数(周期时间20mS) 256调制类型 脉冲振幅调制数据安全 奇偶位、时间监视、就地总线上的 数值监视、地址周期、定时器监视2.1.2.3. 输入和输出模拟信号模件输入 0/420mA 100输入电阻 -1010V 100输入电阻 热电偶NiCr-Ni,Fe-CuNi,NiCr-CuNi, PtRh-Pt,Cu-CuNi RTD PT100,Cu 9 模件输出 0/420mA 500最大允许负荷 -1010V 4mA负荷容量二进制信号模件输入:信号0的允许电压 -30+3V信号1的允许电压 11.2+30V标准输入电阻 15+1个标准负荷(1NL)迟延 典型值为6ms触点输入:触点断开时模件端子间的电压 48V DC触点闭合时的电流 5Ma允许的线电阻 90模件输出0信号 01V1信号 对于1个NL输出为11.730V,对于 大于3个NL输出为13.730V 所有的模件输出均有短路和过负荷保护2.1.2.4. 电源运行电压,静态 19.530V DC(运行限制)最大允许过电压运行时间 35V 0.5S用作典型实验时 45V 10mS可用的电源电压如下:直流 110,125,220,240V +10%,-20%交流4566Hz 120,220,240V +10%,-15%2.1.2.5. 环境要求模件连续运行要求:温度 070相对湿度 最大95%(非浓缩)模件长时储存要求:温度 -40+85可承受的冲击电压 IEC 255-4 1KV/1.2/50s冲击 IEC 801-4电源电缆 2KV信号电缆 1KV无线频率干扰 IEC 801-3 CL.3打开机柜的场强 10V/m,69.5450MHz静电排放 IEC 801-2开机柜 CI.3(8KV)地震承受能力 IEEE 344正弦激励 在X,Y,Z轴5g 2octaves/min2.2. PROCONTROL P控制系统的各组成部件的技术规范2.2.1. PROCONTROL P控制系统主机的技术规范2.2.1.1. PROCONTROL P控制系统主站的技术规范PROCONTROL P控制系统的主站设计为相互冗余结构,包括主站A和主站B,分别占据CBA01、CBA02柜的AA机架,主站的正常工作需要5V电源模件89NG03的支持。主站有四种运行方式:主站A单独运行、主站B单独运行、主站A和B带优先级报警冗余运行、主站A和B不带优先级报警冗余运行。通过主站上的88UB01模件可以选择主站的运行方式,通常将主站设为冗余运行方式,此时若其中一个主站出现故障,系统将自动切至另一主站单独运行方式,不会影响整个PROCONTROL P系统的数据传输以及过程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