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国家破产.doc_第1页
冰岛国家破产.doc_第2页
冰岛国家破产.doc_第3页
冰岛国家破产.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破产”的窘境证明脆弱的实体经济是不足以支撑庞大的虚拟经济的,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小国难办大金融!冰岛:国家破产特约撰稿/李燕然2008年10月10日,eBay公司英国站网页上出现了一则“拍卖冰岛”的公告,有“卖家”在其所打出的广告中幽默地写道:“这是买下一个北欧国家的绝无仅有的好机会,虽然无可否认这个国家在财政上稍微有点糟糕。”此外,该“卖家”还特意注明了著名的冰岛摇滚女歌手比约克并不包含在该拍卖的范围之内,而且竞拍成功者必须亲自到英格兰的克罗伊登郡“提货”。虽然带有不少的“附加”条件,但仅仅99便士的起拍价吸引了众多的竞拍者,短短数小时内拍价已升至1000万英镑,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竞拍的人还在不断加码。什么比公司破产更可怕?国家破产!以上不过是人们给冰岛开的一个玩笑,不过要是看看冰岛现在所面临的危机,恐怕就没人能笑得出来了。9月18日,冰岛雇工联合会发布的报告称,冰岛的食品价格在过去3个月中已经上涨了5。2007年8月,1万冰岛克朗还能买84升柴油、33块面包,而今年8月就只能购买55升柴油、26块面包了。以外币借款的冰岛居民更是背上沉重的还贷压力,2007年8月40年期的3000万克朗(约合31.8万美元)贷款,到今年8月,仅仅一年,还款总额已达4430万克朗(约合47万美元),上涨48。10月6日,冰岛金融系统的恶化几近失控:冰岛克朗对欧元的汇率大幅下滑了25%以上;雷克雅未克股市上的所有冰岛银行股票被全部停止交易;国际信贷评级机构则把冰岛的信贷级别从A-降为了BBB。冰岛总理盖尔希尔马哈尔德通过电视讲话,对全体国民发出警报,哈尔德承诺冰岛所有的居民储蓄将得到政府担保,并确保为企业提供最大限度的融资便利。冰岛政府此举的“勇气”远超过其他国家,美国政府救援计划的7000亿美元不过占美国GDP的1/20,而冰岛三大银行资产总值,却是该国GDP的9倍! 10月7日,冰岛第二大银行Landsbanki被政府接管,旗下在英国经营的网络银行Icesave也暂停了所有存取款业务。10月8日,冰岛第三大银行Glitnir也被政府接管进行重组。另外,由于市场缺乏足够支撑,冰岛央行同时决定放弃前一天制定的1311的克朗兑欧元的固定汇率,任冰岛克朗自由浮动,随后克朗即巨幅贬值。10月9日,冰岛政府宣布接管该国最大的商业银行Kaupthing,至此,冰岛三大银行已全部被政府接管。10月14日,冰岛股市在开盘后遭遇暴跌,跌幅一度达到77%,创单日历史最大跌幅,而从去年10月冰岛股市的最高点8571点算起,冰岛股市的累计跌幅已经达到92%,成为全球股市跌幅榜冠军。过去5年,在金融信贷和地产投资的推动下,冰岛平均每户家庭的财富增长了45%。一夜之间,这些财富急剧缩水,冰岛居民也都从富翁变成了“负翁”。眼下的惨不忍睹,让人很难想象就在不远的2005年,冰岛还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4975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冰岛的福利几乎无所不包:生病不必发愁,因为医疗费用几乎全免;上学不用掏钱,直到大学都是如此;孩子多不必紧张,每个不满18岁的孩子政府都会发放足够的生活补贴;失业后的福利金与上班时所赚工资相差不大;病假、产假期间不仅几乎全额领取工资,即使公司裁员,对这部分人也有“豁免”。然而现在的状况是,冰岛欠世界350亿英镑,也就是说每个冰岛人欠11.6万英镑(约136万元人民币),冰岛将不得不面对破产的窘境。祸及全欧,一夜打回原形依据过往的经验,金融危机发生在冰岛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要知道冰岛人素以行事谨慎小心著称,冒险并不是他们的天性。冰岛人被认为是北欧最勤奋的工人,他们平均每周工作47小时,而其他北欧国家的居民只工作38小时。冰岛的贫富差距也非常小,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几乎是全球最低的。冰岛的失业率一直维持在1%以下,这个数字意味着冰岛人只要想工作,就一定有活干。而现在,就像当地一个接受电视台采访的银行职员说的那样,“不排除过段时间脱下西服,穿上捕鱼装的可能”。信贷危机出现前,冰岛金融和投资企业展开海外并购热潮,触角伸至整个欧洲。而现在,如果冰岛崩溃很可能会引发全欧洲的联动效应。二战后的几十年里,冰岛的经济曾极度依赖于渔业,并因为这一生物资源和周边国家发生过数次冲突,其中就包括和英国间著名的“鳕鱼战争”。近年来冰岛在金融行业方面的突飞猛进使这个北欧小国脱贫致富,一跃成为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没想到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再一次使其和英国这个老冤家对上了。