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化学实验教学.doc_第1页
浅淡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化学实验教学.doc_第2页
浅淡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化学实验教学.doc_第3页
浅淡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化学实验教学.doc_第4页
浅淡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化学实验教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淡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关于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探究式”教学李宝焕 丰润区岔河镇中学 邮编:064002摘要:本文明确新课程标准理念,阐述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的内容、方法、手段。充分发挥实验探究功能是化学教师应该具有的重要素质 。本文通过具体的实验教学活动(以CO2实验室制法为例)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一、新课标新立意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感悟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大力倡导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性目标,有效地落实在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这也是发达国家化学课程改革所大力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重要的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的这种功能是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 ,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是全体化学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二、开展探究实验 以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为例。1. 实验地位分析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该章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能否把该章教“活”,将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的探讨又是本章的难点之一,这部分内容,我们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进行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学习。2. 课前准备工作在讲完第六单元第一课题内容以后,布置学生作业:查阅总结本教材中有关二氧化碳生成的所有反应并思考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预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并考虑能否用其它物质代替石灰石或稀盐酸,设计各种可能的实验方案。3. 教学课时安排根据教参建议,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共安排2课时,上课地点于学生实验室。3.1第一课时教学首先让学生交流每个人总结的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并讨论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三名学生各自说出自己总结的反应并分析其优缺点。然后教师引导把它们的缺点归纳成表1表1生成CO2方案用以实验室制备缺点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得到的气体不纯、成本高木炭在空气里燃烧得到的气体不纯,CO2气体不易收集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得到的气体不纯、成本高一氧化碳燃烧一氧化碳有毒,原料不易处备,易发生爆炸。CH4的燃烧易爆炸、生成的气体不纯、成本高人和动物呼吸CO2含量低、气体不纯且不卫生碳酸分解原料不易保存、常温下分解速度较慢、气体中含有水分碳与氧化铜反应成本高、条件高碳酸钙高温煅烧条件高从讨论可知,上述方案都不是实验室制备CO2气体的理想方案。那么实验室可用什么药品来制取CO2气体呢?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让每组(3人一组)学生各取5支干净试管,同时进行下面5个方案的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有无气体产生,反应剧烈程度,产生CO2气体的速度,产生气体的纯度等)并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和哪几个实验方案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O2气体。石灰石(大理石) 与稀盐酸碳酸钠粉末 与稀盐酸碳酸钙粉末 与稀盐酸石灰石(或大理石) 与浓盐酸石灰石(或大理石) 与稀硫酸学生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不难获得以下共识:方案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收集和性质实验,适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方案和碳酸钠粉末或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程度很剧烈,不利于气 体的收集和性质实验,且粉末易随气流上升导致导管的堵塞。方案虽能得到CO2气体,但由于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使得到的CO2气体不纯。方案由于刚开始反应生成的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反应逐渐停止。通过以上实验方案的探究,学生得出“实验室制备CO2气体宜采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为原料”的结论。这个方案原料成本低,操作简单安全,生成CO2气体速度适中,CO2气体纯度较高。那么,实验室制取CO2气体还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前面已经学习了O2、的实验室制法,与学生共同回顾O2、的实验室制法,共同总结出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老师拿出一套发生装置(利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根据制取CO2的原料,讨论如何将此发生装置改装成制取CO2 的发生装置,学生们较顺利的写成,与此同时学生们已深切的体会到发生装置选取的决定因素: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回忆收集O2的方法及原因,并总结收集气体的方法是由气体的性质决定的。根据CO2的性质,很容易选择气体收集装置。如何检验产生的气体是CO2,这一点学生小学科学中就有基础。如何验满等问题。然后布置学生回去预习思考111页图610这套装置应注意哪些问题?能否用其它仪器代替锥形瓶和长颈漏斗?布置学生根据自己或其它同学设计实验,下次上课时带些贝壳、蛋壳、鱼骨头等。3.2第二课时教学根据上节课师生共同讨论选择的反应装置、收集装置、检验、验满等演示并讨论,(经过学生回去后的预习思考)引导学生讨论交流111页装置图的注意事项并讨论可替代的仪器。由于上节课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引出灭火器,演示灭火器原理的演示实验,介绍常用灭火器。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和所带来的材料做贝壳、蛋壳、鱼骨等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检验所产生的气体,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每个实验的优缺点以及缺点如何克服。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贝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反应速度适中,但产生一些不太容易破的大泡泡;蛋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细小的泡泡,一些蛋壳浮在上面;鱼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但鱼骨浮在液面上。让学生思考产生这些泡泡不易破的可能原因(由于贝壳、蛋壳中含有蛋白质等)课后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根据学生意愿,选几个组以贝壳、蛋壳、鱼骨代替石灰石,其它按照学生探究出最佳药品为原料进行实验。完成实验后,让他们继续试验经“改进”的实验。以贝壳代替石灰石的小组,学生把贝壳碎成小块,选择稍大的广口瓶或锥形瓶,很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实验完成后,有的同学除去蛋壳内膜。有的把鱼骨头与小石块捆在一起等等如此,学生经过自己的设计、实验,得出可用贝壳代替石灰石来制取CO2,并验证了贝壳、蛋壳、鱼骨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课后布置学生观察家用小煤炉从添加新煤到下一次添加新煤不同时间段煤层上方火焰有什么变化,观察煤炉在关闭通风口前后煤层上方火焰有什么变化,思考煤炉里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预习下一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4. 实验总结与体会我们在2课时的教学中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前、课后,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 尤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观察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合作、理论联系实际和状态,学生们既复习巩固了相关的已学知识,又联系了日常生活的知识,他们的思维、表达、自学、实践、协作等能力与各种技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对待科学的情感得到了高素质的培养。参考文献:邵学文。探究性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89):5作者简介:李宝焕,女,出生于1974年11月,199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工技术专业,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积级参加教研活动,几年来教学成绩比较优异,是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力量。现任中学二级教师。联系电话:5520783 手机淡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