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综合测评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诗.docx_第1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综合测评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诗.docx_第2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综合测评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诗.docx_第3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综合测评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诗.docx_第4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综合测评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诗.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测评(四)(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积累(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标注无误的一项是()A长嗟(ji)玉簟(tn)舴艋(z)B砥柱(d) 寒蛩(n) 麾下(hu)C殷勤(yn) 穹庐(qin) 金缕(lu)D的卢(d) 腥膻(shn) 藁街(o)【解析】A项,“簟”读din;B项,“蛩”读qin;C项,“缕”读l。【答案】D2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B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C心在天山,身老仓州。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解析】A项,销消;B项,篷蓬;C项,仓州沧洲。【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学诗谩有惊人句谩有:空有B红藕香残玉簟秋 秋:同“愁”,发愁C当年万里觅封侯 觅封侯:指寻求建功立业D信着全无是处 信着:随便写【解析】B项,秋:在秋天显出凉意。【答案】B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苏轼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辛弃疾,与自号“放翁”的陆游词风相近,都豪放雄浑。B青莲居士、少陵野老、东坡居士、板桥依次是李白、杜甫、苏轼、郑燮的别号。C“三苏”是指宋代的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他们三人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同为唐宋八大家。D扬州慢里“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的“杜郎”,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解析】A项,苏辛是豪放派,陆游不属于豪放诗人;C项,唐宋八大家中没有范仲淹,而是曾巩;D项,杜郎是指杜牧。【答案】B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1)了却君王天下事,_。(2)_,载不动、许多愁。(3)_,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答案】(1)赢得生前身后名(2)只恐双溪舴艋舟(3)欲将心事付瑶琴二、阅读鉴赏(40分)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卜算子漫兴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芸草去除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注】这首词是辛弃疾因力主抗金遭贬,赋闲在江西农村时所作。李蔡:李广堂弟,才能平庸,元朔五年被封为乐安侯。力田:汉代掌管农事的小官。(1)赏析这首词上片所运用的主要手法。(4分)(2)词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李蔡才能平庸,被封侯,而“夺得胡儿马”的李广,却终生困厄,两相对比,可见词人的愤愤不平。(2)本题考查对词人情感的把握能力,答题时要通过审读作者和注释,做到知人论世,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屡遭困厄,末句中的“力田”小吏,显然是其愤激之语。【答案】(1)运用了对比手法,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做对比,突出了李广的悲剧命运。作者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心中的愤愤不平。(2)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作者通过“力田非我莫属”,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之情。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注】沈:同“沉”。绿蚁:一种美酒。(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4分)【解析】解答时,首先要依据词的内容概述梅花的形象特点,突出梅花“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特点,然后联系上下片分析,上片抓住“玉洁冰清”,下片抓住“美丽高洁”分析。【答案】词中展现了梅花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上片写寒梅雪中绽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下片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解析】认真阅读诗歌内容,仔细找出这首词运用的比喻、拟人、借代三种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词句进行分析即可。【答案】比喻,以美人喻梅花,表现了梅花的轻盈娇美、玉洁冰清。拟人,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剔透,从侧面表现了梅花美丽可爱。