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VD画面分辨率DVD现在已经算是个普及的东西了,一般的碟友对于DVD的各种技术细节也都能说个七七八八,比如视频采用MPEG-2编码啦、最高码率10.08M/s啦、最多容纳8条音轨啦等等。可是往往有些最基本的东西却没多少人能说清楚,就比如说画面分辨率吧。对于NTSC制DVD,很多人都知道其画面分辨率是720480像素,但如果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有点问题:720480=32,既不是43也不是169,那我们看到的画面怎么会是比例正确的43或169呢? 最容易想到的一个解释大概是:这720480是大家以讹传讹吧?DVD的分辨率应该是720540(4:3)或者960540(16:9)吧?用PowerDVD截下来的图片可都是这样的尺寸啊。 并非如此。720480的确是DVD画面的标准分辨率,这是毫无疑问的。PowerDVD的截图不是这个大小是因为设置的关系。PowerDVD的截图功能有两个选择:按照影片原始大小,或者按照播放窗口大小。一般来说我们播放DVD时,为了始终保持图像比例正确,在PowerDVD里都会选中“保持画面比例”,截图的设置也是设为按照窗口大小。所以这样截下来的就是播放的窗口尺寸而不是原始的画面尺寸。要想得到原始画面,我们应该在截图选项中选择按照影片原始大小。这样无论什么DVD,1.33:1的、2.35:1的、可变形的、不可变形的,截出来的就全都是720480的图像了。但是,仔细观察这个720480的画面就会发现:它的比例是不正确的,也就是说,它在水平方向上是拉长的什么?你截的图正好相反,是水平压缩的(图1)?那你肯定是截了一幅变形宽银幕的画面。为了简单起见,我们这里只讨论不可变形的4:3全屏画面。现在你看到画面是水平拉长的了吧(图2)?因为原始画面是水平拉长的,所以PowerDVD播放时要在垂直方向进行拉伸,这样才能得到比例正确的画面,也使得不可变形画面按照播放窗口大小截出来是720*540像素(图3)。 那么,为什么原始画面要做成拉长的?做成比例正确的不是更方便吗?电脑播放器可以方便地进行拉伸,DVD机和电视又是怎么实现拉伸的呢?其实,原始画面做成“拉长”的,正是为了适应视频系统的要求,使其不用进行拉伸就可以得到比例正确的图像。像素的概念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先从像素说起。大家都知道像素是组成图像的基本单位。一般的概念里像素都是方方正正的,电脑显示器上也的确是如此,每个像素都是一样宽一样高的。但是在视频业界可不是这样,我们经常会遇到长方形的像素。其实在模拟电视上讨论“像素”是不合适的,因为它的图像是由扫描线构成的,所谓的像素其实是扫描线上的取样点。但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可以借用一下像素的概念。播放NTSC制DVD时,电视像素的高宽比是11/10,也就是每个像素都略显瘦长(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水平方向上的取样要比垂直方向上的取样更密集一些)。 为什么会有瘦长的像素?这是由数字视频技术标准决定的。 从视频业界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数字视频格式,包括DVD、DV、VCD、SVCD、数字电视等所有实际应用的格式,都是为了通用性而设置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晚期数字视频技术诞生的时候,已经有了大量的模拟视频设备和素材。如果下一代的数字设备和这些已有的设备全无关系而且要把老设备完全扔掉的话,那真是巨大的浪费。因此数字视频技术标准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和以前模拟设备的兼容性,以及对模拟素材的数字化。模拟素材的数字化 当时的模拟电视制式主要有PAL、SECAM以及NTSC,为了统一标准以及降低设备成本,人们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取样率标准对各种制式进行数字化。这个取样率被定为13.5 MHz。我们知道对于NTSC制式,可以认为是相当于每秒钟扫描29.97帧图像,每幅图像由525条扫描线组成。这样每条扫描线的时长就是1/(29.97*525)=63.5微秒。