冰岛最大企业之一、零售业投资集团Baugur在欧洲数十家大型零售企业中均拥有股份,集团名下有全英知名玩具店Hamleys等多家企业,以在英资产计,Baugur集团足以成为英国最大私营企业。除开商业机构,英国有大约一百家公共机构受到了冰岛危机的牵连,包括地方政府、警队和医院。牛津大学就表示,该大学在冰岛的Landsbanki、Glitnir和Kaupthing三大银行中一共有大约3000万英镑的存款,占大学整体现金的5%。而全英国至少有12所大学有高达7700万英镑的资金存在冰岛的银行里面,这些英国大学现在都无法动用他们在冰岛银行账户里面的资金。甚至连英超的西汉姆联队现在也不得不依靠出售球员来度过经济危机,因为他们的老板也是冰岛人。要知道,英国普通民众在冰岛银行有40亿英镑的存款,机构存款则有100多亿英镑,冰岛的银行现在根本还不起这笔巨债。这也就难怪英国首相布朗威胁要控告冰岛,宣布将引用反恐怖法,冻结宣告倒闭的冰岛银行在英国的资产,以保护英国储户和公共机关的存款。面对三大银行被政府接管、货币崩盘、股票暂停交易等诸多坏消息,冰岛总统格里姆松甚至急得因心脏病发而住进了医院。而面对英国的威胁,冰岛总理哈德尔在13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严厉抨击英国政府“威吓弱小邻邦”,冰岛为此准备付诸法律行动。同是北约成员的英冰两国现在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也不得不扯破脸皮,大难临头各自飞了。寅吃卯粮,小国不可能办大金融因为自然资源贫乏,冰岛人明白靠捕鱼维生是没有可能令国家富有的,所以他们便大力发展金融业,以高利率与低管制的开放金融环境,吸引海外资金。社会经济资源开始向扶植金融产业方向倾斜,冰岛的银行开始了无节制的借贷,用5.45%的利息吸引整个欧洲的储户,构成了几乎整个冰岛的银行系统的三大银行在宽松信贷的基础上迅速扩张,其联合资产5年之间增长了10倍。金融业的过度扩张,导致冰岛的虚拟经济规模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经济结构呈现出倒金字塔形状。冰岛的净外部负债超过了GDP的2.2倍,为其经常账户收入的3.7倍。 这一切的疯狂应该以2000年10月Kaupthing银行在国内的上市为起点。Kaupthing先是在卢森堡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分支机构,然后又在丹麦等北欧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2002年,Kaupthing在斯德哥尔摩交易所上市。2003年,Kaupthing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包括收购冰岛央行所属的农业银行和挪威及芬兰的几家银行。Kaupthing同时还在丹麦拥有资产,在北欧国家搞证券交易,在英国搞储蓄业务,就此成长为冰岛第一大银行。2005年,Kaupthing在英国收购了Singer&Friedlander,2007年又以30亿欧元收购荷兰商业银行,并在印度进行了收购。2007至2008年,Kaupthing又在英国开设了基于互联网和呼叫中心的Kaupthing Edge储蓄银行。与Kaupthing的发展路径相似,冰岛的另外两家大银行也都在国际市场上展开了大规模的并购和扩张。2005年,Landsbanki兼并了3家欧洲证券公司,2006年兼并了英国Cheshire银行。同样是在2005年,Glitnir收购了挪威NB银行,2006年兼并挪威金融机构Norwegian Consultancy Union Group以及瑞士证券机构Fischer Partners。 截至今年6月30日,冰岛三大银行Kaupthing、Landsbanki和Glitnir的资产规模总计达到14.4万亿克朗(约合1280亿美元)。与之相比,2007年冰岛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3万亿克朗(约合193.7亿美元)。2006至2007年度,Kaupthing、Landsbanki和Glitnir三大商业银行60%的利润来自国际市场,每当一部分债务到期的时候,这些银行总能从其他金融机构或者储户那里借来更多的资金,补上窟窿再进行扩张。过度依赖国际业务,使得冰岛金融市场很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这也使得金融业垮台成为冰岛政府不能承受之重。 简而言之,冰岛选择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利用高利率和低管制的开放金融环境吸引海外资本,然后投入高收益的金融项目,进而在全球资本流动增值链中获利。这种依托国际信贷市场的杠杆式发展,收益高但风险也大。全球化带来了全球资本的流动,一个国家可以搏杀于全球资本市场,参与金融利益的分成,并攀上全球金融生态链的高端,但前提是有足够强大的实体经济做支撑。