借代,以酒面泛起的微绿泡沫代指美酒,以奇代凡,形象生动。8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感皇恩陆游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壮心空万里,人谁许!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1)上片用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作者是如何写景的?(4分)【答案】上片用“秋空”“江渚”“漠漠孤云”“雁声”等意象营造了冷清开阔的意境。作者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先写视觉所见的“秋空”“江渚”“漠漠孤云”,接着写听觉,并由“雁声”引出作者的联想。(2)本词体现出的作者心情是矛盾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答案】下片前两句说用不着自己怀抱壮志去担当大任,后两句又说再三思忖只有辞官东归,回到故乡山阴的石帆山下,去种三亩菱为生,实际上这是积极的理想找不到出路,被迫要作消极的归隐之计,所以前两句只不过是愤激的反语罢了,而实际上,是一种更为曲折、更为深沉的感慨,后两句也是闲淡中抑制着内心的愤激,深藏着内心的痛苦罢了,体现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南宋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注】丁未:即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吴松:即今吴江市,晚唐诗人陆龟蒙的故乡。商略:商量、酝酿,准备。第四桥:即吴松城外的甘泉桥。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1)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词作的上片。(4分)【答案】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既写出了燕雁随季节而飞并非有意,又喻示诗人任凭天然之意和漂泊江湖之感;中间句写山容阴沉不开,似呈清寂愁苦之色;后句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雨意,写出雨意酣浓垂垂欲下之江南烟雨风景;拟人手法使无情物着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2)前人说“今何许”三字,语意丰富,涵盖深广,请简析其中含义和全词的思想感情。(4分)【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第一问是要就“今何许”含义的理解,是反问,也是自问;“何许”包括何时、何地、何事多重意义。第二问要注意结合全词的意思回答。【答案】“何许”有何时、何处、为何、如何等多重含义,故“今何许”包含着今是何世、世运至于何处、为何至此、我又如何面对等意。词人正是在这反问中,怀古伤今,表达了怀念古人、伤时忧世的情怀,也寄寓了自己不得志的身世之感。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虞美人春愁陈亮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雨。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注】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曾多次上书孝宗皇帝陈述恢复方略,均无功而返。在长期的乡居中,被奸人陷害,屡遭牢狱之灾,几乎被杀。但他的志向丝毫未改。(1)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情感。(4分)【答案】东风、春雨、衔泥的燕子、海棠、啼月的乌鸦、月、梨花。(2)这首词题为“春愁”,作者所愁的到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春光易逝。云淡风轻的天气,正是引人快意的时候,却时时有雨,大好的春光就是在风雨中消逝的;花儿凋谢,全部落入泥土,无春色可言了。年华易逝,然而生平坎坷,壮志难酬(政治抱负难以实现)。三、语言表达(15分)11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使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5分)庭院里玉兰树在蝉鸣声中舞蹈,不时送来一缕沁人心脾的清香。伴着蝉鸣和幽香,小女孩长大了,渐渐读懂了苏东坡的豪放,李白的飘逸,李清照的婉约,杜甫的沉郁,柔美的朱自清和犀利的鲁迅。【解析】句子的顺序决定语言的连贯。分析6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字数不得增减。找到其内在的关系,按时间顺序排列。【答案】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苏东坡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鲁迅的犀利和朱自清的柔美。12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5分) 因“乌台诗案”,苏东坡被捕入京,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究竟是什么罪?审起来看!怎么审?打!我相信一切文化良知都会在这里战栗。_。现在苏东坡被他们抓在手里搓捏着,越是可爱、高贵、有魅力,搓捏得越起劲。温和柔雅如林间清风、深谷白云的大文豪面对着彻底陌生的语言系统和行为系统,不可能作任何像样的辩驳。真正厉害的是邪恶、低贱、粗暴但可爱、高贵、魅力这类往往既构不成社会号召力它们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无敌也构不成自我护卫力中国几千年有几个像苏东坡那样可爱、高贵而有魅力的人呢?【解析】根据“可爱”“高贵”“魅力”判断相连,根据“既”“也”判断相连。“它们”指代“邪恶、低贱、粗暴”,故相连,所以答案是。【答案】13观察下面这幅图画,根据要求作答。(5分)从这幅图画的创意出发,简要描绘图画的主要构成并阐明它蕴含的寓意。 【答案】(1)“赢”由“亡”“口”“月”“贝”“凡”五部分组成。(2)“亡”代表危机意识,“口”代表沟通能力,“月”代表时间意识,“贝”代表金钱财富观念,“凡”代表平常心态。四、写作训练(50分)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枯树和篱笆,本无美可言,却凭借紫藤萝和牵牛花,成就了一道道风景。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涉及两类事物,一类是紫藤萝和牵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