但是这63.5微秒并不能全部用来搭载图像信息,因为要有大约10微秒用于回扫和同步信号,实际可以搭载图像信息的时长只有约53.3微秒。对于13.5 MHz的取样率,这53.3微秒的取样数是多少呢?53.3*13.5约等于720,每条扫描线有720个取样,这就是水平分辨率720像素的由来(图4)。 那么垂直方向上是如何取样的呢?很简单,就是按照有效扫描线的数量来取样。NTSC制式虽然总共有525条扫描线,但用于显示图像的有效扫描线只有486条(其它的也是用于回扫和同步),所以垂直方向上应该就是486个取样。不过486这个数字不零不整,而MPEG-2对画面是按16*16像素的宏块来处理的,如果取样数能被16整除会很方便。因此在垂直方向上裁掉6个像素而只保留480个像素,这就得到了NTSC制式720*480的画面分辨率。可是,前面说了NTSC制式的像素高宽比是11/10,720/1.1/480也并不等于4/3,还差了3%左右啊。的确是这样。首先,垂直方向上为了处理方便而截掉了6个像素,其次,在水平方向上,前面说过每条扫描线的时长为53.3微秒,可是这里面还有一些时间消耗在了信号的上升和消隐上,真正的有效时长是52又2/3微秒,所以每条扫描线的实际有效像素只有52又2/3*13.5 MHz=711个。剩下的9个像素可以用来搭载图像信息,不过在CRT电视上它们一般都放不出来。所以,假如有一部“理想电视”能把所有该有的扫描线都放出来(一般家用电视做不到这一点),它所显示的画面就是711*486像素。但因为技术规范规定了垂直方向只能有480个像素,所以为了保持比例正确,水平方向也只能用上704个像素(704/1.1/480=4:3)。也就是说,在技术规范所规定的720*480的画面中,应该只用中间这704*480的一块来显示画面,左右各8个像素用黑色补足(图5)。 在电视上得到最佳图像的方法 听起来很复杂吧?不妨这样想一下,现在有一幅640480的标准4:3画面(图6),要怎样处理它才能在电视上得到最佳的图像呢?由于水平方向上需要720个像素,所以我们要把640变成720。这有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黑色在左右两边各补上40个像素 这样得到的图像在电脑上直接观看左右两边都有黑边,但中间的图像部分比例正常(图7-1)。而在我们上面所说的“理想电视”上一放,毛病就大了:由于像素是“瘦长”的,我们看到的图像不但左右有黑边,而且中间的图像也是水平压缩的(图7-2)。第二种方法,我们把640480的画面进行重取样,水平拉伸到720480 这样得到的画面在电脑上直接观看是水平拉长的(图8-1)。在“理想电视”上播放的时候,最边上的9个像素是看不到的,屏幕上水平方向只有中间的711个像素,垂直方向上则有全部480个像素。我们可以看到屏幕上下都有窄窄的黑边,高度为3个像素(图8-2)。这样的画面是有点问题的,因为画面的部分内容被裁掉了,而且有效画面的比例也不完全正确,水平方向上拉长了一点点(大约1%)。虽然这种程度的拉长人眼其实看不出来,但毕竟不够完美。第三种方法,我们也是把640480的画面进行重取样,但只拉伸到704480,然后在左右两边各添上8个像素宽度的黑边,形成720480的画面 这个画面在电脑上直接观看也是水平拉长的,而且两边有垂直的黑边(图9-1)。这样在“理想电视”上放出来画面四周都有窄窄的黑边。但中间的画面却是内容完整而且比例正确的(图9-2)。这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有人可能会说,第三种方法其实也不够完美啊,电视屏幕并没有被完全利用,四周都有黑边。当然,这肯定是不够完美,但这已经是我们能够得到的最好结果了。首先,四周都有黑边是由于NTSC制式所限,为了保证电视画面的比例就只能这样。而且,在家用电视上其实是看不到这些黑边的,这是因为有过扫描的存在。过扫描与画面显示 过扫描是指电视在显示画面时,会把图像的宽度和高度都扫描得大一点,使其四周处于屏幕以外,从而防止在屏幕上四周出现黑边或者变形、模糊等显示瑕疵。适当的过扫描是必要的,因为CRT显示器的原理决定了图像边缘的质量肯定不如中心。但如果过扫描过多,有时就会看到部分字幕、台标被切掉。一般来说,家用电视每边的过扫描控制在5%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在这样的电视上看我们用第三种方法制作的画面,高宽各被裁切了10%,但图像比例正确(前提是电视的过扫描是成比例的)而且没有黑边(图10)。对比前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到,过扫描裁掉的图像范围还是相当大的。