从经济规模看,冰岛并不具备这种实力,不止如此,冰岛还把发展经济的筹码过多地押在了虚拟经济上,忽视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冰岛的银行业并不是一个胆大的“赌徒”,它只是众多“赌徒”中的一员,而且是很守规矩的一员。它们率先倒下的原因不是玩得过火了,而仅仅因为冰岛金融业在国内经济的比重过大,而国家实体经济则太过脆弱,政府无法承担虚拟经济所遭遇的重创,最终导致了“国家破产”。痛定思痛,揪出凶手一连串 痛定思痛,冰岛,乃至整个世界都在开始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该国面对如此的窘境。 首当其冲的“凶手”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现在很多人一提“次贷危机”便认为那是美国的问题,事实上,冰岛的“次贷危机”更为严重。冰岛家庭平均承担的债务达到可支配收入的213,比美国140的比例还要高。 第二个“元凶”则是冰岛过度扩张的银行业。三大商业银行的投资遍布全世界,给冰岛带来了其他发达国家不敢想象的7的增长率。而现在,冰岛却面临一个两难选择:如果任凭破产的银行自生自灭,则国民财产将全部化为乌有;如果收归国有,巨大的冰岛银行负债总额已经是冰岛国内生产总值的12倍之多,这笔债转给国家,又让国家如何归还? 最后,这次危机还要归咎于那些对冰岛坐视不理甚至落井下石的昔日盟友。这次西方主要国家的合作远不如他们在处理其他问题时看起来的那样团结,例如欧盟内部迟迟不见协调动作,有人便称“金融危机前国家的自私本质暴露无疑,这使得欧盟一体化更加遥遥无期。” 除了以上几点,人们还把矛头对准了两个冰岛人。一位是冰岛前总理戴维奥德森,他曾经担任过13年冰岛总理,于2004年下台,但却在下台后的第二年摇身一变,成为冰岛中央银行的行长。就是在奥德森的领导下,冰岛银行开始不惜一切代价对外扩张,就此走上了不归路。 第二位罪魁祸首则是冰岛商人托尔比约格夫森。他是冰岛运输业大王的儿子,1993年趁独联体刚刚解散的机会去俄罗斯办厂,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之后他转向国内发展,此时恰逢奥德森把冰岛银行全部私有化,他抓住机会买下了冰岛三大银行之一的Landsbanki银行45%的股份,从而进入银行业。经过几次成功的操作后,比约格夫森成为冰岛第一个身家超过10亿美元的富翁。他和他的家族把触手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买下了许多外国知名企业,也正是他的示范效应使得冰岛银行业的扩张愈发肆无忌惮。积极应对,乐观冰岛期待重振旗鼓在目前这样内忧外患的困境中,再过分纠缠于谁对谁错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冰岛现在正忙于四处求援,力求将损失减小到最低,而冰岛人特有的幽默感也让人丝毫不见其消沉沮丧。在前不久的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中,大量冰岛人涌到荷兰观看赛事。虽然是客场,国家又面临破产,可冰岛人还是牛得很。在荷兰队打入第一球后,冰岛球迷立刻举起横幅“你们的钱在我们手里”,威胁荷兰队。幽默背后的意思是,你们若赢了球,就别想让我们还钱。荷兰球迷则打出标语“如果荷兰储户的存款得到保证,我们就来帮助你。”最终也闹不清假玩笑,还是真谈判,冰岛果然以02输给了荷兰,荷兰却同时答应向冰岛提供贷款援助。荷兰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ING发表声明,将购买英国储户在冰岛两大银行总计超过30亿英镑的存款。瑞典也随即宣布向Kaupthing在瑞典境内分行伸出援助之手,将向冰岛提供一笔50亿瑞典克朗(约合7.02亿美元)的贷款。然而远水救不了近火,冰岛政府同时还在汇率和海外投资基金上做文章。冰岛政府正与冰岛退休基金协会商讨收回投资于国外的退休基金资产,用来提振冰岛金融系统的信心。此外,冰岛和俄罗斯两国官员已经在莫斯科就贷款40亿欧元应急进行磋商。除此之外,冰岛还可能慎重考虑加入欧盟问题。从短期看,冰岛需要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合作;而从长期看,冰岛必须考虑加入欧盟、接受欧元,以得到欧洲央行支持。接受IMF金融援助就意味着冰岛必须接受该组织提出的严格措施,相关政策的施行也将受到干预。一旦迈出这一步,就意味着冰岛将成为第一个被金融风暴刮倒的主权国家。冰岛政府虽然仍在竭力避免走到这一步,但其可能的选择似乎已越来越少。冰岛大学教授阿尔萨埃尔瓦尔费尔斯说:“冰岛已经破产,冰岛克朗已经成为历史,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让IMF来救我们。”冰岛大学经济研究协会负责人居纳尔哈拉尔德松则说,“冰岛90%的渔业面向出口,且完全不依靠政府补贴。因此,冰岛想要重振经济,最好把赌注压在渔业和旅游业上。”前不久,冰岛总理哈德尔在把三大银行收归国有之后,立即任命了两位女性担任新的银行经理。这似乎传达出一个信号,冰岛人要用女性的稳重作风取代年轻男性们的冒险冲动,冰岛人准备回归传统了,美国式的乐观主义和消费主义在冰岛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