大多数人恐怕根本没想到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DVD画面会缺了这么多,但如果用Avia或Digital Video Essentials之类的测试碟看一看就很清楚了。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DVD都不按第三种方法来制作呢?首先,有些制作人员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东西。其次,很多制作人员也根本不在乎这些微的差别,因为反正最后都要被电视过扫描裁掉不少画面,而且比例稍稍差一点谁也看不出来,更不用说电视本身的显示比例也可能不准。其实,很多制作者对DVD画面的处理是相当随意的,不该有的黑边经常出现。就以港产精品少林足球来说,很多画面上都有黑边,而且不同的镜头黑边的位置和宽度还不一样。比如图11,注意看左边和上边的黑边。但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适应电脑的播放。电脑和电脑图像的适应性 我们上面所说的“完美”方法是指对于电视而言。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用电脑播放DVD并用LCD、等离子或者投影来显示画面已经成为潮流。这种播放方式克服了CRT电视的种种固有缺陷,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完美的画面。在这种播放方式下,第三种方式的画面不再完美。因为电脑播放时只是简单地将720480的画面垂直拉伸到720540,所以第三种方式现在不但左右都有黑边,有效画面的比例也不对了,水平方向上略有压缩(图12)。现在第二种方式制作的画面才是真正的完美,因为它不但比例正确,内容完整,而且充分利用了整个屏幕(见前图3)。 电视和电脑播放DVD的原理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在当前的格式下无法让电视和电脑都放出完美的图像来,所以只能在两者之间进行取舍。现在的模拟电视有着诸多的先天缺陷,即使是理论上也很难得到完美图像,而电脑系统则可以。所以优先满足电脑系统的要求是大势所趋。这么看来,HTPC大有其可行之道。而电视用户也不必心理不平衡:反正你看到的图像本来也被裁掉了不少。要想追求完美还是赶快向电脑系统靠拢吧。DVD 基础知识 - 屏幕纵横比解说2005-03-15 Doom9打印自: 暴风影音地址: /storm/article.php/293DVD 基础知识 - 屏幕纵横比解说屏幕纵横比DVD视频流的解析度是720x480,但720/480=1.5,决不是电影的纵横比。那么全荧幕、宽荧幕、变形是怎么回事呢?很多人对这些机制并不熟悉,也不确定如何去调整大小。本文尝试着解释这些问题。DAR - 如何使DVD看起来是正确的比例每一个MPEG-2视频流都有一个DAR(Display Aspect Ratio显示纵横比)标志位。这个标志位告诉播放其视频流中编码的图像是什么种类。有四个值:1:1,4:3,16:9,2.11:1。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并不重要,因为没有电视是这种纵横比。一个DAR是16:9的视频流是为16:9的电视准备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能在4:3的电视上显示,而DAR是4:3的视频流反过来也一样。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Austin Powers: International Man of Mystery, R1。这是一张NTSC制式,720x480分辨率的碟(PAL制式的是720x576,但是本文的所有内容都适用于这些视频流,除了调整大小时高度不一样),这张盘内包括两种版本的电影:宽荧幕版和标准版。标准版(又称全屏版)是4:3电视的标准,图像充满整个屏幕,而宽荧幕是16:9。实际上有两种宽荧幕模式:加框式(Letterboxed)和变形式(anamorphic),在这里我们简单解释一下。在rip出VOB文件之后你可以在 DVD2AVI中载入宽荧幕版的VOB,你将会看到这样的情形:看起来很奇怪,这是720x480的分辨率,纵横比是1:1.5而实际上影片的纵横比是1:1.85。按下F5进行预览,统计窗口会显示这是16:9的视频流。当你用播放器观看的时候你会看到这样的情形: 这看起来好多了。人不再是被压缩拉长,和在影院里看起来一样。这里发生了什么?制片厂进行了变形式的宽荧幕转换。他们从摄像机中提取整个帧(如左图所示),然后把它横向压缩使得它符合DVD的分辨率(第一幅画面)。然后他们再设置16:9的DAR标志位告诉播放器解缩画面。从数学角度看是这样的:一个720x480的MPEG-2视频流,将纵向分辨率乘以纵横比(480*16/9=853 =850)就得到一个以正常比例拉伸的电影的横向分辨率。因此720x480的视频流将会被横向拉伸为850x480播放。这就能充分利用DVD的纵向分辨率以得到最高质量。当你转压成PC上的格式(比如DivX)时你需要首先解缩换面然后再把它调整到你需要的分辨率(这相当于让播放器播放一个DAR是1:1的视频流)。VCD和SVCD这些给影碟机用的格式的原理不同(这里比较的是VCD与DivX,因为VCD和DVD在这方面是相同的-译者注),他们也有一个DAR标志位(4:3/16:9,后者不能在所有的播放器上都工作正常)。所以让我们看看在这里要做些什么。第一步是在DVD的分辨率下得到正确的纵横比。因此我们需要把图像变形,如下所示:对比第一张和第二张图片,你会看到本图和第一张的分辨率相同,但同时他的纵横比和第二张一样,是正确的。这个选取一帧图像并调整大小到DVD分辨率同时又保持正确的纵横比的过程叫做加框(Letterboxing,也就是上下加黑边)。如你所见,我们并没有使用所有的垂直分辨率。这对于4:3的电视来说很合适,因为只要你的播放器对16:9的DVD进行了加框转换(虽然会带来一点质量损失)你就能看到正确的图像。但是如果你没有正确设置你的DVD播放器(4:3 TV = 设置电视模式为4:3或者4:3加框,16:9 TV设置电视模式为16:9)就不会进行加框操作,图像看起来就被压扁了。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到你的播放设备在4:3的电视上播放16:9的盘的时候会进行加框。我们如果想把VCD或者SVCD视频流编码的话这一步也是需要进行的,但是目前唯一能从输入视频流中选择DAR的程序是TMPG(在高级设置中设置源纵横比,加上video arrange mode to full screen来保持纵横比)。如果你不用TMPG也有别的方法来正确加框。一种方法用VirtualDub,调整大小使之小于你所需要得到的分辨率,然后加黑条(CCE指南中大小调整的这些参数第一眼看起来很怪)。有些4:3 DAR的DVD中包含宽荧幕图像,实际上应该说是加了框的宽荧幕。这些DVD正是按以上方法处理的。当你在16:9的电视上观看这些DVD的时候图像在横向和纵向上都被拉伸,而实际上本来只需要一个横向拉伸就够了(这样图像更好)。早期这种DVD很流行,尤其是在美国的一些制片厂里。不过欧洲16:9的电视更流行一些。16:9很早就已经成为标准。幸运的是现在大部分DVD都是16:9德了,只有一些顽固的导演和廉价的制片厂才会拒绝16:9的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网销售培训体系构建
- 超市员工沟通培训
- 地下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重点基础知识点
- 培训课件花卉生产管理
- 道路事故协议书范本
- 变电运维系统培训大纲
- 退款售后协议书范本
- 智能制造协议书
- 转让平板木床合同协议
- 邮件自取协议书范本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 铝合金薄板的热处理工艺与性能的研究
-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3-2024学年数学五下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
- DZ/T 0432-2023 煤炭与煤层气矿产综合勘查规范(正式版)
- DB43-T 2927-2024 中医护理门诊建设与管理规范
- 2024年沈阳市高三数学第三次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MOOC 旅游学概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数学试题
- 2023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部分答案(三套)
- 宋教仁出生及伟大事迹及遇刺真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